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大雪天气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应用197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大雪天气过程进行普查,查找出大雪天气过程98次。根据700hPa环流形势特征的不同,将内蒙古大雪天气形势分为2类6型。弱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南支暖湿系统相联系而出现,以降雪天气为主,降雪量较大。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槽涡型、切变型、北槽南涡型。强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高空长波槽脊相联系而出现,由于冷空气主体东移,且锋区较强,因此在产生降雪的同时,有大风和降温天气出现,多为风雪寒潮天气过程。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蒙古低槽(涡)型、贝加尔湖低槽(涡)型、西来斜压槽型。从系统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弱冷空气类与强冷空气类大雪存在明显的不同,弱冷空气类整层暖湿上升运动明显,强冷空气类对流层中高层冷平流强,斜压性明显。文章最后总结了各型大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造成2000年5月10日茂名地区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大气物理量场和数值产品应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①500hPa东亚槽加深,形成“北槽南涡”形势,在广西与粤西之间发展成中尺度系统“T”型的辐合切变,是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②地面锋面低槽的南压,强烈的降压,是大气层不稳定能量释放、特大暴雨爆发的触发因子。③200hPa辐散,850hPa辐合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低层水汽能源源不断上送;④特大暴雨发生在正涡度中心附近和上升运动中心的南侧。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系统的高空与地面实况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自西向东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过程属非典型的北槽南涡型结构,锡林郭勒盟处于华北脊控制之中,脊后有西南涡与蒙古的冷槽结合东移,造成锡林郭勒盟区域性的一次大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2000—2016年呼和浩特地区20次过程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的暴雨天气过程为冷切变型、25%的为西来槽型,暖湿切变型和蒙古冷涡型各出现1次;冷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北,呼和浩特北部暴雨天气过程都是该类型,影响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上层的高低空急流作用明显,副热带高压是重要的影响系统;西来槽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西,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中层,全部发生在呼和浩特中部地区,高空急流作用不明显、低空急流有很大贡献;暖湿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或北,天气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中下层,有地面倒槽或气旋顶部辐合区配合,低空急流起到关键作用,暖湿切变依赖于副热带高压存在;蒙古冷涡与偏南方向的低涡或西来槽相结合造成内蒙古中部强降水的个例较多,系统发展比前3种深厚且辐合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首先对1960~1999年的华北夏季暴雨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又进一步对1990~1999年造成夏季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夏季每10年发生的暴雨和大暴雨次数基本相当,40年中山西和河北的北部暴雨发生次数在20次以上,沿海地区暴雨发生次数为60~100次.1990~1999年的6~8月华北地区发生大暴雨共39天,大体可分为5型:1型为台风与低槽(低涡)远距离相互作用;2型为低涡(登陆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3型为登陆台风北上受高压阻挡停滞;4型为低涡暴雨;5型为暖切变暴雨.其中,台风和低涡是主要影响系统.最后,对北京夏季的暴雨过程也进行了统计和分型研究.40年中有7年未发生暴雨,而最多的年份发生了5次,存在很明显的年变化.研究表明,尽管北京暴雨具有华北暴雨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北京地区的特点,如以暴雨频次而言,最多的是低涡暴雨,其次是台风与低槽(低涡)相互作用型.另外,低槽冷锋暴雨也是一类值得关注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蒙贝低涡类环北京暴雨过程分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8—2008年发生的20例蒙贝低涡导致的环北京暴雨过程进行了分型研究。依据环流特征和天气系统配置,将该类暴雨过程分为两脊一槽型、阻塞型和低涡—副高南北对峙型。其中,两脊一槽型是斜压性较强的冷涡暴雨过程,天气和次天气尺度强迫均对暴雨发生产生影响,水汽来源于对流层低层西南气流的输送。阻塞型具有明显的局地对流暴雨特征,由两高之间宽广低压带上活跃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高低空急流区产生的次天气尺度强迫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因素之一。低涡—副高南北对峙型是低涡底部发展中的高空槽与北抬西太平洋副高相互作用产生的系统性暴雨过程,这一相互作用常强迫产生西南低空急流,为系统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14年4—9月湖南117例强降雨天气过程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依据湖南省暴雨预报经验和方法,将强降雨天气过程分为低涡冷槽型、地面暖倒槽锋生型、副高边缘型、台风型、梅雨锋切变型和华南准静止锋型6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同期222个暴雨日当天08时20°—35°N、105°—120°E范围内500 h Pa高度场和850 h Pa径向风为参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通过反复迭代得到6类暴雨日客观天气型。结果表明:第1、2、6类暴雨日天气形势场特征和强降雨落区分别有60%以上与台风型、低涡冷槽型、地面暖倒槽锋生型强降雨过程的特征吻合;第3、4、5类暴雨日分别出现在2种或以上强降雨天气过程期间,其天气形势场和强降雨特点对应强降雨过程的不同阶段;6类聚类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湖南省汛期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降雨特点,分型结果可作为湖南汛期暴雨预报客观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8年 4月 2 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 50 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 ,槽前强冷空气南侵 ,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 - 3θ曲线图对“98.4 .2 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用V — 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 .2 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0—2006年汛期(4—9月)发生在华南西部(广西)的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平均每年汛期出现10d,暴雨过程日数月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广西北部地区发生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比南部地区明显偏多;造成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主要有五种类型:湘黔桂低涡型、深槽型、波动型、华北槽+南支槽型和南支槽+高后型;广西区域的925 hPa的水汽通量散度、850 hPa垂直速度和θse500~850等物理量场,较好地反映了华南西部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场的变化,可作为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强信号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1998年4月2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50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槽前强冷空气南侵,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的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3θ曲线图对“98.4.2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较好的擀示意义,用V-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2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1.
北涡南槽形势下的辽宁降水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4月6日、19日辽宁省出现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通过资料显示,这两场降水的影响系统,虽然都主要是北涡南槽的天气系统(这里的北涡南槽是指,由蒙古至贝加尔湖低涡和河套地区东部的高空槽以及槽前的西南气流组合的耦合系统).但是由于具体影响的物理因子的不同,所以产生的降水性质也不同.6日的降水是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是由中小尺度不稳定雷雨云团与东北西部东移的低压冷锋相结合的物理过程;19日是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伴有阵雨、雷阵雨的混合性降水天气,是由东移的蒙古低涡与河套地区东部高空槽相结合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影响我国东部洪涝的高原东移涡环流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对1998—2004年间5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严重暴雨的高原东移涡过程的对流层中上层环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四种天气系统类型:北槽南涡型、切变线、切变流场及西风槽前部;揭示了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与500 hPa上的冷空气、副热带高压位置、200 hPa上的南亚高压及西风急流之间的关系;获取了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强信号,为高原东移涡暴雨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剑坤  黄初龙  雷蕾 《气象科技》2021,49(1):107-113
利用2001—2018年北京市20个国家级气象站冬季降水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北京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统计分析北京地区暴雪天气过程的气候和环流特征的基础上,对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暴雪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低涡低槽型,地面倒槽型,横槽型和回流型,其中低涡低槽型最多。按照雷达回波类型划分,北京暴雪一般可以分为混合型和层状云型,混合型占多数,回波形态呈片絮状,最强反射率因子可达35dBz以上,回波顶高在4km以上。速度场上,大部分个例出现较为明显的“牛眼”结构,且全部是边界层低空急流,该低空急流的存在对暴雪的产生和维持至关重要。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季暴雪天气过程的业务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2年6月27日河西走廊东部突发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资料、FY-2D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82个区域气象站及6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从天气特征、高低空急流、水汽条件、中尺度特征、稳定度、垂直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为典型的"北槽南涡",即500 h Pa贝加尔湖冷槽东移南压携带冷空气从柴达木低涡后部侵入与其汇合,冷暖空气在河西走廊中东部交汇。同时鞍型场的稳定维持,为柴达木低涡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进一步加强了低空锋区和动力辐合,造成本地大到暴雨及暴雨天气;(2)700 h Pa中尺度低涡和地面辐合线为此次暴雨提供了抬升条件;(3)冷空气侵入700 h Pa低涡成为此次暴雨的触发机制;(4)高原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北上与河西走廊东部新生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大到暴雨的直接原因;(5)高空西风急流与中低空偏南和东南急流的耦合,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环境风垂直切变以及散度"上正下负"和涡度"上负下正"的强上升运动区都为大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陕西历史最早暴雨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学原理和T213提供的物理量场分析了2004-02-20发生在陕西历史上最早的暴雨过程,发现此次暴雨是在新疆分裂冷空气、高原槽、低涡切变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形成的,环流形势为“东高西低”和“北槽南涡”.西南低空急流、低涡切变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动力结构为高层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能量场具有典型的“Ω”中尺度结构,700hPa层SW低空暖湿急流是主要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暴雨区水汽辐合强烈,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的最大梯度处,与夏季暴雨水汽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6.
针对1997—2012年期间4—6月赣州地区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时空统计分析,并利用常规天气图、云图、赣州雷达图等资料,对2002—2012年41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赣州暴雨多出现在每年5和6月,年平均5.4次,暴雨落区集中在赣州地区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2产生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500 h Pa低槽和副高,700 h Pa低涡、急流,850 h Pa切变线、急流,低压倒槽和冷空气等,可以归结为低槽型和副高低槽并存型两种天气系统概念模型。3红外云图上具有带状波动特征,云带上多MCC(MCS)活动等。4雷达回波上主要有絮状回波结构、"列车效应"。5弱云系和弱回波影响下也能导致暴雨天气过程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包头地区1980-1995年16年31次大一暴雨个例的统计分析,根据多年预报经验,从天气图角度总结出了3种主要影响系统,即北槽南涡型、蒙古涡型、青海涡型。并对其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18.
对2003年4月9~13日江西连续暴雨和12日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点、灾情和预报服务情况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天气形势的演变特征,认为4个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南北摆动、高低空急流藕合、冷空气南侵是造成这次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原因;同时指出了10日区域性暴雨和12日强对流天气在天气系统的垂直结构和稳定度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湖北气象》2021,40(1)
基于2012—2016年西南低涡年鉴资料、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湖南省站点降水数据及热带测雨卫星TRMM格点降水产品,对西南涡影响下的湖南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普查与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多变量EOF法和k均值聚类法对西南涡暴雨天气进行了客观分类。结果表明:(1)西南涡暴雨占湖南总暴雨日数的三分之一,大多由偏东路径的盆地涡和九龙涡造成。(2)湖南省西南涡暴雨天气主要分为暖区类、回流类和锋面类,其中暖区类暴雨强度最强,回流类和锋面类强度相当。(3)西南涡暖区暴雨发生在西南涡槽前深厚的暖湿气流中,落区集中在湘中以北。回流暴雨主要形成于低空高压后部东风回流和西南涡槽前西南气流耦合区,落区集中在湘东南,该类是秋季西南涡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锋面暴雨因锋区与西南涡槽前耦合叠加,落区位于锋面附近并沿切变线分布。  相似文献   

20.
黄文彦  孙燕  卢楚翰  姚丽娜  董芹 《气象》2019,45(6):843-853
使用Lu(2017)改进的温带气旋识别和追踪方法得出的江淮气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40年夏季江苏引发暴雨的江淮气旋概况、路径、形势特征和对应暴雨的主要落区。结果表明,夏季江淮气旋造成江苏暴雨的频次空间上在江淮之间最多,并向北和向南依次递减;时间上在6月最多,约占该月暴雨总次数的1/3。致暴江淮气旋暴雨落区与江淮气旋的路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淮北和江淮地区,暴雨在致暴江淮气旋过境地区均匀分布,但在苏南地区,暴雨主要集中在苏南的中西部。致暴江淮气旋天气形势可分为偏西气流型和低槽型两类,其中低槽型出现的次数约为偏西气流型的2倍。偏西气流型暴雨区位于500hPa南侧暖湿的西南气流与北侧西北气流的过渡带中,低槽型暴雨区位于槽前西南气流中。850hPa两种类型基本相似,都为闭合的低涡,且低涡位置相比于700hPa明显南移。江淮和苏南地区的暴雨落区大都位于700和850hPa低涡中心的南侧、700hPa急流的北部和850hPa急流的北侧。偏西气流型和低槽型造成的暴雨范围基本相当,但低槽型产生的暴雨量要大于偏西气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