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可吸入大气颗粒物是空气中的一种主要的污染物,虽然它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都很大。其中大气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粒径Da≤2.5μm的大气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状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空气中较高浓度的悬浮细颗粒可能对人类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根据该项研究显示,由于心脏病、慢性呼吸问题和肺功能指标恶化而导致死亡率的升高与细尘粒子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已经促使欧盟于1999年4月出台了限制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氧化氮、铅和颗粒物含量的法案(1999/30/EC),对各项指标包括对可吸入PM10颗粒的浓度提出了新的限制性指标。PM10颗粒是指可以通过预分级器分离采集的气体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细颗粒。目前研究的兴趣重点逐步偏向PM2.5这些更细微颗粒物,PM2.5这种颗粒物对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在欧盟指令2008/50/EC中,对PM10和PM2.5都提  相似文献   

3.
<正>大气颗粒物作为大气环境的固相组成部分,与大气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硫酸盐颗粒物,与酸雨、酸雾等形成与人体健康都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大气颗粒物是大多数城市的空气首要污染物,其中以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0μm)为主,研究其理化性质及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有助于研究TSP的来源及其主要组分的形成机制。TSP样品采集于2012年12月(冬季)和2013年08月(夏季),分昼(07:00~19:00)夜(19:00~07:00)  相似文献   

4.
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载体,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大气颗粒物具有吸湿性、光学吸收和散射能力以及云凝结核活性等,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气颗粒物进一步的长距离输送还会对区域和全球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总结了当前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研究进展,分析了离线和在线分析技术在大气颗粒物主要组分检测中的应用,阐述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由于大气颗粒物污染对环境、气候、人体健康和地球化学循环等产生的影响,最后展望未来大气颗粒物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已成为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董发勤等,2009)。PM2.5即动力学直径Da≤2.5μm的大气颗粒物,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Salvadora等,2011)。PM2.5粒径小,可直接被人体吸入深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份对绵阳市城郊大气PM2.5进行了连续4次采样,而后利用SEM、XRD/XRF等测试手段对采集后PM2.5颗粒物矿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自然沉降法和滤膜稀释法两种方法对大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分析。采样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所测大气中PM2.5浓度可以达到新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的要求,且雨后明显降低,风沙天气或人为焚烧则会导致PM2.5浓度大幅升高;物相分析可知,绵阳城郊大气的矿物种类主要有石英、石膏、方解石、伊利石、高岭石等;SEM分析发现,采集的PM2.5滤膜上大多为亚微米系颗粒物,且颗粒物多数表面光滑无棱角;微生物浓度分析可知,大气中粒径≤2.5μm的微生物个数偏少,约占总数的1/10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香港冬季气溶胶消光特征以及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分对消光系数的贡献,本次研究利用2013年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站点测定的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以及PM2.5化学组分的观测数据重建本地化消光系数与颗粒物化学组分浓度的经验关系式——IMPROVE公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的日均...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大气PM2.5中多溴联苯醚污染水平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雪  刘大锰  孙俊玲 《现代地质》2010,24(2):355-361
2008年1月、9月和10月在北京城区5个采样点共采集9个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遵循US EPA-1614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中14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质量浓度,研究了北京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 9个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中PBDEs的质量浓度范围为2.82~57.94 pg/m3,平均值为15.67 pg/m3,BDE-209的质量浓度为0.34~7.32 pg/m3,PM2.5样品中PBDEs的质量浓度冬季高于秋季;高溴代联苯醚在颗粒物中的含量高,低溴代联苯醚的含量低;交通源对大气颗粒物PM2.5中PBDEs的污染贡献值很小,工业污染源贡献大于交通源,从含有溴代阻燃剂的物品释放到大气中的PBDEs对大气颗粒物PM2.5中PBDEs的污染贡献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正>矿物粉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空气污染疾病密切相关。PM2.5及更细的纳米颗粒物(NPs)已成为国际大气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矿物粉尘导致病变的生化过程均发生在矿物表面或附近,而其中关键因素是矿物晶胞的界面,通过其界面特性、化学性质和成分、带电性、力学性和尺寸大小来对生物系统施加影响[1]。目前国内外对PM2.5以及更细的颗粒物如纳米物质的生物效应、颗粒物-生物体系界面作用特征等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SEM、FTIR和ICP-AES等手段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细颗粒物(PM_(2.5))对气候、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水溶性无机离子是PM_(2.5)主要成分。在2018-01-24至2018-02-20期间,宁波地区经历了一系列低温和PM_(2.5)浓度较高的天气过程,利用在线离子色谱(MARGA)和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监测宁波气溶胶的无机离子,研究了PM_(2.5)和亚微米细颗粒物(PM_(1.0))中硫酸根(SO_4~(2-))、硝酸根(NO_3~-)和铵根(NH_4~+)(三者统称为SN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NA的质量浓度均与PM_(2.5)有明显正相关;随PM_(2.5)质量浓度的增加,SO_4~(2-)当量浓度(摩尔浓度×所带电荷数)百分比呈现减少趋势,而NO_3~-百分比呈现增加趋势;NH_4~+百分比未呈现明显变化趋势;NH_4~+主要分布在1.0μm以下粒径的颗粒物中,SO_4~(2-)主要分布在1.0~2.5μm的粒径的颗粒物中;PM_(2.5)中NH_4~+当量浓度百分比低于PM_(1.0)。0~1.0μm粒径段的颗粒物中NH_4~+可以完全中和SO_4~(2-)和NO_3~-,形成硫酸铵和硝酸铵,还可形成其他形态的铵盐;1.0~2.5μm粒径段的颗粒物中NH_4~+不能完全中和SO_4~(2-)及NO_3~-,NH_4~+当量浓度低于SO_4~(2-)和NO_3~-两者当量浓度之和,SNA主要以硝酸铵和硫酸铵形式存在,还存在其他形态的硝酸盐或硫酸盐。本次工作通过对PM_(2.5)和PM_(1.0)中SNA存在形式及其在不同粒径中主导成分的研究,为宁波市大气污染特征的了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大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严格讲应称为气溶胶PM2.5。这是指长期悬浮在大气层中的胶体。美国NASA公布了PM2.5全球浓度分布图,显示了从非洲至东亚的PM2.5高值区。这使国内外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空气污染很严重,为世界之最。近来北京等北方地区普遍出现PM2.5超标,达到500以上,更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关注与不安。在NASA公布的PM2.5图上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为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倾向于在细级大气颗粒物中富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粒径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北京地区PFASs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富集能力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五级大流量主动分级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超声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测定PFASs含量,探讨了该地区大气颗粒物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范围为10. 1~62. 9 pg/m3,76. 4%~83. 8%的PFASs集中分布在PM2. 5颗粒物中,其中含量较高的PFOA、PFNA和PFDA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占比最高,分别为26. 3%~43. 7%、30. 3%~68. 6%和30. 6%~49. 7%; PFOS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没有检出,主要分布在1~2. 5μm和0. 25~1μm颗粒物中。此外,研究发现北京市霾天大气颗粒物中∑PFASs为晴天的3. 5倍,且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能力,其中PFOA、PFOS、PFNA和PFDA等中链PFASs更易富集。  相似文献   

13.
二次光化学氧化剂与气溶胶间的非均相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氧化剂和气溶胶颗粒物在大气环境中普遍存在,影响着大气氧化能力和气候,威胁着人类健康。而大气光氧化剂与气溶胶颗粒物间复杂的耦合相互作用能产生二次污染物,使得大气污染过程更为复杂,成为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可形成以臭氧(O3)为主的二次光化学氧化剂,并以大气气溶胶为平台发生非均相反应,使大气污染更严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二次光化学氧化剂和气溶胶颗粒物之间非均相过程的实验室研究是深入认识这两者间耦合相互作用的关键,实验室研究可以为分析和深入认识外场观测结果提供基础,还能为数值模式模拟研究提供基本参数。概括了大气二次光化学氧化剂的形成过程,总结了国际上近年来二次光化学氧化剂与大气气溶胶颗粒物非均相反应的实验室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现有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对未来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降尘是大气中粒径大于10μm的固体颗粒物的总称,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而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更是严重的污染物.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降尘量明显增加,降尘中各种重金属含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矿业城市,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将高灵敏度的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用于上海市大气PM2.5,单颗粒物的源识别。分析了污染排放源的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污染排放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能谱特征。同时分析了环境空气监测样品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在上海市中心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而在吴淞工业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钢铁工业尘和燃煤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16.
飘尘监测是环境污染监测中重要项目之一。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不仅在空气中持续时间长,而且直接侵入人和动物的肺部,引起各种疾病,影响人体和动物的健康;同时飘尘造成大气能见度低,并且参加大气反应引起新污染。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农业活动的日益加剧,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我国区域性灰霾污染事件频发。长时间、大范围的以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为主的灰霾天气横扫我国中东部地区,尤以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甚。颗粒物不仅降低了大气能见度,而且还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Nel,2005)。大气颗粒物一般由水溶性离子,多环芳烃,重金属、矿物粉尘以及碳质气溶胶组成,其中水溶性离子所占比重最大,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50%~60%(Li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 《岩矿测试》2016,35(3):正文前I-正文前II
本期推荐的4篇重点文章如下,“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鉴定、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进展”、“应用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准确测量空气的Ar同位素组成”、“福建沿海地区土壤-稻谷重金属含量关系与影响因素”、“广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显微形貌、化学组成及其来源初探”。  相似文献   

19.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b和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u、Mn、As、Cr、Cd。燃煤、燃油和工业污染源等方面可能是造成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文中还对大气颗粒物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控,努力减少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和9月,北京市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对这段时间在北京市区(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综合楼五层,距奥运村3 km)采集的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微观形貌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区大气PM10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分别小于国家PM10二级标准(150μg/m3)和美国EPA的PM2.5二级标准(65μg/m3),12 h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7.64~81.63μg/m3和1.91~54.59μg/m3;残奥会期间,12 h的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33.83~106.36μg/m3,没有超标,PM2.5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5.29~88.30μg/m3,其中出现了3 d超标天,分别为9月6日、7日和14日;从奥运期间PM2.5/PM10的比值(0.26~0.86,大部分值大于0.5)可以看出,奥运期间北京大气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与往年相比,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大幅下降趋势。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样品的微观形貌类型主要有球形颗粒、烟尘集合体、不规则矿物和未知颗粒,其数量-粒径分布主要呈单峰分布,峰值均在0.1~0.2μm范围,其中球形颗粒明显占多数。各种分析数据均显示,残奥会期间样品比奥运会期间样品污染要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