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渤海湾在8月份出现由温带气旋引发高达518 cm的风暴潮属小概率事件。作者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自动站观测资料及天津海洋局潮位资料,对2008年8月天津港发生的两次风暴潮异常增水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得到气象因子对风暴潮的影响关系,为预报风暴潮提供依据;进一步探讨了在离岸风即西北风作用下产生风暴增水的条件和机制。结果表明,温带风暴潮过程增水强度大(最大增水121 cm)且持续时间长(达15小时);分析了气旋增水不同于台风增水的特点,并应用半封闭浅海湾中开尔文波传播理论分析了风暴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今年11号强台风于9月18日21时30分在温岭登陆,经过浙西进入安徽,强度减弱。 这次台风对我市而言:潮位高、风力强、雨量集中,受其影响全市平均过程雨量182.5mm,西南部万竹达417mm,58569(站号):8级风持续77个小时、11级风持续35个小时、12级风持续22个小时,瞬时极大53m/s,“三碰头”镇海口潮位5.22m、三江口潮位5.18m,均超过1981年第14号台风4.97m的记录。高潮位受损名列榜首,全市因灾死亡19人、失踪26人,紧急转移群众29.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5.43亿元。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气候变暖与珠江口最高潮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收集珠江口广东省境内查测台风暴潮位(高)潮位历史资料、4个验潮站年最高潮位资料和香港特区北角/鰂魚涌重现期≥2年台风最高潮位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与同期全球温度距平的关系,得出1910~2009年问珠江口每年最高潮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频繁遭受洪水灾害,往往并非单一灾种驱动,而是多种致灾因子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文中梳理了沿海地区复合洪水的主要驱动机理,归纳了复合洪水危险性研究中统计模型和动力数值模型两类主要研究方法,并分别阐述了近年来主要进展.复合洪水是极端高潮位(包括天文潮位、风暴潮和海浪)、河流洪水和强降水过程的两两组合或者是三者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 1974年第13号台风,于8月19日夜在石浦附近登陆,正面袭击我县。台风登陆期间,正逢农历七月初天文大潮的高潮时刻,石浦港出现7.93米的最高潮位,超过1959年建站以来最高潮他0.25米。群众反映比1956年8月1日台风袭击时的潮位还高。这次台风具有风时长(大风持续4天以上,本站极大风速达44.6米/秒)、雨量大(全县普遍降水260毫米以上。个别地方达432毫米)、潮位高的特点。这种大风、大潮、大雨同时袭击我县,在解放后的二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孙玫玲  穆怀斌  吴丹朱  姚青  刘德义 《气象》2008,34(10):60-66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2.5污染水平相当严重,日均质量浓度远高于美国1997年制定的65μg*m-3的排放标准.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的变化对PM2.5浓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随混合层厚度的变化,不同高度PM2.5质量浓度值有所不同.23时至11时,120m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层,11-18时,由于大气扩散能力的增强,三层污染物质量浓度开始下降,而到了18-23时,低层污染物浓度较高,各层浓度总体趋势为120m>40m>220m.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与稳定度的变化较一致.气象条件和早晚出行高峰期的影响导致PM2.5的质量浓度出现峰值.PM10与PM2.5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污染物来源基本相同.能见度水平和细粒子污染水平呈现较好的负相关,细粒子质量浓度的高低是决定能见度好坏的主要因子.降水过程是颗粒物从大气中清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温带气旋诱发的渤海风暴潮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2007年3月4日渤海风暴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烈而持久的向岸大风是造成风暴潮的重要因素;气旋四周较强的气压梯度力是风暴潮的主要强迫动力;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直接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渤海特殊的地形特征有利于形成风暴潮天气,渤海地区风向的变化是导致渤海沿岸各地出现高潮位时间差的主要原因,当地面风由东北转为西北后,渤海湾的潮位开始回落,渤海海峡的潮位继续升高,其最高潮位出现时间与潮位回落时间均滞后于渤海湾;由于气旋的移动路径和影响时间造成渤海海峡的风速极值滞后于渤海湾,而其增幅却远远大于渤海湾.  相似文献   

8.
《广东气象》2005,(3):F003-F003
2005年的“龙舟水”泛滥南粤,6月18-25日持续一周的特大致洪暴雨过程,使广东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受高空槽、切变线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广东省出现了较大范围连续性特大暴雨和强降水,其中,龙门县录得的过程累积雨量1300.2 mm。再加上珠江流域各大江河上游洪水的不断涌入和天文大潮的顶托,西江水位急剧上涨,6月23日中午-24日早晨,西江的封开、德庆、高要分别超警戒水位8.92 m、6.58m、2.68 m,流量达到56300m3/S,北江清远超警戒水位2.18 m。暴洪、泥石流、塌方、洪涝等自然灾害,成片出现在广东的河源、韶关、肇庆、惠州、清远、汕尾、珠海等地区的乡镇,17个市89个县(市、区)76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41.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5.2亿元人民币,特大暴雨造成京九铁路多处地段发生土方溜坍,被迫中断行车10多天。受暴雨和天文大潮夹击,广州珠江最高潮位超过基面2 m。江水漫进广州城,市内低洼地多处水浸超过1 m,南岸的铁轨一度被大水淹没,沿江路、滨江路等大马路水深盈尺,风景如画的小岛沙面顿成水泽。暴雨令著名风景区白云山出现20多处塌方,也令白云机场几度关闭。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天津和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0—2019年廊坊市发生的29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径向速度大值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40 kg?m-2等预警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51.9%的站次出现了阵风锋,其中61.0%的雷暴大风出现在主体回波移动前方中部到右侧;17 m?s-1以上大风速区作为预警指标,预警的平均提前量达47.2 min。100%的弓形回波雷暴大风出现前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存在≥17 m?s-1的大风速区,以此发布预警可提前37.1 min;71.4%的雷暴大风站点上空或10 km范围内VIL≥40 kg?m-2,平均预警提前量最高,达到52.7 min;依据带状回波前侧或右前侧出现阵风锋发布预警的平均提前量为60.6 min。73.7%的块状回波雷暴大风天气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有≥17 m?s-1的大风速区。结合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17 m?s-1和≥20 m?s-1以上大风速区、阵风锋、VIL≥40 kg?m-2出现位置可以提前30—60 min发布雷暴大风预警信号,且可更加精准的预测灾害性大风的落区、出现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0.
羊角沟地处莱州湾,当该地区受风暴潮与天文潮夕共同影响时,常造成沿海潮位暴涨成灾,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987年10月29日的一次强风暴潮的袭击,使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沿海总损失达2000多万元。 为避免潮位暴涨造成的经济损失,安全的方法是尽量加高防潮堤坝。若在设计堤坝高度时,予先估计在保险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潮位,这样既可保证堤坝在保险期内的安全,又能减少施工投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探究一次典型区域传输过程关键源区气态前体物减排对天津无机气溶胶(IA)及PM2.5的影响。大尺度区域高精度的IA模拟数据显示,华北平原地区生成了高浓度的IA,向华东地区传输后,按顺时针方向又返回华北平原地区。这一往返式区域传输过程导致天津出现两次污染时段。利用耦合在NAQPMS中的在线污染物来源追踪方法量化了不同源区对天津IA的贡献,识别出华北平原地区是关键源区,日均贡献为57.6%~100%。在天津污染前1天和污染天对华北平原地区SO2、NH3和NOx减排30%分别开展敏感性试验,研究表明NH3减排导致天津IA和PM2.5最大下降率分别为30.8%和13.3%,是SO2减排对IA和PM2.5最大下降率的16倍和26.6倍,是NOx减排情景对IA和PM2.5最大下降率的7倍和6.4倍,成为降低天津污染水平最显著的前体物。SO2减排造成天津硝酸盐浓度上升,最大增长率为3.5%,根据热动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京、天津和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0—2019年廊坊市发生的29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径向速度大值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40 kg?m-2等预警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51.9%的站次出现了阵风锋,其中61.0%的雷暴大风出现在主体回波移动前方中部到右侧;17 m?s-1以上大风速区作为预警指标,预警的平均提前量达47.2 min。100%的弓形回波雷暴大风出现前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存在≥17 m?s-1的大风速区,以此发布预警可提前37.1 min;71.4%的雷暴大风站点上空或10 km范围内VIL≥40 kg?m-2,平均预警提前量最高,达到52.7 min;依据带状回波前侧或右前侧出现阵风锋发布预警的平均提前量为60.6 min。73.7%的块状回波雷暴大风天气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有≥17 m?s-1的大风速区。结合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17 m?s-1和≥20 m?s-1以上大风速区、阵风锋、VIL≥40 kg?m-2出现位置可以提前30—60 min发布雷暴大风预警信号,且可更加精准的预测灾害性大风的落区、出现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气象》2021,(5)
利用FY-4A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所生成的多通道图像及L2级卫星云产品数据,结合地面观测实况资料,对2019年1月25—26日和3月17—18日发生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两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浓雾的监测,白天综合使用通道3(BD_(0.83μm))、通道6(BD_(2.2μm))、通道8(BD_(3.725μm))和通道12(BD_(10.8μm))能很好地显示雾区范围、雾顶云结构、雾区温度等特征,且云图能很好地表现雾的消散。夜间可以结合BD_(10.8μm)和BD_(3.725μm)的差(以下简写为BTD_(10.8μm-3.725μm))和BD_(10.8μm)图像,用于识别夜间雾区,BTD_(10.8μm-3.725μm)通道亮温差越大说明雾的浓度越强。FY-4 A卫星云顶高度和云分类产品对雾的微物理特征结构反应更为细致,对于夜间大雾监测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弥补可见光通道1~通道3、短波红外通道(BD_(2.2μm))和中波红外通道(BD_(3.725μm))仅能在白天使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2010年卫星云图FY-2E、海岸带一海区出现的28次大雾天气资料和2008-2010年海岛站资料,依据大气状态方程、热力学原理,在MICAPS3.0系统下,应用云图与同步探空、地面雾区叠加图、温度场逆温层剖面及TBB值与海面温度比较,估算雾区面积、高度及秋、冬季雾区温度垂直递减率。结果表明:在环渤海地区特定的环流背景下,红外云图和可见光云图监测到的雾区分别在大连、烟台及天津一带由轻雾转为大雾,沿海岸带向北发生发展,雾区垂直厚度为400-600m,递减率为0.02-0.04℃/100m,渤海东西向温度差值为1q℃,南北向为3-5℃;辐射雾对应弱高压均压场,平流雾对应弱低压均压场;低云覆盖雾区浓雾加重,轻雾被低云叠加使得能见度降低;平流雾被锋面抬升后混合到低空水汽输送带之中,对后期降雪(水)具有指示作用。在2009-2010年海区一海岸带大雾天气预报及预警信号升级应用中效益显著,可为海岸带大雾预报因子选取及预报监测业务流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1年和2013年青海格尔木地区机载DMT仪器观测的气溶胶资料,对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及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低层主要为局地气溶胶,高层为输入型气溶胶;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升高呈减小趋势,且各高度层气溶胶数浓度均小于500 cm~(-3);气溶胶粒子有效粒径随高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00~5000 m气溶胶有效粒径最大;气溶胶数谱呈多峰分布。对格尔木第1模态(0.1~0.2μm)、第2模态(0.2~1μm)和第3模态(1~3μm)的气溶胶数谱进行对数正态拟合,发现气溶胶数谱谱宽第2模态第1模态第3模态,其与北京、天津拟合的谱宽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对比格尔木与北京和天津地区相同模态的气溶胶数谱发现,气溶胶第1模态数谱谱宽天津最宽、北京最窄,第2模态格尔木最宽、北京最窄,气溶胶粒子平均粒径在第1模态和第2模态北京均最大,格尔木均最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2016年6~8月GRAPES全球模式2m温度和10m风场24、48、72h时效预报场和同期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地面温度和风场资料,选取预报准确率、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Alpha Index5个统计量对2016年夏季四川3个区域(盆地区、过渡区和高原区)2m温度和10m风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检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对10m最大风速的预报效果较好,准确率较高,最高可达80.64%。模式对过渡区温度预报效果较差,准确率基本低于10%,但是对盆地区温度的预报有一定可信度。模式对10m最大风速的风向预报效果不如最大风速值。全省各区各要素的AI值都在0.7左右变化,表明模式预报的随机误差大,预报和观测吻合较差。本研究还发现,整体来看模式对盆地各要素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地形复杂地区(高原区、过渡区)预报效果较差。此外,模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2m温度的系统误差盆地区约为-2.3~-1.7℃,过渡区约为-8.3~-6.0℃,高原区约为-7.3~-5.0℃;10m最大风速值的系统误差盆地区约为-1.3~-0.6m/s,过渡区约为-2.3~-1.3m/s,高原区约为-2.7~-1.1m/s。   相似文献   

17.
渤海的风暴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涛 《气象》1975,1(10):17-18
风暴潮,是指在台风、寒潮大风、低压大风等气象因素的作用下,使受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的现象。由于主要是气象条件所致,所以也称为气象潮。风暴潮是一种自然灾害,如果风暴潮恰与受影响海区的天文潮  相似文献   

18.
9615号台风引起的阳江市沿海异常高潮位重现期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9615号(sally)台风袭击粤西时,靠近台风登陆点偏东方的阳江市沿海,于9月9日早上出现170cm左右的台风增水,包括海陵大堤在内的沿岸多处地方受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本次台风高潮位的重现期,旨在为核定现用防潮警戒水位的合理性提供依据。与前人同类工作比较,本次分析的特点是:(1)首次启用新近查证、准确的闸坡站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潮位极值;(2)注意了高潮位重视期随资料序列长度变化而变化的幅度;(3)注意到台风影响时闸坡港港池内外的最高潮位存在差异。本文所用的潮位资料取自闸坡海洋站和北津验潮站。测站位置…  相似文献   

19.
3月,全国平均气温为6.1℃,较常年同期(3.2℃)偏高2.9℃,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市)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河南等8个省(市)为次高值.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地区秋季典型多层层状云系的飞机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三江源地区一次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的分层垂直探测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地区秋季典型多层层状云系的微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云系由4层云层组成,Cs(卷层云)和上层As(高层云)为冰云,下层As和Sc(层积云)为过冷混合态云。下层As的云粒子浓度和过冷水含量最大,Sc的云粒子尺寸及谱宽最大,且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性;(2)Sc(下层As及对流泡)中中值直径在3.5~18.5 μm(3.5~ 21.5 μm)之间的云粒子为液相,中值直径大于21.5 μm(24.5 μm)的云粒子为冰相;(3)混合态云中高过冷水区与低过冷水区云的粒子谱分布差异明显,Sc高过冷水区有较明显的淞附增长现象;(4)Sc、下层As云底、对流泡顶高过冷水区的云滴有效半径依次增加。Sc高过冷水区的过冷水含量比率均值及标准差为69.9±19.4%,且与过冷水含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层As云底高过冷水区的过冷水含量比率无明显变化,其均值及标准差为89.2±8.1%;(5)混合态云各高度层FSSP(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平均粒子谱均为单峰型伽玛分布,混合态云和冰云各高度层2DC(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平均粒子谱基本上都为负指数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