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提高了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精度,其分辨率可达20-50ka,甚至更高。这就导致了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发展,是未来地层学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地层研究结果的巨大潜力可以在年代地层学中引发一场革命。该文简要介绍了高分辨事件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与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地层学与Milankovitch旋回和ENSO事件沉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围绕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和优化,地层学经历了三次重要革命,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地层学形态:斯坦诺地层学(1669年)、史密斯地层学(1817年)和高分辨率地层学(1969年)。高分辨率地层学的显著特色是划分、对比出的主体地层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小于百万年有。十万年级至千年级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对比和高分辨率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可望通过对地层记录中Milankovitch旋回和ENSO事件沉积的高分辨率地层学  相似文献   

3.
全息地层学原理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智勇  姜衍文 《地质论评》1995,41(5):426-431
全息地层学是以全球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为基础,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化学层学以及构造地层学等地层学各个分支的研究结果,以崭新的思路,全方位地开发和提取出沉积记录中所蕴涵的各类地层学信息,从而以极高的时间精度划分对比地层的综合性地层学。  相似文献   

4.
分子地层学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分子地层学研究已涉及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物和木质素等多种生物化学组分。在地层中,分子化石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定量的准确性、应用的指纹性和信息的多样性等特点,其地层学应用的主要原理是依据分子化石的生物源信息和其离开生物体后发生的一系列转化途径来实现的,其表述方法可以是含量、相对丰度、碳数分布和单体同位素特征等。在各类年代学框架下,由这些分子化石参数所揭示的各类生物事件和环境事件可以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分子地层学与分子古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密切相关,它与传统三大地层学分支学科明显不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子地层单位,也没有进行广泛的分子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对各类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有重要指示作用的分子地层学,与生态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等地层学分支学科类似,其主要任务是在传统生物地层学或其他年代学框架下,提高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以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和第四纪泥炭为例,以高分辨率的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为切入点,分别探讨在生物地层学或其他年代学框架下的分子地层工作,由此提出了分子地层学的分类单位——分子化石带。  相似文献   

5.
<正> 围绕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和优化,地层学经历了三次重要革命,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地层学形态:斯坦诺地层学(1669)、史密斯地层学(1817)和高分辨率地层学(1968)(表1)。高分辨率地层学的显著特色是划分、对比出的主体地层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小于百万年级,十万年级至千万年级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对比和高分辨率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可望通过对地层记录中 Milankovitch 旋回和 ENSO 事件沉积的高分辨率地层学研究实现。  相似文献   

6.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划分出四种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单位:沉积事件地层单位、化学事件地层单位、生物事件地层单位和复合事件地层单位,并以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剖面为例,讨论了各类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单位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胡世忠 《福建地质》1989,8(3):235-245
地层划分对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地质生产和科研工作。据此目的,对目前盛行的“界线层型”提出了质疑。认为“界线层型”是以均变论为基础所确定的人为界线,它既不能较完全地反映地质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也不利于在生产、科研中推广使用。因此,作者建议采用综合研究方法,选择统一地层划分的事件界线。它不但符合地壳运动的阶段性和生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标志明显,便于生产使用。地层中的稀有事件在地质发展史上包括生物演化及沉积环境变迁,起着巨大作用,形成的自然界线在确定地层时代和对比中具有广泛性、等时性及易辨性。在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些稀有的突发事件比常见的渐进演化事件起着更加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它重视突变与渐变的结合,更强调突变和灾变,这在哲学上是正确的。因此,应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的研究,以促进我国地层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P∈—∈,P—T等地层界线上的特征岩石、古生物大规模灭绝和Ir及ξ~(13)C的异常等研究表明,与K—R界线一样,在这些界线上也可能存在有地外灾变事件。同时文中提出了界线灾变事件、界线灾变期、界线灾变环境、界线层、界线粘土层、梅树村地质事件等与研究事件地层学有关的一系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事件地层学是80年代掀起的地学革命新潮流,是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杂交的产儿。关于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的概念含义、研究内容以及产生条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则作了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杂志》2005,29(4):410-410
本刊是地层学(含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时间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化学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与上述学科有关的专门性论、学术动态、报道、讨论、书刊和论的评价、综述或译,以及国内外工作方法交流和经验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的统一性和继承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少文章尝试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来改善传统地层界线 ,其中鲜有论及传统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关系的。从地层成因和地质学史的角度出发 ,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沉积环境及其变化的反映 ,在一定尺度的空间范围内 ,沉积环境的变化是有序的和同步的 ,传统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是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时间地层和等时地层对比。地质学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描述到动态成因再到动力学机制三个阶段。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的继承性在于它们是地层学发展中的前两个必然阶段。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统一性与继承性及地层记录不均一性和不完整性使综合地层研究成为必然与必需。在渤海海域地层研究中以传统地层为框架 ,层序地层为细分原则的研究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渤南地区新近系底界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国臣 《江苏地质》2009,33(4):426-428
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的核心、科学要义与逻辑关系三方面着手,阐释了这种提法的科学性。指出,对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应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之“学”,而不是“高分辨率”之“层序地层学”;相对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而言,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可谓“低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地层学学术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年代表、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综合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10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以明显反映出目前国际地层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层学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经典地区和关键层段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入,这些经典地区和关键层段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地层学研究的发展;地层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地层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为地层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地层学各分支学科相互结合,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综合地层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1  
当前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和体系域分析向储层规模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方向深化。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可应用于从盆地到储层的各种规模的沉积充填分析。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是以露头、岩芯、测井和高分辨地震等密集控制的资料分析为基础的。精细的测井分析、高分辨三维地震剖面和各种参数处理和切片技术、计算机模拟及可视化技术等是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应用于地下沉积地质分析的重要支持。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为盆地沉积充填的精细研究、储集体分布和储层不均一性预测以及开发地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豫西南晚白垩世地层时代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豫西南一带红层时代的研究,获得了包括恐龙蛋、恐龙与轮藻、介形类、孢粉及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的重要材料,为区内划分的晚白垩世高沟组、马家村组、寺沟组地层时代,提供了新的和可靠的证据,排除了认为属于早白垩世、白垩纪或其他意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层序地层学的分辨率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的分辨率问题。论证了层序地层对形成年代的时间分辨能力不高于其所依据的和所采用具体方法的时间分辨能力,空间的分辨能力受其所用资料的限制而有所不同,介于资料的最高分辨率和最低分辨率之间,而且具有不均衡性。最后,对如何提高层序地层的分辨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TheNeoproterozoic,includingtheQingbaikouandSiniansystems,isweldevelopedintheeasternpartoftheSino-Koreaplate.InFig.1areshownth...  相似文献   

18.
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层序地层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沉积学、煤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对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研究了相对海平面升降和其层序地层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地层存在着8种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古构造运动面、古生物间断面、大面积泥炭化沼泽化界面、陆表海低水位砂体底界、盆地转换界面、大范围冲刷面、大面积暴露面和硅质海绵岩等;依据界面的划分原则可以将研究区地层划分出1个盆地充填层序、3个构造层序(相当于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分析发现,基于层序格架下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可以分为层序1-层序3的短期大规模海侵阶段及长时间海退阶段和层序4-层序7的长时期的海退阶段.在此基础上,依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及其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发现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具有周期性与复合性和高频性与事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着重对高分辨率地层学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 ,高分辨率地层学的主要特色 ,就是提高对地质时限的划分 ,也即小于 1Ma地质时限的划分 ,与传统生物地层方法相比 ,其精度可提高数十倍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旋回层和事件层。高分辨率地层学应用广泛 ,不但能够极大提高划分和对比的精度 ,而且能够满足当代地层学、盆地深入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沉积环境分析和储层预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大面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不断增多,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按照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探讨出一种有效合理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并在此格架下,进行多属性地震相体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上同时进行划相,得到地震相体,利用地震相体进行地震层序的识别和解释,从而进行沉积环境的细致分析和储层预测。西南四川盆地的暗礁和浅层储藏特性描述中,此方法在划分地震层序和沉积层序方面,比以往的结果要精细和更加定量化。利用地震资料所做的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具有较明确的地质含义,一般可以直接转换成沉积层序和沉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