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7,(6):43-44
河北省有个保定市,它位于该省中西部。在它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80多万保定人,其中农业人口超过80%。 非洲有几十个“保定村”。其兴起和一位叫刘建军的人紧密相连。在担任保定市外贸局长期间,刘建军带领保定人多年开发非洲市场。他们创建的以农业开发为先导,加工业和贸易共同发展的“保定村”,  相似文献   

2.
用主分量方法分析广东春季低温阴雨年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英  简裕庚 《热带地理》1997,17(4):364-370
本文利用主分量方法对广东47站1954~1991年2~3月平均温度和广东2~3月间低温阴雨出现年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主分量原理,计算该时期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直接评价低温阴雨出现年景:①广东2~3月温度时空分布极为集中,第1主分量已占埸的总方差的95.1%;③用前4个主分量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配合划分温度分布类型;③广东2~3月温度分布主要由2个类型控制,即全省一致的偏低(或高)分布和南暖北冷或南冷北暧分布.由主分量极大值(正)和极小值(负)表明:1957、1968、1969年为全省性温度偏低年,1973和1987年为全省性温度偏高年。这些年份恰好对应广东2~3月低温阴雨严重和轻微(或无)的年份。  相似文献   

3.
中非农产品贸易强度及其国际地位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农业合作日渐频繁,中非农产品贸易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非农产品贸易在全球中的横向对比、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在全球背景下中非农产品贸易关系及强度的历史状况,利用FAOSTAT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非农产品贸易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贸易展开横向对比,并对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贸易强度的历史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尽管非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但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持续徘徊在低位,并无显著变化;2)中非之间的贸易关系在1986-2013年间的变化并不突出,欧美仍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3)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华年次贸易频率低且贸易量小;4)南非、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马里、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等国不仅拥有较多农用地资源,且具有较好的对华农业贸易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数据和非洲43国的经济、人口、能源等数据,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地理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5项影响因素的主因子,并以中国对非洲各国的人均直接投资额为因变量,各主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国别选择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与东道国的硬环境、城镇化、市场化有直接关系,与能源、市场规模的关系并不显著,这有效抨击了海外对于中国对非洲投资旨在资源掠夺的观点。此外,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非洲各国的直接投资存在空间弱相关性,对周边国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就进一步促进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历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戈大专 《地理学报》2018,73(12):2364-2377
基于中国县域1991年、2000年、2010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和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 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幅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2000-2010年分别减少4.91%和15.50%;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东减西增”的空间演变特征。② 1991-2010中国县域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总量增长140.13%,但区域差异明显;农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逐渐减小,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③ 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主要以农业经济、农业劳动力“同增”的增长型和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集约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耦合类型为“滞后型”“衰落型”和“衰退型”的区域与中国贫困发生率高的地域较为吻合,1991-2010年各耦合类型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最后根据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县级农用土地动态监测研究:以河南修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修县农用土地的动态监测,探讨了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比1989年全县耕地减少2.3%,其中耕地减少的35.3%为居民点用地;耕地减少的56.3%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在分析农用土地利用变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切 实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非洲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不平衡,且退化较严重。非洲林业生产和贸易具有①在林产品结构上,薪炭材占绝对优势;②森林采伐受外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控制,采伐方式具选择性、掠夺性;③森林采伐地区差异大,明显受运输条件的限制,林区开发状况很不平衡;④木材加工工业薄弱,原木出口比重大,林业贸易具有殖民地特色;⑤非洲对林产品消费量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初级性等特点。非洲林业突出问题在于“出口原木,进口成品”的结构性矛盾。针对非洲目前林业特点及资源状况,在合理开采现有采伐区和积极开发新林区的基本保护措施基础上,提出了非洲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新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黑色人种的故乡”、“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和“人口、粮食与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特征基本上可以体现大部分非洲的地理特征,但更突出本区的人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地理特征服务,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特点。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种族之间要平等、国家之间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阳宣  张民力 《中国沙漠》1997,17(3):280-285
清绿线K170段铁路地处极端干旱区,植物固沙难度大,铁路沙害的治理宜采用机械措施综合防治体系。2年的防护效益观测证实,用草方格沙障固沙,20cm高度风速可比流沙区降低76.3%,层内输沙率仅为流沙区的0.28%;用砾石覆盖措施固沙,相应防护效果依次为19.09%和0.91%;各防护措施下的风沙流特征值Q6~20/Q0~6,都达到了>1的有效防护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市化方面得到较快的发展。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2个,增加到1978年的193个、2005年的623个;城市人口从1949年的5700万,增加到1978年的17200万、2005年的56200万;城市人口比例从1949年的10.64%,增加到1978年的17.92%、2005年的42.99%。从城市化的过程看,构成城市人口的社会成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市内部人口的历史继承与自然增减;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由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11.
非洲石油生产与贸易的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拥有丰富的能源,是世界八大石油产区之一。非洲石油储量及原油产量近十余年来大幅增长。非洲石油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的负向地区和滨海地带的沉积盆地内。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安哥拉是非洲的五大产油国。我们分析了非洲在世界石油供应中的重要地位及与美国、欧洲的石油贸易形势。发现非洲石油工业水平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大国家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和推广集勘探、开发和融资为一体的“安哥拉模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投资建设炼厂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等加强中非石油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虎才 《中国沙漠》1996,16(3):241-245
对撒哈拉沙漠东北部苏丹境内东西方向36个样品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组成可分为10种不同的类型;粒度参数具以下特征值:MZ=1.34~2.43;标准偏差δI=0.51~1.43;偏度SKI有正有负,变化于-0.3~0.47;峰态KG=0.66~1.04。同时显示,绝大多数样品的频率曲线为多峰态,具有典型河流沙的粒度特征;不同样品及粒度分布形式在地域上无明显规律性。分析结果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东北部沙漠砂的形成与河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1~200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耕地年变化、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漳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力。结果表明:近10年来,漳州市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并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是耕地变化的3大因素。此外,自然灾害、政策等对耕地变化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非洲Sahel 地区与中国华北农牧交错带在环境特征及演变过程中体现出许多相似之处, 存在明显内在联系。对两个地带近百年降水变化、植被覆盖、干旱事件和沙尘事件对比分析, 可以 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变化的相关科学问题有更好认识。两个地区年降水量序列的年代际 变化趋势有很大相似性。非洲Sahel 地区年降水量在1950s 以前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从 1960s 中期起主要以年代际变化为主; 其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表现为增长趋势; 降水量年代际变 化可能是影响该地区干旱的重要因素, 温度变化也可能存在作用; 该区沙尘暴频次年际、年代际 变化与降水量相应尺度变化有显著关系, 年均温变化和天气变率可能具有一定影响。华北农牧交 错带年降水量以年际变化为主要特征, 有明显低频波动; 该带偏北和偏东地区植被覆盖增长比较 显著, 南部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 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是影响该地区干旱的重要因素, 但 相同降水量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 该带春季沙尘暴频次与前冬温度变化及天气变率有密切 联系, 与春季降水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赵卫红 《福建地理》2003,18(4):32-34,37
本文以秩相关系数检验方法为基础,对福建省1991~2000年环境空气质量与污染物处理情况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从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刘彦随  吴传钧  鲁奇 《地理科学》2002,22(4):385-38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占城镇居民点建成面积的86.1%,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2%,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与问题的初步分析,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应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将重点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6,(1):46-46
最近在肯尼亚采访联合国人居署时,一对数字很让人诧异:非洲的人口城市化比例已经超过了70%,而亚洲还只有40%多。也就是说,非洲的城市化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亚洲!  相似文献   

18.
<正> 世纪之交,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首先,东欧大部分国家、亚洲若干国家以及其它一些地区正处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府机构减政放权,公有企业私有化,所有制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其次,世界经济在经历了1988~1991年大幅度下降和1991~1993年的缓慢回升后,1995年增长了3.5%,其中发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专题文化区研究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定性区划模式。由于其在精确度及可信度上的不足,迫切需要探求以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区划模式。本文以非洲国旗文化为例,运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试图探求这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定性与定量综合模式且具有较强可行性;非洲国旗文化受地势地貌、气候条件、海陆位置、宗教信仰、殖民、种族构成、历史文化个性、岛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依据非洲各国国旗嬗变的机理、调整次数、变更形式,非洲国旗文化可得出五种演变模式。最终从功能文化区的角度将非洲国旗文化划分为四个大区、六个亚区。  相似文献   

20.
从太湖流域1991年6—7月特大洪涝论水旱规律研究的应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6-7月太湖流域发生了降水量近于1954年,水位超历史的特大洪涝。这是发生在历史水时序列中的相对湿润时期、符合于水旱变化规律的一次特大洪涝,并早为人们所警惕。它的发生说明参当今,充分发掘我国宝贵的气候史料,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水旱规律,从宏观上分析变化趋势,服务于减空防灾;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