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空间VLBI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同山 《天文学进展》1999,17(2):136-147
空间VLBI卫星VSOP/HALCA是日本宇航科学研究所(ISAS)的飞行任务,已经在1997年2月升空。它拥有8m直径的射电望远镜,远地点达22000km。和地面的射电望远镜联合观测(干涉观测),其最高分辨率比地面VLBI提高了3倍。该项空间VLBI观测由NSAS的地面跟踪站支持。第一批VLBI图像已经在因特网上发表。RadioAstron项目由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天文空间中心(ASC  相似文献   

2.
日长年际变化的主要激发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德春 《天文学报》2000,41(2):139-147
将年际时间尺度上的△LOD序列(1958.0-1998.0)与大气角动量变化(纬向风)风的激发和SOI等作比较,表明大气动力学过程是年际时间尺度△LOD变化的重要激发源,在实测△LOD、纬向风激发和SOI中存在的一些相近的频率分量,但是,在实测△LOD中有若干很强的信号(如平均周期约6.3年,平均振幅约0.13ms的主要分量,以及平均周期约9.0年,平均振幅约0.07ms的分量)在纬向风激发和SO  相似文献   

3.
红外相机OASIS的偏振器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为日本冈山天文台1.88m镜红外相机(OASIS)研制的红外偏振器.该偏振器与OASIS配备可实现~4.1′视场的近红外成像偏振观测.偏振器包括可旋转的消色差半波片和固定的致冷偏振片,通过旋转半波片对入射光的调制取得线偏振测量.实际观测给出JHK波段的偏振效率分别为86.3%、97.0%和97.5%.并给出了OASIS偏振观测与前人观测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李正心 《天文学报》1995,36(1):47-52
厄尼诺、南方涛动是地球大气、海洋系统年际变化中最为显著的一种地球动力学运动。现在通常采用Tahiti(148°W,18°S)和Darwin(131°E,12°S)两地海平面气压之差这一定量指标来刻划这一种大气、海洋系统的运动,简称为南方涛动指数SOI。本文分析华盛顿海军天文台天顶筒1932-1991年间纬度观测的残差,证实它与SOI在年际变化的频段内显著相关: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6-0.7以上,但纬度残差的变化要滞后SOI约2年时间。这很可能是一个证据,说明陆地部分的铬垂线变化与大气、海洋系统的大规模运动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毫米波望远镜,对OrionA分子云中的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龄的天体-Class0类源MMSI,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C^18O和^13CO云核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 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 Orion A分子云中的 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成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 C18O云核分布的整体结构和平均物理参数.观测发现,该分子云的13CO和 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轻的天体-Class 0类源 MMSI, 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 C18O和13CO云核方向从南到北有一个~ 1.7km/s的速度场梯度,而分子云的红、蓝移团块则分别趋于云的北部和南部.并对OMC-3区的恒星形成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CCD图象为技术背景,指出CCD图象噪声主要将以与信号有关的泊松噪声形式存在。根据图象形成的模型及图象统计特性,提出了最大似然(MI)法,最大后验概率(MAP)法及最大熵(ME)复原方法。针对MAP法提出了具体算法和参数估计方法。并提出应用图象分割法来提高计算机复原速度,节省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由Yohkoh软X望远镜(SXT)和日本国天文台(NAOJ)的太阳耀斑望远镜(SFT)于1992年6月4日共同记录到的一次磁重连和色球蒸发现象的直接而完整的过程,重连和蒸发的现象和过程可简述如下,Hα活动暗条上升并逐渐消失。跨越在此暗条上的二条相互交叉的日冕环的交界处增亮表明,电流片在此二冕环间相切的界面上形成,磁重连已开始。重连日冕环的上升标志了入流运动,而重连日冕环的足点增亮标志了出流运  相似文献   

9.
万同山 《天文学进展》1999,17(3):217-227
“下一代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NGST)、“空间干涉测量飞行任务”(SIM)和“天体物理的全天球天体测量干涉仪”(GAIA)是21世纪初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的计划。NGST和SIM是NASA“起源计划”的关键项目,可用于探索宇宙最早期形成的第一批星系,星团,NGST是大孔径被动控制冷望远镜,口径4-8m,是哈毂空间望远镜(HST)和红外空间望远镜(SIRTF)的后续项目,它强大的观测能力特别体现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35个不同类型含SiO(v=1,J=1-0)脉泽发射的AGB星的近红外观测结果(其中包括6个Ⅰ型OH星,13个Ⅱ型OH星,9个仅有SiO脉泽的星以及7个无OH脉泽但有SiO和H2O脉泽的星).得出了它们的JHK星等和流量.同时经认证找出了它们对应的IRAS观测数据.通过对它们的近红外、中远红外以及OH射电资料的同时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的色指数、谱斜率以及在近红外波段上拟合的等效黑体温度Teq.由红外及OH射电资料导出了其中心星的质量损失率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知的SiO脉泽源资料,找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SiO脉泽具有普遍性,在各类脉泽星中都可出现.SiO脉泽的光度与质量损失率弱相关,并且从(Mira)SiO到(OH/IR)SiO逐渐增加.SiO脉泽的流量与近红外“色”以及等效黑体温度Teq的关系较为密切.SiO脉泽积分流量的上限与IRAS在12μm和25μm上流量分别都相关.本文对SiO脉泽在AGB演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性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有五种误差会影响LAMOST工程光纤定位:(1)光纤的机械定位误差;(2)输入星表与导星星表的误差;(3)焦面坐标系与理想坐标系的转换误差;(4)较差大气折射对观测目标的影响;(5)导星的跟踪误差。并提出在LAMOST工程中有关天体测量的三个研究课题:(1)星表系统差的研究,以提供适合LAMOST使用的导星星表和输入星表;(2)望远镜光学系统畸变的研究以及焦面坐标与理想坐标间关系的确定,提出用国内外观测资料,建立5°×5°的几个标准天区;(3)从现有的光学图象和测光资料中给出LAMOST输入星表中星象的类别,如双星、聚星、变星、星系等。建议LAMOST工程中采用GSC-Ⅱ作为导星星表,而输入星表的精度应好于0.54”。  相似文献   

12.
1998年5月初,出现负星等大彗星的新闻轰动了天文界,这颗彗星是由太阳观测卫星SOHO用日冕仪对太阳进行例行观测时于5月3日偶然发现的,被命名为C/1998J1(SOHO)彗星。太阳观测卫星SOHO是欧洲航天局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的项目,SOHO是S...  相似文献   

13.
1998年9月20日,伦琴X射线天文卫星(ROSAT)在指向转换过程中扫过太阳附近,结果来自太阳的强烈X射线烧毁了其上的高分辨成像仪(HRI)。此后,在1998年12月,ROSAT上的另一个主要探测器位置灵敏正比计数器(PSPC)利用剩余的少量气体进...  相似文献   

14.
宇宙信息     
ISO发现星系形成的黄金年代  由欧洲空间局红外空间天文台(ISO)承担的“深空巡天”(DeepSur vey)揭示 ,星系是在大约 1 0 0亿年前所谓星系形成的黄金年代诞生的。他们进一步证实了 1 999年宣布的结果 ,即这些年轻星系比以前认为的要活跃 ,正在生成许多新的恒星。ISO的资料已经揭示了 1 0 0 0多个非常活跃的星系 ,在那里正在发生大规模的恒星形成。虽然它们的距离还无法确定 ,但欧洲天文学家相信他们正在回眸宇宙大约是现在年龄三分之二时的情景。意大利天文学家法达说 ,其中许多星系已被光学望远镜观测到了 ,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IRAS14122-5947是一颗新发现的变星,其Ic星等的变幅超过5.5,光变周期可能是1935天或3930天,近红外光谱与OH/IR星相似,并具有一个冷的尘埃包层。对SE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它在AGB最终阶段的流失率为3.6(-6)M⊙/yr。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处在AGB的最后阶段,质量流失时而进行时而停止。  相似文献   

16.
IRAS14122-5947是一颗新发现的变星,其Ic星等的变幅超过5.5,光变周期可能是1935天或3930天,近红外光谱与OH/IR星相似,并具有一个冷的尘埃包层。对SE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它在AGB最终阶段的质量流失率为3.6(-6)M⊙/yr.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处在AGB的最后阶段,质量流失时而进行时而停止。  相似文献   

17.
低质量恒星形成区Taurus-Auriga外围区ROSAT定点观测选弱发射线T Tauri星候选体(WTTS)的光谱证认新发现4个WTTS。本给出了目标源的USNO R星等、USNO坐标(J2000)、分类光谱型、Hα发射/吸收线和富LiX射线源,包括新发现WTTS的LiI吸收线强度等参量以及WTTS的特征光谱。并利用Hipparcos星表对部分目标源进行了视差和自行的研究。另外,本第一次给出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TworeceiversystemhavebeenusedatTRAO (TaedukRadioAstronomyObservatory) .OneisSIS (SuperconductorInsulatorSuperconductor)receiverof 1 0 0GHzbandwiththefre quencyrangesof 85 1 1 5GHz〔1〕.TheotherisSchottkyreceiverof 1 5 0GHzbandwiththefre quencyrangesof 1 2 5 …  相似文献   

19.
在对恒星形成区(SFR)中ROSAT选弱发射线TTauri星(WTTS)进行光谱证认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基于北京天文台2.16米光学望远镜及其OMR卡焦光谱仪系统的晚型星中色散(50A/mm)光谱计算机自动光谱分类方法.对ROSAT选WTTS候选作中晚型星进行自动光谱分类的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光谱型的分类精度可达±1个次级,个别源为±2个次级.该自动光谱分类方法同时适用于其他光谱晚型星.  相似文献   

20.
晚型星计算机自动光谱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恒星形成区(SFR)中ROSAT选弱发射线T Tauri星(WTTS)进行光谱证认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基于北京天台2.16米光学望远镜及其OMR卡焦光谱仪系统的晚型星中色散(50A/mm)光谱计算机自动光谱分类方法。对ROSAT选WTTS候选体中晚型星进行自动光谱分类的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光谱型的分类精度可达±1个次级,个别源为±2个次级。该自动光谱分类方法同时适用于其它光谱晚型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