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民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城乡防洪减灾能力的提高,关系到经济建设的提高。所以,当前,中小河流的治理已成为当前水利工的作重点。本文根据当前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水土流失严重、缺乏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加强法制建设,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建设管理,提高防洪标准、加大投入、加大宣传的力度等五项治理措施,为中小河流科学合理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2)
针对山区型中小河流现状和河道水文特征,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洪措施可切实提升山区河流防洪标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充分考虑中小河流现存的问题以及山区型河道洪水特点,遵循提高防洪标准、增强岸坡岸脚稳定性、减轻土壤侵蚀、畅通山洪出路的原则,提出通过实施清淤疏浚、硬性防护、生态防护等山区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技术,可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及完善河道生态建设,以期为山区型中小河流防洪规划以及行洪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春光 《地下水》2018,(5):236-237,239
河道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民众对其关注度高,政府部门也将河道治理列为首要任务,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工作极为重要。针对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河流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防洪标准过低、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强、河流生态建设不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性不够等许多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加强河道污水和行洪排涝治理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结合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为防洪、防灾以及城镇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小流域防洪规划决策支持系统──Ⅰ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中小河流的基本特征,首先说明了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的目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步骤,最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它在防洪规划中的应用必将加强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的研究,简化防洪规划的过程,使得我国中小流域的防洪规划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水电设计院完成的《新疆玛纳斯河防洪规划》,较全面的对玛纳斯河洪水成因,防洪整体方案,洪水计算,防洪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论证。对玛河防洪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全疆中小河流有借鉴作用,对全疆洪水灾害防御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华县地处三门峡水库回水淹没区,其南部为秦岭余脉,由于地理原因造成中小河流众多,河流落差大,,汛期河水暴涨暴落,极易形成洪水,属于典型的"大雨大灾、小雨也是大灾"的地区。通过调查和多年总结,分析了华县中小河流的治理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着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堤防标准较低,潼关高程抬升河道行洪能力差内涝严重等问题,提出对列入和未列入国家治理规划的分别采取对策及措施保障汛期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徐乾清 《水文》2003,23(2):1-7
阐述了防洪成灾的基本认识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征和防洪减灾基本对策的要求,探讨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洪成灾体系,提出了当前防洪成灾研究规划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季万才 《地下水》2020,(1):164-16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河流防洪治理的措施、方法、理念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将河流综合治理与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已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生态型社会建设政策提出和实施。河流防洪治理经历了"修堤、堵口、疏浚、裁弯取直"、"蓄滞兼顾、除害兴利结合",以及以"防为主、拦疏结合,由防御洪水向管理及利用洪水转变,提倡人水和谐相处",逐步发展为建设水生态文明社会,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策。河流防洪治理面临的形势是,由传统的单一防洪工程治理,转变为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注重防洪又注重水生态环境景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洪管理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防洪工程由重建设轻管理逐步转变为重管理轻建设或管建并重。  相似文献   

9.
浅谈平原地区城市防洪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聊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对聊城市城市防洪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洪减灾意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城市防洪工程治理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防洪指挥系统,调整完善城市防洪投资结构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今城市中河道利用的现状和不合理的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在发挥城市河道防洪作用的同时,应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规划相结合,提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理念和原则,并针对目前城市河道景观整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方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中小河道治理中存在设计编制质量不高、工程建设投资不足、政府对工程管理力度不够以及工程项目覆盖面广等问题显著,现以大连普兰店区河道治理为例,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治理的理念为主,对如何高效高质的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行阐述,为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3)
本溪市位于我国辽宁省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属暴雨洪水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通过分析历年来本溪洪水发生情况,总结当前本溪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防火减灾措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的水文监测技术,注重优秀水文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水资源环境的监管,从而在区域内建立完善的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体系,为防洪减灾奠定充分的基础环境。期望对其他区域防洪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彰武县河流流域总面积约为3 486 km~2,多以中小河流为主,多年来存在河道泥沙淤积现象严重、冲刷侵蚀严重、降雨和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影响明显和区域水体污染物严重超标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彰武县中小河流分布特点,结合该县拦河水闸、提防以及护岸工程等许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状况,对区域内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方案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从河道的平面布置技术要点、横断面设计原则以及纵向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对彰武县河道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为该区域的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2)
对于河道防洪体系中堤防工程的安全状况,利用耦合了模糊集对分析和信息熵理论的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然后以小凌河锦州市境内段堤防为例,对各指标权重采用信息熵理论计算,并对样本各指标的对立、差异与同一度利用集对分析法计算,对各样本的安全状态根据集对分析评价原则和联系度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可为河道防洪体系建设及治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2)
我国地域广阔,河流众多,历史上"三年一大灾,两年一小灾"是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之一。通过对防洪预警建设必要性分析,对防洪预警系统组成中的防汛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防洪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防洪预报预警系统和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论述说明,并对防洪预警系统建设前景进行阐述讨论,提升防汛会商能力,提高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及时性,正确地对防汛形势做出分析,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可以为河流规划及流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7,(3)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剧,河流成了纳污的主要载体。河道治理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沙土淤积、防洪标准、河床不平整、水土流失、农田防淹防冲、人为破坏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柳河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清淤、护岸固坝、生态修复三大柳河河道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柳河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立芳  袁芳 《地下水》2006,28(5):24-24,69
本文从灾前、灾时、灾后三个环节探讨在新的治水思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措施,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提出要建立水情、灾情、工情评价体系和洪灾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朱元甡  刘九夫 《水文》2013,33(2):1-5
分析梳理了防洪减灾风险、风险及其分析、风险管理和治理等概念,指出防洪减灾理念从20世纪早期的"控制洪水"到20世纪后期的"减小洪灾损失"再到21世纪初的"降低洪灾风险"的演变,与防洪减灾形势、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防洪减灾风险源于洪水时空变化的不确定性、承灾体的不确定性和防灾减灾措施实际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防洪减灾风险管理指采取多方参与方式,在洪灾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多种不确定性,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力求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在防洪减灾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应重视有关人文因素及其不确定性、构建风险分析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0,(2)
以大凌河凌海段水源保护区为例,针对该流域河道存在的防洪体系不完善,行洪能力不足、河道侵占问题突出,河滨缓冲过滤带缺乏、水环境脆弱,生态功能退化和水污染问题突出等问题。从水质保障、生态修复、规划保留区、生态防护和生态保护5个方面提出河道生态治理规划措施及方法,以期为大凌河生态治理规划及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