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弹性理论模型,四个分量的观测值 S1、S2、S3、S4之间存在“自洽方程”:S1+S3=S2+S4。“十五”期间新建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系统中已有一批台站,无论是几天的短期数据,还是6年以上的长期数据,两组面应变相关系数 k 值都超过了0.99。k 值不受降雨、河湖水位、机井抽水等外界干扰影响,具有稳定性。但姑咱台和昭通台,分别在汶川8.0级、鲁甸6.5级和康定6.3级地震前,观测到了 k 值发生明显变化即数据自洽性遭到破坏的现象。导出自洽方程的条件是安装应变仪钻孔附近岩石完整及应力源与观测点间介质的连续性要求,由此,作者认为,姑咱台和昭通台面应变相关系数发生变化可能由于台站附近发生的大地震的地震成核过程中震源区地层介质连续性逐渐受到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四川省姑咱台四分量YRY-4型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高频应变畸变信号。为了避免该畸变信号的高频部分在时频演化过程中发生频率混叠现象,同时便于讨论同一研究频段内震前更早记录到的弱应变异常时段与显著应变异常时段的相关性,本文对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期间姑咱台的钻孔应变数据进行了时频分析,并使用时域分段的小波变换方法,在局部时频谱中提取了应变异常,分析了各应变异常的频率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频段内存在两个峰值频率,峰值频率附近频段内弱应变异常时段与显著应变异常时段的相关系数为0.85,统计出的无震时段与其显著应变异常时段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007,且已排除远震以及外界环境带来的干扰,因此该峰值频率作为异常频率的可信度较高,由此推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所记录到的两种不同程度的应变畸变信号的演化过程可能与芦山MS7.0地震相关。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了成都台重力和姑咱台钻孔应变异常现象,是否属于地震前兆还存在争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影响及其引起的测值变化形态特征,并以实验方法验证了对姑咱台钻孔应变异常原因的推断.结论表明,成都台重力震前异常是由台风活动引起,姑咱台钻孔应变异常是钻孔内水位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4.
YRY-4型钻孔应变仪观测的P波剪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泽华  池顺良 《地震》2013,33(4):64-70
传统地震仪观测的是一个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而应变仪观测的是位移的空间导数随时间的变化。 在四川姑咱台用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进行的每秒100次采样观测实验, 记录到三次地方震。 在这样高的采样率下, YRY-4型四分量应变仪观测数据保持了令人满意的自洽和足够高的信度。 观测表明, P波的应变不仅有面应变成分, 而且有剪应变成分。 这为澄清P波的性质, 给出了直接的观测证据。 根据弹性波理论, P波无旋转, 可以有体应变和剪应变成分。  相似文献   

5.
李娜  冯建刚  张博  闫勋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111-1116
通常利用4个元件的读数计算2个面应变数值及相关系数值(数据自检)对天水北道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虽然自检效果差,但映震效能好。通过实地相对标定校正元件灵敏度,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自恰性检验结果;根据不同震例情况,采用超限率方法和S变换方法分析校正后数据的映震效果,进一步论证观测资料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经过实地相对标定后天水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自洽性提高,原始曲线中的异常变化形态在经过超限分析和高频分析后也异常显著,映震效能好,能够真实反映所处区域的构造活动和应变,对甘东南地区地震危险性有很好的地震指示意义,可以更好地用于区域地震预测和地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具有高灵敏度、观测频带宽、长期稳定性等优点,高分辨率钻孔应变仪日益成为当今地学界开展地壳长期形变观测的主流观测仪器之一,并逐渐应用到地震和火山事件等引起的高频地震应变波观测中.为了更好的推进地震应变波定量化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从基于高分辨率钻孔应变仪的地震应变波的高频采样观测实验、高分辨率钻孔应变仪的频响带宽...  相似文献   

7.
对小陶台钻孔体应变仪前兆数据开展研究、统计,分析观测曲线的同震地震波,归纳出2016-2020年体应变的国内国际同震地震波形特点,并画出地震能力线,量化评估小陶台钻孔体应变仪映震能力,得到小陶钻孔体应变仪对不同震级地震的响应范围.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小陶台钻孔体应变仪数据质量较高,映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5月和2013年4月在四川龙门山断层上相继发生汶川8.0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四川姑咱台震中距仅为130 km和70 km,是相距这两次地震最近的形变台站,由于该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在震前均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因此受到很多关注。考虑到该种仪器记录到的面应变与剪应变最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二者观测曲线的年动态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们与钻孔水位(孔深40 m,基岩为花岗闪长岩)的变  相似文献   

9.
以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地震仪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不同的震例,探讨钻孔应变观测的意义。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从多年应变的长期信号看地块的稳定与活动性;从各台站潮汐玫瑰图形的时空变化中,寻找我国大陆地质构造运动的特性及力源;通过汶川8级大地震前后,距汶川最近的姑咱地震台记录到的海量应变异常记录,认识大地震的前兆;通过观测数据的自洽与失洽、震前震源区岩层进入不可逆的"亚失稳态"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钻孔应变观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徐州地震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对干扰因素进行简要分类并描述其主要特征,分析应变仪在干扰环境下自检相关系数K的变化,讨论K值发生明显变化(即数据自洽性遭到破坏)的原因,论证是否由地震台站附近地震成核过程中震源区地层介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1.
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发生MS 4.2地震,收集整理易县地震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基于面应变和切应变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震前出现异常变化,且2组面应变相关系数在震前数天即出现异常,该异常或可作为中小地震前应力应变异常识别的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震前及临震应变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离芦山地震震中70 km的姑咱地震台YRY四分量钻孔应变仪2013年4月16—19日记录到8次幅度达到十倍固体潮幅的张性应变阶跃, 这在该仪器6年多运行期间尚属首次. 这些应变异常与芦山地震在时间、 空间上相关; 应变异常的主压应力方向与震前宝兴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主压应力方向相近, 并与震前5个月中长达3个月的应变异常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应变阶跃起始与远震震波同时到达. 综上认为, 4月16—19日的应变异常有可能是芦山地震发震断裂在破裂错动前地层蠕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刘琦  张晶  池顺良  闫伟 《地震学报》2014,36(5):770-779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 四川省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再度记录到类似于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的高频应变畸变信号. 为了对该畸变信号各频率成分的时频演化特征进行细致分析, 讨论应变异常的可信度及其与芦山地震的相关性, 本文利用S变换方法对应变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研究时段内时频域中共出现两簇高能量异常, 一簇开始于2012年10月并持续了约4个月, 另一簇则开始于芦山MS7.0地震前数天. 同时段远震的影响及施工干扰并不能构成该异常的主体, 因此该异常可信度较高. 异常中包含了周期由数分钟至数小时的信号成分, 其中较短周期的信号成分震前出现较晚, 震后衰减较快. 震后异常信号的整体能量开始逐步衰减, 异常信号成分减少, 至2013年8月末应变观测记录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 整个应变异常显示的时频演化过程与芦山MS7.0地震具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维恩 《四川地震》1989,(4):106-108
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以下简称 RZB—1应变仪)是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所1983年研制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地震前兆仪器。该仪器于1985年4月14日在位于龙门山构造带、鲜水河构造带和安宁河构造带复合部位靠北地段的姑咱地震台试测。钻孔位于姑咱台形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率先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自由振荡. 泰安地震台有差应变和体应变两种钻孔应变观测仪器,都观测到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体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球型振荡,而差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环型振荡. 两种观测还记录到环型振荡与球型振荡相互的耦合作用. 观测也记录到明显的一些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 用直接观测到的高质量的环型振荡资料求解了0T8~0T19等主要振型的Q值. 根据两个方向的剪应变观测数据,求解了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发现这个方向是相当稳定的. 这种研究表明,高精度钻孔应变观测仪是一种理想的地壳形变观测仪器,可以为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之前的观测实验证明,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不仅可用于长周期变化观测,也可用于短周期的地震波记录。因为它与传统地震仪的观测对象不同,前者是张量,后者是矢量,所以能获得新的信息。在忻州开展的应变地震波观测实验,是一系列相关实验中的关键一环。实验拟选择现有忻州地区工作状况良好的5个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点,将观测采样率提高到100sps,除保证正常地震前兆观测外,对地震波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用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解决:确定地震三要素、说明各种地震波的应变性质、识别主要震相以及求震源机制解的问题。该研究不但有实际的应用前景,而且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海钻孔应变映震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海省6套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2007—2015年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湟源、德令哈分量钻孔应变差应变曲线地震前大多有短期超差异常;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震中距都有关。同一地震,多台仪器多数情况同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成反比,少数成正比;一般单台仪器同震响应幅度与地震震级成正比关系,震级越大同震响应幅度越大;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同震响应延迟时间大多与地震震中距成正比,震中距越远同震响应延迟时间越长;分量钻孔应变仪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基本成正比,震级越大同震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6—2020年宁陕地震台TJ-Ⅱ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基于观测质量和映震能力,系统分析应变仪运行状况及地震监测效能。结果表明:该台体应变观测资料质量整体较好,但数据连续率及完整率尚有待提升;体应变仪映震能力较强,可记录国内MS≥7.0和国外MS≥7.4地震;同震形变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同震响应最大变幅与震中距满足A = aeblg D的负相关关系,与震级满足A = aebM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最早开始以地震预测为目标的钻孔应变观测的国家之一。YRY-4四分量应变仪等中国自行研制的应变仪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分辨率可达10-10量级,且可以稳定工作。为了捕捉构造应力变化的信号以及探讨它们与地震活动的联系,首先需要识别并排除降雨、气压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河流涨落、抽注水等非构造因素引起的地应变。在某些台站(如大渡河谷旁的姑咱台),YRY-4型应变仪观测到年周期变化的应变信号。截至目前,没有相关文献解释产生这种信号的物理机制。文中试图解释该信号的成因。考虑地形因素,建立了三维有限元热-弹性耦合模型,模拟了地表温度年变化引起的热应变,说明了春季和秋季达到波峰和波谷的年周期变化的信号是地表温度年变化引起的热应变信号。建议高分辨应变仪(例如YRY-4型应变仪)地应变台站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开阔的区域而避免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用小波-超限率分析提取宁陕台汶川地震体应变异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姑咱台观测的汶川地震应变异常变得越来越显著.同时,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另一端,原来不好判别的宁陕台钻孔体应变观测异常也逐渐清晰起来.利用小波分解和改进的超限率分析方法,可以将细微的地震异常变化精细地提取出来.一般地,小波分解得到的某个带通信号,可以分为正常背景和异常"坏点"两部分.通过对这两部分界线划分的研究,找到了客观、惟一确定超限率分析的阈值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沿整个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带,应变异常影响范围比我们以前知道的大很多;特别是,这种异常变化明显受固体潮影响,这对进一步揭示其机制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