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发生机制,提出了建筑物不均匀震陷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了不规则荷载下土的残余应变模型及土体逐步软化模型,考虑了土、结构及地震动波形对不均匀震陷的协同作用效果,实现了对建筑物不均匀震陷的时程分析,并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方法的可靠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长短桩技术在有邻近堆土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颂南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3):125-127,F0003
建筑物周边的不均匀堆土给建筑物带来了安全隐患,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又避免高昂的桩基工程造价,就这一问题针对土层中存在多层可利用的桩端持力层提出了短桩、桩间土提供承载力,堆土侧采用长桩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设计思路,并对全短桩方案和邻近堆土侧加长桩长的长短桩方案分别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有邻近不均匀堆土的建筑物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且大大减小了桩基础的工程造价,对解决不均匀堆土对建筑物带来的危害,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胡琦  蒋军  严细水 《岩土力学》2005,26(12):2015-2018
受场地地质条件的限制,很多建筑物采用高压缩性的软土作为天然地基,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威胁到结构的安全。不均匀沉降受上部荷载、结构刚度以及土层的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分层总和法不能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采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对一栋倾斜的砖混建筑物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相比较,证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分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4.
曹松来 《安徽地质》2002,12(4):310-312
合肥市望江东路某小区因新建住宅楼使相邻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地面多处裂缝,裂缝的发展很快,采用硅化-水泥灌浆法快速地阻止了不均匀沉降,保证相邻建筑物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均匀性检验是环境标准样品研制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均匀性检验过程中,数据漂移对环境标准样品均匀性判定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实例,从实验方案和数理统计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随机分析法、随机区组法、内插校正法、趋势分析校正法等均匀性检验实验方案及数据漂移校正方法。提出采用t检验法判断数据漂移的显著性,在数据漂移趋势不显著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分析法进行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在数据漂移显著的情况下,宜采用内插校正法或趋势分析校正法对均匀性数据进行漂移校正。以某土壤中Ni元素均匀性检验为例,经采用内插校正法和趋势分析校正法校正漂移数据后,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由3.0%分别下降为1.4%和1.2%,直线模型斜率的绝对值由0.2003 mg/kg分别下降为0.02870mg/kg和4.709×10~(-5)mg/kg。土壤中Ni、Cu、Co、Tl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分量(u_(bb))与随机分析法相比,下降最高达78%。在长时间分析测试过程中数据漂移校正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宜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因新建住宅楼使相邻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地面多处裂缝,裂缝的发展很快,采用硅化-水泥灌浆法快速地阻止了不均匀沉降,保证相邻建筑物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翔  焦倓  聂志红  宋晓东 《岩土力学》2016,37(12):3545-3552
传统的路基压实质量均匀性评价方法均基于变异系数等概率统计指标,未能考虑检测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难以准确评价路基压实质量的不均匀性。基于地统计学理论,建立半变异函数模型描述连续压实检测数据的空间变异性,采用指数模型对半变异函数曲线进行最优拟合,并提出偏基台值C作为路基压实均匀性控制指标。分别采用地统计方法与传统数理统计法对沪昆客运专线芷江试验段的路基进行压实均匀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压路机振动频率波动或存在压实薄弱区域的情况下,与传统数理统计指标变异系数Cv相比,地统计指标C可消除系统误差等随机性因素对均匀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更能客观反映不同工况下的填筑土体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压实状态,其结果为铁路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不同边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石混合体是非均匀、非连续的,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其真正的边界条件是等应力边界条件。现有的土力学实验机都是刚性边界加载,即按等位移边界条件加载,不适用于研究非均匀材料。基于此自行研制了等应力边界加载实验机,通过采用柔性压头和柔性底座施加等应力边界条件,研究两种边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差异,同时采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CDEM(Continuum-bas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计算软件,开展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等位移边界条件所得不均匀地质体参数明显大于同等条件下等应力边界条件所得参数(约20%),是偏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颗粒级配对粒状材料不排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颗粒级配对粒状材料不排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两种形状自相似度很高的材料(玻璃球和Hostun砂)进行了一系列传统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对于每种材料,保持相近的相对密实度制作了6个不同颗粒级配(不均匀系数 1.1~20)的试样,然后进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级配对粒状材料的不排水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影响:两种材料试样的偏应力水平随着不均匀系数的增加而降低,抗剪强度随着材料的不均匀系数 的增加而降低,并在 5后呈现出趋稳势态。基于不排水剪切试验中颗粒集合体二阶功的演化规律,对材料受荷载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性的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实度下,粒状材料的静态液化潜能随着材料不均匀系数 的提高而增强,高不均匀系数的材料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阳恩慧  邱延峻  向可明 《岩土力学》2010,31(10):3329-3336
大量的研究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路面结构在车辆重复荷载作用下出现早期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路面服务性能,而现有的路面结构设计未考虑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在以往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分析了在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条件下,路面承受车辆重复荷载作用的动力学响应以及路面开裂的变化过程,引入损伤变量定量描述了路面的破坏过程,分析了路基横向沉降差对路面开裂的影响,并参照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及规范取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容许横向沉降差值为2.2‰,并建议将其作为路基路面结构整体设计的一个控制指标加以考虑,以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早期破坏,从而提高山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及建造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南刘庄煤矿主井井塔地基工程采用了人工冻结法施工,因而主井井塔地基土发生冻胀和融沉的变化。为了工程的安全和井塔的稳定,本文对主井井塔地基的人工冻融土进行了冻胀和融沉模拟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本文对人工冻融土冻胀与融沉性质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为今后该方面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极限上拔承载力变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极限上拔承载力问题,根据塑性极限平衡原理,假设基础周围土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并服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式,并结合变分法原理求解不同加载条件下基础的极限抗拔力。通过变参数计算,分析土体强度及基础埋深比对中心上拔、偏心上拔及倾斜上拔时基础极限上拔力的影响。经归一化处理,分别给出水平力和弯矩存在对基础抗拔力折减的影响系数。当归一化弯矩与上拔力比值Nm 0.4时,? m减小速度放缓。相对于内摩擦角,黏聚力变化对? m的影响更明显。水平力影响系数? h同时受到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以及基础埋深比的共同影响,规范建议值较变分解法的计算结果偏大。通过与规范公式法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偏心上拔及高露头基础顶部作用水平荷载时基础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电力杆塔热桩基础的降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棒外围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热桩基础在冻土区电力杆塔中常被应用。热棒的工作功率随着大气温度、蒸发段土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基于冻土传热学相关知识,结合青藏铁路望昆~不冻泉段电力杆塔基础的现场地温测试试验,建立热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冻土相变、混凝土水化放热、热棒功率变化等因素,运用迭代的方法进行热棒功率和桩周土体温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能较好的模拟现场情况。热棒的功率呈非连续波浪式变化,受混凝土入模温度及水化放热的影响,初始阶段功率达到最大160.6 W,第2年的平均功率比第1年低7.0 W。热桩基础能够有效增加基础冷储量,最大降低桩侧土体地温2.1~3.0℃,年平均地温降低0.8~1.5℃,能缩短桩周土体回冻时间约34%,第30 a可提高冻土上限49 cm。  相似文献   

14.
蒋凡  刘华  岳青  杨文爽 《岩土力学》2022,43(Z2):431-442
依托常泰长江大桥主塔沉井基础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大型沉井首次取土下沉阶段刃脚土压力的变化过程,并结合现场刃脚土压力实测数据,分析了沉井下沉工序对刃脚土压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取土过程中刃脚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刃脚实际土压力变化规律基本上佐证了数值模拟结果。井孔内取土导致取土区域沉井刃脚处土压力下降,取土区域刃脚土压力随取土厚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土体压应力转移至尚未取土区域的刃脚处。在由内井孔向外井孔区域取土的过程中,刃脚土压力向外井孔刃脚区域转移,导致外井壁和外隔墙区域刃脚土压力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其极限承载力,外井壁区域土体进入塑性状态,沉井出现明显下沉。给出的沉井刃脚处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可为同类大型沉井可控下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冻土区输电线路塔基选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西藏500kV直流联网输电线路工程跨越整个青藏高原,其生存环境不可避免与冻土有着紧密联系,冻土特有的冻胀、融沉特性给线路的勘测、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对取自青藏高原的原状和重塑冻土样样品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同种土在不同含冰量下,随含冰量的增大,则冻融特性敏感性增强;不同性质的土,在含冰量相同的情况下,颗粒越细,则冻融特性越敏感。同时,分析认为:塔基地质环境、不良冻土现象、不同地貌单元、冻土的热稳定性特征及施工作业便捷性等都是影响塔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6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唐古拉和西大滩站的气象、涡动通量以及活动层资料,利用涡动相关法、气象梯度法和SHAW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活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6年唐古拉和西大滩气温、地气温差有所升高,年降水量、10 cm土壤含水量及风速有所下降。2005年以来唐古拉和西大滩净辐射(Rn )与感热(H)呈增加趋势,潜热(LE)呈减小趋势,地表土壤热通量(G)变化较小。唐古拉和西大滩地表能量通量季节变化明显,但受海拔、纬度、坡向、土壤冻融过程、降水、下垫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地表能量通量存在区域差异。研究时段内,唐古拉和西大滩地表冻结指数与土壤热通量呈负相关;融化指数、活动层厚度与土壤热通量呈正相关,融化期间土壤热通量积累量与融化深度的变化呈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宿辉  李清富  李彦军 《岩土力学》2006,27(8):1411-1415
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基础抗拔模型试验及原型试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膨胀土地基的抗拔性能,分析了土体位移、应力分布、承载能力以及破坏机理,指出了目前黏性土的抗拔理论计算中存在的缺陷,即土体的破坏不是只局限于破裂面的面破坏,而是整个土体内部的体破坏。提出了黏性土的抗拔承载力应由基础自重、基础上的土体重量、土的抗剪强度(破坏土体内部)以及应力重分布产生的地基承载力构成,并利用有限元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另外,对试验中的模型尺寸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比萨斜塔的整治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建新 《岩土力学》1994,15(2):70-77
简要介绍比萨斜塔的历史、倾斜过程及目前的状态,对比萨斜塔的整治提出了结构方案和土工方案,并给出了比萨斜塔的地基土层的力学模型与力学性质,根据塔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对整治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斜孔掏土应力解除法治理华东某双向偏斜生根井塔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综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了斜孔掏土孔周塑性区发展、纠偏机制及掏土各因子对纠偏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开孔后孔周塑性区半径与孔径和孔周应力成正比,且随钻孔深度增加而增大。掏土纠偏的内在机制在于钻孔能有效解除孔周一定范围内的应力,使孔周土体不断向孔内坍塌,进而减小开孔侧井筒的外荷载,与对侧产生应力差值,促使井塔回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极差分析得出钻孔孔排宽度为影响掏土纠偏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钻孔深度、孔径和孔距井筒中心线距离,且斜孔纠偏效果优于竖直孔。最后,基于模拟获得的最优纠偏参数组合设计了现场纠偏方案,并对井塔偏斜和井筒受力进行施工监测得出,斜孔掏土应力解除法有效逆止了生根井塔的偏斜发展,目前井塔偏斜和井壁受力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20.
柳国环  练继建  于通顺 《岩土力学》2014,35(9):2651-2658
近海风力发电结构是由无限域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组成的体系,有限域透射人工边界和地震动输入模式直接影响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首先,建立透射人工边界-地基-基础-塔筒结构和固定边界-地基-基础-塔筒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简要澄清了透射边界地震动输入之所以采用外力而不采取地震动物理量(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原因所在;最后,对给出的3种作用模式:(1)固定边界地震动输入,(2)只考虑外源输入波作用,(3)同时考虑外源输入波和内源振动的散射波作用,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通过数值计算并结合理论分析,(1)澄清了对透射边界采用外力进行地震激励输入的方法的原因,这种输入方法合理可靠,符合实际情况;(2)在地震波等效荷载的生成中,针对圆形横截面地基提出了一种阻尼力、刚度力的便捷性生成方法,大大减小了工作量;(3)从自身振动特点及阻尼设置角度,解释了地震作用下采用透射边界比采用固定边界时风电结构响应减小的原因;(4)指出了地震作用下透射边界地基模型在结构动力响应与倒塌计算中内源振动反射的不容忽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