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国唯一一家中央级地图出版权威机构——中国地图出版社喜迎建社55周年庆典。 1954年12月9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在上海私营地图出版社并入新华地图社后成立。历经55年风雨,中国地图出版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伴随着新中国快速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郝敏敏 《地图》2011,(1):112-121
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申报》报馆,一个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乍看之下,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玄妙,两者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里头的关键就在于——新华地图社,新中国第一个中央级地图编制机构。  相似文献   

3.
曾世英 《地图》1993,(4):52-55
本刊1992年第3期所载陈潮撰写的《新华地图社始末》一文提到有一本由46幅组成、内称为“人民图”的中国地图集,印出41幅后因故没有出版。现将该图的出版动机、采用体裁、依据资料、编绘和制版方式以及当时的一些设想,就追忆所及,略述如下。出版动机和经过情况上海《申报》主持人史量才为了纪念该报出版60周年,1931年接纳丁文江的建议,资助编纂并出版了由丁文江、翁文灏和笔者署名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  相似文献   

4.
印刷多色地图对充分显示信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多色地图的色彩,除线划用色外,许多色斑和色层的层次都是靠几种基本色通过不同角度各种比例的网线或网点套印组合而成的。50年代初期,色层制版还是做实地色。5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网线翻版制版。现今的地图制印厂主要还是采用这种工艺。一九八四年以来,上海中华印刷厂在《云南省抚仙湖地图集》等的制印中采用网点制版印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俊 《地图》1993,(3):57-58
电子分色制版四色印刷地质图,是对传统的色彩复杂的地质图制印工艺的重大改革。陈开水先生在《地图》1991年第2期上撰文《彩色出版原图电子分色制版新工艺》,介绍了电子分色四色印刷的成功经验。一年后,安徽地质印刷厂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改革。本文试就其“新”而言作一介绍。 (一) 电分彩稿制作利用电子分色技术印刷地质图,其彩色出版原图的制作是该项技术的关键,其工艺流程如下: 1.色彩的配制:本工艺采用水溶性乙烯基  相似文献   

6.
《地图》1994,(4)
中国地图出版社四十年概述唐明宝,尹正寿中国地图出版社(原名: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12月。当时是由上海私营地图出版社并入国营新华地图社组成的公私合营单位。从1954年到1994年,走过了曲折发展的40年行程。下面从合营的历史背景和六个发展时期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诞生前夕,在解放不久的南京城,出现了一个地图编制机构——解放日报舆图部,8个月后的1950年5月,改名新华地图社。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开编制出版地图的专营单位,以下是新华地图社的始末概况。 30年代由上海申报馆出版的小8开本《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本《中国分省新图》,泛称《申报地图》,以学术水平在科技界和教育界深受重视,在我国小比例尺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原参与编绘者曾世英、方俊鉴于该图依据的资料已经陈旧,而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地图》1995,(3)
地图打样与批样李德骝地图在制版与印刷出版过程中的打样、批样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特别是内容比较复杂的地图,更需要在制版后打出样图,经过详细批样,将校检出的错误、遗漏修正后,才能正为抑。地图打样的另一个作用是检验地图设色的效果和制印质量。地图设色虽然有...  相似文献   

9.
陈小凡 《地图》1991,(4):26-27
我国现行地图生产工艺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尽管在器材工具上有不少进步,但在指导思想的整体技术上变化不大。最近,总参推出《地图制版软片化工艺》,将对我国地图事业有较大促进。本文提出从编图到晒版阳图的各道工序一体化建议,也望有助于这一改革。一、理论范畴分析:制图就是制版参照书刊印刷和彩色印刷。在地图生产中,作者原图相当于作者手稿或设计草稿,编绘原图相  相似文献   

10.
《地图》1991,(2)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是率先于1980年10月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省级地图专业出版社。建社十年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严格遵守出书范围,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兼顾海外,为开拓和繁荣地图出版事业,为文化的积累,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作出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图的数据来源、地图的设计、地图的编制、地图的制版印刷、地图的产品、地图的用逢等方面介绍了地图出版业新技术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前景,井介绍了地图出版业新技术生产方式的集成系统DTP以及目前受到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GI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图的数据来源、地图的设计、地图的编制、地图的制版印刷、地图的产品、地图的用途等方面介绍了地图出版业新技术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前景,并介绍了地图出版业新技术生产方式的集成系统DTP以及目前受到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GIS。  相似文献   

13.
李维庆 《四川测绘》2011,(2):77-79,83
本文在介绍了CTP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CTP系统应用于基础测绘地图印刷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并通过与传统胶片制版印刷技术的对比,得出了CTP系统应用于基础测绘地图印刷的更具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图制版软片化的尝试于晓燕,朱民(辽宁省第二测绘院110015)有关地图制版软片化的讨论已经不是新课题了。人们将实现软片化的希望寄托于各种感光软片,然而目前要在地图印刷行业完全依赖感光片推行软片化生产,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感光片的价格问题、变...  相似文献   

15.
吴斆政 《地图》1997,(1):39-41
地图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toPlate,以下简称地图CTP),又称地图脱机直接制版,它是随着近几年DTP(DeskTopPublish)桌面出版之后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制版方法。即经过彩色电子印前处理系统(ColourElectronicPrepressSystem)处理后的地图数据直接扫描输出至印刷版上,与传统工艺输到胶片上再进行晒版对比更为便捷。显然,地图CTP工艺将地图编绘与印刷有机地联系起来,极大地缩短了地图生产过程,省却了胶片及冲洗过程的全部化学药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卫生。同时,由于省去软片的拷贝、修版和晒版等复制过程,这些转换…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95,(2)
一位历史地图专家的不倦追求──记刘宗弼研究员对地图事业的贡献周岩刘宗弼同志1914年生于江苏金坛,浙江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业毕业。任中学地理教师多年。1951年到南京新华地图社,后转至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及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工作。“十年浩劫”中曾下放...  相似文献   

17.
传统印刷方式中,地图上的线划要素一般采用专色印刷,而四色叠印是地图印刷发展的趋势.制版前的一项关键环节是对地图四色原稿进行RIP加网.目前,调幅加网是地图印刷广泛采用的技术,但调幅加网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利用调频加网生产地图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缺陷.因此,在调频加网条件下采用四色叠印技术替代专色印刷是地图加网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地图设色基本原理基础上讨论了调频加网地图设色方法原理,并设计实验测量调频加网条件下六种地图常用颜色色块梯尺的L*a*b*和CMYK值,得到能够替代专色印刷的CMYK四色网点百分比,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探索编城市综合地图集的十个问题──“北京地图集”编后的思考张大有“北京地图集”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已编绘完成开始印刷,不久即出版供献给广大的读者。在参与编纂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从搜集资料,制订设计方案,组织编委机构,落实编辑人选,一直到编绘,制版、印刷、...  相似文献   

19.
毛忠民 《地图》1992,(1):39-40
常规政区地图的制印,一般都需要七八个颜色方能较好地反映地图的色彩效果。但用色越多,制版作业量越大,成本越高,并且用色多纸张易变形,地图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近年来,国内外地图印刷界都在致力研究减色印刷和四色印刷,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国内印图厂家还是用常规工艺的居多。地图类型繁多,用户要求各异,书中插图这一特有形式的地图对质量要求并不太高,且幅面小,印刷数量也很少,用户一般都不愿出太多的钱去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地图内容的易读性,增强地图的美观及使用价值,地图用色随着地图内容的不断丰富而增多。地图色彩的多样化,在以前只是靠增加印刷次数来实现,因而造成地图的色数有时达30多色,给制版和印刷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成图周期长,成本高,而且由于压印过多,加上气候的影响,纸张变形大,套合精度差,严重影响成图质量。因此,如何减少地图印色次数,又能达到其多色的效果,美观实用,这就成为地图制印的重要课题之一。地图减色印刷常用以下几种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