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1,26(2):111-117
成矿多样性是成矿事件的根本表现,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矿床在成因,形态,尺度,矿石类型,矿石组合,有利及不利组分上的多样性,还表现在矿床,矿田,矿带,成矿省,成矿区域及成矿时期上的多样性,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背景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矿床谱系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与成矿多样性密切相关,它在评价与预测新类型矿床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对研究超大型矿床,成矿流体,区域矿化以及揭示成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早就注意了矿床空间分布的普遍现象,即矿床空间分布,特别是金属矿床总沿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大地构造单元或地质体的边缘分布,如板块边缘,槽台边缘,岩体边缘,褶皱断裂边缘,甚至地层、岩石边缘(即岩层、岩性交界面)等等。在时间上也总与某一构造运动或地质作用、成矿作用的某一阶段有关。这种现象是地质体间异相差异因素引起的成矿边缘效应。因此,可以认为成矿边缘效应即是提供促进矿质富集源动力的效应。铜镍硫化物  相似文献   

3.
桂西地区地处右江盆地,位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之上,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地之一。为了探讨沉积型铝土矿对本地区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的响应,分析其对铝土矿成矿过程的影响,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及地层学的角度,剖析了沉积型铝土矿赋矿地层及周边地区地层岩性记录的构造信息。结果显示,桂西沉积型铝土矿的成矿和改造过程始终受区域性构造运动影响:东吴运动时期的地壳抬升和剧烈的火山喷发活动为本地区沉积型铝土矿的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条件和容矿场所;在华南板块印支期和燕山期的陆内变形和挤压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沉积型铝土矿受到改造,表现为矿体形态和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技术胶东金矿集区的地质异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地质异常致矿,控矿理论和GIS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探讨胶东金矿集区的地质异常控制,主要进行了线,面及组合地质异常结构及其与金成矿的时空耦合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的形成与分布明显受控于各类臻矿地质异常,并显示一定的内在成因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其中大地构造格架,区域构造样式对本区金矿化的区域性展布及产状起主导控制作用;地层-岩相组合异常,岩浆活动异常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动力条件;最后总结了GIS技术分析矿集区地质异常的方法,建立了该矿集区的空间数据库模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构造运动学理论,以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汤原断陷基底和各断块体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证实断陷内第Ⅳ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大,第Ⅴ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小;通过对15个块体的实例计算总结出不同构造、不同时期断块体的翘倾运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汤原断陷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伸展运动和压扭性挤压运动形成构造油气藏,伸展运动早、中期在向斜部位形成岩性油气藏,断块体翘倾运动和抬升剥蚀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应用构造运动学理论,以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汤原断陷基底和各断块体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证实断陷内第Ⅳ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大,第Ⅴ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小;通过对15个块体的实例计算总结出不同构造、不同时期断块体的翘倾运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汤原断陷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伸展运动和压扭性挤压运动形成构造油气藏,伸展运动早、中期在向斜部位形成岩性油气藏,断块体翘倾运动和抬升剥蚀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应用构造运动学理论,以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汤原断陷基底和各断块体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证实断陷内第Ⅳ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大,第Ⅴ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小;通过对15个块体的实例计算总结出不同构造、不同时期断块体的翘倾运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汤原断陷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伸展运动和压扭性挤压运动形成构造油气藏,伸展运动早、中期在向斜部位形成岩性油气藏,断块体翘倾运动和抬升剥蚀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铜镍硫化物矿床的边缘成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早就注意了矿床空间分布的普遍现象,即矿床空间分布,特别是金属矿床总沿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大地构造单元或地质体的边缘分布,如板块边缘,槽台边缘,岩体边缘,格皱断裂边缘,甚至地层、岩石边缘(即岩层、岩性交界面)等等。在时间上也总与某一构造运动或地质作用、成矿作用的某一阶段有关。这种现象是地质体间异相差异因素引起的成矿边缘效应。因此,可以认为成矿边缘效应即是提供促进矿质富集源动力的效应。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矿床,其成矿的边缘效应更加明显。从矿带、矿田、矿床直至矿体均存在相应级别的边缘控矿因…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金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祖伟 《矿产与地质》1996,10(3):155-158
通过小秦岭金矿带不同地质体岩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太华群岩石的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同地质体具有继承性演化特点和成因联系,且成岩、成矿关系密切;晋宁期和燕山期等后期花岗岩体为太华群在地壳深部部分熔融形成的;金矿床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时代在晋宁期以前,为熊耳期。从而为本区某些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高怀忠  张旺生 《地球科学》2000,25(4):369-374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 ,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 ,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 .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 -火山碎屑沉积相、含碳质沉积相及混杂蛇绿岩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 ,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 (体 ) .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系统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 .构造带内由于应力的差异驱动成矿流体从强烈挤压地段向相对低压的伸展区迁移 ,使金矿床 (点 )集中分布于二者过渡带附近 .矿体及矿脉则形成于构造带较晚阶段形成的次级断裂及裂隙中 .  相似文献   

11.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起东  高翔  杨虎 《地质科学》2009,44(4):1083-1093
张文佑院士是我国最杰出的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他提出和倡导的地质构造力学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及断块构造理论符合当代构造地质和构造运动研究的新方向。断块构造是地球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板块构造是全球范围内的岩石圈构造,是最高一级的岩石圈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是现今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它既控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也控制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差异。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在构造变形和运动场中的不连续变形带,应力在此释放,应变在此局部化,位移在此发生,其差异活动最为强烈,因此,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强震发生带,其活动性质会控制震源断层的特性。大地震孕育和发生在边界活动构造带的某些特殊部位,对其成核的构造和物理过程尚需深入进行研究。要特别注意断块整体性活动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断块的这种整体性活动与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分布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活动构造研究中,要把断块的整体性活动与活动构造带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新帐房断裂带大地构造属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地区海拉尔-新帐房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活动的断裂,为中生代各阶段的岩浆活动提供了就位、喷发空间,同时控制了中生代各阶段地质体的分布,其断裂两侧地质体在分布、规模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本次工作研究发现,海拉尔-新帐房断裂是一条具走滑性质的大断裂,在各个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构造性质,是区域上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东部为隆起区,西部为拗陷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大脑坡矿区沉积和断裂构造特征,以及沉积和断裂构造对铅锌成矿控制作用,笔者从大脑坡矿区沉积-断裂构造特征出发,识别了大脑坡矿区生物礁沉积,并进一步将大脑坡矿区主要断裂系统划分为3个断裂带,即花垣-张家界断裂带(F1为主断层)、阿碧林场-清水塘断裂带(F2为主断层)、开支铺-凉水井断裂带(F3为主断层).通过分析断...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金属矿产富集,区内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活动,断裂是导矿构造、容矿构造,成矿带明显受地层和构造(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15.
505脉总体走向270~310°,呈透镜体状、扁豆状以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形式产出.505脉为一典型的具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含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铜矿.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有4次脉动,与其对应,505脉分4个成矿阶段,主要是Ⅰ、Ⅱ阶段及Ⅰ、Ⅱ、Ⅲ阶段叠加的部位成矿最好.505脉受一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的85~90°走向段和倾角为小于45~50°的缓倾段.这些部位也是多次矿化叠加、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的部位,这些地段也是工业矿体产出的地段.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汤加富  许卫 《地质论评》2002,48(5):449-456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红石岗铅锌矿段产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中,矿段内主要发育脉型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矿脉的产出受不同方向的构造断裂带控制。Ⅰ号脉为红石岗矿段主矿脉之一,矿脉中共圈定出5个主要的工业矿体。为研究该矿段铅锌矿化富集规律,本文利用OPIS软件对红石岗矿段Ⅰ号脉的控矿断裂的形态及主要矿化指标的空间变化进行了趋势模拟。结果表明,17勘探线-600-750 m标高处,以及10勘探线及1勘探线-600-700 m标高处仍具有寻找工业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秦岭南缘青川断裂新生代变形特征及其走滑运动学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川断裂作为秦岭构造带南部边界断层,新生代以来受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远场效应,发生了强烈的走滑复活,调节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向东扩展。本文基于错断地貌测量与断裂带脆性变形的野外调查,建立了该断裂新生代2期走滑运动历史,并讨论了走滑运动学转换的大地构造意义。沿断裂带河流水系偏移地貌分析发现,主要河流的Ⅳ级支流沿断裂发生一致的右旋偏移,指示断裂右旋位错量在200~800 m;河流阶地的右旋位错量在49~62 m。野外调查发现,青川断裂发育5~100 m宽的断裂破裂带,主要由断层泥、磨砾岩、断层透镜体等组成,S-C组构发育,磨砾石旋转定向排列。断裂破碎带运动学指向记录了青川断裂2期脆性走滑变形:早期为左旋走滑活动、晚期为右旋走滑活动。结合断裂带东端汉中盆地地层时代和秦岭山地隆升时代,我们推断晚期右旋走滑运动主要发生在上新世以来,调节了碧口地块的向东挤出;而早期左旋走滑运动则很可能是对古近纪晚期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