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群是内蒙古两个重要的含矿岩系,但其时代问题一直有争议,两套地层间的对比更存在着较大的分岐。本文将从有关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群(狼山群)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基础,来探讨上述两套地层时代及其对比问题。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结果及地层时代内蒙古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测试和研究工作,从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了,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作地质队,在白云鄂博地区对白云鄂博群的H_8岩性段白云岩用普通铅  相似文献   

2.
铷—锶法同位素年龄测试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南省地质科研所测试室自1976年开展同位素地质测试工作以来,在铷—锶法和普通铅法同位素年龄测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现先将铷—锶法同位素年龄数据公开刊出,以供省内外地质工作的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某些层控铀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作者及其他一些地质工作者先后于贵州6504、6151、6915、6916及6760l等层控铀矿床、矿点内采集了同位素分析样品数十个,获得了一批U-Th-Pb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本文简述了各矿床、矿点的基本地质概况,并对所有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进行了综台整理。用于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的样品主要为沥青铀矿或含沥青铀矿的寓铀矿石。经钍含量检查测定,多数样品内含钍量极低。为了避免扣除普通铅含量对单样年龄计算带来的影响,多数矿床、矿点的铀矿化年龄值用U-Pb等时线法求得。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激光原位LA-MC-ICP-MS测定地质样品Sm-Nd同位素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同质异位素干扰校正的关键技术难点及校正方案。LA-MC-ICP-MS技术对轻稀土富集矿物可以获得可靠的~(147)Sm /~(144)Nd and~(143)Nd /~(144)Nd值,是当前进行地质样品激光原位Sm-Nd同位素测定的主要技术,配合矿物微区U-Th-Pb年龄测定和微量元素分析,可以对矿物的成因演化提供重要的制约参数。多元同位素体系(Sr-Nd-Hf同位素、U-Th-Pb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原位微区联合测定,低含量地质样品(小于500μg/g)和高Sm/Nd值矿物(如磷钇矿Sm/Nd远远大于1,有时甚至达到10)的Sm-Nd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测定是未来LA-MC-ICP-MS激光原位Sm-Nd同位素测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Sm-Nd同位素地质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讨论了模式年龄的地质意义,一些重要参数值的计算方法,∑_ND~(T)值的解释以及利用fsm/Nd估计非交代地幔Nd同位素组成等。而且提出,地质人员在进行地质研究工作时,应重视对同位素地质信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斑岩铜矿已成为我国当前铜矿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我们在进行德兴矿田地质勘探、矿山采掘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同时,对矿田同位素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探索硫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地质年龄的地质特征及其用于斑岩铜矿找矿工作的可能性.现就已有资料,对德兴斑岩铜(钼)矿田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侵入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及矿床形成时代作一初步讨论.本文所用硫同位素和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均由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一、普通铅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目前,在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测定中,普通铅同位素年龄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普通铅同位素年龄测定用的矿石铅或岩石铅样品比较容易获得,测试方法也相对简单,而且通过一个样品的铅同位素数据同时获得几组年龄值,可以相互检验。虽然也可采用 K—Ar法和R b—Sr 等时线法及 U、Tn—Pb 法等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成矿年龄,但因为对样品要求比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龙泉县八都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测定表明,其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521.6±39.8Ma,全岩Rb-Sr法年龄为515.6±18.4Ma。两个年龄值完全一致反映了一次重要变质事件的年龄。它们表明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早期对浙江龙泉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展铀矿地质工作以来,逐渐积累了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宝贵资料。但开初几年,我国尚无同位素年龄测定手段,国外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也处于摸索阶段,因而人们总以为岩浆活动带来的内生矿床的生成时间是紧接在岩浆活动之后,时间相差甚微而可忽略不计。以后,随着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开展,发现这时差并非小得可以忽略不计。1976年底,有的文献首次小结了我国当时的成果,提出:“许多地质资料和同位素年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1 914±9)Ma, 为龙首山岩群划归古元古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汉寺岩群地质特征、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寺岩群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主缝合带商丹构造带内,区域上呈构造岩片夹持于商丹构造带内,东西断续延长达百公里。文中从岩石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罗汉寺岩群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进而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冰爽  李杰  龙晓平  袁超 《地球科学》2018,43(9):2966-2979
金属硫化物Re-Os等时线年龄的合理解释是揭示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关键.通过对新疆东天山梅岭铜矿床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浸染状和脉状矿石中黄铁矿样品在Os浓度和Os同位素比值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两类样品定义了很好的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523±59 Ma和707±99 Ma.由于得到的等时线年龄明显老于它们的实际地质成矿年龄,且187Os/188Os与普通Os的倒数(以1/192Os为例)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97 3和0.994 5),因此这些样品存在着初始Os同位素组成不均一的现象,这些Re-Os等时线是混合等时线,没有地质意义.理论和数学公式推导显示观测到的Re-Os等时相关性是在形成时期没有达到完全的同位素平衡的二元混合的结果,这种同位素扩散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矿床形成时期Os同位素在金属硫化物与硅酸盐矿物之间的同位素扩散存在限制性.回归得到的Os的初始值更偏向于地壳值,表明矿床形成时期的地壳混染可能造成金属硫化物体系中的这种初始Os同位素不均一.因此,将Re-Os同位素体系应用于金属硫化物样品定年时,187Os/188Os与1/192O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Re-Os等时线年龄是否具有地质意义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朱铭 《地质科学》1989,(2):190-200
中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及其矿床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是与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相呼应的。例如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其时空分布与岩浆活动同步,由西向东逐渐变新。在东秦岭,斑岩的空间分布受东西构造控制,而时间演化上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本文还根据不同衰变系统封闭温度,讨论了成矿温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部风火山花岗斑岩与逆冲推覆构造存在密切关系,岩浆侵位发生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对风火山北麓花岗斑岩及暗色包体,在显微观测和矿物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高精度的测年资料。测得早期岩浆锆石结晶平均年龄为(34.5±1.4) Ma,对应于岩浆源区地壳局部熔融时代;晚期岩浆锆石结晶平均年龄为(27.6±0.5)Ma,对应于岩浆向上侵入雅西错群的岩浆侵位时代。风火山北麓花岗斑岩属青藏高原北部出露的最年轻花岗岩,岩体内部不同类型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为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高原隆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15.
张家铀矿床是苗儿山铀矿田北部的代表性铀矿床之一,对其开展详细的成矿年代学研究不仅对认识区域铀成矿规律十分重要,也对探讨华南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镜下观察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U-Th-Pb化学法、LA-ICP-MS U-Pb同位素方法对脉状沥青铀矿进行了年代学研究.20个点的U-Th-Pb化学年龄为55.3~81.1 Ma,其中19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71.4±1.9 Ma.根据稀土元素特征的不同,将34个点的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分为2组,第一组共15个点,其中13个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69.4±4.9 Ma;第二组共19个,其中16个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4.1±3.0 Ma.电子探针U-Th-Pb化学法加权平均年龄(71.4±1.9 Ma)与LA-ICP-MS U-Pb同位素法较年轻的一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69.4±4.9 Ma)一致,代表张家铀矿床的成矿时代,LA-ICP-MS U-Pb同位素法较老的一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94.1±3.0 Ma)可能是沥青铀矿受后期改造和/或样品剥蚀过程杂质矿物影响而地质意义不明确.晚中生代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可能是控制华南大规模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包括张家铀矿床在内的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可能受80~50 Ma古太平洋板块对亚洲东部的斜向俯冲动力体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U-Pb年龄集中在720~1000 Ma、1700~2300 Ma和2400~27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U-Pb年龄集中在650~720 Ma和720~1000 Ma,明显区别于丹洲群。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其εHf(t)以负值为主,且多数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大于24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Hf同位素特征区别于丹洲群,其εHf(t)以正值为主,TDM2值集中于1000~1300 Ma和1400~2200 Ma。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和Hf同位素组成的不同,以及锆石形态和物源的差异,表明“雪峰不整合面”上下的南华冰期与丹洲期沉积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转换。  相似文献   

17.
五台群长期被多数学者作为新太古代地层,自下而上分为石咀亚群、台怀亚群和高凡亚群,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给出了一些古元古代年龄,致使五台群形成时代及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悬而未决.全面收集了五台群已有同位素年龄数据,仅锆石U-Pb谐和年龄数据就有800多组.数据显示,高凡亚群包括洪寺组和羊蹄沟组,沉积时间不早于2331±38 Ma...  相似文献   

18.
Geochronology of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from Tongling, Anhu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Introduction Tongling district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hui province, China (Fig.1).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 base in China, being rich copper material resources, also named "ancient copper capital of China". Many geologists have been working in petrology, tectonics and ore-deposits in the area for many years. Studies show none of the ore-deposits is not bound up with the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 in the area (Ma…  相似文献   

19.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本文选择了铜陵地区主要岩石类型的代表性岩体中黑云母为测定对象,准确地测定了侵入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侵入岩的年龄均小于140Ma,属燕山晚期的产物,后期热事件为成矿时代,晚于岩浆侵入时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KAr法、RbSr法同位素年龄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Lead isotopic age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n localities of gneissic granite and granodiorite from the Pilbara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 For four of the localities Rb-Sr ages were also measured. In the lead isotopic system all localities showed some evidence of post-emplacement disturbance; lead redistribution varied from very slight effects to complete equilibration of K-feldspars during metamorphism. In one case, lead and Rb-Sr ages agreed within experimental error; in two cases, Rb-Sr mineral ages were younger than Pb-Pb ages, and in one case, the Rb-Sr age wa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metamorphic ages recorded by the Pb isotopic system.Four localities show evidence of metamorphism at 2950 m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represents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the granite dome structures in the southeastern Pilbara. At least two of these localities were also affected by post-tectonic metamorphism (2600–2770 my). The other three localities show a more extended history of events starting at about 2900 my and ending between 2000 and 2250 my. The younger metamorphic ages are interpreted to record a thermal event at the time of outpouring of the Proterozoic Fortescue Group which formerly overlay the Archaean r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