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8月1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地区的一次特大冰雹所获得的大量雹谱资料,分析研究了这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及其分布特征,给出了这次特大冰雹和雹块尺度、浓度、谱分布的基本测值,并探讨了它们与降雹云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全  徐家骝 《气象学报》1986,44(3):357-362
雹块微结构中包含着有关雹块在云内生长情况和雹云本身的某些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已被认识,更多的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为揭示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的相互关系,1982年夏天我们在新疆昭苏地区开展了雹块微结构和雹云宏观特征的配合探测,取得了一定数量资料。本文根据同年7月4个降雹日(7日、13日、16日、19日)的雷达回波和500多个冰雹切片资料,着重分析了冰雹的胚胎类型,提出了比较细微的雹胚分类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雹胚类型统计特征和雹云单体的关系,发现复合单体和弱单体的雹胚类型分布有着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甘肃岷县地区1964年6-7月两次冰雹雹谱、雹切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简便仪器进行了雹谱和雹切片的观测。两次观测指出雹谱粗略地按指数分布,根据云雾微结构的统计理论讨论了这一特点。分析了雹胚大小分布、雹胚类型和冰雹层数分布,这些特点和雹谱之间相互对应,共同说明了两天降雹强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藏冰雹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恩铭 《气象学报》1984,42(1):110-113
1981年6—7月间,我们在西藏高原地区考察云物理特征时,对西藏地区降雹实况,应用了摄影的方法,拍摄了冰雹云降落的雹块,分析了冰雹谱分布和冰雹结构,同时也收集了几个台站历年观测冰雹的资料。经分析研究,对西藏高原冰雹云和冰雹结构等特征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引言人类对冰雹的认识是从研究降落到地面的雹块开始的.起初,通过考察雹块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等,得到了雹块外观的一些初步知识.后来,通过测量雹块的密度,含水量,分析雹块的内部结构,获得了雹块的一些简单物理特征.但由于冰雹微结构所依赖  相似文献   

6.
李子华  施文全 《气象学报》1985,43(3):358-364
冰雹微结构的研究是冰雹微物理研究的基础,它对成雹机制的研究、冰雹数值模拟以及人工抑制冰雹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利斯特(List)、麦克林(Macklin)、雷伊(Rye)、列维(Levi)等对冰雹的晶体和气泡结构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徐家骝、施文全、李子华等对我国雹块的微结构也作过许多分析。但以上工作多研究球形雹块,对圆锥形雹块的系统分析工作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7.
德州降雹物理特征量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增  李凤声 《气象》1995,21(7):29-33
根据山东德州1988.9.17和1990.6.23降雹过程的冰雹样品和雹谱资料,研究了降雹物理特征量与冰雹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冰雹分档数值模式研究了1979年7月20日和8月5日青海西宁两次多单体降雹发生发展过程中云内微物理结构及雹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水、雨水的比含水量随雹云的发展呈先增长后减少的特点,两次个例的冰雹主要通过过冷雨滴冻结而形成,其增长方式是凝华及碰并过冷云水。2)雹谱谱宽与上升气流有关,个例一中倾斜上升气流有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宽;个例二中没有倾斜上升气流,不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窄。  相似文献   

9.
王雨曾 《气象》1988,14(12):9-13
本文根据1987年6月29日河北满城县两次降雹过程的观测资料,对降雹的动能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成灾地区的冰雹动能、冰雹质量以及冰雹动能通量与质量通量,均明显大于未成灾地区。 雹谱呈负指数型分布。成灾地区与未成灾地区的雹谱分布分别为N_成=0.0737c~(-0.2165D)和N_未=0.0134e~(0.2316D)。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一次降雹过程和冰雹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永利  张蔷 《气象》2002,28(1):18-20
对2000年5月17日降雹现场进行了实地考查,同时收集了部分冰雹样品,进行了冰雹切片实验,分析研究了雹谱、雹击带和冰雹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应用天气图、雷达探测冰雹云回波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冰雹云形成的天气条件、大气层结和冰雹云回波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吴其劻 《气象学报》1987,45(3):290-296
本文根据1983—1984年全国14个不同气候特点的日射站每日逐时照度与日射同步观测资料计算了总辐射光当量值,提出用纬度、海拔高度、地面平均绝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建立计算总辐射光当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用14个测站全年和各月平均总辐射光当量值检验所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计算的相应总辐射光当量值表明,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 我们用14个测站资料建立的计算总辐射光当量回归方程计算了全国464个测站的总辐射光当量值。总照度可由总辐射光当量与总辐射的乘积获得。根据各测站的总辐射光当量和总辐射值,便可计算出这些测站的光气候值,绘制我国光气候图。  相似文献   

12.
求解非球形大粒子光散射问题的一种简明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徐宝祥 《高原气象》1989,8(4):291-300
对于实际大气中传输的非偏振自然光的散射问题,所关心的散射参量通常为散射强度和线偏振度。本文通过对光子沿随机抽样人射路径的散射几率进行统计,建立了计算多粒径大粒子系统单次散射相函数及线偏振度的一种简明数值方法。对于粒子表面具有曲率的情况,该方法可以避免处理由表面曲率引入的“发散因子”。由于大气中液滴的形状一般近似为旋转扁椭球,本文也根据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和讨论了旋转扁椭球形液滴的散射相函数和线偏振度。  相似文献   

13.
冬季城市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桑建国  刘万军 《气象学报》1990,48(4):459-468
本文根据沈阳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中1984年12月所进行的观测,对沈阳城市边界层的流场和温度场结构做了分析。得出了冬季城市边界层的一些特征。当地面风速微弱时,热岛效应显著。边界层低层辐合抬升,在城市下风边缘可能出现反向气流。当风速较强时,城市的摩擦效应占优势,城市上风部分辐合抬升,下风部分辐散下沉。观测分析还表明,城市建筑对气流的阻滞作用可伸展到几百米的高度。夜间微风时,接地逆温层厚度可达200m,城市内边界层从上风边缘起开始发展,厚度可达100m。白天风力微弱时,重烟尘污染可导致城市冷岛,并推迟对流边界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2000,58(5):570-581
为了进一步分析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利用1957~1994年高原地区的实测雪深、1951~1994年6~8月中国东部地区226个均匀分布测站的实测月降水量,以及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958~1994年1~12月的再分析格点值资料,对比分析了高原冬、春季多、少雪年后期中国东部地区夏季(6~8月)降水分布和环流的平均特征,也分析了高原积雪影响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1) 平均来说,多雪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北部降水可偏多1~2成,华北和华南的降水则偏少1~3成;少雪年夏季江淮流域及湘、黔地区少雨,华北和华南多雨.2)高原冬、春积雪不仅影响了后期高原的热状况,而且影响了后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南亚与东亚的夏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15.
亚洲季风模拟试验中青藏高原积雪强迫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培基 《高原气象》1996,15(3):350-355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季风和东亚,南亚时旱涝灾害的影响,百余年来一直为中外气候学家所瞩目。近几年来用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假设的积雪强迫不同,模拟结果很不一致。作者概据美国宇航局SMMR微波逐候积雪深度1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一个真实的青藏高原积雪强迫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河谷风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高原气象》1993,12(1):1-11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y is the polarization of light,which is formedthrough the multi-scattering process of atmospheric molecules,aerosols and earth's surface,andthus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these three factors.It has recently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s toretrieve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aerosol and surface of the earth from the skylightpolarization information.Observation of the skylight polarization over Beijing has been conductedwith a multi-wavelength polarimeter developed by LAGEO(Laboratory for Middle Atmosphere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IAP(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since November1995.With these observation data,bo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maximum degree ofpolarization of the skylight and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e situatio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AMonte Carlo code for the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calcul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compare with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8.
紫外辐射增加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南京地区小麦田间紫外辐射试验表明,紫外辐射量的增大能显著影响小麦的群体结构,进而影响小麦对紫外辐射的反射与吸收。本文从小麦群体结构的角度对上述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并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From 1983 to 1984,14 solar radiation observation stations which are located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were chosen for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natural illumination with the hourly observation of insola-tion every day.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light equivalent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LEOTSR)has been given.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annual and monthly meanvalues of the LEOTSR at 14 observation stations.The variables of the equation include latitude,elevation,surface mean absolut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lessthan 10%.The LEOTSR for 464 observation stations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quationswhich were obtained by the data of 14 observation stations.The total illumination is given by the LEOTSRmultiplying the total radiation.The climatological values of total illumination for each station are alsocalculated according to its LEOTSR and solar radiation.Finally,the climatological charts of total illuminationin China have been drawn.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9年12月16日-1990年1月14日在重庆市用三轴风速仪所测得的风速资料,计算了小风条件下重庆近地面层的湍流参数,欧拉时间自相关系数,湍流时间积分尺度,湍流强度,摩擦速度,湍流应力等湍流特征量,以了解重庆地区小风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的湍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