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气热力学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阐述了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增暖等非传统大气热力学问题; 基于大气非平衡态热力学的非线性理论, 提出应发展突显热力学作用的数值模式, 并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压大气中尺度半平衡和准平衡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刘式适 《大气科学》1999,23(5):559-570
应用描写正压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分析了中尺度大气运动的物理特征,指出非平衡强迫运动是引起中尺度重要天气演变的根本原因。中尺度动力学方程组是中尺度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因此,结合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依据严格的尺度分析理论和摄动理论,简化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使之能够恰当地描述出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对于中尺度动力学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基于非线性平衡方程所得到的半平衡和准平衡动力学模式分别与半地转和准地转模式极为相似,它们可以较精确地描述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因而,可作为中尺度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准平衡动力学模式应用于中尺度涡旋系统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尺度平衡涡旋系统主要是受梯度风控制,其流场和气压场的发展演变则由一个演化方程来描写,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以来,热带大气动力学的研究继60年代之后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近四年来成果十分喜人,如果我们把60年代的工作看成是热带大气动力学的奠基,因为当时的三个主要工作(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热带大气波动和积云对流参数化理论)都是热带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理论,那么80年代的研究则是在上述基本理论基础上,联系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大气环流的一些异常变化提出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讨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大气动力学及数值预报模式的关系问题,探讨了将熵理论应用于大气科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湿大气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叙述与饱和湿空气有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从湿绝热、湿能量、湿斜压和湿大气运动方程组等论述湿大气动力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青藏高原隆起作用于大气的临界高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晓东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6,15(2):131-140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从大气动力学、热力学及气候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在青茂高原隆起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高度hc(-1.5-2km)。当高原隆起突破这一临界高度时才开始对大气产生强烈的作用,从而造成大气环流、大气热力结构、亚洲区域以及全球气候等一系列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旋转正压大气中的Rossby孤立波和偶极子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德海 《气象学报》1991,49(4):548-552
大气中的阻塞动力学一直是大气动力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数学的发展,阻塞动力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气中的阻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非偶极子阻塞(只存在高压或低压),另一类是偶极子阻塞(高压的南侧存在闭合的低压)。关于偶极子阻塞的动力学研究是在80年代以后才进行的。为了解释大气中所出现的偶极子阻塞,Mcwilliams(1980)提出了Equivalent  相似文献   

8.
低层不稳定大气边界层中的地形阻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两层大气模式,通过求解线性化大气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得到在上层稳定层结覆盖的不稳定大气边界层中,简单三维地形引起的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地形及大气条件对地形波及波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大气低层为不稳定边界层时,三维地形引起的波动在大气动量平衡中仍可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原始方程出发,在参考外来模式的前提下,自行设计了一个五层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并在干绝热无摩擦条件下对模式进行了传统的正压RH 波检验。旨在判定所设计的谱模式动力学框架性能的好坏。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式的干绝热动力学框架设计体现了一般模式所具有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非平衡态大气热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9,18(3):306-320
要挟了建立非平衡态大气热力学的必要怀和迫切性。并在考虑到大气系统是以湍涡为基本单元,具有气压梯度力,重力和Coriolis力的地球大气宏观体系的基础上,直接引入大气动力主程组,建立了非平衡态大气热力学的熵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1.
全球大气位温的两个不等价约束及其服从Gamma分布的证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力  张学文 《大气科学》1996,20(6):713-719
本文对全球大气位温积分守恒和热力学总熵守恒的物理含义及其不等价性进行了讨论。认为,作为对大气热力学状态较完整的描述,应将大气热力学总熵守恒这一约束条件补入数值预报模式中去。利用最大熵原理和上述两个约束条件,在理论上对大气位温服从Gamma分布这一从实际资料中揭示出来的事实进行了证明,得到了理论与实际完全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动力学及其与对流层大气相互作用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环流和行星波动力学、热带平流层大气波动及其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平流层大气环流变异对对流层环流和气候变异的影响及其动力过程、平流层大气数值模拟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平流层大气的长期演变趋势预估等的研究进展。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大气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的振荡现象、重力波在热带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和全球物质输送中的作用、平流层长期的变冷趋势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天气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现象,表明了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数值模式中平流层模拟性能的提高,最终都会推动整个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气氧化能力(AOC)通常是指大气通过氧化过程去除大气中微量气体成分的速率总和。在对流层和近地层大气中,AOC主要表观为对污染气体的清除能力或净化能力,亦称大气氧化性。AOC是地球大气自洁净的核心能力,但一直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认知和对其指标的量化描述。本文作者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大气氧化能力与空气质量的定量关系及调控原理”研究等项目,从大气化学基本理论入手,对AOC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在其量化表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围绕“大气氧化能力量化研究”这一科学问题,对这些进展进行简要的描述。首先在深入认知AOC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大气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大气氧化能力表观指数(AOIe)和潜势指数(AOIp),并通过二者归一化指数日变化闭合研究,发现了非均相化学过程对AOC的贡献不容忽视。随着PM2.5污染的加重,无论夏季还是冬季,AOIe亦随之增加,但在冬季AOIp则出现了相反的情景,表现出AOIp的变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AOC闭合研究思路用于大气OH自由基的储库分子HONO“未知源”研究,发现了北京大气HONO的重要非均相来源,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热带和副热带湿大气的大尺度运动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湿大气运动的性质与干大气有着巨大的差异,也与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运动有着很大的不同。指出热带是位势运动、辐合辐散和上升运动广泛盛行的地区。我们所得的结果与Charney对干大气的分析不一致,也与Murakami对湿大气的分析不一致。我们的结果与实际比较符合,从而证实了谢义炳教授最近提出的空气湿度对大气运动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同时,我们提出了一种反映热带大气具有强位势运动特点的风压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任何中、高纬度地区风压场关系的研究中所不曾出现过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建与壮大反映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蓬勃发展。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气象科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气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现象与过程的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学、光学与量子力学的物理机制与规律。它综合应用物理学原理,结合地球大气的特点,产生了大气动力学、云雾降水物理、大气边界层物  相似文献   

16.
黄荣辉 《气象》1983,9(4):39-44
动力气象学是一门根据流体力学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来研究在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运动的学科。因此,从流体力学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出发,建立适合于地球大气运动特点的方程组,这是动力气象学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柳崇健  刘英  徐辉 《大气科学》2007,31(6):1251-1256
熵流是大气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作者从强天气现象观测事实分析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熵流与大气系统演变的关系。前者主要涉及美国近50年龙卷、雷暴大风和冰雹事件的时间演变,后者从Gibbs关系出发导得熵平衡方程,并对一个强天气系统台风麦莎(2005)进行熵流分析,从而揭示出熵作为一个热力学无序度的度量对大气系统的适用性。研究显示,负熵流有助于大气系统的发展,而大气圈作为一个整体将朝着愈益背离平衡态的高度组织化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干旱气象》2001,19(1):23-25
大气动力学是用物理学和数学方法定量研究大气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 ,是大气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大气动力学的发展 ,不但受到观测系统状况的制约 ,而且受到数学、物理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并随着它们的发展而发展。目前 ,阻碍大气动力学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困难 :一是与非绝热加热和摩擦相联系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复杂性 ;二是非线性的纯数学困难 ,因为除了摄动法解决弱非线性以外 ,非线性的微分方程一般根本不能得到解析解[1~ 2 ] 。1 大气动力学的发展历史1 75 5年瑞士物理学家兼数学家Euler写出了理…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并不适用于大气冲入小匣的热力学过程,从绝热过程方程的推导并结合准静态过程的概念,研究了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方程不能用于大气冲入小匣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气谱模式中质量守恒格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嘉滨  舒静君 《大气科学》1996,20(2):169-180
当前在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谱模式,是以地面气压ps取对数作为展谱变量,模式大气总质量不守恒。本文研究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以热力学变量比容α代替温度变量T的方法,并以地面气压ps本身作为展谱变量,这样可以保持大气总质量守恒。同时,由于以α作展谱变量,可使重要项气压梯度项为二阶变量组成,截谱后,不会出现混淆误差。计算结果表明,这样改变后,大气总质量保持守恒。同时消除了混淆误差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