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简称钦杭结合带)是中国东南部一条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其西段的位置和边界的划分方法,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大尺度卫星重磁资料为主,结合区域电性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对钦杭结合带的边界进行了识别和厘定。研究认为,钦杭结合带是江南造山带的南部边界,结合带南界为宁波—金华—上饶南—赣州北—郴州—北海东,北界为上海—湖州—鹰潭—临川—萍乡—衡阳—永州—桂林—梧州—钦州。在结合带两侧,无论是重力场还是磁力场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扬子和华夏板块不同的物质组成和基底特征。钦杭结合带内地球物理场也存在局部差异,揭示了结合带经过多期次岩浆活动,在不同地段形成了不同组合的金属矿床和别具特色的钦杭成矿带。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2000年中国722站逐月的土壤温度资料和1981—1998年178站逐旬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东部土壤温度的变化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表现为持续上升型,而西北东部—华北、江淮和西南—华南地区均为先降后升型;②1970—2000年代,土壤温度的变化在东北以及西北东部—华北地区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在江淮和西南—华南地区,总体而言变化趋势不显著。此外,1980—1990年代,各区域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③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各区域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普遍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西北东部—华北地区最为显著。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土壤湿度与降水的变化仍然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德格—中甸微板块是在晚二叠世初随甘孜—理塘洋的产生而从扬子板块西缘分离出来的。在三叠纪时期受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构造作用的相互影响,其沉积构造性质也由被动边缘盆地演化为活动边缘盆地,同时分裂为白玉—义敦前陆盆地,昌台—乡城岛弧带、玉隆—稻城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4.
双阳盆地为一内陆山间盆地。通过对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充填序列山麓相—河床、漫滩相—浅湖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深湖相的分析,将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分为无煤带—分叉变薄带—合并变厚带—分叉变薄带。预测在盆地东北侧沿走向应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存在。  相似文献   

5.
文俊  赵伟  竹合林  张航飞  张金元 《地质论评》2022,68(1):6801079-6801080
近年来,在实施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省政府性投资地质勘查项目的过程中,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在川南沐川地区首次发现了宣威组底部Nb—REE—Sc—Ti—Ga—Zr—V多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稀有、稀土在军事、能源、农业以及高精尖仪器等领域占据着关键地位,国际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三稀”等战略性矿产存在明显的急缺性,特别是铌矿高度依赖进口(邓攀等,2019),随着美国、缅甸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产量猛涨,中国稀土的国际地位也面临挑战(郑国栋等,2020),因此急需加大勘查和研究投入,增加资源储备。因此,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的Nb—REE—Sc—Ti—Ga—Zr—V多金属富集层的发现对西南地区战略性关键金属找矿和补充完善峨眉山大火成岩成矿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木错-双湖-吉塘板块缝合带与青藏高原冈瓦纳北界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之间为扬子板块,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以南为冈瓦纳板块。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是发育在扬子板块内部的印支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发育在冈瓦纳大陆框架下新特提斯阶段的缝合带,构不成冈瓦纳北界。文中简要介绍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的基本事实,着重阐述该缝合带对冈瓦纳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基底、沉积盖层与生物地理、沉积建造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制约。在青藏高原印支期主要板块缝合带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将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 ,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位于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 ,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 ,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挤压。然而 ,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 ,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南东向而是北东—南西向。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 ,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 ,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茂汶断裂。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北东—南西向缩短有关。汶川—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 /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  相似文献   

8.
马龙祥  姚虎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6):271-276,286
为了克服基于M-C准则的D-P系列准则缺乏明确物理意义的缺点,提出了基于M-C准则的一个新D—P准则——差异面积D—P准则。差异面积反映的是M-C和D—P两准则在偏平面上投影不重合区域的面积,在同一个偏平面上该面积越小,认为两准则近似程度越高。而差异面积D—P准则是在偏平面上使得与M-C准则差异面积近似最小的D—P准则,因此认为它是对M-C准则最为合理的D—P准则近似。通过分析,推导了D—P准则和M-C准则在偏平面上的差异面积表达式,进而给出了差异面积D—P准则,得到了等效圆的洛德角及值。此外,还得到了差异面积D—P准则相对于外角点外接D—P准则的折减系数,方便了工程府用。最后将蒡异面积D—P准则运用干访埔分析当中。证明了该方法旱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江汉平原古生界构造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江汉平原古生界具有北西—南东向分为三块、北东—南西向分为三带及纵向上多层楼的构造结构特征。三个区块为当阳—京山构造区、荆州—仙桃构造区及鄂城—大冶构造区,每个区块均可划分出三个次级构造带,并在全区形成三个构造变形分带。这三个分带在变形强度、构造样式等方面具有特征性差异:北东侧的构造分带受东秦岭—大别山造山运动产生的挤压应力的直接作用,显示以逆冲推覆结构为主要特征;南西侧的构造分带在三个构造区有差别,在当阳—京山构造区形成斜坡稳定带,在另两个构造区则以推覆叠瓦构造为特征;中部构造分带一般显示前缘断褶或复合叠加构造。当阳—京山构造区东部和鄂城—大冶构造区应以逆冲推覆体为勘探对象;荆州—仙桃构造区的仙桃地区应以上古生界油气藏为勘探目标;当阳—京山构造区西部宜昌稳定带和荆州—仙桃构造区的珂理—簰洲地区则应以下古生界油气藏为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沙锡拉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为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与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g、Pb、Zn与Sn元素的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异常圈定4个异常,分为Ag—Au—As—Sb与Bi—W—Pb—Zn—Sn两类。因子分析将所分析元素分为五组,其中F1因子由Ag—Au—As—Sb元素组成,F2因子由Pb—Zn—Sn元素组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BQ—1为Pb—Zn—Sn找矿靶区,BQ—2为Ag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张言  杨凤筠 《地质科学》1992,(2):193-197
本文编制了系统 Fe2+—Fe3+—∑S—∑CO2—[SO12-]和 Fe2+—FeS—FeCO—Fe(OH)2的相图,以及溶液中络合物 Au—s 和 Au—Cl 在不同温度下的 CAu—PH 图。有证据表明,金可能是以 Au—S 络合物形式迁移的,控制金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溶液的 Eh 和∑S 的活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中国东北地区分布着约690个火山锥和火山口,50000km~2的玄武岩和粗面岩。自白垩纪晚期到现代可分为10个火山幕,即大屯幕(86—61Ma)、双辽幕(49—39Ma)、下辽河幕(37—27Ma)、甑峰山幕(23—19Ma)、奶头山幕(16—13Ma)、老爷岭幕(11—7Ma)、军舰山幕(4.5—2.0Ma)、龙岗幕(1.5—0.8Ma),白头山幕(0.58—0.06Ma)和五大连池幕(近10000年以来)。火山活动的高潮在中新世和第四纪。早期火山活动发生在松辽地堑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活动逐渐向两侧呈递叠式发展,在大陆边缘一例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茫崖石棉矿床中的蛇纹岩和纤蛇纹石石棉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分析,蛇纹岩的δ~(18)O为+5.9—+7.5‰,δD为—115——133‰,纤蛇纹石石棉的δ~(18)O为+7.4—+8.9‰,δD为—115——136‰。共生蛇纹石-磁铁矿同位素温度表明各种蛇纹岩的形成温度为210—320℃,纤蛇纹石石棉为120—170℃。超镁铁质岩的蛇纹石化作用是多阶段的,蛇纹石化作用的水可能以具有一定盐度、CO_2分压较高的深循环大气变质水为主。蛇纹石作用发生在大陆环境中,纤蛇纹石石棉是在蛇纹石化最后阶段于近地表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方法研究地下资源时,研究的对象被看作是在给定关系上作为一个整体显露出来的地质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这个方法有助于建立研究对象的地质—构造模型,它反映出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化其构造观念的改变。除了地壳物质质的不同组织水准(地圈—建造杂岩体—岩层—岩石—矿物)而外,在研究地下资源的矿化(含矿)地段时,产生了在其范围内划分一系列含矿体及其围岩量的规模水准的必要性。地下资源含矿体的完整分级层次包括12个构造水准:成矿省—成矿区—矿带—矿汇(结)—矿田—矿床—含矿带—含矿层—矿体地段—局部矿石堆积—矿物集合体—矿物颗粒或晶体。为了有效地运用系统方法,无论研究工作是何种比例尺,矿石堆积及其围岩的构造要素,都应与显示的规模相比较。在矿产预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系统方法,有助于通过不同规模含矿性准则(前提和标志)套合(空间迭合)程度的定量评价,通盘考虑全球性、区域性、地方性和局部性成矿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这对提高局部预测效果大有帮助。在矿产普查过程中,系统方法不仅能够保障找矿准则的相称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根据普查工作成果评价预测资源的可靠性。在勘探工作中,它能够促进勘探网度的最佳化,预测勘探网依次加密的概率数,选择样品的最佳几何形状。在矿床地质—经济评价过程中,系统方法能够促使观测数据向周围地下资源范围正确扩展,充分、有效地利用用于估计勘探储量的数字信息。地下资源研究中系统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要利用空间分级层次,而且要利用时间分级层次体系,还要利用元体系的倏忽性质;元体系可以当作给定关系上的整体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杭州湾第四系钻孔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XZK169孔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17.35m处(年代约为10~9kaBP),其下至孔深86.40m沉积属晚更新世。整个沉积层中可分出3个海进—海退旋回晚更新世早期以陆相沉积为主,出现河湖相—滨海湖泊相—河湖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温暖湿润—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中晚期出现河湖相—潮滩湖相—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寒冷干燥—温凉—暖热湿润—温热湿润;经历了末次冰期侵蚀后,全新世出现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以暖热湿润—温暖湿润为主。约在5kaBP,杭州湾与长江口分离。  相似文献   

16.
油气运移通道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通道空间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通道的三种主要类型。据此提出油气在地下运移的三种基本输导层为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它们在地下又可构成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由不整合面—断层、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四种组合,成为油气运移的立体网络通道。油气运移通道类型控制着油气成藏模式。连通砂体输导层可控制地层超覆、岩性尖灭、断层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砂体组合、断层—不整合面组合构成的输导层可控制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形成;断裂、砂体—断层组合、砂体—断层—不整合面组合构成的输导层可控制断块、背斜、构造—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的同系物吡啶偶氮化合物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测定钒。 本试验着重研究了53种离子在比色体系中的可能影响,提出以CyDTA-NaF为掩蔽剂消除W、Mo、Sn、Fe及少量Cu、Cr、Ei和Ti的干扰。以碱熔分解地质样品,在碱性介质中可分离除去Bi、Ti和少量Cu,但不能除去Cr和一部分Cu。文献推荐的方法用于日常分析中手续较繁琐,本文使用硫酸肼在碱性介质中将它们还原至低价沉淀除去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分离后可直接在水相中进行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章邦桐  凌洪飞  吴俊奇 《地质论评》2014,60(6):1418-1424
通过235U诱发裂变径迹及电子探针测试综合研究,在6722铀矿床的含矿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首次发现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这样一种在1 cm2(光薄片)范围内分布,而且不存在任何脉状相互穿插现象的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表明其形成于同一成矿物理化学体系中。根据UO2—TiO 2—H2O体系稳定场,确定6722铀矿床中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形成温度范围为250~350℃,属中—高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9.
PC—1500袖珍计算机具有耗电省、轻便等优点;但运算速度慢、内存小、难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因此实现PC—1500与DUAL—68000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使它们扬长避短。例如,(1)可以事先在PC—1500上把程序和数据准备好,再送入DUAL—68000微机,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在DUAL机上的操作时间,提高高档微机的利用率。(2)由PC—1500作成的数据采集器,可以把数据直接送到DUAL—68000微机上处理。如何实现PC—1500与DUAL—68000之间的信息交换呢?主要是利用PC—1500机的CE—158选件中的RS—232C串行接口与DUAL—68000机的RS—232C接口进行信息交换。关于  相似文献   

20.
田建平  戈润滔  华磊 《云南地质》2011,30(2):204-207
采用2.5次微分催化极谱法,在硫酸—硫酸羟胺—硫酸钠—抗坏血酸—碲(Ⅳ)混合底液中,在国产JP3-1型极谱仪上,于起始电位-0.700伏,终止电位-1.200伏,测定矿石中微量铼。铼浓度在0—15μg/25m l可保持线性关系,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完全满足钼矿、辉钼矿中,以及其他矿物中微量铼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