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建华  陈均远 《地层学杂志》1992,16(3):191-195,T001
<正> 牯牛潭组和庙坡组是张文堂(1962)命名建立的,标准剖面位于湖北宜昌分乡镇西侧的牯牛潭。牯牛潭组以灰岩与瘤状灰岩为主,厚约20m;庙坡组为页岩夹灰岩,厚约2m,页岩的出现为庙坡组的开始。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接受。70年代初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南队在湖北宜昌黄花场重测奥陶系剖面时,在牯牛潭组顶部约0.5m厚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Birmanites hupeiensis Yi,Lonchodomas brevicis Lu,  相似文献   

2.
3.
论太槽子组和碳山坪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美珍  王尚启 《地层学杂志》1989,13(2):144-147,119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总结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地层分布情况及近年来同位素测年资料,得出如下结论:阜新组中下部(高德层-孙家湾层)可与营城组对比,时代为巴列姆期-阿普特期;阜新组上部(水泉层)可与登楼库组下部(一、二段)对比,时代为阿普特期;登楼库组上部(三、四段)与阜新组顶部火山岩(张老公屯组)层位相当,时代为阿普特期-阿尔布期.  相似文献   

5.
湖南元古宙林家湾组和横路冲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单介绍了湖南元古宙论水铺群林家湾组正层型剖面和板溪群横路冲组正副层型剖面;对比了二组剖面的地层岩性和成岩时代及层位等特征;论证了沧水铺群林家湾组层位是合乎客观地质实际的;阐述了对湖南益阳沧水铺地区磨拉石一火山建造的划分对比讨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学智 《地层学杂志》1989,13(2):120-125
<正> 1979年至1982年期间,我们在太原西山煤田南部清徐详查勘探过程中,通过地表露头观测与追踪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比,发现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在东部北岔沟剖面中,以往文献定名为“北岔沟砂岩”,其下为5号煤层;而西部这层砂岩却在5号煤层之下。因此,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不是“北岔沟砂岩”,定名为“火山村砂岩”。  相似文献   

7.
王惠基 《地层学杂志》1992,16(4):290-291
<正> 笔者和黄宝玉、郭书元在山西榆社泥河和张村剖面采集了多门类化石,据腹足类动物群性质,对楼则峪组和张村组的地质时代提出看法。 楼则峪组:山西省地层表编写组(1979)在楼则峪组中所列的脊椎动物有维拉弗期(Villafranchian)的三门马Equus sammeniensis,山西轴鹿Axis shanius,步氏大角鹿Eucladoceras boulei,平额原齿象Archidiskodon planifrons。这次采集的孢粉经分析后,唐领余(1991)认为楼则峪组是亚热带成分完全消失,植物群的面貌呈现荒漠、荒漠草  相似文献   

8.
皖南前震旦纪小安里组的建立和铺岭组玄武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乘云 《地层学杂志》1993,17(4):288-291,F003
<正> 一、小安里组 小安里组命名地点为东至县城南西约5km处,小安里公路旁侧,层型剖面在东至县小安里(图1)。 1.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9.
湛江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55年,李树勋将广东湛江一套灰白色砂砾与灰白色粉砂质粘土互层的地层称为“湛江系”,时代是晚第三纪至第四纪;1964年,广东茂名石油公司地质处称之为“湛江群”,时代为中新世至早更新世;同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定为“湛江组”,时代为早更新世。由于湛江组的岩性和沉积相特征区域差异较大,露头多未见底,上覆下伏地层多为松散物,加之各家所掌握的实测资料及研究程度不同,30多年来对湛江组的沉积相问题仍众说纷坛,例如广东省地质局(1972)认为湛江组的沉积相为海积、冲积;南海海洋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白垩纪茅店组、河口组及塘边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白垩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散布于大小30余个“红色盆地”中。因以往的划分以年代对比代替岩石对比,将不同的岩石组合划归同一地层单位,混淆了岩性岩相的一致性,同时也忽略了沉积盆地发生—发展—衰亡封闭演化之不同阶段所形成岩石组合及延伸变化。现根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和划分准则,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赣州组、圭峰组均提升为群级单位,前者下部创建茅店组,后者下、中部分别创立河口组和塘边组。  相似文献   

11.
吴洪飞 《山西地质》1991,6(1):71-79
  相似文献   

12.
江西的长兴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竹蜒)类化石分布特征将长兴组分为三部分:上部个体较大的Palaeofusulina甚为富集;中部化石较少,且以个体微小的Palaeofusulina minina为主;底部出现大量Gallowayinella.但其分布下限可达龙潭组中部海相层.文章对长兴组的沉积环境,上下接触关系及邻区对比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江西省泥盆系,通过本次地层清理,新创建灵严寺组和麻山组。本文描述了这两个组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其时代分属于中泥盆世早期、晚泥盆世锡矿山期。  相似文献   

15.
陕北萨拉乌苏组的地下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第四纪萨拉乌苏组的岩性;分布和可供利用的水量,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保存条件是影响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利用地质、钻井等资料,分析了西昌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顶底板条件、构造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和气体组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影响页岩气保存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西昌盆地保存条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各凹陷主要由走滑-冲断带相隔,凹陷内地层缓倾,构造样式表现为宽缓-开阔褶皱,由于受到盆缘断裂冲断作用的影响,盆缘褶皱常表现为紧闭-闭合褶皱,地层近于直立,局部发生倒转;西昌盆地内部构造缩短量较少,缩短率均<20%,指示整个盆地内部构造变形强度较弱;盆地南部布拖区域,龙马溪组页岩可形成典型压力封存箱式地质结构,箱内与箱外存在一定压力系数差,箱内地层压力稳定,保存条件好;综合多期构造作用下的断裂和裂缝发育状况、隆升剥蚀、构造变形条件等因素,在西昌盆地东缘优选出昭觉和布拖两个页岩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班戈地层分区的下白垩统郎山组之上发现一套厚约 180 0 m的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细碎屑岩岩石组合 ,该套组合不属于郎山组定义之内 ,且出露良好、层序稳定、标志清楚、厚度巨大、化石丰富 ,并具有很强的可填图性。因此 ,我们将整合于郎山组之上 ,岩性以杂色微—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 (粉 )砂岩与泥质生物灰岩的韵律产出为特征 ,产圆笠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康曲组 ;将整合于康曲组之上 ,下部以灰—深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生物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钙质泥岩等韵律出现为特征 ,上部以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圆笠虫泥晶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夹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为特征 ,富含圆笠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及海胆等化石的地层定名为余穷组。时代均置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富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在川东北不同地区成藏要素基本相同,但是区域上天然气富集程度有所不同。为了揭示天然气的富集机制,通过烃源岩分析测试资料、岩心和薄片观察资料、测井和岩屑录井资料等,分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的来源、主力烃源岩生烃强度、储层性质与规模、天然气的保存条件、生烃演化史和油气藏的调整过程。研究表明:(1)川东北地区处于或邻近生烃中心,油气初次运移距离短;(2)礁滩岩性气藏相对独立,礁滩储层分布范围控制着古油藏的规模;(3)气藏上覆多套膏盐岩盖层,天然气保存条件好;(4)早期的古油藏经历高温已经全部裂解,形成现今的气藏;在构造作用控制下,天然气聚集成藏经历了古油藏的形成、古油藏裂解及古气藏的形成和现今气藏的形成3个阶段。对川东北天然气富集机制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寻找有利靶区,指导天然气勘探。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演化与成藏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姚家组—嫩江组是一套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沉积地层,嫩江组二段底部最大湖泛面形成了盆地范围内稳定分布的油页岩,不仅是层序及地层对比的标准界面,而且成为重要的烃源岩层和盖层。姚家组及嫩江组一段是湖进形成的大型湖泊与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嫩江组二段到五段是强制性水退形成的大型湖泊与进积三角洲沉积;在湖进期嫩江组一段长轴物源方向发育大型重力流水道及末端浊积扇沉积,在嫩江组二段强制性水退环境下进积型三角洲前方发育大型滑塌扇沉积;储集层是湖进-湖退过程中形成的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以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体为特征,这些砂体向湖盆中心延伸楔入湖相泥岩及成熟烃源岩中,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特别是盆地长轴物源方向发育的大型三角洲复合体成为油藏集中发育的良好场所,是松辽盆地成为巨型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地质条件,同时重力流水道及滑塌扇体也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 桂西南(南宁盆地及其以西)郁江组至榴江组,广泛发育一套典型的盆地边缘相灰黑、黑色硅质岩、石英硅质岩。其下部往往夹红褐色的凝灰岩及白云岩,上部有一套含竹节石黑色薄层泥岩(上覆地层为榴江组硅质岩)。南宁五象岭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上下界线清楚。前人往往以南丹罗富剖面的塘丁组、纳标组、罗富组等组名进行划分,也有称为东岗岭组。很明显,这套硅质岩为主的地层与南丹罗富的黑色泥岩和桂中象州型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