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朱朝霞 《地下水》2015,(1):79-81
选取石羊河中下游流域的河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个监测站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石羊河中下游流域水环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在石羊河中下游流域水质中,HCO3-、SO42-和Ca2+含量较高,水质属于偏碱性的中等矿化度水,并且矿化度随HCO3-的增加而增加;下游河水的p H值、总硬度、矿化度及水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较好。但中游水质较差,没有达到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2.
丛喜彬  蒋兴  黄继国 《世界地质》2012,31(3):589-593
针对伊通河长春段水质逐渐恶化的问题,本文以伊通河长春段的杨家崴子断面为代表,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为评价标准,选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通河长春段1999 年为Ⅴ类水体,并持续恶化,2001-2004 以及2008 年为劣Ⅴ类水体,2005 年为Ⅳ类。其中尤其以2003 年最为严重,水质中氨氮和BOD5超标最为严重,分别为19. 41 mg /L 和61. 14 mg /L。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污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Cr(Ⅵ)浓度是衡量水质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和我国《引用净水水质标准》都规定饮用水中[Cr(Ⅵ)]含量标准为≤0.05 mg/L。6价铬在水中以可溶性剧毒离子(HCrO4-、CrO72-)存在,可引起消化道癌症并引发其他的健康问题,例如皮肤炎、支气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9,(6)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5750.13-2006)对淄博部分地区地下水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进行了检测,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进行由饮水所致居民内照射剂量估算可知:15个地下水样品总α活度浓度范围为0.017~0.215 Bq/L,均值为0.079 Bq/L;总β活度浓度范围为0.043~0.424 Bq/L,均值为0.110 Bq/L,总放射性活度浓度均不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总放射性指导值。GW2、GW14和GW15年有效剂量估算值超过个人剂量标准0.1 mSv/a,应进一步确定放射性核素种类及浓度,对地下水开展持续有效的水质监测,掌握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将居民饮水纳入城镇供水管网以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水质安全和健康是保障中国赣南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赣南离子型稀土矿长期开发利用,导致浸矿剂和矿体中重金属元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进入水循环系统,给周边乡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当地复垦后稀土矿及周边地区水质和健康风险缺乏系统调查评价,本文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评价依据,选择赣南北部黄陂河流域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及周边的水体开展调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等技术测定锰、镉等元素含量,采用水质指数(WQI)、危害商(HQ)、致癌风险(CR)评价了锰和铅等9种指标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的异常指标有氨氮(平均值750μg/L)、锰(平均值207μg/L),地下水中的异常指标有氨氮(平均值4533μg/L)、锰(平均值4009μg/L);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Ⅰ类致癌物砷在地表水及地下水均未见异常。WQI显示研究区内85.7%的地表水适宜饮用。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氨氮的HQ平均值<1,对人类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地下水中锰的HQ平均值>1,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中致癌元素砷的CR值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以2016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石羊河干流水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石羊河干流六河水系3个监测断面,除蔡旗断面5月、8月、9月,红崖山水库断面2月、4月、11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蔡旗断面12月、红崖山水库断面5-10月、12月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外,其余各月3个断面监测水质均超出Ⅳ类水质标准。超标项目主要是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其他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导致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和城市、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污染。  相似文献   

7.
太子河流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太子河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沿程选取老官砬子、兴安、参窝坝下等8个干流断面和汤河桥、河洪桥、孟柳等6个支流断面,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挥发酚(FN)等7个指标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评价因子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及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出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状况。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干流和支流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较差,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达85.7%。在各项评价指标中,BOD5和挥发酚所占权重较高,其次为COD和NH3-N等,这几项指标应该作为太子河流域十二.五污染减排和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山矿井涌水是在矿山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废水,对若干新建和续采铅锌矿矿井涌水水质进行分析,获得了新建矿山矿井涌水水质pH值在6.34~8.07之间,悬浮物在11.0~63.0mg/L之间;硫化物在0.005~0.02mg/L之间;铜在0.001~0.05mg/L之间;锌在0.05~0.41mg/L之间;铅在0.01~0.06mg/L之间;镉在0.001~0.05mg/L之间;砷在0.0007~0.066mg/L之间;汞0.0001mg/L;六价铬在0.03~0.04mg/L之间。续采矿山矿井涌水水质pH值在2.1~8.28之间;悬浮物在20~103mg/L之间;硫化物在0.002~0.015mg/L之间;硫酸盐在75~805mg/L之间;铜在0.01~0.65 mg/L之间;锌在0.08~285.67mg/L之间;铅在0.01~0.84mg/L之间;镉在0.03~2.18mg/L之间;砷在0.0006~1.0mg/L之间;汞在0.00001~0.00006mg/L之间;六价铬在0.004~0.024mg/L之间。大部分续采矿山矿井涌水为酸性废水,绝大多数续采矿山矿井涌水金属元素特别是主元素超出《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标准限值。探讨了模拟矿山开采条件浸泡矿石水质分析可获得新建矿山生产时实际的矿井涌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接触氧化技术在公园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中的运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行设计加工的试验装置,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中的试验研究。待处理的景观水体ρ(CODCr)为25~35 mg/L,ρ(NH3-N)为2.2~3 mg/L,ρ(TP)为0.55~0.85 mg/L,有机负荷低,且水质变化幅度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运行参数下,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可以使经过处理的景观水体的ρ(CODCr)、ρ(NH3-N)、ρ(TP)分别降至14.62 mg/L、0.26 mg/L、0.19 mg/L,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达到景观水体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郑宝旺  索虎勤  索赓  张川  侯亚楠 《水文》2013,33(6):72-76
黄河是三门峡市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摸清三门峡市黄河饮用水源污染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2004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三门峡市黄河水源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为劣Ⅴ类Ⅳ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找出污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周轶成 《水文》2014,34(3):66-69
水质预测是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质预测中各项因子的不确定性,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unascertained measure,UM),采用改变网络初值的方法,对BP神经网络加以改进,并利用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1998~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挥发酚为参考序列,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参考序列与其他因子的关联度,并最终确定BP网络的输入节点为CODmn、DO、SO42-、Cr6+以及挥发酚,输出节点为挥发酚,从而建立UMB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UM-BP预测模型比标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因此,该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水质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层条件、构造条件、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条件等几方面,对曲海天然饮用富锶型矿泉水形成机制进行了浅析,并对该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分析,该矿泉水阴离子以重碳酸氢根(HCO3-)为主,矿泉水中界限指标锶含量0.523~1.74mg/L,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GB8537~2008)》中锶的界限指标要求,属重碳酸钙富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13.
辽河流域铁岭境内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明 《地下水》2014,(2):59-59,90
水是植物界、动物界、和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之本,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往各种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直接进入河道,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针对铁岭境内河流水污染状况,根据铁岭水环境监测室2001-2010年水质监测资料;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对辽河流域铁岭境内各断面的水质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近年来由于大力度的进行污染治理和整治,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得到了缓解和好转。结果表明,铁岭境内各断面水质污染从2008年后趋势明显减轻与好转。  相似文献   

14.
小清河下游水质评价及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小清河水质污染状况,保护莱州湾水环境,根据2008~2017年小清河下游监测断面数据,分析小清河下游水环境质量状况,估算污染物入海通量并讨论污染物入海通量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小清河下游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COD和TP,石油类为小清河下游的首要污染物。小清河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181 732t,其中COD入海通量起主导作用。各类污染物入海通量主要受径流量、污染物浓度和时间因素影响,且各类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入海总量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风成沙系统去除官厅水库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 ,在水力负荷为 1 .0~ 1 .5m/d ,沙层湿干时间比为 1 2∶1 2 (h)条件下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稳定后对化学需氧量 (CODCr)平均去除率约为 61 % ,CODCr<1 5mg/L ,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 -1 999)》规定的Ⅰ类标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水质、沙层湿干时间比、水力负荷和滤层厚度等  相似文献   

16.
马诗敏 《地质与资源》2006,15(2):129-13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环境评价方法之一.地表水体的质量是环境良化或劣化过程的反映;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对广西临桂县境内的太平河河段进行水质监测,分析其水质现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环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查清罗城县地下水情况,根据罗城县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水质特点,选取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总硬度、氨氮、铁和锰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同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城县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和矿山开采区)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地下水质良好,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工业园区有1个点位地下水水质超标,超标因子为总硬度;矿山开采区地下水质情况较差,有2个点位监测因子铁、锰超标,为Ⅴ类水。最后,针对罗城县地下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春艳 《地下水》2022,(3):104-106
榆林市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四分之三需水量由红石峡水库供给。经过采取水库流域地下水7个样点以及地表水14个样点,采用层次法分析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榆林红石峡上中下游水质的目前现状。地下水水质普遍在I-II级,水质较好;地面水水质多数Ⅱ-Ⅲ级。上游工厂众多,水质较差;中游污染源较少,水质良好,下游以村庄城区面源污染严重,水质差,上下游水质局部IV-V级。库区各污染物风险率排序为:砷→镉→铬→氟化物→铅→汞→氨氮→氰化物→挥发酚,本区水质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李沛  刘光清 《水文》2005,25(2):56-58
利用盐城市水环境监测中心2003年大水期间里下河沿海垦区区域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监测资料,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析了区域的水质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金花 《地下水》2013,(3):22-25,3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过度开发利用,进入下游地区地表水量逐渐减少,地下水位普遍持续下降,导致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河流及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依据流域内154眼地下水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流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流域地下水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状况。分析结果,整个流域受到污染,提出加强综合治理保护地下水资源已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