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17,(2)
南票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西北部,防洪抗旱工程建设齐全。通过对当前南票区防洪抗旱工程现状及防洪抗旱体系现状的分析可知全区的防汛抗旱工程措施建设落后、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滞后、防汛抗物资储备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同时根据现状存在的相应问题,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及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肥至武汉铁路防洪评价淠河总干渠特大桥输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余忠 《水文》2007,27(1):62-65
铁路桥梁工程建设对河道堤防安全、河势稳定、输水安全、通航以及渠道治理规划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务例》和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法规,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本文概括介绍了合肥至武汉铁路跨越淠河总干渠特大桥基本情况,就桥梁建设对河道输水能力的影响作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对河道输水能力影响较大,建议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忠  付建利  陈怡宁 《地下水》2022,(5):294-296
河道城区段防洪设施自建成至运行至今已有50~60 a的时间,受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差,设防标准低,运行至今风化、老化及破坏严重,时刻威胁着城市的防洪安全。但考虑到城市段河道受地形及两岸建筑物限制,拆除难度大,尽可能地对原病险段堤防维修加固。本文根据城区段河道的病险情况,采取加固维修、拆除重建、堤防加高等方案进行堤防加固建设,成果可为本次河道及同流域河道防洪工程提供技术依据及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潘保存 《地下水》2011,(6):210-212
探讨分汊型河段堵汊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的方法。依据分汊型河段堵汊工程的特点,结合相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首先,从整理堵汊工程及其所在河道的基本资料入手,分析河道的历史及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而进行堵汊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计算,得出防洪影响评价结论,最后对修建该工程的评价结论提出防治与补救措施,以期为今后同类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6)
金陵河属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陇山山脉南部的陈仓区新街镇赵家山,由宝鸡卷烟厂西侧注入渭河,全长55.0 km,河道平均比降7.4‰,总流域面积427.1 km2。该流域屡暴雨洪水时有发生,对沿岸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减少洪水灾害,改善流域防洪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金陵河寺沟村段防洪工程极为迫切,结合工程保护对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进行推求计算,分析拟建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防洪标准确定为10 a一遇,1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81 m3/s,推求出各断面的洪水位。最后从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护岸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费用等方面对70 m、80 m堤距两个方案的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寺沟村段最小堤距不小于70 m。  相似文献   

6.
叶万超 《地下水》2022,(2):247-248
近年来,顾洞河在汛期洪水容易泛滥,造成当地的经济损失。文章分析了顾洞河现存问题以及治理的必要性,确定了以疏浚河水为主要目的设计思路,遵循防洪标准和堤线布置的相关原则设计了工程方案。该河道设计疏浚河道长度为10.498 km,右岸险工险段防洪堤达到2 km,同时对该河道的堤线选定及坝线方案进行选定,建Ⅴ级堤防。顾洞河河道工程治理以后,可有效保护该河道内荒地及小白窑等营子八个自然屯,其中保护人口为1.2万人、耕地为1.0万亩、林地为0.8万亩,对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和美化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河网连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网连通是区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图论将河网概化为图模型,考虑不同类型河道输水能力差异,以河道水流阻力倒数表征水流通畅度,并以河道水流通畅度为权值,借助ArcGIS平台建立河网图模型加权邻接矩阵,再利用MATLAB工具进行顶点水流通畅度计算和河网连通度分析,从而实现对河网连通性的定量化分析。以太湖流域嘉兴平原河网为例,进行河道疏浚前后的河网连通程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后河网连通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河道上修建拦水坝蓄水形成人工湖,可大大改善河道景观,同时也可能会对河道生态及周边地下水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按有关法规要求,须进行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本文以淄河圣水湖工程为例,着重分析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的补源及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工程运行的优化方案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1)
南票区2012-2015年节水增粮工程实施节水灌溉40.7 km~2,取水水源为浅层地下水,工程项目总取水量为366.0万m~3。本文从全区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取用水资源方案入手,对南票区2012-2015年节水增粮项目取用水资源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节水增粮工程建设用水在辽宁省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符合国家用水指标规定的,取水水源是可靠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机构调整,因此在取水能够得到保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综上所述,南票区节水增粮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干旱特征与抗旱对策及应急供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海丽 《地下水》2005,27(4):232-233
陕西旱灾严重,具有频率高、范围广、季节性强、区域差异明星的特征.应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挖掘现有水源潜力,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全社会节约用水,做好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在特别干旱时期实施应急供水,确保城乡生活用水,优先满足重点工业,高新产业和基本农田供水;同时对其他方面实行定时、限量供水.以此保证全社会安全供水、降低旱灾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王燕 《地下水》2022,(3):276-278
为了改善温泉县布热村出行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综合考虑新建布热村大桥跨越博尔塔拉河。为防止新建工程对河道防洪产生影响,通过收集资料和复核计算,从雍水、河势影响、冲刷、淤积等多个方面分析新建桥梁对既有河道防洪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桥梁设计与建设不会影响流域规划的实施;(2)新建桥梁对河道防洪影响较小,但在后期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仍需要加强监测,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2.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探讨了河道地形变化对三角洲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的采沙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的河道地形整体呈冲刷状态,其中90年代前后最为显著;(2)对于西北江三角洲腹部及其以上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较1999年的结果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1.8 m(18%);对于三角洲尾部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略高于1999年的结果,增高幅度小于0.1 m(2.5%);(3)潮汐及比降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增高作用强于河道冲刷引起的下降作用是三角洲尾部近口门河道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高于1999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干流河道是我国防洪的重点河段,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一旦出事影响范围极广,因此做好该河段洪水预报,进行合理调度,确保防洪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3)
由于承载着防洪排涝、城市供水、保持水土、生物栖息和景观娱乐等多重功能,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大凌河义县段治理工程为例,针对大凌河义县段河道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系统阐述了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并对治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及其阻洪可能效应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的地质地貌方面特征,并通过对历史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中游河道卡口对洪水的阻碍作用。并以田家镇卡口为典型案例,利用研究河段的水文资料,分析了中游河道卡口对洪水排泄的阻碍作用;如若实施田家镇扩卡,将对中游的防洪是有利的,而且会大大减轻中游特别是武汉的防洪压力,但有可能对下游河势的稳定、河床演变等造成影响,并可能造成其它环境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当前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剧、长江中游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将面临更大防洪压力,通过长江中下游扩卡增泄,以适应当前全球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5)
浑河右岸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属于沈阳市城市段,河道现状岸顶高于河底12~14 m,岸坡缺少防护,多年来受浑河洪水冲刷、雨水冲刷以及王家湾橡胶坝下泄洪水的影响,岸坡整体稳定性差,危及岸边滨水路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针对河道现状及问题,对浑河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右岸治理思路进行探讨,以河道治理原则为基础,对岸坡治理工程进行计算和合理设计,选择生态格网护坡结合混凝土桩基础作为岸坡防护的型式。从工程建成后的成效来看,治理工程建设后可提高该段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河岸冲兑,确保河岸安全,保护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防洪影响评价有关规范,对输油管道穿越黄河河道处河势演变情况、主河槽摆动范围、主河槽及滩地冲刷深度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管道穿越河道改造工程有关技术指标,就管道穿越工程对黄河的防洪影响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有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齐淑敏  袁金丽 《地下水》2009,31(6):119-120
临清市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水资源贫乏,农民群众饮用高氟、苦成、污染等不迭标水相当严重,供水保证率低、水量不能满足要求等资源性缺水问题尤为突出。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坚持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每处工程的水源科学论证,水量、水质、水源保护进行了认真研究,合理规划设计,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城乡规模化供水,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供水保证率,搞好水源保护,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并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信息化科技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库容分区运用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影响防洪、供水等现有利益格局的前提下,通过改善水库调度方式、发挥库群联合调控作用,提高生态供水保证率,是当前中国北方缺水地区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把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用水户,制订多用户分区运用水库群调度模拟规则,同时考虑调度方案对生态与发电的影响,建立水资源系统仿真模型,结合保证各用户供水保证率最大且尽可能均衡的目标函数,构建基于库容分区运用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海河流域滦河水系,提出了现状供水条件下潘家口、大黑汀和桃林口三大水库联合调度方案,绘制了水库群分区运用调度图,评价了调度方案对水力发电和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有效,水库群生态调度方案较之现行调度,可在不降低兴利和防洪效益的前提下,将河流生态系统供水保证率由46.9%提高到93.8%,生态水文改变度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