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西藏江孜县沙拉岗锑(金)矿区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并重点阐述了颇具特色的各种重力流沉积(滑动沉积、碎屑液沉积、浊液沉积),为分析研究锑(金)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伏泉 《黄金地质》1995,1(3):47-53
将我国的沉积建造划分为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洼型4类,并均从(1)赋存金故体,(2)在沉积-成岩期成矿和(3)为沉积-成岩期后成矿提供矿质3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贵州普安县泥堡金矿区某些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了该区一些追随新进展而逐渐认识的某些矿床地质特征,并以此引伸出较为明确的找矿方向。(1)含矿地带是在区域性滑脱面控制下,以张性追踪的容矿断裂错落排列为其表现形式展现出有序的空间分布规律;(2)三种矿石类型(原生矿,氧化-半氧化矿,风化残坡积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呈有规律的分布;(3)含金岩石的奎化,可划分为局限性硅化和层位性硅化两种类型,并相对划分为三个期次,第一,二期硅化与金矿密切相关;(4)概略界定凝灰质的识别,鉴定标准,并用薄片和金分析成果配套研究,表明其与金矿化有一定的相关关系;(5)论证了矿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是:万(年水),破(脸山),果(园),台(阶地平台),拐(坡,台地形拐点)。  相似文献   

4.
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谭运金 《矿床地质》1994,13(4):308-321
根据矿床产出的区域域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的岩性特点和沉积环境、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以及标型矿物的成分特征等,将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金-锑-黄铁矿型矿床、金-汞(铊)型矿床和金-砷-(锑)型矿床;并分别做了。  相似文献   

5.
湖南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金锑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金(锑)矿床划分为微细粒浸染型金属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等三种类型,描述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微细粒浸染型(高家坳式)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龙山式)金锑矿床和石英脉型(古台山式)金矿床的找矿标志。认为该构造带金锑矿找矿应依托穹窿构造来开展,并提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有柱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45-252,257
对世界和独联体国家热液金矿床分布的分析表明,晚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矿时代金矿化的强度有可比性。主要以大型矿床(〉100t)金的总储量(已开采的量加储量)的资料作为评价金矿化显示强度的根据。本文把金的富集划分为4个级别:1→1000t,2→100t,3→10t,4→1t。划分了16种地质成在型的热液金矿床。对于一般达到4000tAu不同种类成矿体系的极限含矿性作出评价。探讨了岩浆  相似文献   

7.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的金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金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金矿化所处的构造位置、金矿化特征及岩石建造,区内金矿床(点)可划分为(1)与3次火山岩有关,(2)与古火山构造有关;(3)与喷出岩有关三个类型。在火山岩建造中,中酸性-酸性次火山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火山构造发育地带及火山喷发岩带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8.
按照大地构造划分的槽台观点,重点对甘肃省金矿Ⅱ、Ⅲ(Ⅳ)级成矿带的划分提出了基本框架,并对重要金成矿区带的基本特征作了扼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个性中提出了共性,即全省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核技术在东坪金矿勘查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良全  门春茂 《铀矿地质》1995,11(6):357-361
核技术用于金矿勘查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法、γ能谱法、氡(射气)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本文论述了核技术勘查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物理基础和方法技术。实践表明:以γ能谱方法(K,K/Th为参数)可圈定与金矿化有关的钾化蚀变带;以X射线荧光法可确定含金矿脉的位置,原位划分金矿体边界;中子活化分析法(REE)可揭示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10.
在对华南武夷-云开地区铜铅锌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扼要讨论了各类型矿床时空的分布规律,指出区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铅锌金(银)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并细分为燕山期早,晚两个阶段,两阶段金属矿床的分布范围和控岩控矿构造条件是不同的;与沉积作用有关的铅锌(银)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晚古生代张裂盆地内,受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定层位控制,其成因与同生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文章最后划分和建立了该地区铜铅锌(金银)矿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北侧的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华北地台北侧原兴蒙华力西褶皱带内相继确立了加里东褶皱带和中晚元古代褶皱带,并划分了早、晚华力西褶皱带,探讨了定位于中亚—蒙古古大洋中的微大陆。本文概述了华北地台北侧古板块构造格局、各板块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华北地台北侧元古代—古生代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2.
在铝土矿矿石结构分类(粗糙状、碎屑状、鲕豆状和致密状)的基础上,根据拜尔法工艺对矿石的要求,按矿石中主要组分的种类及其含量进一步划分为正常型、高岭石型、伊利石型、绿泥石型和混合型五个亚类。利用矿石中的Al2O3、SiO2、K2O、Fe2O3和TiO2,根据Q型聚类分析划分了三种化学成分类型。对不同矿石类型的可用性提出了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华北北部中新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华北北部位于古亚洲和太平洋两大全球性构造域的交叠部位,其中新生代断裂演化、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地质事实显示华北北部中新生代存在5个挤压作用时期。自老至新为:①中三叠世末挤压期(老虎沟组或杏石口组前挤压期,峰值年龄 ≥ 215Ma);②早侏罗世末挤压期(海房沟组或九龙山组前挤压期,峰值年龄 ≥ 178Ma);③晚侏罗世末挤压期(义县组或东岭台组前挤压期,峰值年龄 ≥ 135Ma);④晚白垩世末挤压期(古近系前挤压期,峰值年龄65Ma);⑤古近纪末挤压期(新近纪前挤压期,峰值年龄25Ma).5个挤压期在时间上相对较短,并为6个时间较长,构造运动相对和缓或伸展的成盆沉积期一一隔开。6个成盆沉积期包括: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其中,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伸展作用特征。也就是说,华北北部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是在前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克拉通内(陆内或板内)成盆沉积与挤压变形的交替演化过程,在这一构造演化过程中,挤压作用和伸展作用均占有重要位置,总体来讲,挤压作用由强变弱,伸展作用由弱变强。伸展作用持续的时间长,挤压作用持续时间则相对较短。挤压作用和伸展作用交替出现,挤压构造和伸展构造间互发育。华北北部中新生代这种构造体制的转换过程,记录了从古亚洲洋构造域汇聚构造体制向太平洋构造域俯冲构造体制转换的大陆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单元,从早期到中生代以来的地质记录较完整,受到国际关注,是大陆形成和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八个大的阶段:陆核形成阶段;陆壳巨量生长阶段;微陆块拼合与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与地球环境剧变;古元古代活动带构造与高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中-新元古代多期裂谷与地球中年调整期;古生代边缘造山;中生代构造转折与去克拉通化。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演化显示了地球的进化和不可逆过程,特别是热体制的演变。早期陆核的成因仍存在争议,但是陆壳由小到大、多阶段生长的过程是明确的。25亿年前后的克拉通化是最具显示度的地质事件,微陆块的拼合是大陆聚合和形成稳定克拉通的主要过程,已经被揭示。但是由绿岩带-高级区构成的穹隆-龙骨构造并不遵从板块构造的基本构造样式。经历了太古宙与元古宙分界时期的"静寂期"之后,华北克拉通记录了与全球休伦冰期以及大氧化事件相关的地质活动。古元古代活动带则记录了裂谷-俯冲-碰撞的过程,具有显生宙造山带的某些特征,伴有高级麻粒岩岩相的变质作用,暗示了早期板块构造的出现。从约18~8亿年长达十亿年或更长的时限里,华北克拉通一直处于伸展环境,发育多期裂谷,有多期陆内岩浆活动,是岩石圈结构和下地壳组成的关键调整期。从古生代起,华北的南、北缘都经历了现代板块构造意义的造山事件,显示了华北克拉通古陆通过古蒙古洋和古秦岭洋与相邻陆块之间的构造活动,分别称为兴蒙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华北克拉通出现构造体制的转折和地壳活化,表现为岩石圈减薄和大量壳熔花岗岩的出现。古太平洋板块的活动显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周边其它陆块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其内涵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有其特点,也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华北地台沉积型铝土矿成矿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德清 《沉积学报》1984,2(2):67-80
作者有机会曾参加过我国北方几个铝土矿床的找矿勘探和研究工作,也曾参观过河南地区的主要铝矿床,参考近十余年间国内外有关铝矿方面的文献,谈谈华北地台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作用的一些认识,不免有错误之处,希读者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7.
华北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华北花岗岩类为酸性深成岩.以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按照地洼学说的大地构造分类,它们分属于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演化阶段,其岩石化学各具特征. 从地槽、地台至地洼阶段,华北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化学演化规律.例如,在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K_2O含量递增,而MgO和CaO含量递减;在岩石化学指数方面.表现为里特曼碱性指数、长英指数、钾质指数和碱度递增.而铝质指数,镁质指数和钠质指数则递减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喀斯特水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彬 《中国岩溶》1982,1(2):135-142
<正> 我国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南部、华东和中南北部以及西北东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阔区域内。区内除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淮河平原外,多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有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水系。主要属亚干旱——亚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局部地区小于400毫米;蒸发量为1500~1800毫米(大部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70%。溶蚀量为10(晋北)及30(鲁中)毫米/千年。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在前寒武纪经历过三个大构造阶段,即太古初始克拉通、早元古代原地台和中—晚元古代地台的形成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具特点的构造演化史。发生在太古宙末期的阜平运动,是一次强烈的构造-热事件,造成太古岩层的变质、变形等和形成初始的克拉通基底,早元古时出现了裂陷形成了克拉通内或边缘的内硅铝盆地或海槽。早元古末期的吕梁-中条运动是另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此后,原地台最终固化,华北地台的主要构造格架基本成型。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的不同部位发育了三个主要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20.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EARLY PALEOZOIC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Ⅰ.INTRODUCTIONNorth China platform extends beyond Yinshan Mountains in the north,beyond HelanMountains in the west,to Qilian Mountains,Qinling Mountains,Funiu Mountains and DabieMountains in the south,and to the sea in the east.It covers the whole or part of Gansuprovince,Shannxi province,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hanxi province,Hebei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Liaoning province,Jilin prov-ince,Jiangsu province,Anhui province,Henan province,Beijing Municipality,Tianjin MunieiPality, Bohai sea and Huanghai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