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榆林市长城沿线风能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榆林市长城沿线(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5县)3种观测站的测风资料,计算榆林市长城沿线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风能总储量,评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长城沿线区域介于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和风能资源一般区之间。风能资源总储量2750.5万kW。按地域分布,位于榆林长城沿线西部的定边、靖边两县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参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风沙草滩区与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丹寨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对光、温、水及风能资源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热量资源和水资源。总的来看,丹寨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空中云水资源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上半月,雨量比较稳定,与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夏季气候凉爽,日最高气温一般在32℃左右,非常适宜避暑;热量资源较丰富,作物生育期积温保证率高;日照与全国相比,虽处于低值区,但基本能保证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濮文耀  张殿刚 《辽宁气象》2005,(2):20-21,24
利用1992~2002年旅顺口北海电接风记录仪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当地有效风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以及有效风能等风能参数的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北海地区地形效应显著,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酒泉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对酒泉部分地区进行了风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场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也能较好地模拟出地形对风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在空间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综合考虑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对酒泉地区风能资源进行精细化研究,分析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度,发现(1)研究区域具有非常丰富的风能资源,较丰富区以上地区的面积将近达到研究区域的一半;(2)丰富风能资源区与该地区的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主要处于有地形狭口效应的区域;(3)最有利于风能资源开发的区域在玉门镇以南至昌马,这一片区域的地形平坦,风能资源丰富,又是戈壁,非常适合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这些显示了酒泉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度分布,能为风电场的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台站的风速自记资料,计算风能资源,并分析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得到的结果是沿海岛屿风能丰富,内地风能贫乏,冬半年风能条件比夏半年好。按全省风能蕴藏量可划为三大区:沿海岛屿为风能丰富区,沿岸为风能可利用区,大陆内地和海南岛五指山区为风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闽、粤、桂五省一市。风能资源相当丰富,为风力发电理想的场所。内陆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利用风力灌溉农田,历史悠久,卓有成效。风能是就地取用,无污染而可再生的行之有效的一种廉价能源。因此,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风能,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对广西玉林大容山的风能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等级为3级,其中30m~70m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7.6~8.0m.s-1、396.7~497.0W/m2,30m高度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最大;一年中2~5月、7月和10月是风能资源利用的最佳时期,一天中夜间特别在20~03时是风能资源量最好时段;各高度3 ~25m.s-1有效风时数为7279~7806h;主导风向和风能密度都主要集中在SSE ~S扇区,70m高度风能密度累计频率达61.9%.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四川省成为风能资源贫乏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又增加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详查评估难度。本文运用测风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四川省的风能资源和详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川西高原、西南山地和盆地周边山区,尤其是受“高空风动量下传”和“地形峡管效应”影响的山脊及河谷地区;在考虑海拔、地形坡度等不利风能开发要素后,四川省潜在风能开发区位于凉山州境内;详查结果也表明凉山州东部、南部存在3级风能资源丰富区,可作为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9.
奥博 《气象知识》2013,(5):38-39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和环渤海岸线具备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近海的众多岛屿,风能资源更为可观。这些海岛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省都在积极组织开发海岛的风能资源,有些风力机已在运行,不久将会有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挖掘辽宁省冰雪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开发寒地冰雪资源,利用61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定性或定量指标等分析方法,评估了辽宁省冰雪气候资源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均具有冰雪资源,东部山区冰雪资源最为丰富,辽西地区结冰期长,大连沿海地区冰雪资源相对较少。辽宁省冬季室外冰雪活动温度条件较好,冰雪资源丰富区风速低且日照适中。冬季各地高温融雪、雾和大风、低能见度等气象灾害风险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上旬全省均可人工造雪,人工造雪时段适宜。抚顺、本溪、铁岭、沈阳、丹东、辽阳的大部分地区均是宜冰宜雪的最优地区;西部地区降雪量少,宜冰大于宜雪,可适当开发冰上旅游项目;沿海的葫芦岛和大连地区冰雪期短,可探索发展小规模的冰雪旅游项目和海冰旅游。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区划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71—2006年沈阳、大连和朝阳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辽宁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进而了解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西和沿海地区及长山群岛太阳能资源较好,辽北次之,东部山区较差;春夏季较好,秋冬季较差,5月最好,12月最差。太阳能资源历年变化相对平稳,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其中20世纪80年代偏小、90年代偏大,近几年回落。根据各地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将太阳能资源定为4级评估指标,并将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划分为丰富、较丰富、一般和贫乏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3.
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佳  林巧美 《气象科技》2008,36(4):491-494
利用1971~2000年广东省汕头站日射观测资料,计算了粤东地区太阳总辐射,从太阳总辐射、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粤东地区具有太阳总辐射量大、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热状况优越,太阳能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53站逐日降水量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辽宁发生了1962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事件。辽宁地区上空受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局地环流成因;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南侧存在一个异常气旋性环流,阻挡了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向辽宁地区输送,不利于辽宁地区产生降水。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相向运动并在辽宁地区上空重叠,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成因。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是西太副高异常发展的直接原因。准定常Rossby波能量频散是导致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形成与维持的根本原因之一。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Rossby波能量,沿西风急流波导区向下游频散,使得包括辽宁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位势高度异常增强;同时我国东北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一带存在Rossby波能量的准经向频散,同样有利于EAP/PJ型遥相关的维持与发展,使得辽宁及其附近地区上空受位势高度正距平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0-2009年辽宁省5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风寒温度计算公式和适合辽宁地区的分级标准并分类,得出50 a历年各类别风寒温度日数。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分别针对各类别风寒温度日数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可按4个风寒温度类别分别分区,凉爽至轻度风寒可分为4个区域,而轻度、中度及重度风寒可分为3个区域;辽宁省辽东半岛五个地市所在地理区域为易患风寒日数最少的地域,辽宁北部、东北部五个地市为易患风寒日数最多的地域;辽宁地区各风寒类别所在划分区域的日数变化相位基本一致;年平均易患风寒日数总体变化趋势是在1986年发生一次突变,在1960-1985年相对偏多,1986-2009年相对偏少。  相似文献   

16.
冬季城市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桑建国  刘万军 《气象学报》1990,48(4):459-468
本文根据沈阳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中1984年12月所进行的观测,对沈阳城市边界层的流场和温度场结构做了分析。得出了冬季城市边界层的一些特征。当地面风速微弱时,热岛效应显著。边界层低层辐合抬升,在城市下风边缘可能出现反向气流。当风速较强时,城市的摩擦效应占优势,城市上风部分辐合抬升,下风部分辐散下沉。观测分析还表明,城市建筑对气流的阻滞作用可伸展到几百米的高度。夜间微风时,接地逆温层厚度可达200m,城市内边界层从上风边缘起开始发展,厚度可达100m。白天风力微弱时,重烟尘污染可导致城市冷岛,并推迟对流边界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青  李雁  裴翀  王曙东  郭雪星  乔贺 《气象科技》2013,41(6):1153-1160
利用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2009年5—10月各高度层(10、30、50、70 m)的10 min观测数据分析了全国近地层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的时空、方位及梯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全国各地区平均风功率密度基本为1652 W/m2,西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更为丰富;② 5月和10月两个月风能资源的可开发量较大,其中北方地区一般5月较大,而南方地区10月较大;③全国各地大体上呈现西北内陆、东北、华北地区刮偏西北风,东部沿海地区刮偏东南风,云贵地区盛行西南风的趋势;④从不同梯度情况来看,越往高层风能资源的可开发量越大;⑤从全国风能资源的日变化情况来看,一般从08:00—20:00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其中15:00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平均风速达到极大值,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段风能资源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云海 《气象科技》2004,32(1):25-28
利用修改的Mass模式和辽宁地区的地形资料,模拟了地形加热作用对辽宁地区近地层风场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对辽宁地区近地层风场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海陆加热的不同,加热冷却速度的不同以及山地地形等可产生不同的流场日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4—2018年辽宁省探空资料分析了水平风速的垂直风廓线分布特征。用2座代表性测风塔逐时梯度风观测分析了采用不同高度组合方案计算出风切变指数的月、日变化特征, 分别用月、小时、年风切变指数推算高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并与实测对比。结果表明: 沈阳相较于大连地区风速随高度增加较快, 180 m高度以上风速基本保持不变, 而大连因其纬度低且靠近海洋, 300 m以下风速均匀上升。在非复杂地形情况下, 距地面10 m高度以上间隔一定高度设立4层风观测, 基本可以满足近地层风资源评估需求。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影响, 辽宁省风切变指数日变化特征比月变化更显著。利用小时风切变指数推算高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方案优于采用月、年风切变指数方案。风切变指数日变化越显著, 采用逐时风切变指数推算方案越优于其他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应用MM5模式对地面大风过程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MM5模式对2 0 0 1年4月1 7~1 9日、5月1 2~1 5日辽宁省出现的大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1 3个代表点的气象观测站资料或野外风电场测风资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区域风场的演变和分布特征;对逐时风速的模拟与实况有一定差异,但模拟值与实况变化比较同步,基本反映出单点风速变化的趋势;对瞬时风速大于1 0m·s-1和平均风速大于9 0m·s-1的模拟明显偏小。模拟试验初步说明,MM5模式对区域地面风场形势、单点风速随时间变化特征的模拟较好,但可能减弱大风的实际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