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由于道路建设基坑开挖必然对其下方及周边的地铁隧道稳定与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与施工道路共线区域的地铁隧道进行实时监测是维持地铁安全运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以深圳市某快速路与地铁11号线共线监测区域长度约1000m的2标为例,针对目前地铁隧道监测范围一般在200m以内居多,超长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内的多台仪器不能直接与基准点通视的经验较少的现状,提出偏心观测的多站式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地铁隧道进行高精度的实时全程监测。结果表明使用此监测方法有效指导了基坑施工,为深圳地区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超长影响范围的监测积累工程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国铁线路或场站工程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国铁运营和下穿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对既有国铁线路进行安全监测。结合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涉铁项目,首先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国铁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自动处理和分析工作;最后在系统中加入三维可视化分析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监测区域变形规律和趋势。该系统在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项目中的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对铁路路基及轨道变形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为国铁运营和下穿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尹啸 《北京测绘》2018,32(5):553-556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高效、连续、动态、数据实时分析等优势。本文通过介绍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并结合广州地铁2号线某站监测实例,对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应用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地铁运营和停运两个时段的监测精度都能满足G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可以较稳定地代替人工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卸载和基坑降水的影响,临近地铁隧道的受力条件将改变,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对保证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广州大马站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变形位移自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践,对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建、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以高精度、自动化的优势,及时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地铁运营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地铁保护区因其特殊性,通常人工测量在测量精度、监测频率等方面无法满足地铁隧道实时监测的要求。高精度的测量机器人可实现24 h的自动化监测,受地铁运营影响较小,在地铁隧道保护区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隧道保护区监测为例,介绍了由Leica TM30全站仪组成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探讨。二、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控临近基坑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本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长春市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长春市地铁2号线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首例装配式地铁车站—袁家店站,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装配式车站监测技术作业方法。以及介绍了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第三方测量检测关键技术(竖井定向联系测量、隧道控制网等)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运明 《测绘通报》2016,(1):99-103
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在监测基准网的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以消除和减弱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幅度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指导数据,保证了地铁的安全运行,是一种简便、灵活、实时、动态的监测系统。工程应用表明,它可以进一步提高隧道、建筑物等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安全监测的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实现对隧道等构筑物的实时监测。可在地铁运行间隔内迅速完成隧道的三维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SOKKIA SRX1X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无人值守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深圳地铁“深圳地铁运营中的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地铁变形监测是为了掌握地铁沿线因物业开发或其它工程施工对地铁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确保地铁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建立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后续地铁设计、施工提供资料。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变形监测工程,对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危害性变形及时提出了预报,达到了监测的目的;并且分别建立了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下阶段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地铁轨道检修及维护使用、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和设施安全提供安全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固定式测斜仪的地铁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组成,详细阐述了系统应用于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某车站主体基坑监测实施情况。在自动化监测点位旁布设人工监测点位,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及处理,实时提供监测成果并绘制变形曲线。并且自动化监测成果精度可满足施工监测的需求,成果可真实反映基坑墙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以SRX1X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无人值守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深圳地铁运营中的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变形监测工程,对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危害性变形及时提出了预报,达到了监测的目的;并且分别建立了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下阶段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地铁轨道检修及维护使用、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和设施安全提供了安全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盾构切削桩基下穿建筑物群时对地表建筑物的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测量方法已不能满足其工程的需求,文中以深圳市地铁9号线大剧院站—鹿丹村站区间盾构下穿滨苑小区9~13号楼施工为例,对沿线建筑物实施自动化监测。首先介绍工程穿越建筑物群的情况,根据对施工风险的分析和评价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整套详细的自动化监测实施方案。当盾构穿越后,对变形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总结针对盾构下穿建筑群时自动化监测技术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隧道难免出现沉降,为了确保地铁安全运行,本文对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某站进行了应急监测及数据详细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在观测期间,轨道各监测点沉降平均值相对车站结构呈下降趋势,监测的轨道沉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静力水准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结合上海地铁监护测量的成功经验,介绍了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在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徐泾东-虹桥火车站区间沉降监测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为类似的变形监测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上海地铁二号线东延线广兰路到唐镇站3500m盾构推进施工实践,提出采用GPS与天项仪联合定向测量技术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高精度短边定向难题。并通过全站仪和陀螺仪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不失为高精度定向测量的好方法。它使得短边定向精度可以达到±2~3”,在实践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时浮动车位置信息,借助电子围栏技术建立了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长度监控模型,并重点解决了难以获取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位置信息情况下利用排队时间间接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长度实时监控的问题。以广州市48个收费站为试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提供通畅、拥堵预警、通知放行、实施放行等状态的实时监测,能为高速公路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京城市交通为例,选取北京城市路网数据,计算城市路网介数中心性,以反映城市各道路路段的通达情况;并利用北京出租车GPS定点数据,计算实际的交通轨迹。传统的路网介数中心性主要依据各路段最短路径的比重评价理论上的道路通达性,而本文以网络介数中心性为基础,提出动态介数的方法,从城市各路段交通量比重的角度评价各道路实际拥堵情况。利用两个介数的对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拥堵指数的参考价值,并为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及道路改建等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尤其是地铁项目的建设,城市地区地表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大范围的沉降监测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获取的厦门岛16个时间序列InSAR影像数据,分析厦门岛的地面沉降率,从而提出厦门岛的筼筜外湖,地铁1号线的中山公园—将军祠—文灶—湖滨东路路段以北地区,以及湖边水库周边可能会持续产生地面沉降,应及早做好地质灾害预防。  相似文献   

18.
胡圣武  范远芳 《测绘科学》2012,37(5):126-128
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的隧道结构断面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技术的测量方法,研究了此方法的主要工作流程、基本原理和方法。把此方法用到天津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测量隧道的结构断面,其精度和效率较常规仪器和方法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铁建设会对邻域造成地质环境损伤,甚至发生灾变。传统基于点位测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野外作业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缺点。因此,本文基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安全施工中的应用需求,以天津市地铁五号线为例,利用27景TerraSAR数据和PS-InSAR时序监测方法,对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站和隧道施工影响进行了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PS-InSAR能在施工期间监测到地铁线及周边的形变,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款依靠准确的数据定位配合通信技术及电子地图的车辆位置监控系统,用来实现车辆和监控中心信息交互,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改善交通拥挤现象。利用微处理器ARM@ CortexTM?-M3处理GPS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GPRS模块将运算和整理后的数据发送到互联网,上位机根据程序接收互联网上的数据调用谷歌地图实时显示车辆位置信息。借助此系统能够直观且方便对车辆位置分析和管理调度,达到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