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北部冬季海面温度实时分布特征的若干解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俊昌 《海洋学报》1983,5(3):391-395
应用气象卫星红外云图,可以对无云(或少云)覆盖的海区,实时了解大范围海水表面温度水平分布[1].如果结合海上资料,则可以得到现场精度1℃的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本文试图对日本“向日葵”气象同步卫星1981年1月12-18日的“麦卡托”红外云图照片,通过日本“Phosdac1200型数字彩色图象分析仪”,将黑自卫片进行假彩色等密度分割使其提高分辨力,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冬季海水表面温度实时水平分布的若干特征.这些云图照片是由我所气象实验室利用国产的甚高分辨力卫星云图按收装置接收和提供的,工作频率选在热红外通道(10.5-12.5微米).  相似文献   

2.
用AVHRR资料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百桥  王华 《海洋通报》1995,14(6):24-28
本文利用AVHRR资料反演海表面温度,并用台站及船舶观测资料进行订正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结果表明,海水表层温度与AVHRR资料反演的海水表面温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接近1.0,位移订正随季节变化较大;用AVHRR资料计算海水表层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映海水表层温度在较大尺度上的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3.
用红外遥感方法大面积地测量海表温度,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均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根据舟山海域航空遥感试验的结果,探讨了用红外辐射计测量海水表面温度的基本方法。使用本方法测量海水表面温度,其绝对精度可达±0.2℃。图6,表3,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4.
渤海冬季海冰反照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渤海海冰对于大尺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基于CLARA-A1-SAL数据分析了1992~2008年冬季(12、1、2月)渤海海冰区域反照率的时空变化,同时分析了海冰密集度、海冰外延线面积和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与海冰反照率的相互关系。渤海海冰区域反照率随时间波动变化且变化趋势不明显,趋势线斜率仅为0.0388%。年际变化在9.93%~14.5%之间,平均值为11.79%。海冰反照率在1999,2000和2005等重冰年的值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在1994,1998,2001和2006等轻冰年的值较低。从单个月份反照率来看,12月海冰反照率的增加趋势(趋势线斜率0.0988%)明显高于1月和2月,1月的海冰反照率平均值(12.9%)高于另外两个月份。海冰反照率和海冰密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和海表面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90%)。  相似文献   

5.
红外和微波辐射计反演海表面温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测量海表面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反演海表面温度时的差异。在全球范围的海表面温度的遥感监测中,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传感器本身的噪音、算法反演精度、传感器分辨率、搭载卫星的全球覆盖率等自身因素使辐射计的探测资料产生差别;大气状况、海面风速、测量海洋不同深度海水的表征温度等外界因子也同时影响着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了解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辐射计在各方面的优劣,有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效提高卫星监测海表面温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测量海表面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反演海表面温度时的差异。在全球范围的海表面温度的遥感蛉测中,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传感器本身的噪音、算法反演精度、传感器分辨率、搭载卫星的全球覆盖率等自身因素使辐射计的探测资料产生差别:大气状况、海面风速、测量海洋不同深度海水的表征温度等外界因子也同时影响着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了解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辐射计在各方面的优劣,有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效提高卫星监测海表面温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二维海水表面温度,以此为边界条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建立三维海水温度遥感信息模型.最后,用实测海水温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指出了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丽  柯长青 《海洋学报》2017,39(12):109-121
近30年来,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大幅缩减,开阔水域也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美国雪冰中心的海冰密集度产品以及美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管理局的海水表面温度数据产品,分析了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以及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年际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5.89×103 km2,海冰消退时间以平均0.77 d/a的速度在提前,海冰出现时间以平均0.82 d/a的速度在延迟,导致开阔水域季节长度以平均1.59 d/a的速度在增加。2016年达到了有遥感观测资料以来开阔水域面积和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3.52×106 km2和182 d。9个海区的开阔水域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对开阔水域变化贡献最大的有北冰洋核心区、喀拉海和巴伦支海。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与纬度相关,即高纬度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的影响高于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用红外辐射计获得海表面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了一个快速、均匀搅拌的水浴与一支精密的水银温度计,获取海表面温度的反演系数(又称等效比辐射率),避开了海水辐射率、大气温度和红外辐射计的响应函数等问题。在未知辐射率、大气温度、响应函数的情况下,仍可得到高于0.2℃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吕文超 《海洋科学》1981,5(1):52-53
两极海域海水的表面温度只有1.85℃。生活在这个水层中的生物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就是适应低温。如果把南极海域中的某种鱼放在4℃的海水中,它们就不能自由地游动;如果放到7℃或8℃的海水中就会很快死掉。 那么,它们适应冷环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海洋内波垂向结构的一种数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由海上实测资料得到的海水密度、声还及浮性频率随深度的分布等数据,数值求解线发现人波垂向问题方程,确定了其主要模态的弥散关系及其特征函数。  相似文献   

12.
测定接近水面一个薄层中海水的温度,对于研究和应用遥感资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海面的辐射主要取决于海水表面几毫米内的温度。在温度梯度较小的情况下,用通常的表层水温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的表层温度(1米深以内)当作海水表面温度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当表层附近温度梯度较大时,1米深处的温度与海水表面的温度就存在相  相似文献   

13.
利用1个等密度面坐标大洋环流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地区局地混合率变化对局地海表面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局地混合率的变化对热带中-东部地区以及海盆东边界处的海表面温度影响较强,而对海盆西部的海表面温度影响较弱,这些影响主要与局地温跃层的深度有关,此外海洋表层与温跃层的温度差等也会对局地海表面温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海洋环境中的酵母菌分布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作者对不同海洋环境中的酵母资源、分布和多样性进行的大量研究,从中发现了22属63种1051株。并且发现这些广泛分布在海水、海泥、高盐海水、深海、各种大型海藻表面、各种海鱼体表和体内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的酵母可以产生蛋白酶、脂酶、植酸酶、菊糖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酶、嗜杀因子、核黄素、铁载体等活性产物,所以这些酵母菌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了广东饶平海山区腹足类。经整理和分类研究,共鉴定出腹足类16科25属30种。这些种均为现生分布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特别是浙江以南海区,少数分布在黄海较北部海区。大多数种类栖息于低潮线至浅海几十米水深的沙泥质或泥沙质海底,也出现一些潮间带岩礁栖息型种类。可能反映了具较高海水能量的浅水沉积环境。根据动物群的组合特征,它们应为第四纪全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海水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除溶解有大量的无机盐外,由于海面与大气接触,还溶解有许多种气体,在这些气体中氧、氮、二氧化碳为主,还有惰性气体及少量一氧化碳、氧化亚氮、氨、C_1—C_4烃等。以前人们对海水中溶解气体了解很少,自十九世纪以来,才开始对海水中气体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溶解氧在各种海洋生物活动中很重要,关于它在海水中的分布,用Winkler法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海表面温度实况分析和预报是密切相关的两个环节,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海表面温度分析结果还可用来预报海水的垂直热结构,因而对许多海洋、天气现象都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世界许多海洋国家已广泛利用其成果为海洋气象预报部门、海洋渔业部门和其它有关的国民经济部门服务。 为在我国邻近海域开展海表面温度实况分析与服务业务,我们对黄海海域表面温度实况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在一九八二年二月开始向用户提供“黄海海表面旬平均海温实况图”。  相似文献   

18.
夏季季风是全球气候体系的一个最有活力的要素。在第四纪年代表上,季风强度的变化取决于:①太阳日照量分布的变化;②海平面和海水表面温度(SST)的冰期-亚冰期循环。澳大利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一个温和的成分,它主导着整个澳大利亚北部的水气平衡。目前,北部海岸地区的夏季降雨量超过1000mm,但是向内陆迅速减少至不足300mm。  相似文献   

19.
一、要求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精度:±0.5℃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深度:0.5米海区范围:北纬28°~32°,由东海沿岸伸到东经124°的海域定位精度:2海里要求系统有快速进行资料处理的能力,并及时给出所测海区的海水温度分布图,向各有关单位发出海表面温度速报。二、传感器的选择 1.SWH—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见图  相似文献   

20.
西太平洋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受气候变化影响,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呈现不同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历史文献及数据资料分析,建立气候变化响应概念模型来探讨Chl-a、海水表面温度(SST)及营养盐如何响应长期气候变化。分析了西太平洋不同区域Chl-a与气候变化相关因子SST及海水营养盐(硝酸盐)的相关性,对模型参数进行选择及验证,来探讨该海区Chl-a是如何响应长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K2站位Chl-a浓度与SST、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该海区存在上升流有关;而S1、XT站位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可能与海水水温升高导致层化加剧、营养输入减少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西太平洋海区的浮游植物的气候变化响应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