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上扬子地台南缘早志留世埃隆期发育的碳酸盐岩,近期揭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有关该套岩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论文以野外地质剖面和室内薄片鉴定为基础,对上扬子地台南缘早志留世埃隆期碳酸盐岩开展系统的岩石颗粒组分、岩石类型和沉积环境分析。发现早志留世埃隆期碳酸盐岩颗粒类型主要为生物碎屑,含少量内碎屑与鲕粒;根据曾允孚先生等的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方案,该地区碳酸盐岩主要有7种类型:包括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珊瑚礁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砂屑-生物屑微晶灰岩、微晶砂屑灰岩和微晶灰岩。根据岩石学特征和野外露头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埃隆期研究区从早期到晚期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到碳酸盐台地的转变,并发育了外缓坡、内缓坡、台地边缘斜坡、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开阔台地等亚相。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揭示了礁滩沉积区域展布特征,生物礁滩体主要发育于SQ2层序,具有环带状展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云  张廷山 《沉积学报》1997,15(A12):106-113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在海相碎屑沉积中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碳酸盐岩和和生物礁,我们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贵州坡渡及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类型为小型点礁,生物丘及生物层。造礁生物以床板珊瑚,皱纹珊瑚,层孔虫为主;附礁生物包括苔藓虫,腕足类,鹦鹉螺,海百合等,礁基为生屑滩或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3.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滇黔桂古陆以北的陆表海缓坡上沉积了石牛栏组石牛栏段浅水灰岩。珊瑚—层孔虫为主的后生动物格架岩建造的点礁分布北界仅延伸到桐梓水坝塘一带;更远岸的狮溪镇白芷垭剖面虽然远离古陆剥蚀区,层状灰岩中极低的粉砂质、泥质含量指示高清澈度的环境指标,内碎屑和少量生屑混合沉积的滩相灰岩沉积深度在最大浪基面之上,但珊瑚—层孔虫密度偏低,后生动物格架岩的丰度以及个体大小均达不到礁灰岩的标准,也不呈现生物礁特有的正向海底地貌。本文实例诠释了海底深度变化显著制约底栖群落的古生态分异,后生动物点礁栖居的深度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西部下志留统灰岩、生物礁的分布与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崇余运动"形成的NE向分布的古隆起相关,沿着鄂西利川-重庆石柱-南川一线,在早志留世小河坝期发育大型水下古隆起,小河坝中期(相当turriculatus带底部)发生区域性海侵,有利于钙质沉积,在鄂西宣恩高罗等古隆起的边缘发育生物礁。高罗生物礁是在陆棚相泥质条带灰岩礁基之上发育的一套以珊瑚和层孔虫为造架生物的生物礁,主要出露礁核的背风面沉积,造架生物间充填含大量藻类的泥岩,指示较深水、宁静的沉积环境。中扬子地区下志留统生物礁是除小河坝砂岩体之外重要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5.
谭志远 《地质与勘探》2022,58(4):875-886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于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在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具有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处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通过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可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发育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中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存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古生代生物礁滩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古生代,生物礁从老到新主要发育在早寒武世、早志留世及晚二叠世地层中。地理分布上,它们分别产于四川盆地北、东北缘大巴山、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礁)、四川盆地南北缘(早志留世礁)以及鄂西渝东、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礁)。早寒武世礁滩组合包括古杯礁、灰泥丘及鲕粒滩,造礁生物为古杯、蓝藻类微生物,附礁生物有三叶虫、腕足类、海百合及海绵等。由于受海平面波动的控制,生物礁具有旋回性,并从西向东,层位逐渐抬升。早志留世礁有点礁、灰泥丘及层状礁等,其分布受古陆影响的陆源碎屑-碳酸盐缓坡的控制,也与海平面波动有关。晚二叠世生物礁有点礁、台缘礁及灰泥丘,其分布也受古地貌格局和海平面波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区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地区早志留世沉积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早志留世龙马溪期主要为局限的深水陆棚环境。小河坝期表现为浅水陆棚的扩展和深水陆棚的萎缩,沉积分异作用加剧,呈现出碳酸盐台地、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共存的古地理格局。韩家店期主要为潮坪-浅水陆棚沉积。早志留世四川地区表现为沉积盆地充填变浅和海退式的演化趋势,具多物源的混合型陆棚沉积性质,沉积体系展布和沉积演化主要受包括黔中古隆起在内的前陆隆起带的NW方向扩展作用控制。有利储集体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沉积环境,浅海砂坝和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是有利的储集相带,如川东地区的“小河坝砂岩”和川南及川北地区发育的生物礁灰岩。  相似文献   

8.
天山志留纪生物地理特征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志留纪生物丰富,包括笔石、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10多个门类,由于伊塞克—伊犁板块的阻隔和尼古拉耶夫—图拉苏断裂带的影响,天山南北具有两种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根据生物组合和沉积相特征,将天山归入古亚洲域,并细分为2个省,3个亚省:I_1准噶尔—哈萨克斯坦省,包括博罗科努山、那拉提山、北山、西准噶尔和哈萨克斯坦;I_1~1西准噶尔—北天山亚省,包括早志留世笔石相碎屑岩,中志留世珊瑚、腕足相碳酸盐岩和晚志留世杂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局部含少量珊瑚腕足类;I_2南天山省,包括新疆南天山和原苏联南天山和中亚;I_2~1土尔克斯坦—哈尔克山亚省,包含早志留世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局部含笔石,中晚志留世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含丰富的珊瑚、腕足类、层孔虫,常形成珊瑚-层孔虫礁,火山岩不发育。I_2~2努腊套—费尔干纳亚省。整个志留纪为笔石相砂页岩沉积,火山活动微弱。  相似文献   

9.
上扬子区志留纪早期的浅水相灰岩和壳相动物分布,多局限于滇黔桂古陆之北陆浅海近岸带。黔东北石阡兰多维列世埃隆期香树园组上部记录了华南板块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最早后生动物礁群落的复苏,持续相对长时间清澈浅水环境是造礁的基本条件,南陆北海的古地貌塑造了礁体各亚相的展布方式,礁灰岩南北延伸出露宽度约为150m,最大保存厚度约为20余米,形态学上呈现点礁特征。棘屑滩之上的珊瑚—层孔虫格架礁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属全球志留纪最常见的礁灰岩类型;南侧为礁后薄层棘屑滩堆积;礁核部位的大量珊瑚—层孔虫原地生长格架具有抗浪性,并障积不同粒度的壳相化石和内碎屑颗粒,有利于加速沉积形成块状礁灰岩和正向地貌;礁体北端为薄层生屑灰岩夹少量粉砂—泥质薄层的礁前沉积区;礁顶薄层灰岩中粉砂质—泥质成分逐渐取代珊瑚—层孔虫格架岩,相变为雷家屯组下部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海水浑浊度增高是终止生物礁群落栖居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贵州紫云猫营泥盆系生物礁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应江  吴道远 《贵州地质》1995,12(4):307-310
猫营生物礁,是在生物滩相碳酸盐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分布于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线状礁体。主要造礁生物为层孔虫及通孔珊瑚、灌木珊瑚。根据沉积构造及生物组合特征划分为生成与发展期、成熟期及消亡期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现有资料和作者获得的实际材料的分析研究,编制了华南早、中、晚泥 盆世生物礁分布图。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最早出现在埃姆斯晚期,分布层位由西南向北东逐渐上升。华南泥盆纪 生物礁分布和演化具有 3方面的特征:(1)不同类型生物礁演化差异很大:浅水礁变化最大,台缘礁变化次之, 深水礁几乎没有变化;(2)主要造礁生物随时间演替明显:床板珊瑚 ( 埃姆斯期)→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层 孔虫 ( 艾菲尔期)→层孔虫和四射珊瑚 ( 吉维特期)→层孔虫 ( 弗拉期)→菌藻类 ( 法门期) ;(3)生物礁数 量和规模在吉维特期出现峰值。研究表明: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的发育受区域和全球性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温 度、大气中 CO2 分压 ( PCO2)和植被-森林生态系等全球性因素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德国泥盆纪的层孔虫十分繁盛,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层孔虫礁体广泛发育于台地内部,台地边缘和深海盆地内的火山周围。块状层孔虫是主要的造礁生物,四射珊瑚也参与了造礁,但数量极少。礁区岩相分异业显,盆地相,礁前相,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清晰可辨。部分礁体,如布瑞降礁显示清楚的初殖,拓殖,繁殖和衰亡四个演化阶段。层孔虫礁的主要繁盛期为吉维特期-弗拉斯期。德国泥盆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类似于加拿大同时期的生物礁,但在  相似文献   

13.
何心一  陈建强 《现代地质》1998,12(2):151-159
摘 要  提出扬子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中心。早古生代扬子区最早出现的四射 珊瑚约有30属‚包括穿孔珊瑚类 Calostylis‚Yohophyllum‚扭心珊瑚类 Briantelasma‚Tunguse 提出扬子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中心。早古生代扬子区最早出现的四射 珊瑚约有30属‚包括穿孔珊瑚类 Calostylis‚Yohophyllum‚扭心珊瑚类 Briantelasma‚Tunguse- lasma‚包珊瑚类 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十字珊瑚类 Eostauria‚Ceriaster‚Stauria 以及 珊瑚约有30属‚包括穿孔珊瑚类 Calostylis‚Yohophyllum‚扭心珊瑚类 Briantelasma‚Tunguse lasma‚包珊瑚类 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十字珊瑚类 Eostauria‚Ceriaster‚Stauria 以及 泡沫珊瑚类 Rhizophyllum 等。它们在扬子区中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迅速繁衍‚尔后扩散至 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该 泡沫珊瑚类 Rhizophyllum 等。它们在扬子区中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迅速繁衍‚尔后扩散至 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该 区早志留世(包括 Wenlockian 阶)珊瑚群的生物古地理关系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有紧密联 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群与北欧同期珊瑚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该 区早志留世(包括 Wenlockian 阶)珊瑚群的生物古地理关系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有紧密联 系。扬子区早志留世珊瑚群与澳大利亚东部、北美东部同期珊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区早志留世(包括 Wenlockian 阶)珊瑚群的生物古地理关系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 系。扬子区早志留世珊瑚群与澳大利亚东部、北美东部同期珊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的中上扬子地区,是一个周边被前陆隆起围限的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受武陵-雪峰及黔中前陆隆起带的控制.前隆间的隆后盆地为滞留、还原环境的海域,为黑色页岩沉积提供了空间.上奥陶统凯迪阶五峰组黑色页岩厚度薄而稳定,含笔石生物层和丰富的放射虫,沉积环境为浅海深水盆地;下志留统鲁丹阶龙马溪组下部的黑色页岩为五峰组的继承性沉积,其上部及埃隆阶的龙马溪组为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由潮下带潮汐沙坝-潮坪环境黑色含粉砂质页岩、灰色粉砂岩薄互层所构成.沉积序列的变化和时空演化受边缘古隆起的制约.晚奥陶世前陆隆起范围小(平缓),至早志留世鲁丹期,前陆隆起不断扩大并导致盆内构造分隔,发育了大致与前隆平行的坳陷,造成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厚度变化大;至埃隆期晚期,海平面相对下降,水体变浅.除个别地区外,中上扬子地区基本结束了黑色页岩沉积.  相似文献   

15.
何心一  陈建强 《地学前缘》2006,13(6):145-152
对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已发表的属种进行全面清理和厘定。现统计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约有117个属,其中以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珊瑚属数最多。117个属中至少有30个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因此,扬子区被认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完善和修订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组合序列,使地层时代划分上均与国际通行标准(统、阶)接轨。尤其对扬子区早志留世Rhuddanian晚期,Aeronian早、晚期以及Telychian早、晚期四射珊瑚组合的重新建立和细分。最新资料表明晚奥陶世观音桥四射珊瑚动物群不但有更多的北欧同期的珊瑚分子,而且还产有北美标准属种Salvadorea,Brachyelasmasubregulare等说明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扬子区早志留世(Llandovery)的众多四射珊瑚属均为世界广布的,但也有许多地方性属(约有22个,占总数的23·4%)。就珊瑚生物古地理关系,它与同期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珊瑚群较密切。  相似文献   

16.
陕南川北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宁强组的生物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越  陈旭 《沉积学报》1998,16(3):124-131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扬子地台持续上升。特列奇期(Telychian)griestoniensis笔石带上部至spiralis-grandis带代表的时限内,地处扬子地台西北缘的宁强湾,在温暖浅海的环境中沉积了宁强组巨厚的泥页岩,其中夹含8套碳酸盐岩。在与之对应的8期小型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的不同部位建造了生物礁和生物滩。生物礁的类型包括骨架礁、生物层和灰泥丘。生物礁群落由底栖固着的造礁珊瑚、苔藓虫、海百合、藻类、层孔虫,以及非固着的附礁生物腕足类、鹦鹉螺、三叶虫等组成。通过宁强广元地区不同地点和层位的生物礁组合分析,论述它们在生态组合、生长形状和发育过程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黔北桐梓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石牛栏组石牛栏段以壳相灰岩为主,分布于黔中古陆以北的陆表海浅水区。桐梓松坎韩家店剖面石牛栏段上部出露后生动物礁相单元,薄层灰岩礁翼亚相之上覆盖无层理、无分选的生物灰岩砾块则属塌积岩亚相,由此可推测未出露的点礁生长已经达到明显的正向地貌隆起阶段,礁核部分的造礁珊瑚或已固结的礁灰岩在强水流作用下破碎后被搬运到礁体周围堆积;在塌积岩之上叠复层状礁。在整个礁体生长过程中,珊瑚格架是构建绑结岩的主体,造礁动物和附礁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度高。这个造礁期的生态群落分异与距离黔中古陆海岸线的距离密切相关,南区代家沟属近岸叠层石生长带,韩家店是后生动物格架型点礁分布的南缘,点礁分布向北延伸区截止于水坝塘。桐梓上升造成区域海底暴露并终结礁相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北缘震旦纪-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上扬子北缘地层沉积演化既受北部南秦岭构造、西部龙门山构造、同时也受北部汉南古陆的长期继承性隆起影响。震旦纪-早古生代,其北部为秦岭洋、西部为巴颜喀拉洋,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有别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在铁船山组-西乡组火山-沉积岩系和南华系冰碛岩之上,主要经历了震旦纪初始碳酸盐台地、早中寒武世陆棚、晚末寒武世-早奥陶世碳酸盐台地及克拉通边缘隆升、中晚奥陶世台地淹没、晚奥陶-早志留世滞留陆棚沉积等阶段。沉积演化过程中,上扬子北缘地区形成了多套区域性烃源岩,也形成了多套有利的储层,主要包括灯影组藻礁-白云岩储层、仙女洞组鲕粒灰岩储层、沧浪铺组砂体储层、石龙洞组白云岩储层。储层分布广泛,尽管总体以低孔低渗为主,但部分地区白云岩、灰岩储层溶蚀作用发育,储集性较好,灯影组与石龙洞组是主要的储层与潜在勘探目的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德国泥盆纪的层孔虫十分繁盛,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层孔虫礁体广泛发育于台地内部、台地边缘和深海盆地内的火山周日。块状层孔虫是主要的造礁生物,四射珊瑚也参与了造礁,但数量极少。礁区岩相分异明显,盆地相、礁前相、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清晰可辨。部分礁体,如布瑞隆环礁显示清楚的初殖、拓殖、繁殖和衰亡四个演化阶段。层孔虫礁的主要繁盛期为吉维特期-弗拉斯期。德国泥盆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类似于加拿大同时期的生物礁,但在德国泥盆纪的礁灰岩杂体内至今尚未发现有经济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可能与莱茵海西地槽复杂的地质发展史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时空格架及充填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祥辉  王成善 《沉积学报》1999,17(4):521-527
据华南二叠纪不同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区域分布、纵向演化及其充填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扬子克拉通-右江盆地-钦防盆地、中扬子克拉通及全区的层序地层时空格架模型;提出层序充填可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碳酸盐缓坡-台地层序充填阶段,晚二叠世陆源碎屑为主与火山碎屑相混层序充填阶段;认为全区二叠纪四个Ⅰ型层序受控于构造隆升事件,晚二叠世层序TST普遍发育火山碎屑沉积,古陆边缘HST或少量SMT/LST大多由三角洲沉积体系进积叠加而成,上扬子克拉通及右江地区的生物礁以海侵和高位型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