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位波动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湖滨带底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长江中下游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水位波动对湖滨带底质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质环境参数沿高程梯度变化明显.底质含水率沿高程梯度增加而减小,pH值沿高程梯度变化不大,有机质、总氮和总磷沿高程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底质环境参数的季节变化也较大.分析表明,水位波动幅度、淹没深度、高水位持续时间等对湖滨带底质环境有较大影响.在中等波动幅度下,底质参数沿高程的变异系数最大,表明此时湖滨带底质异质性较高.夏季湖滨带淹没时间越长、淹没深度越大,底质养分流失越快.高水位持续时间越长,底质pH值变化就越大、营养盐流失越快.本研究结果可为湖滨带生态修复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鱼苗时期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饵料及鱼粪等样品总有机碳(TOC)含量、总氮(TN)含量、碳氮比(C/N)、δ^13 C及δ^15 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量化了网箱养殖废物对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δ^13 C和δ^15 N值分别为-27.67‰~-25.65‰和5.19‰~7.27‰,饵料的δ^13 C和δ^15 N值分别为-24.73‰和10.28‰,鱼粪的δ^13 C和δ^15 N值分别为-26.30‰和15.54‰.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主要有残饵、浮游生物及其他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8.3%±11.4%、25.6%±11.3%及26.0%±5.8%,而鱼粪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水动力平流引起的扩散及沉积物的再悬浮的影响下,网箱养殖源有机质的扩散距离达1500 m.在鱼苗时期,鱼类网箱养殖的残饵是鄱阳湖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土著氮循环细菌在城市湖泊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镇江金山湖天然水体中筛选分离出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对氮循环细菌固定化后在镇江金山湖示范工程区进行水体净化应用.结果表明,运行一段时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总氮浓度处于动态变化中,有降低的趋势;氨氮含量已经达到Ⅱ类指标,总氮和COD分别达到Ⅴ类、Ⅲ类指标;分析结果还显示硝酸盐氮是金山湖水体中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水体荒漠化状态有关;固定化氮循环细菌通过扩散,可以增加水体及植物根区的微生物数量,高出对比组1-3个数量级;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对荒漠化水体氨氮、总氮和COD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艾比湖流域2008年丰水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弥艳  常顺利  师庆东  高翔  黄聪 《湖泊科学》2009,21(6):891-894
在断面类别比例法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新疆艾比湖流域2008年丰水期地表水和底泥的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氨氮基本超标;其中博尔塔拉河污染物超标最严重,总磷超标14.1倍,总氮超标10.1倍.艾比湖流域水质及底泥实际监测类别中Ⅰ-Ⅲ类比例为30%.劣Ⅴ类比例为30%.因此,艾比湖流域丰水期水质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火烧作为调控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湖泊湿地中研究较少.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探讨火烧对洞庭湖湿地主要群落类型——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苔草(Carex brevicuspis)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后,苔草群落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减少64.6%,有机质含量增加26.3%;而荻群落土壤与之相反,硝态氮含量增加186.9%,有机质含量减少22.9%.火烧后,苔草群落的全氮、铵态氮、全碳和全磷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75.4%、36.3%、102.7%和76.9%,而荻群落土壤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总体上,火烧对荻群落土壤养分影响不大,可作为芦苇场的一种管理方式,但火烧促进苔草群落土壤养分释放,有助于苔草群落提前萌芽和生长,并引起牲畜牧食增加.  相似文献   

6.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湖滨带底质的稳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几种常见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稳固性的影响,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5种水生/湿生植物植物,并利用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和湖滨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开展了5种植物对底质稳固作用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底质孔隙度减少、细小粒径(50μm)增加有利于底质稳固,改善上覆水指标,减少扰动给上覆水所带来的悬浮颗粒物.直径≤1 mm的须根量、须根长度和须根面积与底质孔隙度和粒径分布增益值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双穗雀稗、李氏禾、香菇草的根系参数与增益值之间存在斜率为0.006~1.727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黄花水龙、黄菖蒲植物根系参数与增益值之间则存在斜率为-0.091~-0.011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黄菖蒲与黄花水龙的根长密度分别为11.495和9.475 cm/cm~3,根表面积密度分别为0.368和0.294 cm~2/cm~3,根重密度分别为1.844和0.944 mg/cm~3,两种植物对底质孔隙度的增益值分别为15%和9%,对底质粒径分布的增益值分别为92%和47%;双穗雀稗、李氏禾、香菇草的根长密度分别为1.057、7.368和0.651 cm/cm~3,根表面积密度分别为0.033、0.228和0.022 cm~2/cm~3,根重密度分别为0.678、2.537和0.160 mg/cm~3,3种植物根系参数对底质孔隙度的增益值分别为6%、36%和1%,3种植物根系参数对底质粒径分布的增益值分别为16%、17%和-13%.5种植物通过根系提高底质的稳定性,减少底质在水力扰动下悬浮物质以及营养盐的释放,从效能上表现为李氏禾双穗雀稗黄菖蒲黄花水龙香菇草.  相似文献   

7.
氯化物水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 1997年 4月至 1998年 9月对山东省高青赵店渔场 ( 37°17′N,117°55′E)的盐碱池塘叶绿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盐碱池塘叶绿素总量平均为 115.12μg· L-1,叶绿素 a平均含量为 73.90μg· L-1,占叶绿素总量的 61.76% ,叶绿素 b和叶绿素 c分别占总量的 12 .97%和2 5.2 7% .叶绿素 a含量的季节变动较大 ,有明显盛夏和初秋高峰期 .无鱼对照池的叶绿素 a比养鱼池塘低得多 .叶绿素 a的昼夜变化与垂直分布变化较大 ,但不遵循同一模式 .盐碱池塘叶绿素 a含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水温、总氮、总磷和硅酸盐显著正相关 ,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 ,而与盐度、碱度、p H、硬度、电导率均无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8.
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物修复技术维持清水稳态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鑫  曹特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2013,25(1):16-22
在富营养湖泊治理实践中,修复沉水植被被认为是改善水质的长效措施,而壳聚糖改性粘土是短期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被修复,旨在探索改善水质的长效方案.2011年5-11月在太湖梅梁湾开展了四组不同处理(对照、水草、水草+粘土、粘土)围隔实验,在水草(盖度13.0%)和水草+粘土(盖度52.3%)围隔中不同程度重建了苦草群落.实验期内每3 d一次的水质监测表明,粘土处理可显著改善水质,水体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34--P)和叶绿素a(Chl.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0.7%、74.6%、31.0%和80.4%,透明度(SD)升高了90.4%;粘土辅助植被修复改善水质效果最长稳,水体TN、TP、PO34--P和Chl.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6.2%、64.0%、28.6%和71.1%,SD升高了76.4%;低盖度苦草群落单独处理对水质改善效果不显著.在三种处理中,粘土辅助植被修复改善底质效果最好,使间隙水的TN、TP、PO34--P、NH4+-N分别比实验前下降了15.6%、61.7%、55.8%和82.8%.本研究表明改性粘土辅助沉水植被修复可作为重富营养水体中水质改善的整合技术,但其长期生态效应仍需谨慎评估.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湖泊围隔中重建水生植被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  何亮  曹特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2014,26(3):349-357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衰退、蓝藻水华暴发、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崩溃.恢复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改善受损水体水质和提高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构建大型围隔,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程度及其对水质和底质等条件的需求,选取几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在围隔内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并以不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和围隔外水体作为对照.实验期间(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围隔内移栽的几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群落.同时还跟踪监测了3个处理组的水质情况,结果显示,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内水质明显优于围隔外,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的总氮、铵态氮、总磷、水下消光系数相比于围隔外水体分别低30.55%、44.09%、36.04%和42.13%,相比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分别低5.96%、13.40%、6.70%和7.60%,透明度分别比围隔外水体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水体高74.59%和8.70%,浮游植物生物量也大大低于围隔外,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却明显高于后者.此外,实验后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沉积物氮、磷含量及其间隙水总氮、总磷、铵态氮浓度明显低于围隔外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进而逐步恢复水生植物是完全可行的,而水生植物恢复后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典型城市河道氮、磷自净能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蓉  黄天寅  吴玮 《湖泊科学》2016,28(1):105-113
以典型城市河道(苏州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和室外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浓度、流速、曝气复氧、渗滤作用和温度对氮、磷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的自净作用受污染物浓度、流速、溶解氧浓度、温度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氨氮和硝态氮降解速率增加,而底泥中磷的总体吸附速率却增大.与静止水体相比,模拟河道通过增加流速、曝气复氧、渗滤作用能增强水体氮磷的自净能力,提高氮、磷降解速率.其中,改变流速后自净参数氨氮和总磷增量分别为17.05%和34.85%;曝气复氧后自净参数氨氮和总磷增量分别为8.35%和59.33%;增加微生物量(渗滤作用)后自净参数氨氮和总磷增量分别为50.00%和23.01%.自然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氨氮和总氮的降解系数逐渐增大,总磷的降解系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湖泊科学的发展,湖泊制图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图形式由单页插图发展到专题图集和综合图集;2)制图区域范围由湖泊水域或盐湖扩大到湖泊周围地区乃至整个湖泊流域;3)制图对象由单纯地表示湖泊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物扩大到同时表示湖泊周围地区的有关要素,使湖中和陆上连城一气;4)以表示自然要素为主发展到以表示经济要素为主;5)反映湖泊环境质量的图幅日益受到重视;6)由单纯地表示湖泊现状发展到既表示现状又表示它的形成、演化过程和趋势;7)图幅内容选题体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的宗旨;8)由单要素制图发展为综合制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湖泊数据库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锐  赵宏  严晓蓉 《湖泊科学》1991,3(1):67-73
中国湖泊数据库是将全国湖泊面积大于10km2, 按其形态特征和各种属性数据, 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录入计算机存储和应用, 湖泊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以湖泊代号为关键字、交叉平行式的数据分类、动态变化快和具有空间分布等特点。湖泊数据库逻辑结构严谨, 由全国湖泊分布, 湖泊图形库与属性库, 湖泊专题数据, 模型英语等部分组成。程序结构在主控程序控制下分层次执行, 由图形、属性、专题和应用模型四大模块为第一层次。在它们控制下进入第二层次, 低层可顺利地返回高层, 形成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的程序结构。  相似文献   

13.
Electromagnetic (EM) technique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geophysical methods in mineral exploration. However, the use of EM measu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like the detection of contaminant plumes or the exploration of waste sites is relatively new.The reason for the suc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M method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ies in the variation of conductivity caused by different geometry of pore fluids and clay contents in rocks, and by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ntaminants.Many EM methods/instruments used for mapping near surface geology exist and nowadays they play a central role in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In general, these methods can be classified in two blocks: EM methods using a plane wave source of excitation and EM methods using a controlled source like a magnetic dipole or a loop source. The Very Low Frequency (VLF, VLF-R) and Radiomagnetotelluric (RMT) methods are chosen as representative methods for plane wave techniques, while horizontal loop EM methods operating in low induction numbers (EM31, EM34) and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TEM) are chosen as representatives of magnetic dipole or loop source techniques. Basic principl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ir connection to specif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ll be discussed.Different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these methods a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ree major subjects: waste site exploration, detection of contaminated earth layers, and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Case histories are presented illustr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EM methods for solving such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
向启华 《湖泊科学》1991,3(1):35-45
水文报道1987年河南封丘曹岗湖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该湖底栖动物主要由寡毛类8种, 水生昆虫47种和腹足类2种组成, 其中克拉泊水丝蚓和刺铗粗腹摇蚊群为优势种类, 平均密度为2087个/m2, 生物量为4.8690g/m2, 并与长江中游浅水湖泊中的底栖动物作了比较, 对某些环境因素与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的关系也作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晚第四纪中亚高山湖泊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晚第四纪商山湖泊的演化受到复杂的气候波动釤响,主要由水汽的变化、湖盆冰川作用和径流与 流址的变化而引起的。冷干条件伴随右融水补给的减少和湖退;暖湿条件引起了冰川的后退,增加了融水补给,引起湖进。分布于不同海抜高度的天山和帕米尔竑原地区的湖泊,普遍处于较干旱的环境中,通过对湖盆地貌学、冰川和湖泊沉积物的分布和成份的研究、以及对湖泊沉积物的孢粉分析和埋藏植物碎屑的l4C年代测定,可以里违晚贝新世以来益山湖泊的演化阶段和中亚高山区的古地理环堍。22000-17000a B.P.,天山查特尔库尔湖和帕米尔喀拉湖为外流淡水湖,面积超过目前的2-3倍。湖泊沉积物中孢粉以干草原植被为主,反映气候较暖湿。16000-11000a B.P.,冻川活动达到极盛,气候寒冷、干燥,湖泊干涸、消失。孢粉频率低,以旱生植物花粉为主。10000-8000a B.P.,温度、湿度提中湿植物和蒿属相对藜科增加,开始湖进。查特尔库尔湖水位较今高12m,面积超过现今3倍;8000—4000a B.P.,天山和东帕米尔的湖盆气侯相对暖湿。4000—3500a B.P.,气候变干,旱生植物花粉增加。3000a B.P.以来以气候干旱化为特征,植被以高山干草原和草原-荒漠为主。1500a B.P.以来气候更趋干早,干旱植物花粉增加,湖水位下降,一直持续至今。据历史和考古资料,公元14-16世纪天山气候暖干化,发生湖退;17—18世纪天山和帕米尔湿度增加,出现湖进。目前该地区湖水位普遍处于下降时期,仅若干冰融水补给湖泊有湖进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utorial paper, we survey the physical basis of radiometry –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and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needed to quantify it and to describe reflected and emitted radiation The second part considers what a radiometer is, how it works and on what the signal depends. The third part addresses radiometry inthe context of Earth Observ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olar reflected region (visible near infrared) and thermal infrared region. The role of the atmosphere, the ambient radiation, and how to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the signal at the satellite a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相似文献   

17.
18.
地震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原始的震源信号从其他影响中分离出来。讨论了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引起波形变化的一些因素以及记录系统和采样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地震信号处理中的一般原理和概念,通过对简单的RC滤波器的讨论,揭示了系统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线性时间不变系统、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褶积、频率响应函数、传递函数和极点等,为讨论数字地震信号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总结分析攀钢、攀矿昔格达层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滑坡进行了地震稳定性计算,给出了经不同方法治理后的滑坡的地震稳定系数;同时采用“因子迭加”方法对究研区进行边坡稳定性区划,划分出相对的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不稳定区,为抗震减灾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太湖湖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和讨论了太湖的降水效应;揭示了太湖的降水效应不太显著;太湖湖区降水量的变化是该湖水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