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南京市监测区原始数据集,构建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发展的指标体系,监测分析交通网络空间密度、空间便捷度、空间通达性及其变化情况,并进行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分析和监测评价。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南京市交通网络通达性与交通网络密度、交通网络便捷度整体有所增强,但区域差异更为明显。南京市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的发展导向,中心城区应以调整路网结构、交通方式为主,外围地区以增强交通网络密度、交通通达性为主。  相似文献   

2.
交通通达指数是表征一个区域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立足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中交通要素等相关数据成果,开展了基于交通网络密度和交通便捷度交通的通达指数测算相关研究,引入了一套核密度分析、欧氏距离分析、吸引力分析等交通通达指数计算方法,并以杭州市为试验区,开展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监测。  相似文献   

3.
以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南京江北新区地理国情数据为参考数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城市建成区范围。结果表明:(1)江北新区成立前后城市建成区扩张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东北和西南方向;(2)其他方向扩张不明显,且城市边界趋于复杂化;(3)城市紧凑度较低,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待完善。在新区建成区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动力,为地理国情监测在城镇化发展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路网络通达性是区域交通体系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以GIS为技术手段,通过重力度量模型、道路加权和密度模型计算得出经济联系指数和道路加权核密度指数,并构建综合通达性指数来分析湖北省县域道路网络综合通达性及其空间特征分布。结果表明:(1)湖北省103个县经济联系指数以武汉市主城区最高;(2)道路加权核密度指数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最高;(3)道路网络综合通达性最高的5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硚口区、汉阳区、江岸区、江汉区、东西湖区。本文填补了目前国内省级交通网络通达性方面的研究空白,为湖北省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把握南京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公园绿地5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并将公共教育与医疗卫生列为核心公共服务,综合测度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秦淮、建邺、玄武等中心城区,而外围地区增强效应不明显;(2)2015-2016年南京市核心公共服务空间基本稳定,但随着江北新区建设的深入,江北乃至南京市的公共服务空间改变明显。本研究对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的探索方法将为地方政府、行业部门规划和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20年四川省3A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探究其时空演化格局并进一步解析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四川省3A及以上旅游景区核密度范围逐年扩展,至2020年宜宾成为全省第二大密度核心区,整体形成双核集聚、带状扩散、集中连片发展的空间结构,但不均衡现象较明显;(2)2010—2020年四川省3A、4A级旅游景区呈倍数增长,5A级增速平缓;(3)3A及以上旅游景区重心运动轨迹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移动,近年来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旅游景区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旅游扶贫等政策的大力实施;(4)四川省3A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格局的动态发展与空间演化是政策制度设计、市场供需结构、交通通达度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公式计算了徐州市区的各公交站点功能分,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将徐州市区地冈进行单元划分,形成公交站区;然后将各公交站区的功能分进行属性赋值,并进行空间分析,得出徐州市区公交分布南公交便捷度大致从市中心及火车站向外扩展为四级,并且公交站点的便捷度均由站点向外呈衰减趋势,且衰减程度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位于公交便捷度低的区域更为明显;最后将公交便捷度泰森多边形分布图与人口密度泰森多边形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目前徐州市公交便捷度与人口密度分布的匹配适应性以主城区向外围逐渐增强.一些地区的公交便捷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密度分布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景观格局、海洋资源、植被资源三个角度,探讨了2000年至2013环渤海湾海岸带不透水面空间格局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2000年至2013年,不透水面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减少,呈现团聚状分布格局;(2)2000年至2013年,滩涂、0-5m海域和5-10m海域空间资源的损失量分别为464.32km2、151.76km2和12.81km2;(3)研究区内城市建成区的植被减少和不透水面扩张之间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辅以影像解译、外业核查和地学统计等方法,并结合路网密度指数、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和最短空间距离模型以及相关规划资料,对四川天府新区交通网络格局及其通达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天府新区交通网格局基本成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整体道路通达性发展态势良好,以各重要基础设施为中心呈现出沿道路环状向外扩散的分布特征,其中新区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发展较快的城市区域交通通达性较高,东部偏远地区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面向公众服务的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 2014、2015、2016年三期)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南京市主城区商业中心集聚区,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2014-2016年,南京市主城区形成"一主一副"的商业中心空间格局,"主核"位于新街口、夫子庙一带,"副核"则位于湖南路-山西路一带,其他地区商业中心集聚相对较弱;②2014-2016年,主城区的"一主一副"商业中心集聚格局变化不大,在城郊的小部分地区,出现了商业中心密度减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