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间对大理岩凯塞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的凯塞效应具有记忆历史最大应力和应变的能力,但时隔两月对大理岩样品进行再加载试验表明,尽管大理岩仍有凯塞效应出现,但凯塞效应记忆先前应力和先前应变的准确程度不高。笔者认为岩石声发射产生的原因在于其内部存在的裂纹,岩石凯塞效应的机理则在于对其先前损伤的记忆。按照笔者确定的损伤因子,凯塞效应具有记忆先前损伤的能力,时隔两个月对大理岩样品进行再加载试验,凯塞效应记忆先前损伤的准确程度仅损失3%。文章从时间因素证明了凯塞效应的机理在于对先前损伤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在低载阶段声发射信号特点以及Kaiser效应记忆先前应力、应变的能力,证明了Kaiser效应的机理在于对先前损伤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陈乐求 《地质与勘探》2017,53(5):1025-1031
以玄武岩为试样,开展了中低应变率下的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本次研究分析应变率对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影响,分别提出了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与应变率之间的拟合关系式。以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和峰值后的软化模量为脆性评价指标,分析加载应变率对岩石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2)岩石泊松比随应变率增加而减小。(3)随着应变率增加大,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增大,峰值后的应变软化程度减小,岩石脆性减弱。(4)应变率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较小。(5)曲线拟合效果良好,提出的拟合关系式合理。  相似文献   

4.
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饱和岩石呈现出闭合的应力-轴向(径向)应变滞后回线、轴向应变-径向应变滞后回线和X”形的瞬时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滞后非线性弹性特征,引入一种滞后非线性弹性材料的宏观模型 Preisach-Mayergoyz模型(PM模型)来描述岩石的这些特征。在PM模型中,孔隙饱和岩石的滞后非线性弹性特征由PM密度空间、施加的应力历史和岩石的滞后细观单元(HMU)的弹性特性所决定。在状态方程中,应变与关闭弹性单元数目占总单元数目的百分比成正比,而关闭弹性单元数目则与施加外力的历史有关,特别是在施加外力转向的时候。通过构造PM空间中不同的密度函数和设定HMU的弹性特性(平衡长度对)可以模拟性质不同的岩石,PM空间中不同的密度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在循环荷载下的本构关系响应的不同性质。HMU中应变的响应与应力的路径有关,模型本身强调了施加于岩石的应力历史在决定岩石的弹性状态时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用来模拟岩石的离散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孔隙饱和岩石的滞后特性是它具有离散记忆特性的原因。通过模拟,讨论了模型参数和岩石弹性模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频带能量分布和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奎  王更峰  王晓军  金解放  邓飞 《岩土力学》2008,29(11):3082-3088
通过单轴加载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试验,根据Kaiser效应原理采用参数法确定了Kaiser点.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小波包频带分解方法,对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砂岩声发射信号的不同频带能量分布规律,得到了Kaiser点特征频带能量百分比大于相邻点的重要结论.其次,采用G-P算法计算了声发射过程关联分维数,结果表明声发射过程不仅具有分形特征,而且Kaiser点声发射信号关联分维数小于其相邻点,其结论可作为通过波形分析识别Kaiser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开展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破坏过程声发射参数变化的研究,研究了花岗岩在不同围压、循环次数、含水率的条件下声发射参数的变化情况。基于记录到的声发射数据,将岩石破坏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匀速增长阶段、加速跃迁阶段,研究各阶段的RA值、损伤参数D、Kaiser效应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饱水岩石的RA值小于天然状态下岩石的RA值,并且岩石破坏前(加速跃迁阶段)有较为明显的高RA区出现。(2)围压能有效延长加速跃迁阶段的时间,同时提高岩石的抗压强度。(3)损伤参数D在最后一级循环时抬升平均值达到0.6。(4)验证了岩石Kaiser效应的局限性,岩石在出现了Felicity效应后才会因累计损伤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7.
岩石声速与其损伤及声发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奎  金解放  王晓军  赵康 《岩土力学》2007,28(10):2105-2109
首先,建立了单轴压缩过程岩石损伤参量、应变与声速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分析了不同均质度对单轴压缩过程岩石声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匀度的增加,单轴压缩过程中声速由平缓变化到急剧变化,这与已有的岩石声发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其次,根据建立的声速与应变的关系公式,通过单轴压缩过程岩石声速与应变实测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回归方程,从而通过试验验证了所建立的关系式的正确性;最后,从损伤的角度讨论了单轴压缩过程岩石声速与声发射的关系,得出了Kaiser点应位于声速初始下降点附近的结论,为岩石声发射测量地应力试验中Kaiser点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声发射估计岩石试样先存应力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声发射话动的凯塞(Kaiser)效应测定岩石先存最大应力已成为声发射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目前,判断岩石凯塞效应对应应力的方法仍被重视。作者在研究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话动时发现:除了通过凯塞效应可测定岩石的先存最大应力之外,还可根据重复加载时声发射话动的某些特点推断出加载前的先存最大应力,从而进一步验证和提高了利用凯塞效应测定先存最大应力的可靠性。重复加载时声发射话动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在应力达到第一次加载的最大应力值时出现凯塞效应;而在此之前,当应力达到加载前岩石的先存最大应力值时,声发射话动相对其前后有所特殊。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材料对先前经历过的损伤的记忆能力。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一现象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冻融循环作用下泥质白云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安杰  邓建华  顾乡  洪彧 《岩土力学》2014,35(11):3065-3072
针对饱水状态下的泥质白云岩,采用BCD–218 C低温数控恒温箱、WDW310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不同冻融循环状态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对其在单轴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特征以及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的损伤力学理论基础上,引入斜率增大趋势系数,建立了以冻融循环次数和应变为控制变量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参数呈指数下降趋势,泊松比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在第一阶段后出现短暂的线形平缓阶段,具有岩石局部滑移现象;岩石破坏形态从脆性向延性转化,具有峰前塑性硬化和峰后应变软化等行为特征。理论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岩石抗压强度和变形参数是岩石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由于岩石是典型的非均质材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随样品尺 寸的变化而不同。本文采用PFC2D程序模拟了不同围压下不同尺寸岩样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 岩样具有明显的尺寸效 应。同一围压下,尺寸越大,岩石强度、峰值应变和压缩模量越小,尺寸的变化对岩样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2) 岩样具 有明显的围压效应。同一尺寸的岩样,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强度、峰值应变和压缩模量均增加,其中强度和峰值应变随 围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裂模式由轴向劈裂破坏向剪切破坏变化;(3) 围压的存在会影响 岩样的尺寸效应。不同尺寸岩样的强度和峰值应变在相同围压区间内的增量基本相同,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其强度和峰 值应变增加,进而使岩石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弱化;而不同尺寸岩样的压缩模量在相同围压区间内的增长率大致相 同,因而造成围压对压缩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徐嘉谟  陈月娥 《地质科学》1998,33(4):494-501
用一种超低弹性模量(约为0.01MPa)且具有光弹性的软材料铸模的自重卸荷实验证明了固体材料对它的固化压力具有“记忆”的属性。根据成岩地质体在开挖条件下实测位移场特征和用具有“记忆”性能的相似材料所做的开挖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岩石很可能也具有这种属性。这就为测定岩石成岩压力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准南前陆中生界油气勘探持续突破,构造解析与储层评价越来越重要,与二者密切相关的岩石力学参数研究却鲜有涉及。针对准南前陆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白垩系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现状,结合三轴岩石力学实验和三维岩石力学反演方法,明确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动、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岩石力学参数受岩性变化控制,白垩系清水河组下部与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八道湾组杨氏模量较高、泊松比较低,白垩系清水河组上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杨氏模量较低、泊松比较高;随着杨氏模量增加、泊松比降低,岩石抗压强度增加。基于高泉地区岩石力学参数反演结果表明,杨氏模量越大、泊松比越小,裂缝发育指数越高,越容易形成裂缝。白垩系清水河组上部、侏罗系三工河组裂缝发育指数小于0.4,裂缝不发育、油气显示差;白垩系清水河组下部、侏罗系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裂缝发育指数大于0.4,裂缝发育、油气显示好,因此此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泊松比因其物理意义明确,区分岩性和流体的效果明显,作为最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储层预测研究中。在实际应用中,泊松比参数的获取主要通过先反演得到纵波、横波速度之后的转化计算,误差累积明显。AVO近似方程是振幅类反演技术的理论核心,不同表达形式的AVO近似方程所突出的物理意义也不同。基于叠前AVA多参数同步反演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AVO近似方程,利用该AVO近似方程推导出新的递推关系式同步反演出泊松比、纵波速度、密度等弹性参数。模型与实际应用分析均表明,同步反演得到的泊松比参数有效地减少了因常规间接计算带来的累积误差,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We present a new method by which the maximum previous stress in rocks can be estimated. The Kaiser effect in acoustic emission is often used for an estimation of the stress to which rocks have been subjected. However, there are cases in which the Kaiser effect is not clear. In such cases, estimation of the previous stress is difficult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oustic emission activity during one stress cycle. Using a new method of cyclic loading, we can estimate the stress in cases wher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does not work. In the new method, the difference of the acoustic emission activity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loading begins to increase markedly at the previous maximum stress. Even if the Kaiser effect is not clear, we can estimate the previous stress by observation of this difference.Our new method may be applicable for estimating the crustal stres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nd temperatur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because rocks in the earth's crust are saturated and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s and they are disturbed by water and temperature in the sampling process.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Kaiser effect is often masked by changes in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However, we can estimate the previous stress by the new method even after the rock has been disturbed by water and temperature. The accuracy in the stress estimation by this method is satisfactory for the ratio of the previously applied stress to the fracture strength of the rock less than 40%.  相似文献   

15.
下五河岩群物性参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勘探前提,物性参数特征是物探方法选择及综合解释的重要依据。《安徽省重要矿集区物性参数集成》系统收集以往物性成果,从测试方法、测试精度、统计方法、岩(矿)石代表性、地质定名的准确性、空间分布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物性参数参与加权统计,对下五河岩群密度、磁化率、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电阻率、极化率进行补测和集成。以"地质单元"为主线,按五河地区、凤阳地区、李楼地区、怀远地区分别统计五河岩群物性参数,且对不同地区相同岩性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地质背景的下五河岩群物性差异,探讨物质成分变化与物性参数变化关系,总结下五河岩群物性变化规律,描述物性特征与区域物探异常关系,并对"地质单元"进行加权统计,为该区地质科研、以往资料综合认识、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验结果讨论断层破裂与强震物理过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断层摩擦滑动实验、含凹凸体断层的变形破坏实验、断层撕裂扩展的实验、交叉断层的变形实验等多种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工作 ,讨论了与断层破裂与强震物理过程相关的若干问题。研究表明 ,断层的整体滑动引起其两侧块体弹性应变的释放 ,是强震发生的原因 ,因此构造活动区具有较大尺度、结构连续且简单、介质均匀的断层 (或断层段 )是产生强震必备的构造条件 ,深部新生断层(盲断层 )向上撕裂扩展产生强震 ,尚需“弱层”提供“解耦”条件以便断层发生整体滑动。强震孕育过程中包含着凹凸体的破裂 ,断层面上凹凸体的尺度、强度及数量决定着前震活动的特征、强震动态破裂过程以及前兆现象。由断层分割的块体通过边界断层的交替滑动、以“框动”的方式运动 ,因此块体周边的断层上强震活动具有交替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开挖过程掌子面岩体软硬交替变化的特点,以兰州水源地建设工程为背景,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复合地层TBM开挖过程隧洞围岩的动态响应规律。通过开展相似配比试验配制了不同围岩强度比的复合地层岩体相似材料,运用光纤光栅技术全程捕捉了隧洞开挖过程复合地层应变演化规律,并分析了隧洞围岩的宏观破裂形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TBM推进过程中复合地层应变变化规律体现了掌子面推进的空间效应,软岩部分应变要大于硬岩部分应变,且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两种岩层应变差值越大;隧洞内岩体完全挖除后,围岩宏观破裂形态表明因复合地层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上覆软岩变形破坏较为严重,破裂和变形较为显著,在软、硬岩层交界面出现“变形不协调”现象。选取工程沿线某洞段的地质力学参数,基于破坏接近度(FAI)指标评价了隧洞开挖过程中复合地层围岩的稳定性,数值结果表明:开挖过程软岩中FAI变化较为明显,塑性区和破坏区分布范围更广,而下部硬岩受开挖扰动影响较小,只有拱底小范围岩体进入破坏状态。模型试验和数值结果均说明交替变化的掌子面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其围岩在变形破坏等规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TBM在复合地层施工可采取重点部位监测预警、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等手段,减少或避免卡机事故的发生。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复合地层TBM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