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的原油主要分为四类,Ⅰ类原油来自该地区沙四段烃源岩,其γ蜡烷指数中等,重排甾烷不发育,4-甲基甾烷丰富,且具有C_(35)升藿烷"翘尾"特征,表明其母岩沉积于高盐度还原环境,这类油主要分布在大王北地区;Ⅱ类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其γ蜡烷含量较低,Pr/Ph、重排甾烷较高,且成熟度较高,母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Ⅲ类原油来自该地区沙一段烃源岩,具有高γ蜡烷含量、低4-甲基甾烷、低Pr/Ph、低成熟度的特征,其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为主,且颗石藻与硅藻类对其贡献较大,烃源岩沉积环境为半咸化还原环境;Ⅳ类原油各参数值介于Ⅱ类Ⅲ类原油之间,为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混源供烃,该类油主要见于大王北地区。车西地区以沙三段烃源岩为主力油源。  相似文献   

2.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 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 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 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 “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 三环萜烷/C23 三环萜烷(0.10~0.18)、低C24 四环萜烷/C26 三环萜烷(0.49~ 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 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 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 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 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 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3.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 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 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 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 “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 三环萜烷/C23 三环萜烷(0.10~0.18)、低C24 四环萜烷/C26 三环萜烷(0.49~ 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 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 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 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 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 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4.
综合应用有机碳丰度、岩石热解、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和有机显微组分等多项指标,对松辽盆地双城凹陷下白垩统营四段烃源岩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该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并探讨该凹陷内原油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营四段烃源岩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2.97%,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高等植物,其次为层状藻等水生生物,镜质组反射率(Ro)为0.83%~1.10%,处于生油窗内.烃源岩甾烷分布以C27、C29重排甾烷为主,规则甾烷以C29占优势,具有高丰度重排藿烷,伴有早洗脱重排藿烷(C30D/C30H比值平均为0.68,C30E/C30H比值平均为0.32),反映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半深湖-浅湖.双城凹陷原油为高蜡低硫轻质油,碳同位素平均为?29.69‰,来源于营四段烃源岩,其中登三段原油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低,为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时生成的原油运移成藏;营四段原油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高,且其与深度的变化规律与烃源岩基本一致,反映为近源成藏.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轻质原油的密度小于0.83 g/cm3,饱和烃质量分数高(71%~93%),不含沥青质等.从原油族组成、轻烃特征、碳同位素、生物标记化合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轻质原油的姥鲛烷/植烷峰面积比值高(6.1~7.4),碳同位素较重(-27.09‰~-26.48‰)、重排甾烷相对含量较高、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峰面积比值为0.65~0.95,C304-甲基甾烷相对含量较低,双环倍半萜烷相对含量较高,双环倍半萜烷/五环三萜烷峰面积比值为3.33~18.09.研究表明轻质原油的成熟度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o>1.0%),原油母岩的沉积环境为弱氧化条件,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细菌和藻类也有少量贡献;运用轻烃参数,金刚烷化合物、生物标记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碳同位素值及系列指标进行的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轻质原油具有相同母源和成因,油源可能主要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恩平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生源油藏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来源于三叠系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以往发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均不同。该原油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为-3l‰左右,与石炭系和侏罗系原油差异很大;生物标志物中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及C30重排藿烷,而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低,与三叠系烃源岩抽提物中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十分相似,而与二叠系和侏罗系明显不同。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三叠系是仅次于二叠系的良好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是该盆地中又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油源对比表明该原油来源于三叠系烃源岩。三叠系生源原油的发现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色谱-质谱(GC-MS)、裂解-色谱-质谱(Py-GC-MS)、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姬塬与西峰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重新确定了原油成熟度及对应源岩的形成环境.分析表明,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介于-30‰~-33‰之间.原油饱和烃馏分中五环三萜烷含量较高;藿烷以C30藿烷占优势,C29藿烷次之;含较高的18α(H)-30-降新藿烷(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规则甾烷含量高并以C29甾烷为主,含一定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芳烃馏分中富含萘、菲系列化合物;沥青质裂解产物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含量很低.原油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0.82%左右,是烃源岩在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油源分析表明,该区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长7段泥岩,有机质形成于水体较深、淡水湖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油和轻质油生源母质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婷  侯读杰  曹冰 《地球化学》2015,44(3):289-30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所分析的原油样品主要为凝析油和轻质油,黄岩构造带与平湖斜坡带原油的生源母质特征存在明显区别:黄岩构造带原油中C29甾烷占优势,C27、C28甾烷有一定含量,表明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水生生物占一定比例的贡献,二萜类化合物中富含源于裸子植物针叶树脂的成分,原油Pr/Ph值大于5.0,富含升补身烷和重排补身烷,表明其来自富含黏土、沉积环境呈氧化性的泥岩或煤系烃源岩;平湖斜坡带原油中C29甾烷占明显优势,母质中陆源高等植物占重要比例,二萜类化合物中富含源于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的成分,原油Pr/Ph值大部分大于4.0,其富含补身烷,重排补身烷含量变化较大,表明原油母质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源岩岩性有所区别。两个构造带原油均已成熟,但成熟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原油的发现及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查干凹陷和西部路井凹陷首次发现了轻质低硫成熟原油,其饱和烃含量在80%以上,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它们均为成熟原油,其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相反射率Ro0.8%-1.1%阶段,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原油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小于-31‰。生物标志物中类异戊二烯含量较高,植烷与姥鲛烷均势;查干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高于五环萜烷,而路井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相对较低;两原油中均含有较高的Ts,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藿烷为主,C32以上升藿烷含量极低;孕甾烷含量较高,尤其是查干凹陷原油;甾烷中以C29甾烷为主,约占50%,C27和C28甾烷基本均势,异胆甾烷含量高于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甾烷的含量与萜烷含量相当,这些特征表明原油是典型的湖相原油,其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湖相源岩而非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油与岩样抽提物的族组成分离与定量分析、饱和烃色谱色质、芳烃色谱色质等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陇东地区延长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研究了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原油均为正常油,组分以饱和烃馏分为主;原油的母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的双重贡献;形成环境为淡水微咸水的水体环境、弱氧化还原的沉积环境;原油为成熟油,属于烃源岩生烃高峰时期的产物。根据C30重排藿烷的相对含量,可将原油划分为3类,第Ⅰ类原油C30重排藿烷含量最低,第Ⅱ类原油C30重排藿烷含量中等,第Ⅲ类原油C30重排藿烷含量最高。其中第Ⅰ类原油最多,来自于长7油页岩,该类原油分布广泛,白豹、西峰、合水、华庆以及姬塬地区均以该类原油为主;第Ⅱ、Ⅲ类原油样品较少,与暗色泥岩关系密切,零星分布于镇北以北,西峰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以双河油田典型原油样品为基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通过多种生物标志物参数对比和色谱图特征分析,对核二段、核三段共计28个原油样品做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描述和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河油田核三上亚段原油饱和烃色谱图为前峰型和双峰型,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的相对含量较低;而核三下亚段原油饱和烃色谱图主要为前峰型,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的相对含量较高;核三段原油C_(19)、C_(20)、C_(21)三环萜烷呈上升型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高,C_(27)~C_(29)规则甾烷以"V"字型分布为主。核二段和核三段原油,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均有贡献,且沉积环境较还原,核三下亚段原油成熟度明显高于核三上亚段原油,因此最终确定核三下亚段原油主要来源于核三下亚段烃源岩,而核三上亚段原油则为核三上亚段和核三下亚段烃源岩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12.
万中华  李素梅 《现代地质》2011,25(3):599-607
南堡油田是渤海湾盆地近年发现的油气储量可观的新油田,为揭示该油田原油特征与成因,对43个原油样品、31块泥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与油源对比。依据特征生物标志物、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将南堡油田原油分为3种类型:Ⅰ类,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Ⅱ类,南堡3、4、5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Ⅲ类,南堡凹陷已发现奥陶系潜山原油。Ⅰ类原油以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较高的甾烷/藿烷、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相对偏重等特征区别于Ⅱ类原油;Ⅲ类原油以较高成熟度、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总体偏重等特征不同于Ⅰ、Ⅱ类原油。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沙二+三段、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混合贡献,Ⅱ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Ⅲ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二+三段烃源岩。首次明确提出南堡1、2号构造带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主要为沙二+三段烃源岩的成烃贡献,沙二+三段烃源岩为南堡油田主力烃源岩之一,这对南堡油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方向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的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剖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T_(max) 较高,烃指数极低,产率指数较高;两套烃源岩的 TOC 值相当;Ph/nC_(18)值较高,藿烷/甾烷值较低(<2.0);甲藻甾烷含量较高,重排甾烷含量较低;姥鲛垸/植皖值较低,伽马蜡烷/C_(30)藿烷值较高,表明寒武系处于厌氧环境的时间较长,水体盐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一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和芳香烃的部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Tmax较高,烃指数极低,产率指数较高,两套烃源岩的TOC玎当,Ph/nC18值较高,藿烷/甾烷值较低(<2.0),甲藻甾烷含量较高,重排甾烷含量较低,姥鲛烷/植烷值较低,伽马蜡烷/C30藿烷值较高,表明寒武系处于厌氧环境的时间较长,水体盐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15.
漠河盆地漠河组发育有浅变质烃源岩,目前还未见对其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的公开报道。为了探讨其生标特征,应用生标参数判识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母质来源和热演化程度而展开本项研究。结果表明:(1)饱和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1~C27,以C17为主峰;轻重比(∑C21-/∑C22+)为4.0~6.3,平均为5.3;OEP为1.23~1.37,平均为1.31;Pr/Ph为0.9~1.4,平均值为1.2;伽马蜡烷指数为0.23~0.30,平均为0.27;升藿烷指数为0.04~0.06;(2)萜烷中藿烷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三环萜烷,四环萜烷的相对含量最低;规则甾烷的相对含量为C29>C27>C28,C27、C28、C29ααα-规则甾烷(20R)的相对峰高呈“V”字型;(3)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的相对含量较低;β-胡萝卜烷、奥利烷和25-降藿烷的峰形特征明显。综合多项生标参数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漠河组浅变质烃源岩沉积于强还原的湖泊环境、沉积水体具有一定的盐度,有机质为陆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双重来源,现已热演化至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曹洁  魏仙样  严小鳙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2012,31(10):1639-1644
根据对祥探8井华力西末期风化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原油具有饱和烃含量高,芳烃、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和全油C同位素轻的特点,生物标志化合物藿烷系列具有C30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等特点,指示生烃母质类型好,沉积环境为高含盐的还原环境,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与祥探9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一致,指示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祥探8井华力西末期风化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原油具有饱和烃含量高,芳烃、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和全油C同位素轻的特点,生物标志化合物藿烷系列具有C30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等特点,指示生烃母质类型好,沉积环境为高含盐的还原环境,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与祥探9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一致,指示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友军  马忠梅  蒋兴超 《地质通报》2013,32(8):1315-1321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林西组烃源岩饱和烃气色谱以“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为主,主峰碳以C23为主,表明有机质来源以混合有机质为主;Pr/Ph值主要介于0.3~0.6之间,植烷优势较明显,指示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林西组烃源岩具有“长侧链的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和C27甾烷分布占优势”的分子化石组合特征,伽马蜡烷比值为0.15~0.29,平均值为0.19,说明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环境;藿烷与甾烷的含量比值主要分布于0.6~1.0之间,平均值为0.84,表明细菌和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大致相当;C27甾烷丰度较高,C27(甾烷)/C29(甾烷)的比值为1.13,表明生烃母质生源构成是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来源的有机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川中地区大安寨段烃源岩抽提物中检测出丰富的重排藿烷系列、重排补身烷系列、重排甾烷系列及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的分子标志物组合.结合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特征,探讨上述甾烷、萜烷分布特征指示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重排类化合物与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富集途径,重排藿烷系列富集...  相似文献   

20.
陈希文  包建平  朱翠山 《世界地质》2016,35(4):1066-1075
为明确白云凹陷目前发现原油的成因及来源,系统分析取自珠江口盆地不同类型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发现番禺低隆起北部构造及番禺4洼的原油具有姥植比低(2.0),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奥利烷含量中等,基本缺乏达玛树脂贡献的双杜松烷,各类重排构型甾藿含量较低,而指示沟鞭藻贡献的C_(30)4-甲基甾烷异常丰富的特点。C_(30)4-甲基甾烷与C_(29)规则甾烷的比值2.1,且其三环萜烷系列C_(19-26)呈现以C_(21)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其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表明这类原油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番禺低隆起南部构造及白云凹陷的凝析油具有姥植比高(4.0),明显富含奥利烷和双杜松烷,各类重排构型甾藿烷含量较高,缺乏C_(30)4-甲基甾烷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C_(19-26)呈现阶梯状依次降低的特点,表明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原始生烃母质,这符合白云凹陷发育恩平组煤系烃源岩的石油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