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浅海经济鱼类重金属的卫生质量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用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对我国浅海经济鱼类金属的卫生质量进行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卫生状况是良好的,食用是安全的,个别测站的少数品种单项超标,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是镉,总汞,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广东岸段鱼体重金属含量比80年代初略有下降,福建岸段的则相反,广西岸段的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6年夏季(6—8月)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事件的强度、暖昼、暖夜发生日数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对应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EHT事件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0—1970年和2002—2016年为暖时期,1971—2001年为冷时期。相较于冷时期,暖时期在高温强度、暖昼和暖夜的发生日数方面均明显偏暖。针对于该极端高温年代际特征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暖时期位于长江流域北部的对流层中高层异常反气旋和偏北偏西的西太平洋副高有利于该地区下沉运动的增强,进而有利于极端高温的出现。同时,在对流层低层,位于中国东部的异常反气旋将低纬地区的暖湿气流携带至长江流域,这也有利于长江流域EHT事件的发生。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AMO与长江流域夏季EHT事件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关系,AMO超前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EHT事件6~8 a,这对预测中国长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戚立心 《海岸工程》1995,14(4):43-50
海上火车轮渡是海峡间,陆岛间及岛屿间铁路线连接环节,经轮渡衔接可以减少客,货换装,节省绕行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在北欧已由百余年成功的经验和历史。我国海上火车轮渡的这议始于本世纪60年代,但由于经济技术发展较慢,直到90年代初欺才有人提出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本世纪50年代以前福建海岛生态与气候的恶性循环到50年代以后生态与气候的良性互动,说明相干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福建海岛经济持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50年长江口的主要有机污染的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近50年来我国长江口及长江流域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记录和成果和国内外其它重要河口海域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人类近50年的活动对长江口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有机污染。本世纪初长江干流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达308种。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长江口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之后开始下降,但至今还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同时,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上个世纪90年代长江口的多氯联苯(PCBs)污染要来得重。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我国沿海均已出现油污染,并在上世纪90年左右最为严重,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呈下降趋势。长江口多环环芳烃(PAHs)污染在上世纪70年代很少,但随着长江流域工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加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许启望,刘秀芳(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在海洋、海岸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的生产事业。近3O年来,世界海洋开发规模迅速扩大,海洋产业日益增多,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世纪60年代,海洋产业的总产...  相似文献   

7.
东亚沿岸近期相对海平面的升降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继瑞  张芩 《热带海洋》1995,14(3):23-30
根据东亚沿岸45个水位观测站的长序列水位资料,用不同的计算区域平均海平面升降的方法,估计了该区海平面升降趋势。结果表明,从本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整个海区平均而言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海平面升降的区域性变化较大,中国沿岸除山东半岛外,其他海区平均是上升的;在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南部沿岸,由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多数是上升的,但上升幅度很小。本文对东亚沿岸海平面升降的估计结果与Barnett的相应估计差  相似文献   

8.
热带太平洋5月份上层洋流的动力统计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复EOF分析,将热带太平洋5月份的上层洋流看作一个整体,对其作了动力统计诊断,用以考察热带太平洋5月份上层流场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揭示其与长江流域梅雨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5月份上层偏差流的前三模态均为赤道所俘获;其第一、二模态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第一模态与长江流域梅雨异常密切相关;第二模态与ENSO密切相关;第一模态其模的振幅有由小到大的年代际周期变化,且从1994年起模有越变越大的趋势,这表明这段时期长江流域梅雨降水量的异常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里约热内卢)的胜利召开,使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的国际环境外交和国际环境立法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可以预见,本世纪90年代,环境问题仍将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问题,继续向前发展。海洋环境问题,作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成为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热带雨林问题之后,人们特别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星载海测技术是本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测量技术,它以人造卫星作为测量仪器的载体,伴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微波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盖明举 《海洋信息》1998,(12):24-24
一、海洋科学研究活动 越南的海洋研究工作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1922年就在芽庄建立了海洋研究所,当时是印度支那最早的海洋研究机构之一。越南的海洋科学研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芽庄海洋研究所的建立至30年代末。本阶段的主要科学研究活动是支持该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海洋维权,是中国海监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我国海洋维权执法的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对外海洋科研、海洋环境保护以及铺设海底电缆管道调查为重要内容的执法活动;从本世纪开始,我国海洋维权执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覆盖我国管辖海域的中国海监实施的由不定期转为定期维权巡航,标志着我国海洋维权执法正朝着正规化、规范化的海洋维权执法行列迈进。  相似文献   

13.
用机载激光测深仪来采集海道测量数据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由Hickman和Hogg等人提出来的。1974年在澳大利亚进行了首次由激光测量地形剖面的试验,对此,海道测量学家  相似文献   

14.
海洋管理大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开发利用海洋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政府行为。我国的海洋管理是从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主要是由国家海洋局全面行使对海洋的综合管理。广西海洋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始于70年代初自治区水产局管辖下的渔政渔监部门,主要是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单块管理。80年代中期,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了广西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世界最具权威的两大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地球气象卫星系统和全球气象观测网)观测记录数据表明,地球气候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明显增温,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连续出现高温酷热的年份。1994年全球气温要比1950~1980年3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约0.3℃,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东亚沿岸45个水位观测站的长序列水位资料,用不同的计算区域平均海平面升降的方法,估计了该区海平面升降趋势。结果表明,从本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整个海区平均而言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海平面升降的区域性变化较大:中国沿岸除山东半岛外,其他海区平均是上升的,在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沿岸,由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多数是上升的,但上升幅度很小。本文对东亚沿岸海平面升降的估计结果与Barnett的相应估计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Barnett选站较少,且选的站集中在该区南北两端,中间部分无资料;估计方法虽有影响,但属次要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之二)刘文宗(外交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接续上期)四、法、日帝国主义的侵占纯属非法中国抗战胜利后已收复两群岛本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危机日益逼近,法国深感西沙和南沙群岛对保护其远东利益...  相似文献   

18.
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间的咸海,是世界有名的第四大湖。但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其面积在不断缩小,对其附近环境已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咸海的面积为何会缩小呢?原来,咸海是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锡尔河及阿姆河这两条大河流入的内陆大湖。但从60年代起,原苏联的改造沙漠,向沙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气象学家就着手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1]。自70年代起,我国学者相继研究了中纬度海洋的海表水温(SST)对大气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并开始较系统地分析热带海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我国降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较迅速,特别是海洋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仅就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  相似文献   

20.
中国黄土是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除黄土高原外,中国其他地区还零星分布有风成黄土堆积。在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分布有川西、金沙江、巫山和下蜀黄土,探讨这些湿润区风成黄土的风尘来源、动力传输过程以及沉积后土壤化过程等可为研究长江流域东亚季风环流特点提供证据,对探究过去湿润区风尘风化固碳过程和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对长江流域各地区黄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不同地区黄土物源、物质传输过程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在风化固碳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在综述了川西、金沙江、巫山、下蜀风尘黄土的形成年代、物源等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川西、巫山、下蜀三地黄土的发育与青藏高原在青藏运动B幕、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3个阶段的隆升有重要对应关系;并且发现在冰期和间冰期,长江流域风成黄土的风化程度均比黄土高原黄土强,且在古土壤发育期更强;认为长江流域黄土风化过程对陆地固碳的影响及其与古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是今后湿润区黄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