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等级相关的泥石流危险因子筛选与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泥石流危险因子之间的单调性差异和主次危险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结合散点图和Spearman等级相关评价泥石流主次危险因子相关性的方法,以散点图作为危险因子初步筛选的依据,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作为危险因子最终筛选和权重分配的依据。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为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以此计算东川市12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比经典方法更能体现物源条件与动力条件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贡献,从而证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泥石流评价方法在因子选取及权重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原用于计算生产效率的DEA模型,并将其拓展至危险度评价,将泥石流成灾过程视为广义生产系统以计算泥石流沟的相对成灾效率,得到沟道的危险度排名。DEA方法不仅可按生产最优原则为因子自动赋权,更可通过冗余分析筛选次要因子,建立的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评价体系能较完整地表征泥石流沟的孕灾环境。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且进一步对评价中效率表现不佳的泥石流沟进行冗余分析,得到沟道低效率的原因,并明确了其主要的致灾因素。  相似文献   

3.
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城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选取泥石流规模及发生频率作为主要因子,沟谷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长度比作为次要因子,采用理想点法对武都区北山7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属低度危险-中度危险,与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的结论基本吻合,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及可靠性,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逐步判别分析法在筛选泥石流评价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凡奇  李广杰  李明  马建全  汪茜 《岩土力学》2010,31(9):2925-2929
运用逐步判别分析原理,在多个评价因子中按其对泥石流沟判别能力贡献的大小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泥石流沟的评价因子。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筛选后的评价因子进行赋权,使求得的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避免了层次分析法后期检验过程中多次调整判断矩阵带来的过于主观性的问题。在评价因子的筛选和赋权的基础上进行了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后的评价因子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地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因素,与传统方法所得危险度结果相比更符合泥石流危险度实际情况,可靠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云南省保山市怒江东岸麻榔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对其洪积物进行光释光(OSL)测年,认为是一个年轻的泥石流沟,危险性较大。在此基础上,依据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相符,属于中度危险(Ⅲ)。同时指出了评价过程中的2个关键点:建立权重集和确定隶属度。建立权重集的方法采用"理想点"的距离之和极小化为目标来优化确定,隶属度利用半梯形分布模型原理设计隶属函数来实现。经过反复的实验计算,证实此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杨艳  张绪教  叶培盛  胡悦  吴中海 《地质通报》2012,31(203):351-35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云南省保山市怒江东岸麻榔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对其洪积物进行光释光(OSL)测年,认为是一个年轻的泥石流沟,危险性较大。在此基础上,依据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相符,属于中度危险(Ⅲ)。同时指出了评价过程中的2个关键点:建立权重集和确定隶属度。建立权重集的方法采用“理想点”的距离之和极小化为目标来优化确定,隶属度利用半梯形分布模型原理设计隶属函数来实现。经过反复的实验计算,证实此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基于证据权法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要素提取危险度评价因子,运用证据权法客观地筛选出评价因子和确定危险度的权重,进而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避免了主观赋权和筛选因子的随意性;根据不同评价因子权重值的叠加来确定某一单元泥石流危险度发育程度的概率。以吉林省磐石市泥石流危险度区划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度和低度危险区内有泥石流点163个,囊括了75.81%的泥石流灾害点,符合磐石市泥石流危险度总体不高、局部地区危险度较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投影寻踪与可拓学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取金沙江流域典型泥石流影响因子指标值作为原始数据,基于投影寻踪法与可拓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危险度评价模型,根据原始数据的结构特征搜索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投影方式,从而映射出最客观的综合数据特征值。并通过可拓学理论解决泥石流体系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与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客观性、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将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从属关系拓展到因子与标准之间的距离,从而定量化地描述出研究区泥石流危险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四川茂县青林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为常见的山地灾害之一,其危险度研究对当前山区经济建设及防灾减灾意义重大.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一次泥石流(可能)最大冲出量等2个主要危险因子及流域面积等8个次要危险因子进行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再对各危险因子赋予相应权数与权重,并结合茂县青林沟泥石流灾害主要特征,确定各危险因子等级并赋值,最终求出茂县青林沟泥石流危险度值.  相似文献   

10.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评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来,两个主要不同时期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过程.详述了我国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技术及其改进的评价因子转换赋值新方法.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于1995年提出,是以不同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评价因子包括主要因子泥石流分布密度,次要因子岩石风化程度系数、断裂带密度、≥25°坡地面积百分比、洪灾发生频率、月降雨量变差系数、年雨量平均≥25mm大雨日数和坡度≥25°坡耕地面积百分比.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表达为以上8个因子极差变换后的赋值与其相应的权重乘积之和.这一评价公式,加强了主要因子的作用.主要因子的权重系数上升到33%时则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可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已经标准化,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这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只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意义.在最新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中,通过分段函数赋值的新方法克服了上述不足.分段函数赋值是基于以下的假定当评价因子超过和等于某一上限值时赋值为1;等于下限值时赋值为0;处于中间值的赋值为0.5.以这3个数值为控制点,假定在每2个点之间,赋值呈线性变化.当中间点为上、下2点之平均值时为双线性模型;当中间点不为上、下限2点之平均值时为三线性模型.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已有资料的统计,得出了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因子的分段赋值函数.通过2种不同赋值方法在四川凉山州和阿坝州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计算结果的比较,从绝对数值来看,分段函数赋值得出的危险度高于极差变换得出的危险度.对于泥石流危险度分析来说,相对偏大的保守估计更为可取.从相对数值来看,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分段函数赋值计算出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既能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也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比较,达到了改进的目的.现阶段我国正在使用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仍然属于经验模型的范畴.它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推理和统计的方法建立的一种评价模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科学假定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用代表泥石流危险度的2个本质的特征参数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来建立起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理论模型,并用量化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因此,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也是今后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的组合赋权法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晨  王清  陈剑平  谷复光  张文 《岩土力学》2011,32(3):831-836
针对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对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缺陷,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的各影响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组合赋权规则,使两类权重间的差异程度和分配系数间的差异程度相一致,从而排除人为因素及数据奇异点的影响,得到相对客观准确的结果。以金沙江的典型泥石流作为计算实例,对现场数据进行了提取之后,使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将权重代入经典的危险性分析模型进行评估。计算结果与当地泥石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利用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对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到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的危险性为中度危险。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泥石流危险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以小秦岭金矿区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隐患沟为例,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运用层次法分析评价因子,计算评价因子权值,建立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评判结果与野外实地勘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域形态完整系数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四川山区20条典型泥石流沟道的现场调查,建立了流域形态完整系数与泥石流浆体容重的统计关系,通过拟合分析形成了基于流域形态完整系数泥石流容重的指数式计算公式,获取了回归曲线,并采用误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分析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泥石流流域形态对泥石流浆体容重有很大影响,在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相似时,浆体容重随流域形态完整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流域形态完整系数大于0.3时,形成的泥石流多为稀性泥石流,且逐步向水石流、夹砂水流的状态发展,浆体容重可达到1.28t/m3的极值,这与目前观测到的泥石流容重最小值相符。基于统计关系所建立的拟合公式尤其适用于流域形态完整系数较大的桦叶形泥石流沟,可为无法观测(已暴发或难以到达)的泥石流沟容重的计算提供简便方法,亦可为容重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区域性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前期有效降水量是泥石流预报的一个关键因子,但是确定此关键因子的常用方法存在参数取值过于人为主观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利用模拟降雨截留、入渗和蒸散发等水文过程的方法确定泥石流预报中的前期有效降雨量,并利用基于流域水土耦合机制的泥石流预报系统预报四川省在2013年7月9日的泥石流灾害来检验该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水文过程模拟方法确定的前期有效降水更适用于泥石流预报,泥石流预报的漏报率比常用的降雨衰减经验公式低21.1%,能更好地为泥石流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极大不相关法剔除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提供信息重叠过多的因子,并应用主观赋权的序关系分析法(G1法)对客观赋权的拉开档次法进行改进,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其中4条处于分级点附近的泥石流危险度比传统方法高出一个等级,改进型拉开档次法能体现出传统评价方法中同级别泥石流危险度的差异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得更好。结论虽然偏于安全,但能为有针对地开展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可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通过实际公路泥石流危险性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四川地区雅泸高速公路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上,而且所得的结果会更加合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