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流冲刷过程中河岸崩塌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婷  李国英  张幸农 《岩土力学》2005,26(Z1):260-263
采用土工数值分析方法,对水流冲刷过程中的河岸崩塌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水流冲刷引起的河岸后退距离及后退过程中坡内的渗流情况与坡体的稳定性;探讨了水流冲刷过程中岸坡崩塌的发生机理;指出了坡内的渗流作用与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是岸坡发生崩塌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岸坡土体的物质组成和分布、岸坡坡度等则是岸坡发生崩塌的主要内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受"7·18"特大洪灾影响,后河梓潼溪电站下游河段右岸岸坡发生严重塌岸,造成河流沿线村民楼房倒塌,公路毁损等灾害。通过对水毁路段破坏情况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得出该河段地形地貌、岸坡物质组成及结构是塌岸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而暴雨洪水冲刷和梓桐溪电站工程建设是塌岸的直接触发因素。研究山区河道水力资源开发与河岸道路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长江上游地区河谷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桥 《地下水》2019,(1):259-260
浑河清原县城段主要以现有堤防整修加固提高标准为主,干流堤线基本以现有堤线为主,针对浑河清原县城段干支流断面堤防型式进行加固,对洪水冲刷严重的位置修建护岸工程以提高沿岸的防洪标准,结合已有工程型式及运行效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生态治理理念,兼顾占地及施工的方便性,在堤防断面设计时突出河道的自然特点,在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前提下,优化断面设计,以解决县城防洪工程老旧、损毁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川口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川口河上游河段,通过对该工程区内的堤岸边坡和岸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及河道冲刷等问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可知: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工程区地层岩性主要由黄土、砂砾石、粉质粘土、砂岩夹泥页岩等个工程地质单元组成,整个治理河段凹岸侧岸坡较陡,凸岸侧(多为滑坡前缘)岸坡平缓,两岸岸坡极不对称,河曲发育行洪不畅,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应因势利导适度裁弯取直,尽量使河道顺直行洪顺畅。研究结果以期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山  杨建明  郭新 《岩土力学》2006,27(Z2):553-557
新疆河流洪水具有陡涨陡落、泥砂含量高、突发性强等特点。冲积扇河道纵坡大,上、中游河道表现为冲刷或冲淤基本平衡,河道防护工程洪水期冲刷问题突出。河流中下游纵坡明显减缓,河道加宽变浅,频繁摆动游荡。河流纵向、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河势改变,引起河道冲刷崩岸及洪水灾害。通过对新疆河流、河道特征,水力学要素及河床演变、河道冲淤规律分析,根据新疆河道特点及防洪实践,提出了河道治理思路及防护工程布置方法,对不同河段防护工程设计参数的选取、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岸崩塌问题分析和研究,在考虑江河水位升降引起坡外水压力变化及坡内非稳定渗流基础上,同时考虑水流冲刷引起的河床冲深及河岸后退,提出了水流冲刷过程中的边坡临界滑动场和适用于天然江河崩岸的数值模拟,并对水流冲刷过程中的崩岸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类不同土质岸坡的崩岸数值模拟,分析了水流冲刷引起的河床冲深及河岸后退过程中坡体的稳定性变化,探讨了不同土质岸坡的崩岸类型及崩塌模式。结果表明,坡度较陡的黏性岸坡崩塌时趋近于平面破坏且通过坡脚;坡度较缓的粉土岸坡崩塌时沿曲面破坏,且在水位骤降过程中易发生局部崩塌。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3)
针对王家湾橡胶坝第一跨气坝下游海漫实际被冲刷破坏情况,提出海漫修复工程的可行办法,即主要从材质上改变被破坏海漫型式。经过比选后,决定选用既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还可以起到生态环保作用的格宾石笼海漫替代原有模袋混凝土型式海漫。工程的实施效果将对今后海漫的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4)
通过分析留坝县太白河江口镇河道治理现状,理清河道治理存在防洪体系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治理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充分考虑现状已成工程及高岸坎,结合河道特点,提出尽量利用已有工程,沿河道天然岸坎进行防洪治理,共修建防洪工程3.67 km。工程建成后在保证设计洪水安全下泄的基础上,改善工程区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保护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岸冲刷问题的严重性,评述了河床横向变形模拟技术和河床变形混合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模型不适用于黄河下游的河床变形计算.将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粘性河岸冲刷模型结合,建立了河床变形的平面二维混合模型.采用多种改进措施后,该模型能同时模拟天然河道的纵向与横向变形,尤其适用于河床纵横向变化都十分剧烈的黄河下游.  相似文献   

10.
徐广忠 《地下水》2022,(1):261-262,280
为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效益,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岸坡稳定性,以某河道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采用生态空心块护坡、浆砌石护岸等处理措施.结合软弱段地基土特性,通过比选采用块石换填法进行处理,可保证工期和质量.经过安全复核,所采用的方案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弯道水槽中展开系列试验,研究水力冲刷过程中均质土岸坡冲刷崩塌输移与河床冲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该过程及变化特征可描述为:水下坡面侵蚀及坡脚淘刷导致岸坡失稳崩塌;暂时堆积在凹岸坡脚处的崩塌体加剧附近水流紊动程度利于其输运与分解;分解后较粗的颗粒随弯道螺旋流以推移质形式被输移至下游凸岸落淤,较细的颗粒大部分都随水流以悬移质形式被携带至下游出口;水流结构随岸坡及河床变形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试验成果进一步表明:冲刷状态下,试验材料黏性越小、近岸流速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岸坡冲刷崩塌量及河床冲刷量都越大;同条件下岸坡冲刷崩塌总量大于河床冲刷总量,且河床相对冲刷率随岸坡冲刷崩塌量的增大而减小,数值范围为0.40~0.92。  相似文献   

12.
刘兴华 《地下水》2020,(1):253-254
柳河彰武县段地处丘陵地区,两岸多有连续土丘,受柳河行洪冲刷兑岸影响,临河土丘岸坎林立,随时有崩坍岸可能,险情比较突出,在控导柳河河势发展的同时,对现状陡峭的岸坡进行治理,消除岸坎上群众通行坠落的风险迫在眉睫。通过对柳河彰武岸坎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坎段险工实际特点,重点对高岸坎险工治理模式和护坡、护脚型式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治理方式,完成柳河彰武县段重点弯道险工的治理和防护工作,解决柳河对两岸村庄和耕地威胁和河段岸坎崩塌后退过快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柳河治理的进程,为柳河全面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6,(5)
在高边坡治理设计中,如何进行治理以达到边坡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调查分析和长期的实践总结,认为从削坡卸载、坡面排水、防护加固及景观绿化工程等方面对边坡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利用坡率法对黄土地区高边坡进行削坡卸载以确保边坡稳定,坡面排水可防止地表径流对坡面及坡脚产生冲刷危害,边坡防护加固及景观绿化工程可起到稳定边坡、防止滑坡、减少水土流失、丰富景观及美化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巴东段是岸坡塌岸的高发区,塌岸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库区的安全生产生活。通过实际调查,选取深厚松散堆积层浅表部滑移型塌岸、沿基-覆界面滑移型塌岸、基岩崩塌型塌岸、沿结构面滑移型塌岸、冲刷浪坎型塌岸五种多发易发的典型塌岸进行研究,分析发生塌岸的斜坡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塌岸后的形态特征。运用岸坡结构法与卡丘金法对典型塌岸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岸坡结构法更适用于山区水库的塌岸预测。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土质岸坡的稳定坡角在26°左右,该值可为巴东段岸坡塌岸预测与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2)
浑河清原县城段防洪工程修建年代较早,经过多年使用损坏严重,部分堤段堤身断面瘦小,堤顶高程不足,不能满足城镇防洪标准,汛期常常发生内涝。从防洪标准、治理范围简述浑河清原县城段防洪治理工程概况,分析探讨河道治理工程的防洪效益,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经济评价分析,为相关防洪治理工程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弯道水槽中开展6组试验,分别用非黏性土及黏性土填筑河床,研究相同水力作用下近岸河床组成对黏性岸坡崩塌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试验给定的岸坡及河床组成情况下,非黏性河床凹冲凸淤且总体表现为淤积,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冲刷强度大,凸岸附近床面上泥沙掺混较明显;黏性河床及凹岸岸坡均被冲刷,河床主流区冲刷强度比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大。相较于黏性河床,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处较易冲刷,水流结构重新调整,凹岸坡脚处水流流速及紊动能可增至2倍左右,环流强度可增至11倍,加速了岸坡崩塌及崩塌体的分解输移;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坡脚处变形以及凹岸岸坡崩塌量均相对较大,岸坡崩塌强度为河床淤积强度的2~4倍,崩塌物质可充分补给河床的泥沙来源;经水力冲刷后非黏性河床组成情况下形成的河道滩槽高差相对较小,河道横断面相对宽浅。  相似文献   

17.
徐进汉 《地下水》2012,(5):209+211
护底布置在紧靠岸坡堤脚的滩面,是护岸的延续,可减轻冲刷深度,且能填补冲坑,以免堤脚基础沉降危及堤防安全。在设计中,根据河道设防标准不同,护底宽度常按经验数字确定,为冲刷深度的1.5~2倍或河底宽度的1/10~1/5,常取10~20 m,没有进行量化,容易造成防护体设置的不当,防护体不足则影响工程安全,过量则造成投资加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堤防工程手册》归纳总结堤脚护底的宽度计算方法,并用伊士巴许公式对石笼体重量、抗滑及抗悬浮所需厚度进行复核,结合工程实例,对结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洪水冲刷效率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低含沙量洪水的冲刷效率,结果显示: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洪水的全沙冲刷效率在平均流量小于4 000 m3/s时随着洪水平均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量达到4 000 m3/s以后,冲刷效率随着流量的增大不再显著增加,基本保持在20 kg/m3。通过研究分组泥沙的冲刷效率,发现全沙冲刷效率在流量大于4 000 m3/s后细颗粒泥沙冲刷效率降低的幅度大于粗颗粒泥沙冲刷效率增加的幅度,河床细颗粒泥沙的补给能力对全沙冲刷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建议在小浪底水库拦沙期,调控下泄流量使进入下游河道的洪水平均流量在4 000 m3/s左右,使黄河下游洪水的冲刷效率最大,从而实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冲刷效益,增大下游河道的排洪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0,(2)
秭归县九畹溪周坪段属鄂西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河床坡降陡,洪水集水时间短、汇流快,陡涨陡落。以秭归县九畹溪周坪段为例,在阐述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九畹溪存在的河道防洪能力较差、岸坡稳定性差、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问题严重、河道亲水性差、缺乏生物多样性等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河道清淤、生态护岸、生态绿化等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为类似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均质岸滩广泛分布于冲积河流中,其侧蚀过程沿垂向具有分层特点。基于全三维水沙模型及河岸侧蚀坍塌力学模式,提出动态网格跟踪技术,构建了非均质岸滩侧蚀沿垂向差异的三维动力学模拟方法。以连续弯道概化水槽为例,模拟分析了非均质河岸侧蚀过程中三维水流结构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坡脚冲刷后,底部主流向凹岸偏移,在已有弯道环流的基础上,于坡脚处出现一反向次生流;上部粘性土层坍塌后,崩塌土体堆积于坡脚处,上部主流明显左偏,下部次生流消失;随着坡脚堆积体的冲刷搬运,下部主流进一步向凹岸偏移;如此循环,主流不断向凹岸偏移,致使岸坡持续崩退、河道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