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合RS和G IS技术,利用二元结构模型对2000年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计算与结果验证,并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4种非点源污染类型(农田、农村居民点、畜禽养殖和城市径流)中,农田TN、TP和NH4+-N非点源污染负荷量最高;畜禽养殖COD非点源污染比重最大。流域TN、TP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大于点源的污染负荷,其中TP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远远超过点源;而NH4+-N和COD的点源污染负荷则大于非点源污染。4种污染类型的不同污染指标(COD、TN、TP、NH4+-N)在时间(2000年内)和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松辽流域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RS和GIS技术,利用输出系数模犁对松辽流域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由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近15 a间,由土地利用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TN从80年代106.7×104t上升到1995年110.2×104t,2000年上升到约112.1×104t.TP从80年代3.4×104t上升到1995年3.5×104t,2000年继续上升至3.6×104t.就省份而言,黑龙江省一直是TN、TP负荷总量最高的地区,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7.%和38.8%.而吉林和东辽河水系则是负荷强度最高的地区,今后应重点加强该地区治理.  相似文献   

3.
非点源营养负荷泥沙关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李怀恩  蔡明 《地理科学》2003,23(4):460-463
为满足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以几个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监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TP、TN等营养物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泥沙定量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以上。以渭河的支流黑河和陕南的汉江流域为例,具体说明了污染负荷—泥沙关系法的应用步骤和预测结果,并与水质水量相关法的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次暴雨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非点源营养负荷量预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SCS和USLE的程海总磷总氮参照状态推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流域入湖的氮磷负荷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部分,基于SCS模型和USLE模型,分别计算流域入湖的溶解态和颗粒态非点源负荷,根据工业、城镇生活及规模养殖废水排放,计算了流域入湖的点源负荷。通过计算的入湖负荷和现有的湖泊氮磷浓度数据,建立了湖泊氮磷质量守恒模型。根据计算的逐年入湖氮磷负荷和建立的湖泊氮磷质量守恒模型,逆推逐年的湖泊氮磷浓度,确定湖泊氮磷参照状态。应用建立的模型推断程海的TP、TN参照状态分别为0.014 mg/L和0.247 mg/L。构建的湖泊氮磷参照状态推断模型,所需资料少,概念清晰,在资料缺乏的其他湖泊流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闽江福州段进行流域划分,通过污染源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在流域层面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研究.研究以COD、NH3-N为主要指标,计算各子流域污染负荷,并确定其主要来源和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COD入河总量为9371.75t,NH3-N入河总量为992.63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市区内河是污染最严重的子流域,COD、NH3-N的入河量占流域总负荷的34。4%与61.3%.市区内河、闽江干流北港段、磨溪等流域水体受到各种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梅溪干流、大樟溪干流等流域水体则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SWAT模型的梅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T模型对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红壤背景下江西省梅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进行氮、磷营养盐负荷计算,分析了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变化上,氮、磷污染负荷与降雨有明显相关性,R2分别是0.909和0.921;硝态氮年平均污染物负荷排放方式主要以下渗为主,下渗硝态氮排放量占总量的63%,与流域内高植被覆盖率有关;在空间分布上,有机氮与有机磷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流域内污染物主要分布在梅江中下游的黄陂河与会同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非点源污染负荷以耕地排放量为主。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社会经济活动的COD污染负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辉  栾维新  康敏捷 《地理研究》2013,32(10):1802-1813
辽河流域污染物的输入是辽东湾海洋环境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治理海洋污染的根本在于治理陆域污染。以辽河流域COD污染为研究对象,在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及与土地利用数据匹配的基础上剔除了部分无效数据,提高了流域污染物估算和空间分析的精度,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辽河流域COD总污染负荷约101万t,其中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排放合计占总污染负荷的80%,是流域COD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源污染占11%;城市径流污染占9%。COD污染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且以面源污染为主,约有30万t入河。生物体代谢是COD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于降低,辽河流域的COD污染压力短期内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外较成熟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建立了东江流域径流与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与分析了东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径流模拟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8,泥沙以及非点源污染氨氮、总磷模拟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6,所建立的基于HSPF的模型可以满足研究东江流域径流与非点源污染长期变化过程与时空分布特征的需要;丰水年是东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关键年份,降雨对东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影响很大,汛期是东江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东江流域氨氮、总磷非点源污染月负荷与月降雨量存在非线性相关,复合回归曲线可较好地拟合两者的时间变化;东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区域主要位于流域中下游源城区、博罗县、惠城区中耕地与建设用地集中的地块;各子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氨氮、总磷浓度指标与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泊流域面积较大,大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情势不容乐观。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当前正处于可逆的富营养化初期阶段。采用改进的指数分解法对洱海流域主要人文因素的污染增、减排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相对和缓,人均GDP增长较快,三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水污染物COD、TN、TP大多来自于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氨氮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城乡生活和旅游业;COD的排放强度最高,TN次之,TP和氨氮最低,各污染物的工业源排放强度下降最快,旅游和生活源排放强度下降最慢;各类污染的增排因素主要为人口和经济水平指标,减排因素主要为产业结构和排放强度指标,其中经济水平提升的增排效应与排放强度降低的减排效应相对突出,应成为流域控污减排方案制定的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宜溧河与西苕溪水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0年汛期与非汛期太湖流域西部宜溧河及西苕溪22个断面水样实测分析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两条典型河流汛期与非汛期水质状况及差异,以及两者间不同时期及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角度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宜溧河流域平均水体污染程度总体高于西苕溪流域,污染程度更差。宜溧河非汛期各断面的CODMn、TN、NH3-N及TP含量均明显高于汛期的含量,水质状况更为恶劣,而西苕溪汛期的平均水质状况基本劣于非汛期。受流域内城镇空间布局以及工业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水体水质状况的空间差异性比较显著。宜溧河段入湖河流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汛期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非点源污染。西苕溪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汛期污染物主要是由降雨径流带入河中,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点源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郊河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Since the 1970s,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arried out studies 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water environment evolvement at large. Scholars usually synthetically analyzed time and process of water environment evolvement, social and eco…  相似文献   

12.
Forty middle and small rivers in three towns of Fengjing, Songjiang and Zhujiajiao of suburban Shanghai were chosen as sampling sites for water quality research. Measurement results of DO, CODCr, TP, TN and so on show that the rivers are under heavy eutropic conditions, which are several time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s of the worst level (Type V) of water.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has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Non-point pollution, such as village domestic sewage, farmland runoff, livestock feces, has become the primary source of pollution of the middle and small rivers in suburban Shanghai.  相似文献   

13.
农业集聚的环境效应相比其他产业更为复杂,然而学术界对此探讨较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5年中国33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核算农业集聚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农业集聚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 农业集聚与COD、TN、TP三种农业面源污染在时序变化、空间布局、空间关联以及空间趋势变化上特征相异。② 农业集聚对COD、TN、TP农业面源污染皆呈现正相关的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阶段,农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显著加剧了农业污染,集聚水平跨过门槛值后,污染加剧形势有所缓和。③ 农业集聚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经历的两个阶段,取决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社会效应、累积效应分别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加剧与制约作用。随着农业集聚水平提高,各效应增污作用明显,导致污染水平显著提高,进入高于门槛值的阶段,各效应对污染排放的抑制能力提升,削弱了部分负环境外部效应。④ 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COD、TN、TP污染;畜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COD、TP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者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并改善农业环境。⑤ 农业集聚对COD污染的降污效应较弱,农业COD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养殖,畜牧业污染防治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鱼·菜·菌”生态养殖模式氮磷转化及去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由空心菜、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微生物膜组成的浮床生态养殖系统,采用水生空心菜根系及浮床为基质,构建了以池塘土著微生物和外源微生物为菌源的池塘漂浮式微生物膜,并结合水生空心菜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定期跟踪监测3种养殖模式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鱼·菜·菌"培育模式YCJ-2的水质较为稳定,与对照组YCJ-3相比,总氮和总磷分别降低了66.13%和43.81%;总氮排放浓度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二级标准,总磷排放浓度介于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一级标准和地表水质量Ⅴ类标准之间,该模式对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效果明显。分别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和产量法检测分析不同模式的产排污系数和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显示:对照组YCJ-3总氮和总磷产排污系数最高,分别为1.60 g·kg^-1和19.90 g·kg^-1;YCJ-2沉积物总磷和总氮产污系数最低仅为1.01 g·kg^-1和0.35 g·kg^-1,分别比YCJ-3降低了82.5%和83.17%;养殖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鱼·菜·菌"培育模式YCJ-2总产值达到3 536.04元/100 m2,比YCJ-3和YCJ-1(鱼-菜培育模式)模式养殖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49.12%和11.88%。  相似文献   

15.
太湖梅梁湾水质参数空间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梅梁湾为例,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的空间变异规律,提出确定湖泊水质参数合理取样数目的方法。结果表明,5种水质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其变异程度为SS相似文献   

16.
137Cs示踪技术在黑土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7Cs核素示踪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研究松嫩平原黑土区3个旱作坡面土壤的流失厚度和流失速率,坡面土壤流失厚度1.20~5.25 mm/a,侵蚀强度1 355.0~7 558.2 t/(km2·a);近40 a来,松嫩平原黑土区年均入河(湖)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TN 1.43 t/(km2·a)、NH3-N 15.01 kg/(km2·a)、NO3-N 8.51 kg/(km2·a)TP 0.42 t/(km2·a)、PO43--P 1.85 kg/(km2·a);土壤流失氮以有机氮为主;水溶态无机氮占总氮的0.51%,水溶性磷酸盐磷占总磷的0.12%。黑土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输移机理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京城市湖泊湿地的水质动态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南京市玄武湖、莫愁湖、内秦淮河湿地为对象,通过定点、定时采样和水质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湖泊湿地水质的季节动态、水质影响因素及其富营养化评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BOD和COD是反映城市湖泊水体污染度的重要指标,TP含量过高是造成城市河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污染程度随季节动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对封闭的莫愁湖湿地水质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各个季节均表现出重富营养化—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受工业或生活污水影响较大的内秦淮河湿地,水体受污染严重,全年均属严重富营养—异常富营养化;玄武湖湿地的水体,在春季和秋季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相对较好,TN、TP为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指标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