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昆仑乌孜别里山口南侧一带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归属一直存有争议.该套地层虽普遍发育以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系,但尚未有人对其开展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本次研究对该套地层中的流纹岩进行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的研究.流纹岩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21.0±2.8)Ma,表明其形成于早寒武世.流纹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轻稀土元素和不相容元素U,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P、Ti),具有中等Eu负异常,流纹岩具有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初始比值 εHf(t)变化范围在?0.9~4.1之间,主要为正值,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533~1229 Ma之间,显示乌孜别里地区流纹岩为中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岩浆,经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而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研究区流纹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岩浆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金龙山地区位于四川省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库首左岸。区内海拔1000—2700米;重点研究区海拔<1730米,面积近1.3平方公里。本区滑坡顺层发育,以蠕滑方式为主,成条成群分布,新老俱全,厚度各异(巨厚—表层),规模不一。控制坡体蠕滑和滑动的主要是层面(或似层面)、层间错动带和中缓倾角裂隙。据滑坡活动状况的不同,将全区分为三个滑坡区:Ⅰ区是多级古滑坡区(方量约200万立方米);Ⅱ区是蠕滑区(方量约2000万立方米);Ⅲ区是浅-表层残坡积层滑坡区。  相似文献   
3.
金龙山地区位于四川攀枝花市二滩,属横断山脉中段,海拔1000—2700米。重点研究区在海拔1730米以下,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本区南缘为雅砻江(由北西向南东流过境)。区内属一顺向坡(坡向210°,坡度约30°),地层呈单斜(倾向南,倾角35°),坡体的蠕滑方向或滑动方向主要为210°—220°。 本区属东南季风气候区。区内年均温9.5—20.5℃,≥10℃积温2500—7500℃,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于6—9月(其间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明显,基带(海拔1200米以下)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 金龙山地区为汉彝聚居区,南距攀枝花市约20公里,有大件公路相通,交通甚便。  相似文献   
4.
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体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形成与特提斯演化密切相关。前人对盆地中东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盆地西部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昆仑甜水海地块位于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沉积盆地西部,区内广泛出露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是区域地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甜水海地块阿克萨依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限定其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探讨沉积构造背景。该区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碎屑沉积岩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与侵入其中的岩体限定了该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时代为209~246 Ma。成分变异指数(ICV)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研究表明原岩成熟度中等,化学风化作用较弱。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 La、Ce、Th、U、Hf、∑REE及LaN/YbN)与大陆岛弧碎屑沉积物特征值较为接近,结合构造判别图解,我们认为该套浅变质碎屑岩可能沉积于大陆岛弧相关的盆地中,这与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东部的大地构造环境相似,支持其为盆地西延的观点。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形态及年龄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巴颜喀拉山群主要接受西昆仑造山带内的近源碎屑沉积,少量前寒武纪碎屑可能来自冈瓦那大陆北缘。  相似文献   
5.
东非大裂谷处于持续扩张运动中,断层错动和地震作用活跃.对此依托内马铁路2号隧道工程,设计断层错动和地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振动台试验.综合确定长度相似比0.05、密度相似比0.8、弹性模量相似比0.03,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断层错动装置和隧道震动裂缝声发射监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断层错动装置较好的模拟了岩层错动,声发射监测技术较好的监测了断层和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微裂隙产生.断层错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Y方向的地震波引起隧道衬砌侧壁产生较大响应,Z方向地震波引起隧道衬砌拱顶产生较大响应,隧道衬砌加速度响应值受断层错动量影响较小.断层错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Y方向输入的地震波引起的隧道断层段衬砌侧壁受拉应变较大,且随断层滑移量增加而增加,其他位置拉应变较小.断层错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Z方向的地震波引起的隧道断层段衬砌拱顶和拱底外壁受拉应变较大,且随断层滑移量增加而增加,其他位置拉应变较小.该试验结果对类似隧道工程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深入探究页岩气富集机理是保障勘探开发高效推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生成机理、运移机理、赋存机理和保存机理四个方面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在生成机理方面,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控制了页岩生排烃史、生排烃量和现今含气量;页岩气运移机理涉及运移动力、运移相态、运移方式和运移通道四方面内容,页岩气运移主要是烃源岩内的初次运移,同时讨论了初次运移的影响因素;在赋存机理方面,甲烷—页岩间表现出单/多分子层吸附和微孔充填等多种赋存机制,组分润湿性和孔隙有效性是决定甲烷吸附赋存和解吸运移的关键;在保存机理方面,盖层和物性自封闭是主要的保存机理,构造运动引起的裂缝—流体活动是页岩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流体活动时间和期次研究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和含气量定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页岩气富集机理的系统分析和创新认识为页岩气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加强页岩气演化历史全过程的动态评价。结合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分析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成因机制及主要特征,指出了下一步攻关内容及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煤阶煤体润湿性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采集寺河煤矿3号煤与大佛寺煤矿4号煤样品进行接触角测量及吸附/解吸实验,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等量吸附热特征。结果表明,大佛寺4号煤水润湿性远好于寺河3号煤,原因在于大佛寺4号煤为低变质长焰煤,其所含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数量较多,同时具有物质组分亲水性好及孔裂隙较发育的优势。煤体润湿性影响煤自身含水率大小,间接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大佛寺4号煤与寺河3号煤润湿性、含水率、解吸率及采收率间关系复杂,受临界含水量制约,存在温度临界点。等量吸附热对比发现煤体亲水性不利于煤层气的吸附。煤层气吸附放热远小于解吸吸热,存在解吸滞后,且解吸滞后程度随着吸附/解吸量增加而逐渐减弱,低阶煤的减弱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电力生产和消费空间特征的全面分析是海南电力体制改革、"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基于2012年~2014年海南省18个市县36个月的数据,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方法探讨了海南省电力生产和消费空间特征,为提高电力综合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型提供重要参考,结论如下:1)ESDA分析表明,人均电力生产在空间上负相关,存在三个明显圈层;人均电力消费在空间上接近随机分布,在沿海地区存在两个"抱团"与两个"分离"群,中部以五指山为中心形成电力消费能力最低的片区。2)ARDL分析表明,澄迈县的人均电力生产在空间上对外表现为抑制作用,东方市对周边市县的电力生产水平带动作用不乐观,澄迈县和东方市的电力生产空间特征决定了海南省整体的电力生产空间格局;人均电力消费水平在相邻市县的相互协同作用较弱,协同发展的市县组合分散在全省的北、西和南部,少数地区的电力消费水平互相排斥。空间特征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考虑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增加ARDL模型中变量的时空维度。  相似文献   
9.
滑体运动变形特征是建立滑坡观测系统的主要依据。前者受控于滑面类型。1.直线型滑面上的滑体作整体运动,运动具等效效应;内部变形微弱,观测重点在地表位移;2.折线型滑面上的滑体亦作整体运动,变形较强,观测重点在深部位移和变形;3.凹弧型滑面上的滑体作整体旋转运动,变形较弱,观测重点在后缘和前缘;4.凸弧型滑面上的滑体作破碎旋转运动,变形较明显,观测重点在地表(尤其是剪出口处);5.复合型滑面上的滑体作分级分块运动,变形强烈,宜作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10.
斜坡发育过程中,正倾岩层的屈曲变形和水平岩层的塑性流动,受坡体内存在的最小主应力σ_3梯度作用而成。σ_3效应主要呈现有:屈曲滑坡和挤出型块体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