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寿光县对虾养殖期间(5~9月)水环境和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养殖虾池;分别将水样和底泥环境中的弧菌、异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据对虾养殖期5个月的数据分析,不同的养殖虾池有不同的菌数波动范围。底泥与水环境中的菌数分布各有不同。异养菌在水样中的分布最高值为736×10~2个/ml,最低值为268.1×10~2个/ml;湿泥样中的最高值为372.7×10~4个/g最低值为125.9×10~4个/g。弧菌在水样中的最高值为12.33×10~2个/ml,最低值为0.5×10~4个/ml。据综合资料分析,对虾养殖池中的各种细菌分布,底泥高于水样,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底泥和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含量与细菌数的分布成正比。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是底泥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根据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质(如对虾饵料)的投放量等。  相似文献   

2.
湖光岩拮抗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涂布法、划线分离法以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湛江湖光岩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同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异养细菌、真菌和弧菌等的数量进行初步统计。采用牛津杯法,对拮抗细菌进行筛选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与种类在水平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底泥异养菌总量为(1.3—8.6)×10^8 cfu/g,真菌总量为(0.1—5.7)×10^7 cfu/g。而水体细菌总量为(0.5—6.7)×10^5 cfu/ml,真菌总量为(0.4-1.1)×10^3 cfu/ml。共分离纯化到148株细菌,经筛选发现16株细菌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细菌总数的10.8%,其中菌株DH078和DH113对溶藻弧菌的拈抗作用最明显。结果还表明,细菌DH078在营养肉汤中培养4d抑菌活性最强,其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是稀释2倍的营养肉汤、蛋白胨0.6%、牛肉膏0.6%、酵母膏0.2%、盐度0和pH7.0。可见湖光岩微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本研究可为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湖光岩微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扇贝的养殖环境及其体内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9月~1994年11月,对青岛胶州湾养殖的扇贝及环境中的细菌组成和某些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养殖区表层海水中异养菌和弧菌平均数各波动于(21.2~39.7)×102/cm3和(7.3~19.2)×102/cm3之间。其中1号和4号站位的菌数比其它越位都高,这和它们靠近码头,受到附近的排水污染有关。在扇贝的消化盲囊和性腺内也分离到异养菌和弧菌,分别为103~105个g和103~105个/g。这些细菌可能因扇贝遇到环境改变防御能力下降时,扩散到其它器官并大量繁殖,因而造成感染而死亡。从对分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看,近年一些菌株对原来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如四环索和链霉素,今后在育苗过程中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两种微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水体中引入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 gei)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oculata),检测对虾养殖水体及虾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研究这两种微藻对对虾养殖环境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能有效地抑制异养菌和弧菌的生长.实验组中养殖水体、凡纳滨对虾肌肉及肝胰脏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特别是肝胰脏中弧菌数量在实验后期比前期降低了两个数量级;波吉卵囊藻实验组的抗弧菌作用最强.由此可见,采用选择优良藻种进行微藻生态调控对防治对虾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养细菌与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对虾养殖池海水、底质、虾池进水及其邻近水域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菌群结构和各类群属细菌数量变化异常.弧菌成为优势菌属,并显示了喜欢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特点.弧菌可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菌.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浙江海岛沿岸水域中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异养细菌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分布范围在2.04×104~8.36×106个/dm3之间;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3~1.1×106个/dm3之间;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6个/dm3之间。细菌的数量与环境中营养盐的浓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区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浙北海区,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41.6%,在浙中海区为46.9%,在浙南海区为64.9%。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水域异养细菌、大肠菌群和石油降解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1991~1998年的胶州湾10个常规监测站的有关微生物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胶州湾水域中异养细菌、大肠菌群、石油降解菌的数量普遍较高,三者在表层水体中的最高值分别达1.1×106,4.6×104,4.6×102个/ml;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在胶州湾沿岸区域数量最高,湾心、湾口、湾外数量减少;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天数量多,冬天数量少,春、秋数量居中,与水温有着紧密的关系;石油降解菌的数量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且二者的数量与水域中的溶解有机碳、无机氮、无机磷等营养盐的含量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水养虾池的几种致病弧菌生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对虾养成期中养殖海水和虾体中弧菌的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初步探讨了弧菌数量与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水和虾作中弧菌检出率均为100%,养殖水中弧菌测值为2.3×102~4.9×105个/dm3,均值1.78×105个/dm3;虾体中弧菌数是4.4×102~2.9×106个/g,均值为2.9×104个/g。出现于虾体和养殖水中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河弧菌(Vibriofluvialis)和模拟弧菌(Vibriomimicus).其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是各地的优势种。检测期间,虾池水的生化和理化因素较稳定,对弧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个别虾池出现虾病与弧菌数量较高有关。以分离菌株进行浸染试验的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能使对虾出现与病虾同样的病症。  相似文献   

9.
两种水质处理方式对养虾池内弧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两个对虾养殖场,采用不同的水质处理方式养殖凡纳滨对虾(Lh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并对池内及其附近海域的弧菌数量、水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处理水质的两口养殖池弧菌数量明显减少,弧菌细胞密度均值分别为535、918个/cm^3,对虾生长正常,水质稳定.另一使用消毒剂处理水质的养殖场弧菌数量较高,两口监测池的弧菌细胞密度均值分别达到373l、4182个/cm^3,且水色变化较大,对虾出现体色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厦门同安西柯对虾养殖池的细菌数量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对虾养成期间养殖池生态系中细菌的数量动态,探讨其变化规律与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在水体、底质和虾体中的数量变化各异。在水体各菌数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中,除了总菌数与COD存在着正相关外,其它的不存在相关性。虾体的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的数量(以细胞计)可以用来预报虾病,三者的阅值分别为107个 /g(湿重)、105个/g(湿重)和104介/g(湿重)。通过对对虾的细菌学跟踪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虾池纳潮期日本刺沙蚕幼虫数量及其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103个/m3,主要组成是受精卵、各期胚胎和担轮幼虫。3月甲旬的满月潮持续7d,数量为(2-5)×103个/m3。4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8d,数量为(2-3.5)×103个/m3。纳潮量与潮汐关系密切,但与平均潮高无显著的相关。各潮期的纳潮数量比应是4:4:2。对16个纳潮虾池测试的平均沉降量为4492个/m2。据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日本刺沙蚕幼虫的沉降期可划为暂时沉降(5-6刚节)和变态沉降(7—10刚节)。出现暂时沉降(4月15日以后),便可执行纳潮后的排水等虾池早期管理。纳潮的定量监测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可用来指导虾池的纳潮。  相似文献   

12.
养殖活动对超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辉  汪岷  汪俭  宋雪  邵红兵  甄毓 《海洋与湖沼》2014,45(6):1272-1279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河北省扇贝养殖区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浮游病毒4季的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者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与渤海、北黄海非养殖区的超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养殖区海域,聚球藻丰度在9.00×102—7.07×105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且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1)。微微型真核藻类丰度在5.80×102—3.23×105cell/m L之间,夏季赤潮暴发期间,丰度达到3.23×105cell/m L,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异养细菌丰度在3.10×105—3.79×106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夏、秋季丰度显著高于春、冬季(P0.01)。浮游病毒丰度在2.50×105—2.17×106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但无显著性季节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聚球藻、微微型真核藻类、异养细菌和浮游病毒的丰度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春、冬季,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夏、秋季,主要受到营养盐的影响。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主成分4季均有显著差异,养殖区异养细菌4季均是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主成分,而非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主成分4季均是微微型浮游植物,结果表明养殖活动显著影响了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及渤海湾海水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磁力浮沉子法溶液密度测量装置,在15—25℃之间的三个温度下测定了黄河口渤海湾36个站位海水样品(于1989年7月和1990年7月采集)的密度,发现所有实验测定值与根据其盐度和温度由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的计算值比较,均有明显的正偏差,此正偏差随海水盐度降低而增大。在黄河口渤海湾海水样品全部盐度范围内,已发现其海水密度正偏差与海水[Ca~(2+)]/s,[Mg~(2+)]/s,[SO_4~(2-)]/s之间呈指数曲线相关,而与碱度之间呈S形曲线相关,但在盐度25.72—31.57范围内都可近似看作直线相关。黄河口渤海湾海水的高碱度、高[Ca~(2+)]/s为其特征,这也是其密度正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给出了计算黄河口及渤海湾海水密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冬季刺参养殖环境与肠道内细菌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冬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水、底泥、附着基)及刺参肠道内的细菌菌群进行了分析。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测得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底泥、附着基和肠道细菌数量分别为0.75×102~1.4×104cfu/mL、8.7×104~8.1×105cfu/g、3.8×105~2.8×106cfu/g、7.1×105~1.5×107cfu/g;根据形态学差异从培养所得的细菌中筛选得到22株菌,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I和Msp I对所分离菌株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这22株菌被分为8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OTU2与OTU3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种数的30%和20%;此外,作者对不同环境培养所得的优势度最高的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优势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及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沉积物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附着基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肠道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splendidus)、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通过对冬季刺参池塘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和优势菌鉴定,为筛选低温益生菌和防治刺参疾病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中洱海生态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宝汉 《海洋与湖沼》1994,25(5):532-538
于1992年5月中旬,日本琵琶湖研究所与中国大理州环科所联合对洱海进行生态调查,初步摸清了夏季末洱海关理化参数及生物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尽管湖区处于旱季末,洱海水质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6.
提要应用BLAST程序和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5株副溶血弧菌和其他细菌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选取IGSIA作为扩增靶区,结合相邻的16S r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的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大小为306bp和552bp的2条带,分别对应于副溶血弧菌的IGS0和IGSIA,检测灵敏度为5.6×102CFU/ml,半个工作日即可得到准确的结果,能有效检测出在杂色鲍、凡纳滨对虾和各种水质中的副溶血弧菌,适用于海洋水产动物副溶血弧菌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水产品的检疫及水质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009年10月,对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周年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水体、底泥、附着基)异养细菌数(HPC)、弧菌数(VBC)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肠道中HPC、VBC分别为1.85×105~2.17×109CFU/g、4.1×104~2.2×108CFU/g,水体中HPC、VBC分别为90~4.67×105CFU/mL、0~5.3×103CFU/mL,底泥中HPC、VBC分别为9.80×104~6.72×106CFU/g、1.01×104~5.75×105CFU/g,附着基中HPC、VBC分别为2.78×105~2.57×107CFU/g、4.6×104~1.31×107CFU/g,夏、秋两季细菌总数较高,冬、春低温季节细菌数量显著下降。通过VBC与HPC的比值可以看出,在冬、春季细菌总数较低的季节,弧菌与异养细菌数量比例较高,最高值达到:43.8%、43.2%,通过对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冬、春两季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均占优势,这可能是造成冬、春两季刺参发病的诱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刺参的健康养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探索了一种快速简单易行的海洋防污剂室内评价筛选方法。将待测防污剂均匀分散于凝胶溶液中,然后均匀涂布到一定面积的玻璃板上,固化得到含防污剂凝胶测试板,将其置于接种有三种分离自舟山以东海域的优势海洋菌种(编号为Y-16,W-1和F-6)的人工加富海水中,连续培养24h后显微镜下可发现凝胶板表面上细菌菌落,将凝胶板表面细菌淋洗、定容,测定其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计算平均抑菌率,得到吡啶硫酮锌(ZPT)为38.87%,吡啶硫酮铜(CPT)为41.24%,三甲基氧化锡(TBTO)为65.19%,N,N-二甲基-3,4-二氯苄胺(DCDMA)为30.88%,敌草隆(Diuron)仅为15.29%,抑菌性大小为TBTOCPTZPTDCDMADiuron。实验结果表明5种受试防污剂的抑菌性大小为TBTOCPTZPTDCDMADiuron。采用绘制OD-t生长曲线法,分别得到5种防污剂对3种海洋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TBTO对三种菌的MIC均为0.5×10–3mg/mL;CPT对W-1和F-6的MIC为0.97×10–3mg/mL,对Y-16的MIC为1.93×10–3mg/mL;ZPT对W-1和Y-16的MIC为1.91×10–3mg/mL,对F-6的MIC为0.96×10–3mg/mL;DCDMA对W-1和F-6的MIC为8.46×10–3mg/mL,对Y-16的MIC为×10–342.29mg/mL。其中,Diuron对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性与室内短期挂板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经OD-t生长曲线得到的MIC可作为溶剂可溶型防污剂评价的辅助方法。另外,将本文中室内短期挂板方法应用于不同粒径的氧化亚铜的防污评价,也取得了与文献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海水腐植质的基本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92-1993年用^1H-NMR,^13C-NMR和IR等分析技术对甲基化前后的海水腐植质(1992年从青岛近岸海水中吸附提取)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与风化煤和海洋沉积物中的腐植质作比较。结果表明,IR和^1H-NMR谱图显示,海水腐植质主要由脂肪链化合物组成,含有一定量的肽类和多糖,芳香结构较少。采用NNE技术的^13C-NMR谱图中各类碳的相对含量为:脂肪族碳,33.2%;  相似文献   

20.
采用MPN计数法对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进行7年(84个月)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大肠菌群丰度的周年变化明显,全年最高丰度与最低丰度相差约2.2倍。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自2005—2009年明显下降,降幅达67%,说明胶州湾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研究还发现大肠菌群丰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河口区最高,湾内区最低,差异近11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