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公路隧道雷电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  付国振  施海瑞 《气象科技》2010,38(6):775-777
通过对太行山区隧道机电设备频遭雷击事件的调研,分析了雷击灾害频发的河北省邢和隧道的地理、气象环境,并对雷击现场进行多次测试研究,对隧道防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两方面采取以下5项防雷措施:①建筑物及室外电力设施的直击雷防护,②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③低压配电及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护,④屏蔽,⑤等电位连结。经过几年的实地验证,防雷措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对建设中的广州某高架段架空接触网的雷击状况进行计算分析和软件模拟。其中雷击接触网采用ATP/EMTP进行了仿真计算,模型中考虑了雷电流幅值、支柱接地电阻、支柱电感、避雷器、地电位均衡器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原设计仅使用地电位均衡器保护此线路,则强雷电流击中接地支柱中间位置时可能引起绝缘子闪络。通过计算模拟,在每2个相邻的地电位均衡器位置中点线路上增设避雷器,可使雷击时线路中各点的线间电压处在较低水平,提高线路耐雷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由于受地质、地势等条件的限制,架空线路的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率接地电阻往往达不到要求,而杆塔接地电阻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又十分重要,需要把接地电阻降下来,这时要根据每基杆塔的实际情况,认真查看地质、地势、测试杆塔周围各个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然后根据每杆塔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降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传输线模型的理论分析,利用理论推导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架空导线耦合模拟雷电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雷电回击通道中雷电流在5~29 kA范围时,架空导线耦合雷电电磁波形成的过电压幅值随雷电流的增大呈线性增加;耦合的能量随雷电流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增加;并且随导线长度的增加,耦合到的过电压和能量均减小;随导线截面积的增大,耦合到的过电压和能量均增大。  相似文献   

5.
雷击灾害是严重的气象灾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防雷工作也日趋重要。然而 ,目前尚仍有一些人在防雷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认为只要建筑物顶面装有避雷针 ,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设备就可以安然无恙。这是一种违反科学的有害认识。雷击有 3种 ,即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部分 ;侧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以下、地面以上部分 ;感应雷则是当雷云发生闪电时 ,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产生雷电磁场 ,雷电脉冲侵入设备 ,从而击坏电器设备 ,甚至击…  相似文献   

6.
1 雷电侵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一是雷电流经电源线路进入室内产生雷害。一旦发生这种雷害 ,所有的电器都将受到波及。由于架空电力线路架设高度高 ,路径长 ,因此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雷击的概率大。直击雷击中高压电力线后 ,在高压电力线上传输 ,经高压变压器的电容 ,耦合至 2 2 0V低压侧 ,然后侵入计算机系统的供电设备。二是由通信线侵入。通信线中出现雷击过电压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路旁大树、高大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等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时 ,强雷电压把附近土壤击穿 ,雷电流直接侵入到电缆外皮 ,进而击穿电缆 ,使高压侵入电缆芯线 …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雷电侵害网络设备的几种途径雷电侵害计算机网络有两种方式:直击雷侵害和感应雷侵害。直击雷击中建筑物,会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如果电压分布不均会产生局部高电位,对周围电子设备形成高电位反击,击毁建筑物,损坏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感应雷一般由电磁感应产生,通过电力线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传统观测仪器已逐步被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替代,由于自动气象站仪器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使得自动气象站仪器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大的多,可达5倍以上,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格尔木市气象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这一特点使场地内仪器设备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增加了雷击的危险。虽然场地内均有较大型的避雷设施防止直击雷,但电子仪器设备和通讯线路都很容易受到雷电流所形成的感应雷电过电压波影响,引发自动气象站设备故障。现以DZZ4型自动气象站为例,阐述地面气象观测场遭遇雷击后,如何按故障处理流程,有序和快速地排查并维修自动气象站。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验证深圳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雷电仿真评估软件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一次实验室内雷电流冲击钢筋框架的实验。初步推断造成测量结果偏差的原因是由于测量探头、冲击源以及冲击电流引入线路的屏蔽效能所致,并通过改进试验方法初步验证了推断结论有一定的正确性,为实验室直击雷测试实验的测量方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地闪回击通道周围的电磁场对架空线路的耦合过电压,首先采用指数衰减传输线型工程回击模式(MTLE)模拟分析了回击通道周围电磁场的分布特征,然后运用以Agrawal模型为基础的场—线耦合程序对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人工引雷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所得线路过电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模拟结果表明,地闪回击电场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都应考虑到场—线耦合机制中;回击通道基电流波形的陡度同时影响到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的幅值和陡度,而电流幅值只影响感应过电压的幅值;当观测距离较近(50 m)时,架空线路上感应过电压幅值与电流回击速度呈反相关;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架空线路上感应过电压波形上升沿时间增加、幅值减小;此外,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幅值随线路高度和接地电阻的增加而增大,与线路长度和直径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由雷电流产生危害的方式出发,从暂态电位抬高、回路感应过电压、线路感应过电压、耦合过电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了雷电流产生危害的起因及形式,阐明了雷电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危害的具体原因及危害原理,为如何做好雷电防护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淑萍 《山东气象》2004,24(4):48-49
分析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传输线路和终端设备遭受雷电灾害的成因,并从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的综合防护阐述了安全监控的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14.
农居房是农村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通过对桐庐县雷灾统计分析,发现坡屋面农居房屋角是防直击雷的关键部位,坡度在0.45~0.50的农居房防直击雷措施可简化为仅在屋角设置接闪器;通过对新建农居房防雷图审调查,发现农居房进出的电缆线路屏蔽有未做设计与埋地的缺陷,对应4mm2铜芯电缆屏蔽层截面积,经使用2010版规范附录“H.O.1”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为7.58mm2,与产品实际屏蔽层截面积基本吻合。农居房防雷接地基础钢筋,因自腐蚀而在其使用寿命(70a)69.6%的期限外不符合防雷安全要求,应加大接地体规格或采取防腐措施。农居房的防直击雷装置设置、电缆线路屏蔽和接地体的防腐蚀保护等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否则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雷电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5.
1雷电侵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 一是雷电流经电源线路进入室内产生雷害.一旦发生这种雷害,所有的电器都将受到波及.由于架空电力线路架设高度高,路径长,因此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雷击的概率大.直击雷击中高压电力线后,在高压电力线上传输,经高压变压器的电容,耦合至220V低压侧,然后侵入计算机系统的供电设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种弱电设备被广泛用于智能化建筑.但弱电设备存在其先天不足,对过电压的耐受水平很低,经常因雷击或过电压损坏.因此只做好传统意义上的直击雷防护已经不够,必须根据各种弱电设备的特性进行更为细化的防护,以减少遭雷击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潍坊学院消防自动控制系统雷灾现场调查,后期数据整理、分析,得出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易遭雷灾原因.并根据雷灾原因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经过两年的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常规避雷针与提前放电避雷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套防雷系统包括外部直击雷防护、系统感应雷防护和接地系统。直击雷是最严重的雷害事故根源,人员伤亡、雷击火灾、感应雷击均是由直击雷引起的。因此有效地防止直击雷害成为防雷中最突出的问题。防范直击雷的重要措施是有效地安装合适的避雷针。现在市场上有两类避雷装置,本文通过对两类避雷针的比较,提供科学选用避雷产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社会需要,目前大多数新建建筑物内都规划了智能信息系统.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措施做得多好,设备线路如不进行专项防雷处理都将遭受雷电损坏.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屋面设备防直击雷的必要性,根据建筑物几何形状及接闪杆相对位置对屋面设备防直击雷的影响程度,选取不同的滚球基准平面,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推导出修正公式,确定屋面接闪杆对设备直击雷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电梯的构成、布局位置等方面分析了雷击对电梯造成损害的原因,研究了电梯遭雷击的损坏形式包括直接雷击、闪电电涌侵入、雷击电磁脉冲和反击,针对性地提出了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限制过电压、定时开展防雷检测等措施,为使用单位采取电梯雷电防护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