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市外向型农业发展与创汇农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福州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着重讨论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以内、外双向循环为特征的双向并进战略新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框架指导下,重点布局了以水产品为主的六大创汇农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东南沿海浙闽粤三省,建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出口创汇条件优越,市场需求量大,应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大力扶持和促进该地区建材和非金属矿业的发展。一、开发的有利条件(一)资源丰富,有明显优势东南沿海地处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除地槽阶段及地台阶段生成的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滑石、砂岩、粘土岩等沉积和沉  相似文献   

3.
张争胜  周永章 《热带地理》2005,25(3):233-237
分析了湛江市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化历程,认为湛江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条件、生产传统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等影响因素作用增强。湛江市的农业竞争优势包括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热带作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内部驱动因素和交通区位、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为了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湛江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与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同时应积极发展创汇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经营、市场营销和政府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4.
以出口创汇为导向,以竞争国际市场为重点的沿海发展战略,从理论形成到付诸实施,已有3年时间了。几年来,威海等沿海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制约着外资外技的吸收和出口贸易的扩大。如何进一步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什么问题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着重从国内外环境来分析。本文拟在威海市综合国土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济环境和投资决策因素变化趋向,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吉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了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得出吉林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基于吉林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松辽平原区、西部松嫩平原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四种区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6.
韦素琼 《福建地理》2001,16(1):18-21
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为例,分析了作为城区,农村过渡地带的城市边缘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规划的原则,内容要点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城市边缘区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厦门经济特区利用其独特的“热、海、侨、特”优势,发展了规模圈套的外向型农业,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其外向型农业仍能扩大,而其发展方向则是在大农业协调的前提下,突出海峡两岸的合作,强化高产优质高效特征,把厦门建成闽南的外向型农业出口加工、品种引进中心,并建立相应的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张落成  吴楚材 《热带地理》2003,23(3):250-254
南雄市是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分水岭和联系通道,是古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与珠江三角洲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具有交通要道、旅游资源等优势,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在韶关地区处于中游,在沿海则属于经济低谷地区.应该采取资源转换、外向带动、跳跃发展、重点突破发展战略加快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福建省农业现状和发展条件,我们认为: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七化”: (一)农业生产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化,就是要发展以交换为目的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商品量的大小和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分工的发达程度。 目前,福建省商品农业尚不发达。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基本上是在省内交换和消费,输出省外的为数不多,可供出口的更加有限。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促进福建经济振兴,加速农村脱贫致富,应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商品化,首先必须增强商品经济观念。要把福建农业纳入国内经济和国际  相似文献   

10.
沿海与沿边开放战略,是我国整体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本地区的自然、人、地缘等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本地经济纳入国际大市场之中,以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腾飞。但两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唐俊雅 《福建地理》2002,17(3):30-34
本文从分析城市边缘区旅游区旅游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入手,对该区域旅游发展的市场环境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以福州市永泰县为例,对城市边缘区国内旅游市场的营销规划做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同类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校位于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境内,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的良好外部条件。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几年来我们多次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 杨桐、柃木是浙江省新昌县主要出口创汇的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县已建成杨桐、柃木基地1.8万亩,初步形成以浙江丰岛物产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户、基地、加工出口的格局。年出口杨桐、柃木3200万束,创汇1200万  相似文献   

14.
“中亚”教材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中亚自然地理知识(位置、地形、河湖、气候、矿产)和人地理知识(国家、城市、交通、民族、宗教、农业、工业),还强调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农业、工业的影响,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中亚地区因为降水少,荒漠、草原广阔,农业主要为畜牧业、灌溉农业,小麦、棉花、畜产品为主要产品,与此相关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业得到发展,形成中亚的区位优势。而中亚盲目追求高产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棉花的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有害成分含量过高是目前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农业生产体系;交通便利,农产品交流市场活跃;无公害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差别大,山区、丘陵和平原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加强绿色农业的组织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的消费市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示范作用,是河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利益学说与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要坚持以比较利益为原刚指导地域分工和合理开发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使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区生产优势相一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论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漳平市永福镇为例,分析了福建中高海拔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认为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恰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劣势的高海拔低气温;并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进一步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化劣势为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区农业经济优势,一般系指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长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和技术条件、交通运输和经营管理条件等,凭借这些条件的有机组合,加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某地生产某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即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放,取得较其他地区相对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果好,竞争力强,商品量多,商品率高,在全国(或地方)居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守红 《热带地理》2000,20(4):278-281,304
湖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基础好,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文中首先讨论了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并对本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和目标进行探讨,提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