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雨曾 《气象》1988,14(12):9-13
本文根据1987年6月29日河北满城县两次降雹过程的观测资料,对降雹的动能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成灾地区的冰雹动能、冰雹质量以及冰雹动能通量与质量通量,均明显大于未成灾地区。 雹谱呈负指数型分布。成灾地区与未成灾地区的雹谱分布分别为N_成=0.0737c~(-0.2165D)和N_未=0.0134e~(0.2316D)。  相似文献   

2.
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全  徐家骝 《气象学报》1986,44(3):357-362
雹块微结构中包含着有关雹块在云内生长情况和雹云本身的某些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已被认识,更多的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为揭示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的相互关系,1982年夏天我们在新疆昭苏地区开展了雹块微结构和雹云宏观特征的配合探测,取得了一定数量资料。本文根据同年7月4个降雹日(7日、13日、16日、19日)的雷达回波和500多个冰雹切片资料,着重分析了冰雹的胚胎类型,提出了比较细微的雹胚分类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雹胚类型统计特征和雹云单体的关系,发现复合单体和弱单体的雹胚类型分布有着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冰雹分档数值模式研究了1979年7月20日和8月5日青海西宁两次多单体降雹发生发展过程中云内微物理结构及雹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水、雨水的比含水量随雹云的发展呈先增长后减少的特点,两次个例的冰雹主要通过过冷雨滴冻结而形成,其增长方式是凝华及碰并过冷云水。2)雹谱谱宽与上升气流有关,个例一中倾斜上升气流有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宽;个例二中没有倾斜上升气流,不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窄。  相似文献   

4.
朱玉明 《气象》1985,11(2):24-27
本文以四川峨眉山一次强冰雹后发现金顶地区冷杉成片死亡的现象, 对冰雹观测的数据进行了雹谱分布的分析和雹粒动能的定量计算, 并据此作了冰雹对冷杉机械损伤的模拟实验,为探讨冷杉的死因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5.
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自动雹雨分测计所测16次降雹天气系统自记纸做雹雨分档、同步读数分析,得到5种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1)降雹强度特大类;(2)降雹强度中小类;(3)降雹总量特大且具有毁灭性灾害类;(4)雹量成脉冲式涌动;(5)降雹云系弱、持续时间长、降雹量小及强度弱。这对研究冰雹云的结构、雹胚的生成起引导作用,为模拟冰雹生成和落地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冰雹尺度谱分布分析对于冰雹和人工防雹的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它是研究成雹机制、雹量参数化、估计雹灾程度的基本资料.本文以1982年7月16日和19日昭苏两次雹暴的地面雨雹谱作为基本资料,对雨雹谱参量、降雨雹动能通量、冰液水含量,降雨雹强度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雨雹参量作分析和讨论,并给出这些参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8月1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地区的一次特大冰雹所获得的大量雹谱资料,分析研究了这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及其分布特征,给出了这次特大冰雹和雹块尺度、浓度、谱分布的基本测值,并探讨了它们与降雹云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95-1997年XDR-X数字化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农一师垦区不同区域内雹云路径的一般规律、降雹特点;根据各团场所在地理位置、雹云路径特点和降雹特点,将农一师垦区划分为6个防雹区;根据不同区域雹云路径的特点,提出了防雹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6,(3):9-10
雹云是雷雨云的一个特殊过程。要了解冰雹的生长过程,必须对冰雹云的结构进行探讨。本文将对1973—1974年取得的九次雹云的雷达回波照片及观测数据和九次进入雹云的探空资料以及几年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雹云的宏观结构、温度场、电场、含水量的分布和气流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使用自己设计的筛式雹谱仪配合冰雹照象获得了13个冰雹过程的时、空观测资料。通过与711雷达回波的对照分析,得出高原雹谱的单调下降、双峰、均谱三种类型及参量,这里雹块的平均浓度为1.1个/米~3,作为雹块的第一生长层典型霰谱的平均浓度为48.5个/米~3,霰浓度比雹浓度大1—2个量级;单站谱的时间演变一般保持某种类型的特征,各雹径浓度的演变趋势基本上一致;谱宽浓度的空间分布存在多中心,两者的中心位置相重合,同时刻不同地点的谱型不都是同一种类型;谱宽10毫米等值线所包括的范围大致与20分贝回波包络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昭苏六次雹暴的雹谱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2年7月新疆昭苏地区6次降雹过程雹谱的连续取样资科,对该地区降雹雹谱进行了分类,并就雹谱的空间和时间序列分布作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平均谱的数学表达式。这些工作对研究该地区雹暴的成雹机制、设计人工防雹方案和检验其效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雹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仕雄 《气象学报》1986,44(3):307-313
本文在研究冰雹胚胎上,不仅较有分析地提出定义雹胚的建议以及指出由于切片方法和外观观察方法的局限性可能造成的胚胎判断的错误,而且通过七个大冰雹过程所收集的269个雹块和1500张多层连续切片照片,分析了高原雹胚的类型,并研究了粒霰胚的存在。分析表明,高原雹胚主要是霰,并占雹胚的84%(其中粒霰胚占15%);冻滴胚占4%。文章应用冰晶大小和同位素氘的分析方法讨论了霰胚的生长部位,其生长环境温度为-13°—25℃,海拔高度7—9Km,而粒霰生长较一般的层霰在更高的高度,长粒霰生长在较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刘彦  苏德斌  杨宁  王亮 《高原气象》2023,(3):748-757
布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气象局的二维雨滴谱仪(2DVD)在2020年7月27日观测到一次含雹混合降水事件,基于粒子直径与本地下落末速度对2DVD数据质控后,分析了此次过程不同直径-速度和不同直径-轴比下的粒子数量分布以及粒子谱、中值体积直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粒子数浓度和降水强度等参数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1)直径0.1~0.5 mm的雨滴实测下落末速度偏大于经验公式计算的下落末速度,直径5~10.4 mm的冰雹粒子下落速度为5.5~11.6 m·s-1,直径小于6 mm的冰雹粒子下落速度分布较广。直径0.1~2 mm的小雨滴轴比为0.9~1.1,直径2~5 mm的大雨滴轴比为0.7~1.0,直径5~10.4 mm的冰雹粒子轴比为0.5~1。(2)本次降雹类型为先雨后雹,雹雨混降,雹后持续降雨,冰雹谱谱宽为10.4 mm。逐分钟降水粒子谱存在3个直径极大值,在降水和降雹之间存在短暂的无降水,谱宽和粒子数浓度随时间同时增大和减小,并在降雹阶段,各参数陡增至峰值。(3)冰雹谱分布呈单调递减型,通过M-P分布函数分段模拟了降雹时段的雨滴谱和冰雹谱,模拟的粒...  相似文献   

14.
超级单体单体多单体雹云及其成雹特点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段英  刘静波 《气象学报》1998,56(5):529-539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超级单体、单体和多单体雹云的流场和水凝结物场,并对其成雹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长成大雹的雹胚的初始出发区的位置主要由雹云的流场决定,而与雹胚的大小关系不明显;3种类型的雹云的成雹规律是相似的,超级单体之所以可以降大雹,主要是由于流型的稳定和长的生命期。  相似文献   

15.
双连四胚雹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大多数雹块只有一个胚胎,很少有多个胚胎同时包含在一个雹块中。徐家骝等人(1965)和L.N.Rogers(1971)曾分别收集到双胚雹块,并作过切片分析。他们都把 双胚雹块认为是由两个大小相当的冰球粘连 而形成的,但他们没有对此作肯定的解释。我  相似文献   

16.
冰雹的大小、浓度和末速度等特征参量对冰雹云及人工防雹研究至关重要。基于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观测的2013年5月22日陕西渭北一次降雹过程的资料,结合雷达反射率回波和自动站分钟降水量,分析了降雹过程中的雨强、雨量、最大冰雹直径、数浓度、谱分布及冰雹末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1)计算了降雹过程的平均粒子谱分布,并使用M-P分布对雨滴和冰雹分段进行了拟合。直径0. 3~4. 75 mm的雨滴谱拟合相关系数为0. 95,直径5. 5~11 mm的冰雹谱拟合相关系数为0. 99;(2)冰雹数浓度占总降水粒子数浓度的0. 3%,而冰雹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为37%;(3)降雹过程中,雨滴和冰雹数浓度同时增加或减小,冰雹分钟数浓度最大为5 m~(-3),雨滴分钟数浓度最大为1 423 m~(-3)。(4)国内首次现场观测了冰雹的末速度,使用实测值拟合得到了平均冰雹末速度与冰雹直径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计算的冰雹末速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 8%。  相似文献   

17.
云南鹤庆弱单体雹云降雹雹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云具有不同的类型,各类型结构不同,成雹机制不同,因而降雹雹谱也不同。1979年9月10日至11月2日,在云南省鹤庆县坝区,利用铝箔测雹板得到9次降雹资料,其中3次取样暴露时间不可靠,舍去未用,另6次分属5个雹日的6块雹云的降雹。本  相似文献   

18.
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晓霞  杨贵名  董旭光  李峰  马杰 《气象》2005,31(5):55-58
应用1960~2001年测站降雹和区域降雹(包括非测站资料)两种资料,对山东省降雹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分析了山东省两种降雹资料气候图的相似离度。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降雹比测站降雹明显偏多,但时间和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相似度在86%%以上,应用测站降雹资料制作的气候图具有86%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介绍了数字式雹雨分测仪的工作原理:通过过滤的方式成功将冰雹和雨滴分离,再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测算出降雹量。该仪器充分利用了雨量测量、GPRS数据传输、太阳能供电等先进技术,具有全自动、数字化特点及良好的组网能力。经实际野外试验观测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使用便捷。通过野外试验观测数据分析,数字式雹雨分测仪观测的雨量与其他仪器观测的雨量相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由于该仪器能够实时观测到降雹量,为冰雹的观测研究提供了仪器支持。  相似文献   

20.
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理是人工防雹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对我国西南地区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理研究很少。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冰雹分档云模式对云南2016年7月11日一次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理。此次冰雹云生成发展快,强度大,是西南山区典型夏季冰雹云。数值模拟的降水、降雹和回波强度等物理量与对应的观测量基本一致。模拟的冰雹云的最大上升气流速度达到28.7 m s?1。通过对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分析研究表明,雹/霰胚的主要生成来源是通过过冷雨滴的概率冻结产生的冻滴,占95%,而冰晶碰冻雨滴产生的雹/霰胚仅占5%,这与国外和我国其他地区雹/霰胚产生的来源和冻滴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别;形成的雹/霰胚直径多数集中在0.3 mm至3.0 mm范围,雹/霰胚主要通过对过冷云水的碰并过程实现增长,直径小于0.3 mm的雹/霰胚较难增长;大雨滴冻结成较大直径的雹胚,可促成短时间内形成冰雹;在雹云发展过程中存在短时的过冷雨水累积带,但过冷雨水累积带对雹/霰胚的增长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