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讨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推动不同地区之间学术交流,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将于2011年8月18—23日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The 8th IALE World Congress)。这次会议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主办,国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中围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中国国家委员会LUCC工作组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万泽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城市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7-18日在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城市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会议收到论文近120篇,来自海内外54个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南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史守旭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逐日庐山站雨凇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南昌探空资料,分析了庐山雨凇景观日数的变化特征,为庐山雨凇景观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并根据雨凇概率显著变化的临界点建立了日预测模型。主要结论:1) 1970—2017年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在1981年存在一突变点,即1970—1981年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基本偏少,1981—2017年初庐山雨凇景观偏多偏少基本持平; 2)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存在2~4年、6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及12~14年的年代际变化; 3)当环境条件分别满足日最低温度4. 0℃、日平均温度0℃、日最高气温8. 5℃、相对湿度95%、日降水量5 mm、日平均风速2. 5 m·s-1时,有利于庐山雨凇景观的出现。4)借助于雨凇概率显著变化的临界点来建立庐山雨凇景观的日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对庐山雨凇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美国景观生态学会召开第十次年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景观生态学会第十次年会于1995年4月22~26日在明尼苏达大学举行.我国学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肖笃宁研究员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年会,并且获得了本届大会唯一的国际学术旅行奖(Travellng Foreign Scholar Award).肖先生所作的《中国北方滨海湿地景观的特征与保护》大会发言,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本届大会主席为Monica G.Turner,会议的主题是:工作在一个人类占主导的世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250多人,分别来自美国各大科研机构、院校,其中有不少代表是我国在美留学人员,他们在美国景观生态学界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君亮  叶茂业 《热带地理》2000,20(4):286-290
阐述了景观学和生态学结合后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农业工程、城市景观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应用研究成就,认为应用景观生态学正在萌芽。并从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两种不同模式:1)回归大自然的中长线旅游;2)人工自然景观的短线旅游。文中以较大的篇幅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提出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4个应用研究领域:(1)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城市郊野公园;(3)农业观光园;(4)城市生态公园、绿化广场、斑块和廊道。  相似文献   

6.
文化不仅改变着景观,而且通过景观来体现。景观生态学包含着这种动态的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内从来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而没有形成文化理论。本文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的四个主要的文化原理,在这些主要原理之下还可得出更确切的一些原理。一个根本的中心前提就是文化与景观在一个反馈环中相互影响:文化建造各种景观,同时景观影响文化。本文提出如下四个主要原理:(1)人的景观感知(Perception)、认识(congnition)和准则(Values)直接影响着景观,同时也受景观的影响。(2)不仅在居住景观中,而且很明显地在自然景观中,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景观格局。(3)自然的文化概念不同于生态功能的科学概念。(4)景观外貌与文化准则互通。 作为获得更确切的文化原理的方法,这里建议在人类尺度上研究景观,以及进行可能景观(Possible landscape)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作者说明了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他在认清该新概念的方法和目前的进展的同时,将它计分为几个阶段。在它的“史前阶段”,即本世纪中叶以前,C.特罗尔(Troll)创立了这个新概念。人们不可能依靠那早期的一个清晰概念,但已讨论了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到今天还是有意义的。其中有景观的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问题,个体和类型或其它抽象形式的关系问题,以及综合问题。自从 C.特罗尔提出景观研究中的生态概念之后,在这个地学新分科的思想发展中可以分出下列阶段:1.巩固阶段,包括应用该新概念于所有地理领域或建立实验室,以及实验方法的发展;2.理论基础阶段;2.结构分析阶段,结构模式;4.动态研究阶段,研究变化中的景观的动态模式。掌握这四个阶段使景观生态学不仅能够分析每一特殊的事例,而且使得它有可能预测景观中许多人类活动的后果。未来的进一步的发展阶段将力图稳定景观生态学的稳步成长的领域,组织学科间的合作,详细阐述子系统的特殊程序,最后不是最不重要的是创立综合的理论基础。这样,就可以为还是遥远的目的作准备:我们都知道专门化已经破坏了科学想像的统一性。我认为景观生态学可以成为科学中综合的复兴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景观生态学在行动》(Landscape Ecology in Ac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c, Dordrechtm The Netherlands, 2000, 318pp.,ISBN 0-7923-6165-2) 是意大利著名生态学家Almo Farina的第一部教科书《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Chapman and Hall, 1998, ISBN 0-412-73040-5) 的续集。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已经被大多数生态学家所接受的景观生态学中的主要理论、思想和方法,并列举了许多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范例。Almo Farina从景观的概念以及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开始,详细阐述了超…  相似文献   

9.
发行号书    名定价作 者P -1168.0 10 2计算机地图制图 (2次 ) 2 8.0 0孙以义P -12 5 6.0 10 1海湾生态过程与持续发展 45 .0 0焦念志P -12 75 .110 1中国金矿床成矿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3 8.0 0沈远超P -12 99.0 10 1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 2 3 .0 0杨士弘P -12 89.110 1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78.0 0肖笃宁P -12 69.110 1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黄河黑山峡大型水电工程例析 5 0 .0 0彭建兵P -12 5 4.0 10 3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3次 ) 3 3 .0 0龚健雅U -0 0 17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法 5 0 .0 0王 炜P -12 84.0 …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教学的短期户外观摩:云南大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认知度在不断提高,教学研讨却相当滞后。介绍云南大学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实践和经验,以期抛砖引玉。云南大学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始于1987年,至今在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上开展不同深度的授课。为期1~2天的短期户外观摩,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分3个步骤:(1)行前利用Google Earth网络资源演示预设线路和地点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围绕河流-湖泊污染扩散、越冬红嘴鸥觅食-安全日迁移两种生态流实施户外观摩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景观里理解和识别景观基底-廊道-斑块、源汇景观转换、景观边界及边缘效应等书本知识;(3)强化总结讨论,促使户外观摩印象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推动了农业类型转变和农业景观格局的变化对农业生态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服务理论与方法,以西安都市圈为例,研究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业景观变化过程及对生态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8-2013年西安都市圈农业景观逐渐破碎化、景观格局多样化和景观斑块形状不规则化,斑块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形状指数分别提高了32%、35%和30%,以耕地为主导的景观类型优势逐渐降低。(2)区域城镇和工矿扩张、道路及旅游景区(点)建设、大田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等是导致本区景农业观破碎化的主要因素。(3)1988-2013年生态服务总值下降了1.3%,以生产性和文化休闲服务上升和生态与生命支撑性服务下降为特征。城镇及居民点扩展区域是生态服务大幅度下降区域;果业基地、退耕区和城市内部遗址公园等是生态服务较大幅度提高区域。(4)在中心城市扩张与农业转型时期,以耕地景观的破碎化为主导,生态服务增加;在区域整体(网状)城镇化时期,以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景观整体破碎化,使生态服务会减少。  相似文献   

12.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44,自引:5,他引:144  
肖笃宁  李秀珍 《地理科学》1997,17(4):356-364
通过年来来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最新成果及前沿领域的概括分析,如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研究、景观系统分析、景观变化模型与未来景观规划、最佳生态土地组合以及景观与化关系等,进而就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人类的生态作用、景观生态建设、景观规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花蕊  朱会义 《地理学报》2012,(9):1291-1293
2012年7月24日至25日,"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宾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26-27日,"自然地理学与‘一带一路’地缘环境"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和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等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贵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贵州师范学院协办。来自全国7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CBERS-2遥感数据的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景观评价、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应用CBERS-2遥感影像数据,以地质地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地表植被等因子为分类依据,对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自上而下地划分。研究认为:景观生态分类是建立在尺度的基础之上,不同尺度上的分类单元在纵向上构成了景观带至景观元的多等级景观生态分类体系;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类型可划分为2个景观类(4个景观亚类)、14个景观系、27个景观型,且该分类系统属于景观生态分类等级阶梯中的中尺度分类段;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对进一步认识和科学合理地利用、规划及管理干旱区内陆湖泊流域的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整合与中国景观生态学展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郭晋平 《地理科学》2003,23(3):277-281
分析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指出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景观生态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了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三个方向的整合、时空尺度的匹配、多学科的整合和三个群体的整合4?个方面,阐述了走向整合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介绍了当前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并就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 793.06 hm2、1 665 966.28 hm2、1609 862.77 hm2、1618760.97 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 1、0.737 5、0.816 5、0.830 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0.3041、0.335 6、0.371 6、0.377 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的882.0695%下降到2004年的516.3157%;(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的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的5.9981m/hm2上升到2004年的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的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 3、79.890 8、79.820 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的99.202 9连续降至2004年的98.5459.  相似文献   

18.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圣彦 《地理科学》2005,25(1):36-42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各个阶层协同进化的最高水平,由生物圈景观和石油燃料驱动的技术圈景观组成,整合景观生态学致力于将两者从结构和功能上整合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圈。文章在讨论整合景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系统论基础、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自组织理论基础、协同进化理论基础、等级理论基础、相互作用系统理论基础和隐含次序理论基础,目的是使整合景观生态(经济和自然景观)和其他跨学科一起,共同促进当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辽宁省生态学会、北京大学地理系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组织的“首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6—8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的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林业、牧业、渔  相似文献   

20.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以吴江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从土地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景观生态质量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景观生态质量(LsEQ)是景观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稳定性的能力,因此,景观生态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取决于景观生态系统的自身稳定程度与外部生态学干扰程度的对比。以吴江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市景观生态质量等级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该评价方法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