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合支护在软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软土基坑支护采用小宽度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与土钉墙相结合的组合支护形式,在完成基坑止水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支护技术的挡土功能。对软土基坑组合支护的设计思路和稳定性计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介绍水泥与土之间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阐述了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土的原理[1]。结合室内试验及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技术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对于基坑设计及施工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州软土地区的基抗支护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庆 《江苏地质》2001,25(2):111-114
苏州是我国典型的软土地区,其坑支护难度较大。基坑支护类型的钢板桩支护、悬臂式、锚杆锚拉式、钢筋砼内支撑梁式钻孔灌注桩排桩支护、土钉墙支护、组合结构支护等。止水帷幕有压密注浆、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等。降水多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土方开挖是基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挤土桩,须重视地应力释放问题。监测技术与信息化施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尚欠缺。介绍了部分典型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青岛流亭机场国际航站楼及楼前区地下停车场基坑支护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止水帷幕、自然放坡、重力式土挡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等综合支护手段,通过监测,基坑开挖后最大变形仅12.2mm,是基坑工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较成功的实例。介绍了该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及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5.
MC桩组合支护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广龙  惠刚  方乾  徐洪钟 《岩土力学》2009,30(9):2697-2702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与混凝土桩组合支护结构(MC桩)近年来开始在支护工程中得到应用,但由于缺乏对其工作机理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实际工程多采用经验设计法,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对组合支护结构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MC桩组合支护结构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M桩、C桩的设计方法;结合MC桩组合支护结构的特点,建议了新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可供组合支护结构设计时参考。通过将此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内插H型钢作为基坑变形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分析悬臂结构弹性支点变形计算方法,指出组合墙体自身抗弯刚度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不同受力阶段型钢和水泥土协同工作的各自荷载的分担作用发生变化,抗弯刚度存在不确定性.为了研究复合重力式挡墙的变形特性,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5.4 m的基坑为工程实例,建立型钢-水泥土重...  相似文献   

7.
结合武汉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介绍了加筋水泥土墙复合土钉这一新型支护形式。通过对加筋水泥土和土钉的应力、位移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了加筋水泥土墙复合土钉支护的工作机理。主要结论为:(1)支护变形特点为上大下小。(2)在一定的应力水平下水泥土和加筋体可以共同工作。(3)加筋水泥土墙在施工过程中起重要支挡作用。(4)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主要为挡墙效应、加筋效应和锚固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某水利工程污水处理厂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介绍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在水利工程基坑支护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9.
止水-加强型土钉墙是由土钉墙和止水帷幕组成的一种新型支护体系,具有强度高、止水效果好和比较经济的特点,适用于淤泥和砂层等软弱地层基坑支护工程。结合广州地区某基坑特征,分析了止水-加强型土钉墙的支护机理和受力特点,指出止水-加强型土钉墙是通过压力注浆锚杆(管)、搅拌桩和钢管桩的共同作用,使加筋范围内具有近似于“重力式挡土墙”的特征。最后通过基坑监测数据表明此支护体系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可推广于类似地层基坑支护工程.  相似文献   

10.
袁鹏  赵大军  刘永宁  戚波 《探矿工程》2015,42(12):39-43
分析了长春一汽乘用车所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并对所采用的土钉墙支护方案进行设计。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在土钉倾角合理区间内,对土钉倾角进行最优设计,得出了土钉倾角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本工程采用土钉墙支护的方案,短时高效地完成了工程任务节约了投资。实践证明,通过土钉倾角优化设计,在工程造价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施工安全。为土钉墙支护在长春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海洋资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阔的蓝色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除了传统的石油与天然气,近年来,一些非常规的资源受到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并在国际上引起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热泉生物等新型资源具有很好的科研与商业应用前景,被誉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替能源。在各种海洋资源可利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开发,提出的海洋资源开发中的重大科学理论与技术集成应引起科学界与管理部门的充分关注,包括深海生物资源商业应用开发的技术集成、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理论研究、水(热液)-岩反应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固体金属矿产的识别与开采技术集成。海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海洋科技理论和相关技术领域最新成就基础上的综合技术体系,重大科技理论创新突破与技术集成将成为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海口市某基坑支护,描述了土钉墙支护的设计、施工工艺.与钻孔灌注桩相比,该工法工期短、质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用管棚实现超前支护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隧道严重塌方段,采用管棚实现一次20m超前支护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蒋续平 《湖南地质》2002,21(1):65-68
因工程建设需要,常使某些复杂地层形成边坡。松散人工填土、砂卵石层、流砂层、淤泥层等和水害,是土质边坡支护的重点,处理不当,将导致边坡坍塌,酿成灾害性后果。土钉、锚杆是土质边坡支护工程中的有效方法,支护过程中先施工注浆土钉、后施工注浆锚杆;借用千斤顶压入钢管土钉、二次注浆等工艺措施,达到快速稳定边坡之目的。治理水害,应先查清水源,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堵、排、挡、滤、抽等方法,以达到永久性边坡治水的目的。支护工程中,应把握好设计、监测等环节,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灾难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地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持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程设计具有非结构化、非参数化、非规范化特征,同时,也具有风险与优化性和反馈与可变更性。仅用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求解方法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寻求一种非结构化的工具,根据问题的需要,面向目标自动生成求解结构。本文归纳了地质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基于几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地质工程设计。最后,介绍了地质工程设计支持系统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北京市某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地面锚拉式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及应用情况等.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支护技术比较适合于较厚杂填土地层的深基坑工程,其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桩锚支护的计算机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爱国  舒家华 《地质与勘探》1999,35(3):57-59,65
根据多层土主,被动土压力分布特点,详细给出了计算机算法。利用作者自编和程序对一项曾发生事故的支护工程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计算错误是引起工程事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降雨下边坡开挖支护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降雨下高速公路高边坡在开挖及运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以柳南公路改扩建工程某处典型高边坡为原型,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及自主研发降雨装置,开展12组不同开挖-支护时序边坡模型试验,通过对边坡从变形至破坏全过程监测,分析不同支护时序条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时支护能有效抑制边坡在水平和竖向的变形,在边坡开挖至第1级和第6级后,坡顶水平变形分别降低33.9%和30.4%,竖向变形降低54%和11.6%;实时支护对维持降雨下边坡稳定状态非常有利,边坡开挖至第2、4、6级后遭遇降雨,其稳定系数降低了10.1%、5.4%、6.5%;相同降雨量下,无实时支护边坡的稳定系数要比实时支护至少降低50%,说明了实时支护对降雨下边坡稳定性的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SVM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针对目前沉积微相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应用SVM(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的方案。该方法不是象传统方法那样首先试图将原输入空间降维(即特征选择变换),而是设法将输入空间升维,以求在高维空间中问题变得线性可分(或接近线性可分)。因为升维后只是改变了内积运算,并没有使算法复杂性随着维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这种方法才是可行的。所以。利用该方法更能胜任实际情况。实际处理表明该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现场测试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变形破裂观察资料、位移监测资料以及土钉应变测试资料,对土钉支护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