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汉雄  张岳红 《地震研究》1992,15(3):298-305
本文根据对昆明的5层楼房和昆明市工人文化宫18层建筑的脉动观测,结合作者对昆明市几种地基土的脉动观测研究,提出了强震的卓越周期昆明地基土和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之间与震害的关系,可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场地土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几次大地震现象的启迪,分析在盆地效应的作用下,墨西哥城具特殊工程地质性质的软土,放大地震波,增强地震烈度,加重地震灾害。指出强震区场地土条件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可导致地基土的卓越周期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产生共振,这一效应使自振周期较长的工程结构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破损并导致建筑物彻底毁坏。研究震区盆地效应是服务于工程抗震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地脉动方法在合作市覆盖层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合作市区41处地脉动观测点数据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单点H/V频谱分析结果,总结了合作市区场地条件的地脉动特征,并结合钻孔揭示的场地条件资料,反演合作市区的覆盖层厚度.根据合作地区不同局部地形观测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了地形对地脉动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合作市区场地的卓越周期主要分布在0.1~0.2 s,与合作市区场地条件相符;2条剖面H/V频谱分布稳定,覆盖层厚度地脉动反演结果与钻孔揭示厚度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使用现有普通的光线记录测振仪和低档微机,较快较准确地确定场地脉动卓越周期的方法,其效果与使用昂贵的结构动力分析仪相当。 一 众所周知,场地地震动的强度和频谱特性与场地传播地震波的土质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地震动在基岩处的输入为一定,则复盖层顶部的地震反应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场地土的动力性能。因此,认识场地土的动力性能就能把握小区场址的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日本强震观测网KiK-Net中两个基岩台站、两个Ⅲ类场地台站中数百条强震记录,对比基岩场地和Ⅲ类场地的地震动特性,分析傅里叶谱卓越频率与震级和距离的关系,以及上覆岩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岩场地上,地下和地表各分量傅里叶谱卓越频率随震级增大或距离增大而减小,大小及分布规律基本一致;Ⅲ类场地上,地下记录各分量傅里叶谱卓越频率随震级增大或距离增大而减小,而地表记录的这一规律则不明显,且地下、地表卓越频率大小及分布明显不同,对于同为Ⅲ类场地但土层条件不同的台站其变化也不同。说明坚硬的基岩场地对地震动影响较小,而基岩上覆土层对地震动有明显的影响且其影响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云南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异常影响因素,得出第四系软弱土层和新近系禽煤岩层等软弱岩土因素是显著影响云南历史地震震害异常的原因。利用1:20万(中比例尺)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软弱岩土进行调研,得到软弱岩土的分布状况.并初步分析了软弱岩土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对覆盖整个昆明盆地的新生代沉积相作过较详细研究工作的1:5万地质资料,得到昆明盆地软弱土的分布及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龙陵地震观场调查的震害资料,讨论了这次强震群震害分布的特点,认为同一地区在多次强震作用下震害的迭加效应是很明显的,震害程度是多次地震作用的总后果。指出,仅用宏观调查的方法只能是粗略地加以区分,若能配合微观手段布设连续多次触发的强震仪台网,观测地震地面运动可能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分析了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场地条件的关系,有迹象表明,大面积的震害分布除了受发震构造不明,小尺度多次破裂过程和震中分散的震群特征的影响外,震区特定的地质构造和花岗岩介质物性对震害分布有很大影响。小范围的震害差异是由于地基土质条件和局部孤突地形的影响。因地基土引起的震害差异可达2度左右,局部孤突地形对震害的影响幅度一般为1度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9度设防区场地的动力特征,应用脉动法对四川省西昌市(9度设防)25处典型场地进行了脉动测试,并采用Nakamura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该地区场地卓越周期的分布规律以及地基处理、断裂带、湖泊对场地动力特性的影响,为反应谱理论在9度设防区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测试结果表明:西昌市场地的卓越周期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9.
场地周期作为场地固有特性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本文在详细阐述场地周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区分为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并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周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场地卓越周期是地震波在场地中传播幅值被明显放大频带对应的周期,主要是是利用地脉动或强震动记录通过频谱分析得出的,给出的是场地周期的范围,有时根据频谱曲线会无法识别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基本周期是将场地假定为覆盖在均匀、各向同性线弹性基岩半空间上的水平成层均匀、各项同性的线弹性土层场地,无阻尼的情况下第一振型对应的周期。通过场地的物理参数(剪切波速或剪切模量,土层厚度和质量密度等)计算得出,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值法和简化法,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简化法。一般地,两种方法的确定结果不尽相同,在场地不太厚,场地土不太软的情况下,二者的确定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冻土层对立式储罐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冬季的季节性冻土层改变了地基土的动力特性和场地的卓越周期,季节性冻土层上储罐的地震反应必然受到季节性冻土层的影响。本文以Ⅲ类场地上的八种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场地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两种情况下储罐的地震反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Ⅲ类场地上的储罐,冻结期的地震反应要比非冻结期的地震反应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13.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目前结构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划分类型,主要有橡胶垫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复合基础隔震体系等类型。总结了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指出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SNREI地球模型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ongman和Farrell的表面负荷形变理论,深入研究计算SNREI弹性地球模型表面负荷勒夫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取得新的进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换方法─r ̄n因子法,比传统的无量纲化法简单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计算精度;确立了检验表面边界条件、微分方程积分线性性和计算结果的收敛性,用于评价数值计算结果精度的有效准则;给出了PREM地球模型的一组高精度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水对断层摩擦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国  张流 《地震地质》2002,24(3):387-399
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研究了光面、含脆性物质夹层和含延性物质夹层 3类断层的摩擦滑动行为 ,认为水对断层滑动稳定性和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含有岩性、围压 (深度 )和含水量 3因素的断层活动稳定性的模式 ,认为脆性断层更多地表现为速度弱化 ,少量水的存在易于出现黏滑 ,高孔隙压时会表现为稳滑 ;半脆性或半延性的断层在少量水或较低孔隙压的情况下会表现出速度弱化 ,也就可能出现黏滑 ,但孔隙压较高后 ,会表现出速度强化 ,滑动也就会是稳定的 ;延性断层多为速度强化 ,不出现黏滑。提出水的进入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水的存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这是考虑水或一般流体对岩体或断层活动稳定性影响时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储层砂岩声波速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和经验规律,提出了孔隙流体替代和孔隙度改变时对砂央地震波速度变化的估计,以及直接利用岩石矿物和孔隙流体的弹性性质计算砂岩地震波速度方法,利用已知的岩芯,测井或地震数据,运用这此方法,可合理地对储层砂岩地震波速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Biot理论的唯象修正对S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复模量引入Biot方程后,在一维条件下通过S波的波动方程研究了S波的传播特性,S波的数值分析显示在频率域或温度域上都能获得热弛豫衰减峰和Biot衰减峰. 在频率域上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两峰相向位移,在温度域上,因频率的变化也发生相对移动. 随着温度和频率的不断提高,两峰发生叠加,叠加后两峰互换位置. 低频或低温段的热弛豫峰移到了高频或高温段,高频或高温段的Biot峰移到了低频或低温段.由于两峰的衰减机制不同,导致S波波速随频率或温度变化规律的复杂性. 这些规律已部分被共振实验所证实,证实该理论模型具有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