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研究在成因、分类方面一直存有许多争议,并导致了对古海平面、构造升降、古气候等研究意义的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成岩特征研究,将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分为四类:海滩岩、砂丘岩、贝壳堤岩和硬壳灰岩,并对深圳西冲海滩岩、汕头广澳砂丘岩、韩江三角洲贝壳堤岩和海山岛硬壳灰岩等4个典型露头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类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意义进行讨论,认为海滩岩在古海平面、海岸带演化和古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贝壳堤岩也具有古海平面(在某些条件下)和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意义,而砂丘岩和硬壳灰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意义较弱。  相似文献   

2.
汕头广澳半岛全新世风坡积砂丘岩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的。它由风积与坡积组分的碎屑物质互层或混合成层组成,胶结物属低镁方解石。它是由热带暴雨期的片状流水与强风期的风搬运作用而堆积,再在淡水环境中沉淀胶结成松散的砂丘岩类。文中还探讨其沉积模式,并从地貌和沉积动力角度把东南沿海全新世碳酸盐胶结的岩石分为贝壳堤岩、海滩岩、砂堤岩、砂丘岩与风坡积砂丘岩。通过其特征对比,认为后三类不能作为海平面升降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海岸砂丘岩及高沙丘分布与风作用密切相关,平面上沿迎风向(北东向)海岸顺风向展布;具风口地貌,海滩沙可越过风口在背风坡堆积下来;具抬升或稳定海岸地貌及崩岗地貌。堆积物组分与物原有关,物源愈丰富,堆积物粒级分选愈差,组分愈复杂,形成风坡积混合沙丘及砂丘岩。砂丘岩以在沙丘的前积层较发育,产状较陡(>30°)。砂丘岩和沙丘的这些地貌学、沉积学特征是综合判别非海相沉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西沙群岛海滩岩类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沙群岛现代生物礁最新科考成果,在数十个岛屿上发现海滩岩,划分为固结海滩岩、高位海滩岩、坍塌破坏型海滩岩、侵蚀破坏型海滩岩和侵蚀型海滩岩5种类型;描述了它们的手标本特征、赋存分布及岩石类型和作为油气储层的价值;指出甘泉岛淡水资源的存在归因于海滩岩的胶结致密程度。  相似文献   

5.
福建全新世海滩岩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滩岩是热带、亚热带砂砾质海岸中特有的一种滨海相沉积岩。海滩岩对海平面变化、地壳构造运动、古气候及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过去,人们对福建海滩岩了解甚少,往往视为贝壳砂堤或贝壳砂层。近年来,我们调查了福建海滩岩的分布,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一、海滩岩的分布及其地质地貌特征有人认为,我国全新世海滩岩北界在福建东山岛。调查表明,这条界线至少北移至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海滩岩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滩岩作为海陆交互作用的直接产物之一,对于研究古海平面变化、海岸带演化以及古气候变化等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海滩岩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当前的海滩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如海滩岩的定义、海滩岩的胶结物及其形成机制、海滩岩的形成时代、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我国海滩岩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天涯海角和莺歌海中全新世海滩岩的胶结物由泥晶状和叶片状高镁方解石、针状文石、微亮晶方解石等组成,具变化的胶结组构,沿剖面胶结物及其组构有一定的分带性;颗粒组分反映出高能波浪作用下海滩的沉积特点;岩石中可溶组分的K,Sr,Mg等元素的分布受岩层分布位置、生物屑数量、胶结物性质以及后期淡水改造的影响;天涯海角海滩岩中的δ~(18)O出现较高负值。  相似文献   

8.
西沙石岛和海南岛砂丘岩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塞尔斯(Sayles,1929)研究了百慕大群岛上高出现代海面80多米的钙质砂岩,是风搬运的钙质砂堆积的砂丘岩,并命其为“风成岩(aeolianite)”。此后,国外学者相继报道了地中海东岸、印度海岸、百慕大群岛,墨西哥湾和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区的海岸和岛屿砂丘岩(dune rock)。事实证明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及岛屿上有更新世和全新世砂丘岩分布。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首次发现海滩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滩岩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碳酸盐胶结而成,形成于海滩,故称海滩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的海滩岩已有过不少研究和报导,但在我国北方尚未曾发现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白沙口调查队于1985年7月在山东省乳山县白沙口地区进行地貌第四纪地质调查时,在一个宽1000米以上的沙堤群上首次发现了这种海滩岩(见照片).该岩石露头离现代海边线约200米,厚度50厘米,倾向甫,倾角5°,与现代岸线的走向和坡度基本一致.该海滩岩由贝壳和砂砾石等胶结而成,层理明显,质地较脆,用锤头击之即碎散,镜下观察,胶结物为碳酸盐泥.下伏为黄色细砂,据岩性及其离岸距离推断,该海滩岩形成的历史不会太久,系全新世的产物,推测其形成时代不早于6000年.海滩岩在我国北方的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北方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海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岛的海滩岩中首次发现了微生物岩,这是一种发育在珊瑚(碎屑和砾块)骨骼孔穴中,少量在珊瑚碎块表面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这些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呈叠层或包壳状生长,可黏结细小的生物碎屑,具有独特的发育模式。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南海的发现支持海滩岩的胶结物部分是源于微生物成因的假设,进而肯定了微生物在碳酸盐沉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合海滩岩组分中微钻孔的发育特征和微生物岩发育模式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南方海滩岩中发育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海滩岩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滩岩一词见诸文献,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系指一种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由碳酸盐矿物胶结的岩石.该术语最先为地理学者应用,近廿年来亦常见于海洋地质学中.但是由于其岩石学涵义过广,在一般沉积岩分类中,并没有它的位置.近十多年来,在国内专业文献中,海滩岩的描述日见增多,但对海滩岩的理解却不尽一致.笔者在海南岛南岸及西沙群岛的调查和冲绳海槽淹没型海滩岩的研究中,接触到许多与海滩岩有关的问题,深感有必要对海滩岩的若干认识做些探讨.不妥之处,欢迎教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十二月份对三亚市南部海滩(大东海海滩、亚龙湾海滩、三亚湾海滩)进行采样分析,并对45个表层砂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了各海滩表层砂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3个海滩的表层砂均为细砂,但不同粒径颗粒组分差异明显,其中亚龙湾海滩的粗砂及中砂含量明显高于大东海海滩、三亚湾海滩,亚龙湾海滩表层砂最粗,大东海海滩次之,三亚湾海滩最细;3个海滩呈现由岸向海、由东向西海滩表层砂平均粒径有逐渐减小的趋势;3个海滩均表现为分选较好,级配良好。同时,运用MIKE21软件的SW模型对三亚市南部近岸海域的波浪进行模拟,用于分析波浪对冬季海滩表层砂粒度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的形成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报道的海岸沙丘岩,位于福建省莆田县平海乡后石井村南约200m处的花岗岩红土台地上,海拔21一38.4m。由于这套由碳酸盐胶结的海相生物碎屑和石英粗中沙所组成的岩石在外形与成份上与附近的海滩沉积物相似,因而若干研究者将其作为海滩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的古海滩岩是迄今所知我国古海滩岩分布的北界。本文着重阐述了山东半岛古海滩岩的分布、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和时代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的古海滩岩是迄今所知我国古海滩岩分布的北界。本文着重阐述了岛古海滩岩的分布、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和时代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岛市主要旅游海滩(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金沙滩、石老人、仰口和流清河海滩)进行野外调查,并对162个表层砂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了各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6个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在高潮线至低潮线方向由小变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剖面A至剖面C方向上每个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具有自己独特的变化特征;平均粒径是影响表层砂干密度的重要因素,干密度的大小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起浩  冯炎基 《海洋学报》1989,11(2):193-202
笔者在南海北部陆架及近岸发现了两处沉溺的海滩岩,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它们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岩石学性质、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及形成的古气候条件,最后还讨论了沉溺海滩岩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沿海砂泥复合型海滩的分布特征,选取闽江口左坑和九龙江口南太武两个典型砂泥复合型海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SMT土力学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基于两个海滩SMT位置及两侧共6个柱状沉积物样品的土力学性质分析,完善了砂泥转换带(sand-mud transition,简称SMT)野外判定方法;结合SMT空间分布特征及洪、枯两季差异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SMT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控制过程。研究结果认为,对于表层砂泥分界明显的海滩,可根据SMT的定义结合沉积物粒度变化快速判定;而对于无法直接判定SMT位置的复合型海滩,可将海滩表层沉积物抗剪强度作为快速准确判定SMT位置的辅助指标,本次研究取15 k Pa作为SMT判定阈值。闽江口左坑和九龙江口南太武海滩SMT高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洪、枯水季又发生一定改变,主要与泥沙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变化有关,SMT具体变化情况由砂质和泥质的输运或水动力强度决定。  相似文献   

19.
划分海岸应从海洋地貌学视角考虑,根据形状、成因、物质构造和发育演化等阶段,提供具体的划分方法,从而了解海岸的地形动力特性,这对海岸工程技术研究和防护、旅游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东半岛砂质海滩进行海洋动力地貌分类界定,根据地貌背景、海滨地貌形态、海滨沉积物类型和海洋动力要素等,选取了六个特征作为系统聚类因子。运用海滩相对潮差分类模型(?-RTR模型),结合聚类分析,确定了山东半岛43个海滩的地貌动态特征,并对这43个海滩的类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可将山东半岛海滩归为六种不同的海滩状况,分别为:低潮沙坝/裂流海滩/超消散组、中间状态组/消散组(无沙坝)、超消散组、消散组(沙坝-槽谷)、低潮阶地和反射组。(2)聚类分析方式和?-RTR模式的结论基本相同,在部分沙滩的分类结论上略有不同。但总体上仍能够合理划分海滩种类,有助于理解海滩的动力地貌系统。  相似文献   

20.
海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日照市拥有丰富的海滩资源。目前,国内对日照市海滩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和物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掌握海滩沉积物特征对后续海滩保护、海洋管理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日照市自北向南4 个海滩5 个探槽所采集的73 个海滩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常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日照市海滩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与其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日照市海滩沉积物普遍较粗,以粗砂和中砂为主,自北向南沉积物呈现细-粗-细的变化特征。常量元素以二氧化硅(SiO2) 为主,其次为三氧化二铝(Al2O3) 和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 等;微量元素以钡(Ba)、锶(Sr)、锆(Zr) 为主;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现左高右低的“V”形曲线,铕(Eu) 异常变化范围较大,从正异常-负异常,无明显铈(Ce) 异常。通过与长江、黄河及周边中小型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沉积物物质来源较复杂,主要为陆源物质,受到黄河及周边中小河流的影响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