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显著性检验方法,探测并剔除了GPS控制网起算点的粗差,增强和提高了GPS网的可靠性和精度,实例表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史潇天  马洪超  周薇薇  张良 《遥感学报》2016,20(6):1352-1360
现有密集匹配点云数据已实现了地表3维信息的精细化表达,然而由于误匹配,此类点云往往包含一定数量粗差点并影响后续应用的处理效果。针对此类数据中误匹配所产生粗差点的剔除问题,将变差甬数引入移动最小二乘(MLS)粗差剔除算法。变差函数对MLS拟合区域内点对间的相关性进行估算,以此为依据设置权值对最小二乘的结果进行优化;然后利用MLS局部、分区域地对点云进行曲面拟合;最终根据拟合结果剔除粗差。利用A3数字测图系统生成的城区、山区密集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并将处理结果、等权MLS处理结果与人工剔除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对点云中的粗差进行剔除,相较于等权MLS粗差剔除算法,陔算法在城区、山区的误判率分别降低了5.16%和1.31%。  相似文献   

3.
GPS数据处理是GPS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某区域GPS网为例,对数据质量检查分析后,采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给予起算点不同的起算误差,分析平差时起算点的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起算点坐标的误差对待定点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且量级相同;随着起算点误差的增大,待定点的误差亦增大;带有误差的起算点个数及分布不同对GPS网点的平差坐标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4.
起算点对测量数据处理结果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起算数据本身质量的好坏与选取方式对数据处理的结果都会产生影响。针对GPS网平差过程中起算点的精度对平差结果的影响与坐标转换过程中起算点位置和个数的选取对坐标转换结果的影响。并以榆阳区小壕兔乡的数据为基础经过实验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通常采用自由设站极坐标的测量方式,起算点准确是保证监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地铁隧道监测自由设站起算点数量有限,当多点存在变动时通常难以准确判定各点的可用性。本文针对自由设站已知起算点的可用性问题,采用坐标系转换求解各已知点的位移分量完成可用性判断。重点关注坐标系转换关系的求解,提出了两步法的求解思路:采用RANSAC算法计算初值,然后进行迭代权估计计算得到最终结果。最后通过现场实测和模拟测试的方式验证了该算法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后处理中的现有粗差剔除方法存在需要大量人工干预或普适性差的缺点,该文在使用高程直方图剔除显著的高位、低位粗差的基础上,利用KD-树组织机载LiDAR点云数据,通过判断当前点与其k个最邻近点的平均距离远近来自适应地识别粗差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参数较稳健、粗差剔除效果较好、效率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残差绝对值和最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原理和残差绝对值和最小解的Robust性质。在平差中,引入权以后,可以提高粗差检测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区域四角的控制点上有一个点含7б_0的粗差时,均能被很好的定位。即使当四个角点均包含粗差时,其平差的精度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付建红  吴珍丽 《测绘科学》2011,36(5):165-166,216
本文根据同名像点存在的几何位置关系,提出一种利用POS数据进行像点坐标粗差检测的方法,用模拟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利用两组不同摄影比例尺的实际航摄资料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用该方法剔除像点坐标中的粗差后,立体像对相对定向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在保证POS数据内部相对精确的情况下,其整体系统误差对粗差检测结果没有...  相似文献   

9.
平面相似变换之模型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平面相似变换建模联测点粗差探测因子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利用信息扩散估计探测建模联测点粗差的操作方法,研究了利用近似t-检验构建模型可靠性判据的理论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区GPS控制网中高等级点较多的情况,选择2点、3点和4点约束平差的方案,对该网进行数据处理。对3种约束平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网起算数据四等三角点和四等GPS点兼容性好,约束平差成果精度高,各项精度指标达到了E级GPS网的要求。顾及测量成果使用的连续性和全网的整体精度,确定4点约束平差资料作为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11.
GPS在无控制区测定控制网起始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西部荒漠无国家控制点区应用GPS技术测定控制网起始点研究情况,并对所取得测量成果的可靠性,达到的水平及所获得的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种适应局部密度变化的空间聚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一种适应空间局部密度变化的空间聚类算法(简称ADBSC).在该算法中,首先提出一种新的空间局部密度度量方法,即k-空间近邻最大距离,而为了表达空间局部密度变化特征,引入距离变化率概念,用于度量邻近目标间空间局部密度变化情况.然后将所有空间邻近的距离变化率小于给定变化率阈值的空间目标标记为局部密度相等,再将空间邻近的局部密度相等的空间目标聚为一类,得到空间聚类结果.并给出ADBSC算法的详细描述和计算过程.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算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动适应空间位置的局部密度变化,适应不同形态的空间簇,而且比DBSCAN算法更实用.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讨论了利用联测IGS跟踪站提高GPS区域控制网起算数据精度的方法,并介绍了将区域控制网框架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0相连的方法,探讨了联测IGS跟踪站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根据实例对采用联测IGS跟踪站后对GPS网起算点的精度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对高精度参考系统的迫切需求,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GS)计划对美国国家空间参考系(NSRS)进行现代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提出并采用板块固定参考框架的理由,并根据NGS的NSRS现代化蓝图阐述了三维坐标基准现代化的基本策略及特点。新的三维坐标基准相比现有的NAD83,主要改进为:①采用了“板块固定”策略,板块参考框架由3个增加至4个;②参考框架实现将主要依靠主动控制点(连续运行基准站),被动控制点仅充当补充和辅助角色;③将提供框架内速度场模型。目前各板块框架板块旋转的欧拉极点和框架内速度场模型还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在作业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利用已知控制点,而是以相对固定点为已知点,用后方交会的方法建立一个近似于隧道施工坐标系的独立坐标系统作为变形监测的参考网.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传统的人口空间分布密度衰减函数-指数型和Gauss型,指出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对于有两个中心以上的城市,提出了将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布化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G. T. M. 《测量评论》2013,45(23):41-44
Abstract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from a point on a line of theodolite traverse two fixed points are visible. In the absence of a visit to at least one of these points, B or C, or a precise knowledge of a bearing, it is not possible to fix absolutely the station, say A, of the traverse. Nevertheless, the fact remains that if the angle subtended by the fixed points is measured and found to be α, say, the station A must lie on an arc of a circle through BC “capable of” this angle α. Is there any assumption which is justifiable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8.
《测量评论》2013,45(18):218-225
Abstract

I. Although surveying is generally conduct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re should be more observations than are mathematically necessary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quired resul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a point by resection from three fixed point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principle. In observing a round of angles at a point, one of them can be inferred, but it is always observed in order to obtain a check by closing the round; a point fixed by intersections is generally observed from four or five surrounding points, although only two shots are strictly necessary. But the problem of resection from three points is a “minimum-of-data” problem, that is, the observations are only just sufficient to fix the point, and there is nothing extra to give a check on the resul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hows an explanatory tool (a FORTRAN program linked to GIS software), called VCM (Variable Clump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ulti-level clump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ints. The multi-level clumps imply a set of clumps whose clumping radius varies from a small radius to a large radius (in spirits, VCM is similar to the K-func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fixed radius) clumping method, VCM can detect overall significant clump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ints. Received: 8 March 1999/Accepted: 17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小人群在连续空间上停留分布的估计误差,结合手机基站的空间的分布特点,根据基站间的邻近性来计算带宽控制参数,使搜索带宽随着基站的分布而变化;利用最小二乘交叉验证和对数概率两种方法来评价其估计效果,结果表明变化带宽比固定带宽的核密度估计效果更优。以深圳市手机位置数据为例,利用改进方法估计了几个典型时段城市人群停留的时空分布差异,反映了城市人群对城市不同区域的使用情况及其随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