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深水系统和天然气将是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今后十年可能出现重要油气产量增长的两个方面。至少已提出6个深水区作进一步的石油勘探 ,并有一些大的天然气计划正等待开发。在较长的时期内 ,此区周边地区的勘探、开采技术的提高、气体水合物的生产以及气体液化技术的使用将提供大量的额外石油以供长期开采。目前这两个国家已发现了550亿桶的终极储量 ,储集在已证实的约1000个油田中。其中至少有125亿桶(75TCF)的发现气储量在纳图纳岛近海、伊里安查亚海岸和近海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褶皱和泥冲带内等待开发。预计在近…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油气至今尚未开发 ,许多地区保持着未勘探状态。预计相当一部分有前景的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位于里海的近海地区。未来的油气发现和开发将利用国际技术。目前 ,在哈萨克斯坦有4个未开发的盆地/油气区最具油气潜力 :①北里海(里海周边)盆地 ;②中里海盆地 -曼格什拉克油区 ;③南图尔盖(Turgay)盆地 ;④北Ustyurt盆地。估计哈萨克斯坦的累计石油产量为38亿桶 ,约有132亿桶的探明储量 ,未探明油/凝析气的概率估计在140~890亿桶之间 ,260亿桶的概率最大。潜在气储量也相当惊人 ,已探明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南太平洋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出发,开展盆地类型划分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并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资源潜力,以期对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国际合作选区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亨特-鲍恩造山运动、澳大利亚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分离、塔斯曼海扩张及珊瑚海扩张、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洋壳俯冲和弧-陆碰撞作用,最终形成了澳大利亚东部南缘和海域及新西兰地区以裂谷盆地为主、澳大利亚东部内陆以克拉通盆地为主的包括晚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古近纪-现今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6种盆地类型;(2)澳大利亚内陆南缘和东部海域以及新西兰地区裂谷盆地分布广泛,裂谷盆地油气最为富集,但内陆和海域有所差异,内陆南缘裂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且石油与天然气的比值约为2:1,而东部海域裂谷盆地因油气成藏条件差,尚无油气发现;(3)根据盆地的剩余可采储量和远景资源量对南太平洋地区的资源潜力进行分析,认为白垩纪-古近纪裂谷盆地和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并优选出吉普斯兰(Gippsland)、塔拉纳基(Taranaki)和巴布亚(Papua)3个有利盆地。  相似文献   

4.
俯冲板片为板块运动和地幔流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地球动力学、地震以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成为了解板块动力学和俯冲引起的地幔流的工具。以前大多数地球动力学研究都将俯冲带看作沿平行海沟方向无限延伸的(二维)或在宽度上是有限的,而空间位置上是不变的。但是俯冲带及其相关板片在水平方向上(250~7400kin)是有限的,而且它们的三维几何形状随时间将会发生改变。这里我们将介绍板块宽度控制板块构造的两个一级特征——俯冲带的弯曲和随着时间后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石油在海岸带泄漏后会形成长期危害生态环境的污染源区。在水动力、微生物和地球化学等的作用下,石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体积、毒性和流动性降低的过程称为自然衰减。本文系统综述了海岸带石油污染物的自然衰减特征及其研究手段,阐明了石油性质、沉积物类型、水动力因素、光氧化反应和微生物等因素对海岸带石油污染源区自然衰减的影响,归纳总结了表征石油污染源区自然衰减过程的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和地球物理指标。同时,通过总结自然衰减过程的预测方法,指出了研究方向多学科交叉、多数据驱动的重点及难点,最后对海岸带石油污染源区自然衰减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1 俯冲区最古老的地壳构造板块在俯冲区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得最少的地质问题之一。很明显 ,被吸收的物质应当改变位于俯冲区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参数。但是不知道这个物质的哪一部分参与了喷发产物的形成 ,而哪一部分在地幔中被再改造。在俯冲区被改造的地球陆壳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海洋板块沉积盖层中的化学元素(如稀土元素、Th、Ba、Be) ,而在其火山基底最上部氧化带则为K、B、V、CO2 和H2 O。因此 ,研究海洋板块和位于俯冲区的大陆板块边缘部分剖面的地球化学参数 ,可以提供计算物质平衡及其在这些地区被改造的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IHS数据库2009年资料,统计了北海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和储集层系发现的油气田及大型油气田的个数和油气储量,分析了北海盆地油气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得出,北海一半以上的油气资源集中在储量>5亿桶的大油气田中,北部油气俱丰,以油为主,南部则以气为主.通过对南、北北海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北海盆地发育多套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8.
日本西南部的南海海槽是一个典型的俯冲系统,由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其俯冲板片包含了九州-帕劳洋脊(KPR)、Kinan海山链、四国海盆和伊豆-小笠原岛弧(IBA)等多种地质单元。为了研究不同地质单元的板块俯冲效应,本文系统分析了南海海槽的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重力和热流特征显示南海海槽中部具有低的重力异常(-20–-40 mGal)和高的热流值(60–200 mW/m2),而东西两侧的热流值(20–80 mW/m2)较低。地震模拟结果显示俯冲板块的地壳厚度为5–20 km。地球化学结果表明俯冲板块的下覆地幔成分从西到东逐渐亏损。无震洋脊(如KPR、Kian海山链和Zenisu洋脊)的俯冲是控制南海海槽俯冲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无震洋脊的俯冲可能使上覆板块发生变形,沿着增生楔前缘出现不规则的地形凹陷。其次,无震洋脊的俯冲是大型逆冲地震的止裂体,阻碍了南海海槽1944年Mw 8.1和1946年Mw 8.3地震破裂的传播。此外,KPR和热的、年轻的四国海盆的俯冲会导致俯冲板片熔融,在日本岛弧上出现埃达克质岩浆活动,并为斑岩铜金矿床提供成矿物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表明尽管IBA已经和日本岛弧发生碰撞,但作为IBA的残留弧,KPR仍然处于俯冲阶段,与日本岛弧之间有明显的地形分界,呈现单向收敛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美国内务部矿物管理局2000年至2004年墨西哥湾外陆架油气日产量计划报告提出 ,到今年年底 ,墨西哥湾深水区产量将首次超过浅水区。到2004年底 ,深水油田(≥1000英尺)石油日产量将占美国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日产量的65 % ,天然气占32 %。到2002年底 ,墨西哥湾外陆架石油日产量应由1995年的94.5万桶增至144.2~178.6万桶 ;天然气日产量将由1995年的130.9亿立方英尺增至122.8~162.6亿立方英尺。到2004年底 ,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31.5~173.5万桶每日和108…  相似文献   

10.
裴济群岛(西南太平洋)是地球上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这是一个地壳扩张和转换断层区,它是由地球上地幔中流体的水平运动而产生的。这个区域非常广阔:它分布于太平洋——澳大利亚板块边界汤加海槽和瓦努阿图海槽之间。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场分析及其在海上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并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D区的油气化探实例说明地球化学场分析的效果,指出地球化学场研究是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译丛》2010,(1):13-13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网站最新消息,截止2010年1月1日全球前十大探明石油储量国排名如下:排名第一的是沙特阿拉伯,2599亿桶;排名第二的是加拿大,1752亿桶;排名第三的是伊朗,1376亿桶;排名第四的是伊拉克,1150亿桶;排名第五的是科威特,1015亿桶;排名第六的是委内瑞拉,994亿桶;排名第七的是阿联酋,978亿桶;排名第八的是俄罗斯,600亿桶;排名第九的是利比亚,443亿桶;排名第十的是尼日利亚,372亿桶。  相似文献   

13.
《海洋地质前沿》2013,(12):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前沿》2013,(10):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03-2004年南极夏季,由澳大利亚、德国和俄罗斯的大地测量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综合考察队成功地在南极洲东部进行了考察研究。主要的研究目标是兰伯特地型。这个地壳的沉降地段或沟堑被构造断裂与相邻的地块隔开,令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它保存了上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已分裂为两个板块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Lamont—DohertyEarthObservatory)的两位科学家J。Weissel和J。Cachran在印度洋中部做过调查,发现在赤道印度洋(赤道附近)存在一条东西长2000海里、...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前沿》2013,(9):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前沿》2013,(11):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海洋地质前沿》2012,(3):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马努斯弧后盆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加拿大—马努斯( PACMANUS)热水作用区 ,以其硅质火山岩 (英安岩 )以及大量的硫化物烟囱富含金属铜和金的特点引人注目 ,明显地有别于大洋中脊和弧后扩张中心典型的玄武岩区的那些热水作用区。马努斯弧后盆地具有板块会聚边缘的地质与构造背景 ,表明属大陆地壳性质。因此 ,在离散板块边缘已进行的所有大洋钻探计划的钻探中 ,它是更接近和类似于古成矿环境的现代热水作用的场所。PACMANUS热水作用区海底样品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 ,金属和矿化流体的岩浆起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