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干流自四川宜宾以下全长5800公理。可终年通航千吨级轮驳船队。长江自南京以下,江面更加宽阔,主航道水深都在-10米以下,可全年通航万吨级货轮,乘潮位可通航2.5万吨级货轮。南京长江大桥至入海口全长413公里河道,已从一九六五年辟为海轮航道。“六五”期间,国家在这里新建了一批海轮深水泊位:南京新生圩港、镇江大港、张家港和南通狼山港等,宛如一串明珠镶嵌在大江两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北极海冰消融情景下东北航道通航性能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增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加速,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提上日程。本文针对2030—2070年俄罗斯8个重要港口通过东北航道到达白令海峡的通航性能,采用6种CMIP5气候模式在2种排放情景下的海冰数据,以及PC6破冰船和普通商船2种船型,分别对最优航线、通航时长、可通航里程以及通航成本4项要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随着时间变化,各条最优通航线路逐渐集中有序,普通商船的通航能力显著提高,到2070年拥有和PC6近似相等的通航能力;② 俄港口到白令海峡间的运输时长每过10 a下降14 h,其中圣彼得堡港运输时长下降最为显著。到2070年,俄港口与白令海峡的经度差每增加1°,该港口的运输时长下降0.4 h;③ 未来50 a,东北航道可通航里程平均每隔10 a增加166 km,其中圣彼得堡港可通航里程的变化模式和平均变化模式最为相近;④ 从北冰洋港口出发的航线通航成本每10 a下降1万美元,商船在高浓度排放情景下总通航成本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合海冰变化情况,俄中西部港口具有巨大的资源运输潜力。本文量化并评估了东北航道在未来海冰消融情景下的通航性能演变态势,为东北航道通航以及北极港口贸易情况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天媛  黄季夏  王利 《地理学报》2021,76(5):1122-1135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对能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和资源大国俄罗斯展开了大量的能源贸易。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性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两国港口间的能源运输可通过东北航道完成,在时间、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将优于通过传统航道运输。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量化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2070年中国港口到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可达时间,并建立海运成本体系,计算经由东北航道进行资源运输的成本,得到如下结论:① 中国港口到达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可达性优于天然气资源;② 中国港口的资源可达时间每十年平均减少7 h,南通港到达俄罗斯资源的可达性最佳;③ 中国港口的资源海运成本每10 a平均降低0.5万美元,从南通港出发的航线成本在所有港口中最低;④ 在高排放浓度情景下,以商船作为媒介的中国港口资源可达性提升潜力巨大,应用前景乐观。本文量化并评估了2030—2070年中俄港口间能源贸易的时间与成本,为中俄能源海上贸易运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港口发展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未来东北航道商业化通航成为可能,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港口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构建包括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港口运营、腹地环境、地理位置等5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13个港口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对港口发展潜力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地理位置、腹地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港口运营因素。(2)可将港口发展潜力由强到弱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普罗维杰尼亚、季克西,第二等级为纳里扬马尔、萨别塔、佩韦克、乌厄连、阿姆杰尔马,第三等级为迪克森、哈坦加、维尔霍扬斯克、安巴奇克。(3)港口发展潜力自西向东大致呈现“W”型格局,摩尔曼斯克、季克西、普罗维杰尼亚的港口发展潜力较大,分别位于俄罗斯东北航道沿岸的西、中、东段位置,位于三者之间的港口发展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5.
长江河口北槽非均匀泥沙起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长江河口的北槽被开辟为上海港的入海通道,深水航道工程也在此修建,现在长江口的深水航道工程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一期工程后的航道治理的效果如何,其主要指标之一是看航道泥沙的落淤的程度,泥沙回淤港池的动力条件很复杂,而多种动力条件引起的泥沙起动也是判断河槽冲淤的重要特性之一.利用一期工程结束后2003年长江河口北槽枯季调查的资料和窦国仁、张瑞瑾、唐存本的泥沙起动公式,计算长江河口北槽的泥沙起动流速,并对结果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得到深水航道所在的北槽底部泥沙的流速远大于该地泥沙的起动流速,故河槽将进一步加深,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候变暖及融冰加剧,近年来北极问题的影响逐步扩散,北方航道的预期经济性也引发关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讨论。在内外需求交织的背景下,俄罗斯以"有限开放"原则为基础采取"选择性妥协"治理路径,在航行规则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主动妥协,努力将北方航道作为应对外部挑战和国内发展需求的新增长点。北方航道有限的数据背后反映出航运需求和经济性预期的片面性,且缺乏对自然条件、航运安全、污染防控等多重不确定因素评估,在短期内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通航和投资的条件。以季节性运输及试航积累冰区航行经验,以港口基建为路径配置资金技术输出,以航运企业为主体主动配合俄罗斯战略调整需求,或是我国参与北方航道事务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罗源湾滩槽演变及深水航道回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源湾自然条件优越,为适应港口发展,应建设深水航道.本文根据大量的现场实测资料,对罗源湾的水沙特性和滩槽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航道工程实施后的泥沙回淤和淤积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罗源湾滩槽稳定,工程实施后的回淤不会对航道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极航道海运货流类型及其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侠  寿建敏  周豪杰 《极地研究》2013,25(2):167-175
从北极海运货源角度出发,根据北极贸易、油气开发以及远东-西北欧、远东-北美东部当前海运货量状况,分析得出未来北极航道主要货物类型和规模的最大理论值为:(1)从俄罗斯、北欧北极地区到远东的液化天然气单向贸易流型式,到2030年,为1 000万t;(2)从远东到欧美的集装箱货物双向贸易流型式,北极东北航道、中央航道分担远东到西北欧航线的货运量,北极西北航道分担远东到北美东部的货运量,如果技术上能够低成本保障全季航行,按分担传统运河航线50%计算,到2030年,北极航道集装箱货运规模最大值约为1 743万TEU,是2011年传统运河航线的85%。由此得出结论:近中期东北航道天然气运输占据主要地位,但对北极航道更大运输需求是集装箱运输。此外,本文还比较了北极航道与运河航线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对北极航道短波通信保障需求,搭建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短波通信覆盖区评估理论框架,探究复折射指数射线追踪功率计算方法,进而评估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同时开展了高能粒子沉降等极区电离层扰动对北极航道短波传播效应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短波组网北极航道通信效能评估与站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罗源湾自然条件优越,为适应港口发展,应建设深水航道.本文根据大量的现场实测资料,对罗源湾的水沙特性和滩槽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航道工程实施后的泥沙回淤和淤积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罗源湾滩槽稳定,工程实施后的回淤不会对航道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空间组织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成金  程佳佳  马丽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441-1448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为了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本文首先构建了沿河型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的空间模式,从空间系统、节点结构、职能分工、运输组织、对外联系等视角刻画其主要特征;分析了长江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发展情景;揭示了长江综合交通走廊的建设现状和重大瓶颈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的空间组织模式,包括走廊主轴与航道网络、港口布局与战略物资运输系统、职能分工与辐射网络、综合交通枢纽等级结构与开放性运输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邹磊磊  黄硕琳  付玉 《极地研究》2014,26(4):515-521
加拿大和俄罗斯分别是北极西北航道与北方海航道的实际管理者。本论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两国北极航道管理举措的异同点,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两国航道主权诉求的异同点,了解两国在诉求北极航道主权及实现航道经济潜能之间的权衡,探究两国对待未来北极航道商业通航的态度。并且,两国不同的北极航道管理举措还可以揭示各自对航道在国家政治军事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对海域环境保护的不同重视程度。北极航道管理举措折射出两国北极航道的政策现状及走向,围绕其展开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应对未来北极航道的全面商业通航。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那时候,万里长江自宜宾以下至人海口的江面上不见一桥,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7年建起了长江上第一座现代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后,又于1959年、1969年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洛  赵越  刘建民  韩淑琴 《极地研究》2014,26(2):276-284
北极航道按其处于地球上的地理方位可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按航线所处的纬度范围则可分为北极低纬航线(北极近岸航线)、北极中纬航线(作为国际常规航线)、北极高纬航线、挺极航线。"雪龙"号于2012年夏季书写了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的航海史。"雪龙"号从东北航道的起点白令海峡开始,沿东北航道抵达冰岛,并沿北极高纬航线返回白令海峡,完成往返穿越北冰洋之旅。据此,本文对北极航道的分类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东北航道的商业航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雪龙"号此次首航东北航道的整个进程和关键问题,同时对中国建立北极航道战略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9,(4):47-48
在11日召开的2009年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和沿江省市采取了一系列扭转经济下滑的政策措施,交通运输部已将长江黄金水道列为今明两年国家扩大内需、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长江上游,指的是长江宜宾一宜昌段;并把平均粒径大于10.0毫米的泥沙称为卵石推移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部分河流(长江上游是其中之一)屈山区河流。卵石推移质问题在这些河流中十分突出,造成水库、渠道、航道与港口的淤积,危及山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建设。 目前计算卵石推移质数量,主要采用三种方法:1.计算法 这就是根据卵石推移质运动规律,建立计算公式。由于长江上游推移质的粒配悬殊(如长江宜宾的卵石最大粒  相似文献   

17.
钱恒  张韧 《极地研究》2020,32(3):362-372
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及其战略支点建设既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现状又对能源存在迫切需求的情况,提出评估、利用海上风能资源的建议。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风场资料,综合分析风功率密度,资源的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以及资源技术开发量等要素,对西北航道的风能气候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且利于航道建设的风能资源,其中风能开发的优势区域为戴维斯海峡以东海区、阿蒙森湾海区以及帕里群岛至麦克林托克海峡的狭长海域(例如维多利亚海峡),而这几个海区也是西北航道通航的关键区域,上述区域在风功率密度的大小、有效风速频率、能级频率、资源储量以及变异系数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在长期变化中相关要素没有出现显著的衰退信号。  相似文献   

18.
林承坤 《地理学报》1990,45(1):78-89
在长江口与杭州湾泥沙和河床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港的选址与建设及上海港通海航道的治理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北极迅速变暖条件下西北航道的海冰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洁  徐栋  赵进平  李翔 《极地研究》2010,22(2):104-124
北极近年迅速变暖使西北航道的通航成为可能。本文利用AMSR-E的6.25km分辨率日平均海冰密集度卫星数据研究了2002-2008年北极西北航道的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沿西北航线冰障关键流段代表站点的融化期、轻冰期、无冰期、无冰天数和轻冰天数,以及海冰分布和变化的某些细节,加深了对西北航道海冰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通航相关的冰情信息的了解。研究指出西北航道南路比北路容易开通;各线路冰障流段存在的时间呈减小趋势,整条线路无冰/轻冰天数呈增加趋势;冰间湖和冰间水道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航路的融冰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王丹  王杰  张浩 《极地研究》2015,27(1):74-82
全球变暖加快了北冰洋融化的速度,从而使得北极航道全面开通的时间将比预期大大提前,北极航道的交通价值也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环北极国家与地区纷纷提出了对北极航道通行的政策和主张。中国虽不是环北极国家,但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国际贸易的海运距离,节约货物海上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并降低传统航线的海盗和恐怖主义袭击风险,所以从维护中国在北极航道通行问题上的"潜在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该加强对北极航道通行问题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极航道问题的由来,逐一阐述了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在北极航道通行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最后分析了北极航道通行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