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分析了太阳辐射、风向、气温等气象因素对郑州的影响,结合气候特点就改善郑州大气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气候的角度提出了郑州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太阳辐射、风向、气温等气象因素对郑州的影响,结合气候特点就改善郑州大气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气候的角度提出了郑州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郑州城市生态站与郑州国家基准气候站2004-2007年的温、湿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郑州城市干、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结果发现: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秋季大于春季, 日变化则具有夜间强、白昼弱的特点;干岛强度同样是秋季大于春季, 日变化特点也为夜间强, 白天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O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降水特征分析与水资源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1971-2004年郑州市降水资料发现,郑州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利用同期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依据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陆面蒸发量、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结果表明,郑州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且春季是郑州最易出现干旱的季节.通过分析1991-2000年郑州地表、地下水资源资料,得出郑州缺水状况更加严重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对和缓解水资源缺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事件对郑州年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郑州近50 年降水资料和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影响年郑州年降水量偏少、影响年的次年郑州年降水量偏大;如果有连续几年的拉尼娜影响年,郑州将有一次大的洪涝年。  相似文献   

7.
两次大暴雨的新一代雷达产品和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新一代雷达产品、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等对2007年河南省郑州、信阳两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气流在信阳地区交绥是信阳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锋前暖区暖平流使地面出现热低压产生辐合,从而激发局地强对流是郑州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地面冷锋是两次突发暴雨的触发机制,信阳、郑州均处于中尺度辐合线上强辐合上升运动处.从闪电参数看,信阳暴雨过程全部为负闪,郑州暴雨过程正闪比例为39%,且闪电总频次明显高于信阳.郑州暴雨是由快速发展的块状单体回波造成,信阳暴雨是由混合降水回波持续造成.新一代雷达平均径向速度特征对突发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分析径向速度图对提前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郑州地区1951~1993年14次春季暴雨的统计分析,归纳出郑州地区春季暴雨的基本特征、主要影响系统和环流特征,并为预报找到了一些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郑州地区各站近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发现郑州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率自60年代到90年代呈逐渐减少趋势,但从大尺度背景情况分析,全球增暖不可避免,如不科学做好退耕还林、大范围恢复自然植被、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沙尘暴天气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郑州实时探空资料,分析了2000年9月24日本区暴雨发生前郑州站物理量演变特征,为秋季暴雨预报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利用郑州站195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郑州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农谚筛选出与春季降水相关较好的因子,组建了春季旱涝预测方程.经试报和历史回代,方程准确率和历史拟合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雷暴外流边界与郑州强对流天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2002~2004三年5~8月郑州714CD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以90km内向郑州方向移动的回波强度Z≥50dBz、高度H≥9km的回波和郑州附近新生的50dBz以上强对流回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雷达回波,找出了雷暴外流边界和郑州强对流天气的关系,并和无外流边界出现的强回波对郑州天气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对郑州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意义的参考结论。  相似文献   

13.
郑州地区3次冷涡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6月中下旬郑州地区3次比较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的高低空形势、物理量场及雷达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冷涡的位置在42°N以南,郑州上游有较强冷平流侵入,并且700 hPa和850 hPa也有对应低值系统存在,是郑州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存在是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3)动力因子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4)雷暴云中强下沉冷空气在近地层强烈辐散能够引起地面大风.5)水汽因子的差异决定了雷雨能否发生.上下层均为干冷空气时一般仅伴有大风天气;低层暖湿、中高层干冷时能增加大气的对流性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和局地冰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时高空资料及由郑州市局研制的"郑州降水4级动态相似预报系统"所计算出的物理量场数据,对2000年7月3~7日发生在郑州地区的区域性连续暴雨进行剖析和诊断,指出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和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郑州站雷暴日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雷电活动的气候特征;使用2004—2006年郑州站探空资料计算了强天气威胁指数、最有利抬升指数等环境参数,分别探讨了单个环境参数和多个环境参数组合与郑州雷电天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单个环境参数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与雷电活动具有相关性,但不能完全反映雷电活动特征;(2)多参数综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雷电活动的特征,雷电活动出现的几率随着有利环境参数的个数增多而显著增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郑州雷电概率潜势预报方程,方程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采用郑州地区ADTD闪电监测资料对2008年6-8月业务试运行结果进行评估,雷电概率预报的TS评分达到63.6%。该方法的建立为郑州市雷电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客观、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段汀  陈权亮  廖雨静 《气象科学》2022,42(2):152-161
2021年7月19—21日,郑州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了732 mm,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利用国家级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了郑州地区"21.7"极端降水过程的降水特征以及其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强降水范围集中在郑州及周边地区,强降水时段集中在20日14时以后,其中郑州站20日17时小时降水量达到了201.9 mm·h-1,超过了历史极值。降水过程中南亚高压东移,郑州位于200 hPa高空槽前,500 hPa副高加强西伸,与大陆高压对峙,郑州位于低压区形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郑州低空850 hPa有东南急流发展,产生东风切变线同时伴随着地面辐合线影响郑州地区,东南急流也将西太平洋上的水汽输送至暴雨区,并在地形阻挡作用下在郑州地区汇集。低空急流与强降水在时间上有明显同步,急流在地形作用下产生的辐合抬升也在暴雨区形成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对此次极端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郑州城市生态站与郑州国家基准气候站2004-2007年的温、湿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郑州城市干、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结果发现: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秋季大于春季,日变化则具有夜间强、白昼弱的特点;干岛强度同样是秋季大于春季,日变化特点也为夜间强,白天弱。  相似文献   

18.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度编委会扩大会议于2007年12月24日在郑州召开.13位编委和23位审稿专家参考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气象军干校老战友50周年联谊会,于2001年国庆节前夕在郑州召开.  相似文献   

20.
登华山     
不登华山,不知华山之险也.若把杭州西湖比作妙曼多姿的柔情女子,那么,西岳华山无疑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烈烈硬汉.5月中旬末,星期天.大轿车载了我们一行40人自郑州西去,至晚抵达华阴县.选择在夜里爬山,为的节约时间,也为了赶上看日出.据说,华山日出别有一番情趣.从玉泉院南谷口入山,过五里关、莎罗坪、毛女洞、十八盘到青柯坪,共约10公里,全是青石铺道,逶迤曲折.山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