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峰  颜庭成 《江苏地质》2011,35(4):418-423
针对传统护坡工程方法在河道边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法,优化设计了该技法组成材料,并对生态混凝土的耐久性、植生能力和净水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该技法在泰州周山河河道边坡生态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认为所提出的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法不仅能充分保证护坡工程的安全性,还可维持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4)
护坡形式多种多样,近年来生态护坡越来越受人喜爱,在生态护坡应用和结构设计方面辽宁义县大凌河生态治理工程做了有益尝试。实践表明,该工程考虑试验研究成果、遵循生态护坡设计原则,坚持营造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设计生态边坡,为其他河流生态整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峰  汪培 《地下水》2022,(1):269-270
月河是汉江左岸较大的一级支流,安康汉滨区处月河下游段,径流量大,防洪压力大,故在城区沿河段采用了多种护坡形式,选择合理护坡形式是保障河段行洪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汉滨区城区堤防工程建设中多种护坡形式进行比选分析,总结各种护坡的优缺点,最终优先适宜护坡形式。比选结果可知: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共采用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三种传统护坡和新型的生态砼护坡和铰接式护坡;从一个汛期检验效果看,生态砼护坡生态效果最佳,铰接式护坡次之。浆砌石挡墙节约土地效果最佳,干砌石护坡造价最经济。分析结论为远期河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2)
河道治理除满足防洪排涝要求外,还应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本文以某河道治理为例,通过分析确定河道断面及护坡型式,确保两岸河堤不受侵蚀,并设计"跌水墙+人工湖"体系来降低河水流速,达到清淤效果。同时,以湿地湖为基础,通过种植植物、建造人工浮岛来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5.
草皮护坡水力糙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护岸工程可以在保护河岸的同时对河道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其中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快、易存活成为生态护岸的重要工程材料。草皮护坡糙率实验对36组草皮试件的糙率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草皮糙率的大致范围为0.020~0.090,主要与土壤类型、肥沃程度、水流条件等有关。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草皮糙率随生长期而增加;加筋草皮(基土中设置三维加筋材料的草皮)的糙率普遍大于天然草皮糙率。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重庆市江津区大肚子河整治工程为实例,说明2种护坡组合应用可以扬长避短,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2)
综合考虑了水文、水利和景观等多门学科的一种新型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治理对保护河流原有植被、地形地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柳河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河道生态治理的优势及应用要点,探讨了城市河道整治中其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牛萍 《地下水》2022,(1):251-253
本文探讨了聚集地型、山溪型、平原型等农村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结构类型,并结合河道整治现状提出全新的施工方法,主要涉及断面设计、水污染治理、护坡构造、植物类型等内容,然后以抚顺县东洲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系统分析了生态治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植物恢复系数,河道治理可以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2)
在充分发挥传统护坡功能的同时,现浇无砂混凝土护坡能够明显降低投资成本,并且具有较好的生态性;另外,对于河道生态治理特别是软土地区,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沉管直接利用挖掘机铅直压入堤岸的防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因此,兼顾生态需求与传统安全的现浇无砂混凝土结合沉管护脚的生态岸坡防护技术,其优点有安全性高、生态性好、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施工简便等。实践表明:无需实施特殊措施无砂混凝土就能满足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中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对于两栖类动物巢穴的修筑人工预留孔洞发挥着积极作用;将厚5 cm的种植土铺设于坡面可以实现零维护,并为本土植物的自然生长创设适宜环境,实际工程取得较好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5)
农村河道建设管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梨树县作为农业大县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农村河道治理与管护力度不足。在分析该县农村河道管护存在部分河道污染淤塞较重、治理与管护经费不足、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群众保护河道意识淡薄、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学规划加大整治力度、多元整合破解管护资金难题、创新管理探索河道管护新模式、强化督查与管理考核力度等措施,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润宁  梁海东 《地下水》2011,(6):157+159-157,159
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如何开展河道水土保持工作,关乎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搞好河道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分析了目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河道治理的特点,将水土保持思想贯穿与河道治理,提出了生态治理河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以两个黑龙江省江河堤防生态护坡试验工程为例,介绍了几种寒冷地区江河堤防的生态护坡技术措施,既能提高堤防工程的行洪安全性,又修护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且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碎石护坡路基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碎石护坡对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的影响,以青藏铁路试验段现场观测的气候和地质资料为上边界条件,运用带相变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解法,对不同厚度的碎石护坡路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为10 cm的碎石护坡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碎石护坡对路基坡脚附近地温影响较大,采用碎石护坡对防止路基纵向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实际应用中碎石层厚度不能太厚。  相似文献   

14.
徐广忠 《地下水》2022,(1):261-262,280
为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效益,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岸坡稳定性,以某河道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采用生态空心块护坡、浆砌石护岸等处理措施.结合软弱段地基土特性,通过比选采用块石换填法进行处理,可保证工期和质量.经过安全复核,所采用的方案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晓峰 《地下水》2019,(3):222-223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的主要支撑。以锦州市河道基本概况为例,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项目实施现状,探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河道保护、资金投入增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对策措施分析。以期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率提升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卞晓琳  何平  吴青柏  施烨辉 《岩土力学》2012,33(Z2):377-383
基于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非达西流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对强通风条件下青藏铁路典型抛石护坡路基内温度场和流速场的分布形态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抛石护坡路基对多年冻土保护作用显著,抛石护坡路基的存在使夏季多年冻土上限明显提高,冬季抛石护坡路基下部土体回冻速度较天然地表下部土体更快,由于降温作用主要集中在护坡附近有限范围之内,对路基中部的降温作用相对较弱。整体而言,抛石护坡对冻土路基本体的保护作用有限,从长期降温效果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强通风条件下抛石护坡路基中线以下土体的内部可能产生“似眼球状”融化夹层,不利于路基的稳定。迎风抛石护坡层中空气运动方向大致为沿护坡斜向上,背风抛石护坡层中空气运动方向以从下到上运动为主,抛石层内空气的运动形式为“绕流”,抛石层表面空气速度最大,内部较小,空气速度分布区间为1.24×10-3~12.8 m/s,数值结果与现场试验测得的风速区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2)
河道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利载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环境资源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传统的河道治理比较注重灌溉供水、防洪排涝、水力发电等功能,因未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往往难以获取理想的治理效果。对此,为提高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满足人们对滨河宜居环境的需求,"生态、和谐、自然、安全"的治河理念正成为河道治理的新方向。本文整理分析了现有河道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以义县大凌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期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治理模式。实践表明,生态治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河流的生态效益,为大凌河水环境修复和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5)
浑河右岸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属于沈阳市城市段,河道现状岸顶高于河底12~14 m,岸坡缺少防护,多年来受浑河洪水冲刷、雨水冲刷以及王家湾橡胶坝下泄洪水的影响,岸坡整体稳定性差,危及岸边滨水路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针对河道现状及问题,对浑河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右岸治理思路进行探讨,以河道治理原则为基础,对岸坡治理工程进行计算和合理设计,选择生态格网护坡结合混凝土桩基础作为岸坡防护的型式。从工程建成后的成效来看,治理工程建设后可提高该段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河岸冲兑,确保河岸安全,保护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冻土区块石护坡路基热传递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玉  李宁  康佳梅 《冰川冻土》2007,29(2):315-321
块石护坡路基是青藏铁路建设中一种有效的冷却地基保护冻土工程措施.考虑高原夏季夜间冷空气对块石护坡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对青藏铁路北麓河块石护坡试验路基夏季某一整天的温度场、热流量和热流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块石护坡路基昼夜间热传递特性.结果表明:块石护坡路基在夏季白天吸收热量,在夜间冷空气的作用下路基释放一部分热量,说明夏季夜间存在一定的降温效果.另外考虑一年内冷暖季块石护坡的热传递差异,对块石护坡路基冷暖季的温度场、热流量和热流密度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冷暖季热传递特性,结果显示:块石护坡路基暖季处于吸热状态,冷季处于放热状态;从一年的热流量变化看,块石护坡路基冷季的放热量大于吸热量,路基储存冷能有利于保护冻土.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9,(6)
随着国内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生态水利理念在现代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变得极其重要,其可以让现代河道的整体治理水平得到一个质的提高。生态水利理念主要从整个河道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在现代河道治理中通过构建自然化的河道、通过植物自然生长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构筑河道生态水系网等措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内部循环正常运行,让现代河道治理的整体效率得到全面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