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构造平缓,以岩性、岩性-地层和古地貌油气藏为主,储层厚度薄。本文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及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在该盆地大油气田的发现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域电磁法在南方山地有着探测深度大、效率高等优势,在油气资源勘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域电磁法可以在过渡带进行测量,以较小的收发距探测较大的深度,提高了精度和野外效率.湘西北海相页岩气探测揭示了该区碳质页岩的含碳量较高,相对上、下地层显示为低阻的特征.对测区六条测线进行了数据处理,形成的视电阻率断面图与地震剖面对比显示广域电磁法的探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埋藏深,地震资料在目的层分辨率较低、地震反射特征不清晰,制约了对该区的低幅构造、岩性圈闭的识别和评价.地震物理模拟提供认识复杂地震波场的直观手段.通过建立永进地区、莫西庄符合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藏实际的物理模型,进行地震物理波场模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含油气地层的地震属性特征,为有效识别侏罗系油藏提供有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鄂尔多斯西南缘是青藏地块、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和秦岭造山带之间的交界位置,分布多组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是块体主要边界断裂运动性质由左旋走滑向挤压逆冲,再向走滑拉张变化的构造转换区,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变形样式复杂。同时,鄂尔多斯西南缘还处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因此,是限定高原扩展模式和认识鄂尔多斯西南缘及  相似文献   

5.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2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纽带.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幅度构造、低孔隙、低渗透率、致密性隐蔽油气藏的特点,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地震相自动分类定性识别砂体厚度、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多井约束的储层叠后反演等叠后属性分析技术,探索了一套适合该区油气特征的储层横向预测及油气识别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区CSAMT勘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与地下水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采用大地电磁法探测地下水分布以及有利和不利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间接探测煤层气相对富集区;根据煤层气富集地质模型设计了地球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开展典型薄层模型正演模拟,讨论了探测方法的可行性;选择山西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勘探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试验,结合已有地质、钻井及测井资料完成了试验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能有效获得地层电性结构,推断含水、富水区,结合煤层气有利富集地质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实现间接预测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7.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8.
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地球物理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识别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含油气构造,深入剖析了低幅度构造圈闭及油藏特征,围绕储层地震预测开展了针对性的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在南美西北部奥连特-马拉农盆地多个区块进行了储层的岩性、形态、物性及含油气性等方面的预测,形成了一整套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的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识别和描述的精细地震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从原始地震资料分析入手,利用研究区波阻抗、道积分、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等多种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方法及AVO油气检测技术,并结合沉积相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北黄海中部坳陷A构造的储盖层分布、含油气性等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预测,认为研究区A构造中新生带地层纵向上主要有两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且构造中部和翼部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一条重要边界,在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接触区形成了特殊的马东山挤压阶区,本文对跨过该挤压阶区一条密集测点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了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揭示在马东山挤压阶区深部电性结构表现为在高阻背景下镶嵌多个向西南倾斜的低阻条带电阻率结构样式,并在深度约25 km汇聚到中下地壳低阻层内,共同组成"正花状"结构;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西南侧到陇中盆地区间呈现高、低阻相互"楔合"的深部结构特征,而其东北侧的鄂尔多斯西缘带自地表到中下地壳为较完整的高阻块体.另外结合跨过海原断裂带中段和西秦岭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对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分段性及其两侧的陇中盆地和鄂尔多斯地块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大地电磁探测成果佐证了在海原断裂带中段为具有走滑特点的断裂,而其尾端与六盘山断裂带斜交区域的马东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逆冲推覆与褶皱变形;活动构造研究发现沿海原断裂带所产生的左旋走滑位移被其尾端的马东山、六盘山以东西向的地壳缩短调节吸收,GPS观测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现今构造变形分布在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以西上百公里的范围内,陇中盆地一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和鄂尔多斯地块一线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也很好地解释了该区变形状态: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带及西南盘的陇中盆地的中下地壳非常破碎,在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推挤下容易发生变形,而北东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结构完整,很难发生构造变形.对海原一六盘山构造带马东山阶区和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电性结构及变形特征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该区有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似的深部构造背景,应重视该区强震孕育环境的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的边缘地带,冲积扇体内部高速砾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下伏构造目标的落实精度,增大了油气勘探的风险.充分考虑砾岩的分布特征,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方法,准确落实下伏构造目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本文系统建立了"高速"背景下的构造目标落实技术流程,其实现过程可概括为几大步骤:首先,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地质及非地震资料,明确高速砾岩的响应特征,准确识别高速砾岩;然后,通过地质规律分析与地震综合解释,精细预测高速砾岩的分布特征;其次,全面考虑浅层砾岩的分布及下伏构造目标的发育特征,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初步定性判断高速砾岩对下伏构造目标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研究区实际占有的资料及地质条件,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方法,落实下伏构造圈闭的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彭阳地区和库车坳陷北部大北地区的高速砾岩发育区域,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有利区带的综合评价及新一轮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一直被认为是海西期褶皱带或碰撞造山带,而一直被作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成为油气勘查的禁区,限制了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佳木斯—兴蒙地块"新认识及二连盆地赛51井取得的石炭纪碳酸盐岩油藏的发现,开辟了二连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本文对二连盆地3条典型的CEMP电测量资料进行了二维电阻率反演,结合研究区地震反射资料、钻孔电测井资料、钻井岩芯资料、岩石露头资料,揭示了二连盆地具有"三明治"的电性结构特征,同时指出二连盆地古生界广泛分布,在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广泛分布一套以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等为主的火山岩.这种"三明治"电性结构特征不但给古生界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而且火山岩(高阻层)与其下伏古生界地层(低阻层)之间可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或生储盖组合),其对于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为二连盆地中、新生界和古生界的构造沉积演化主要经历了4个重要阶段,即:泥盆纪的南北差异性升降阶段、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稳定沉积阶段、三叠纪-晚侏罗世的古生代盆地被改造和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形成的重要演化阶段以及中新生代的地层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下刚果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系列盆地之一,为一大陆裂谷与被动陆缘盆地形成的叠合盆地.盆地储层为渐新统和中新统的浊积砂体.由于早白垩世末期盆地发育大规模蒸发岩层序,上覆沉积负载与非洲板块西倾使得盐岩塑性流动,造成盐上圈闭形成都与盐活动相关.S区块处于盐岩过渡构造带,由于储层分布受沉积相与盐构造的双重控制,难以准确地预测储层,针对上述难点,此文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思路及流程,即首先利用地震解释得到目的层构造形态,其次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分频技术得到砂体分布图及沉积相图,并分析构造和砂体的配置关系,寻找有利圈闭,最后利用avo直接烃检测技术对含油气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的有利区与已知油田有着很好的对应,且识别的3个未钻圈闭勘探前景良好.应用效果验证了本技术方法对盐相关圈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在同类型圈闭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宁夏卫宁北山位于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3大活动地块的交汇地带,查清该地区的活断层对厘清活动地块边界和规划中卫工业园区布局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及槽探等手段,针对卫宁北山南缘推测断层开展综合探测,以便查清该断层展布情况和地层断错特征,并结合区域地层时代对比,初步鉴定已探明断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前人推测的地貌陡坎之下的卫宁北山南缘正断层并不存在,而在卫宁北山南缘地貌陡坎偏北基岩内发育一条逆冲断层,浅层地震勘探剖面揭示该断层上断点埋深35~40 m,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槽探发现断层错断了石炭系和新近系,但未错断上覆的上更新统,表明该断层不是活动断层;另外,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在中卫盆地内部还发育一条北西西向的隐伏正断层,上断点埋深约60 m,但也未错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因而推测该断层不存在晚第四纪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渤海残留盆地油气地球物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海相残留盆地的概念,对近年来渤海海相残留盆地油藏的烃源岩、储集体、构造带及圈闭类型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海相盆地潜山油藏勘探历程进行概述,重点对海相残留盆地及潜山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CEMP在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地表黄土切割剧烈,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鉴于电磁阵列剖面(CEMP)法在山前带勘探的方法优势以及在西部多年的勘探成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周边地区首次进行了CEMP勘探。实践证明,CEMP法勘探在黄土塬、复杂山区可以获得丰富、可信的地质成果,为查明盆山接触关系、目的层构造形态及预测油气有利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因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隐蔽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地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岩性油气藏已成为胜利探区勘探的重点和储量增长、勘探挖潜的主要领域, 但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 岩性油藏的含油气性变化大、成因机理还认识不清. 在对济阳坳陷123个典型砂岩透镜体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的详细剖析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 砂岩透镜体能否成藏, 取决于围岩(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毛细管压力差和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作用力和膨胀力的动力与流体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的是否达到平衡. 围岩生排烃条件由差到好、砂体储集条件由差到好、砂体的沉积环境从不利到有利, 当三方面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圈闭内才具有成藏的条件, 三方面条件均较好时, 圈闭含油气性好. 文中对济阳坳陷新近系沙三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潜力巨大,但含油性差异较大.通过对盆地西南缘环西—彭阳地区长8低渗致密储层含油性与物性关系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和充注成藏动力对储层含油性及充注程度影响的分析,探讨了低渗致密油含油饱和度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西南缘环西—彭阳地区长8段整体上物性较差,但好于盆内主体区块.孔隙结构比较复杂,束缚水饱和度多大于50%.长8储层普遍具有含油性,含油性向下逐渐变差.整体含油显示级别和含油饱和度均显著低于湖盆内部.含油饱和度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关系复杂,本区储层物性对含油性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长8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充注均衡度.区内砂体的含油气性与烃源岩品质对应较好,剩余压力高值区含油饱和度较高,同时石油充注动力与初期产油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美西北部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油藏边界难以准确描述等技术难点,开展了围绕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和解释的综合勘探方法研究.在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的研究成功指导了中方区块的勘探实践,并在开发区加密井的优选和部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南美前陆盆地斜坡带复合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和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渤海新近系勘探由构造圈闭逐渐向构造-岩性、岩性圈闭的转变,油气成藏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精确而有效的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对提高勘探成功率至关重要.渤海C构造明化镇组砂体非常发育,但是由于受到复杂断裂活动的综合影响,不同断块储层含油气性差异大,尽管前人对渤海新近系储层油气预测方法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使用的局限性,因此探索适合该区的油气预测技术对该区的勘探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不同流体时频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分频反演技术进行油气预测研究,首次将对油、气、水区分明显的电阻率曲线融入到分频反演中,并对反演过程进行约束,来进一步提高油气预测的精度.实钻证实:油气预测结果与井具有更高的吻合度,为后期井位部署及储量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类似地区储层含油气检测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