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杂多酸络合物及其与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杂多酸是一种含多种金属-非金属阳离子的多元络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能成为成矿元素热液迁移的重要形式。杂多酸络合物作为某些成矿组合的共同载体能使它们共同进入地球化学迁移并生成一定的元素共生组合,本文以川西北低温热液的Au-Sb-W-As建造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钨的杂多酸对元素热液迁移的重要意义,并以此解释了钨这一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常常在许多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与锑、砷等低温成矿元素稳定共生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毅平 《广西地质》1996,9(3):69-74
对广西岩溶区三个铅锌硫化物矿床风化带观测结果表明,中低山岩溶区硫化物矿床具有更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但次生晕面积较小,岩溶平原区硫化物矿床风化与元素表生迁移特征较似于非岩溶区的情况,表现在可产生较宽的pH偏低带和较大面积的次生晕。  相似文献   

5.
元素分配与某些矿床分带关系及氯氟在元素迁移中的作用赵斌,赵劲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所,广州510640)陈松乔,柏天宝(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分配系数,矿床分带,氟氯元素迁移我国南方大厂、东坡、个旧、香花岭、大吉山、...  相似文献   

6.
粤西廉江银金矿床热液围岩蚀变特征及元素迁移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祖伟  吴家勇 《地球化学》1998,27(3):251-257
用惰性元素分TiiO2的质量系数作为参考点,定量估算了热液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性,探讨了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其与蚀变类型的关系,指出As、Sb、Cu、Pb、Zn可以作为成矿的指示元素,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热液蚀变对成矿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TlCl4]-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肾>睾丸>脾>前列腺>毛发,在大气中,铊主要以TI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8.
卤素在银成矿中的作用—以额仁磁勒盖大型银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额仁套勒盖银矿床卤素和Ag的研究,发现卤素在银矿床中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现象,地表和近地表矿石相对富C1和I,深部矿石相对富F;矿体中相对富C1和I,近矿围岩中相对富F。卤素与Ag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矿石类型不同,卤素与Ag的关系也不同,F与Ag多为负相关,C1与Ag,I与Ag多为正相关。表明卤素在银的活化、溶解、长距离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弄拉白云岩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   总被引:38,自引:17,他引:21  
蒋忠诚 《中国岩溶》1997,16(4):304-312
广西弄拉是典型的岩溶峰丛山区,主要的岩石是泥盆系东岗岭组泥硅质白云岩,不但富含Ca、Mg碳酸盐成分,而且Al、Fe、Si、P、K等常量元素和Mn、Zn、Cu、Co等微量元素的背景值也较高。在岩溶地球化学过程中,岩石的碳酸盐成分迅速溶解并以很高的浓度正向迁移,岩溶泉水的暂时硬度一般为13~15德国度,郁闭森林下的最高值可达18.9德国度;并伴随岩石的溶解,难溶的Fe、Si、Al、P、Mn元素在岩溶水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岩溶泉水在地表流动中,CO2逸出,元素发生随碳酸钙沉淀的反向迁移。白云岩的岩石-土壤的元素迁移不同于灰岩地区,其土壤剖面B层以下,主要岩石组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具有随深度而增加的一般规律性,反映了原地残积和逐步淋溶风化的特征。弄拉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与岩石的地球化学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铂族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性-超基性岩及黑色页岩等风化过程中铂族元素发生了活化和迁移。铂族元素在岩体附近土壤、植物和水体等表生介质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可以用来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Os的表生迁移对海洋^187Os/^188Os值上升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重金属元素,机动车铂族元素催化剂在环境中的释放,也会带来潜在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围岩蚀变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晓茜  范洪海  马汉峰  衣龙升 《铀矿地质》2011,27(4):215-220,256
文章阐述了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指出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赤铁矿化和萤石化。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靠近矿化中心带蚀变岩石的SiO2含量降低,而CaO、MgO的含量升高;Pb、Mo和Sb等元素含量与铀矿化具有正相关性,是该矿床铀富集的良好指示性标志。  相似文献   

12.
曹建劲 《矿产与地质》2000,14(6):401-407
论述了粤北乐家湾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F,B,As,Si代表早期硅化岩形成阶段的元素组俣和Cl,S,Sb,Hg代表晚期Sb工业富集阶段的元素组合,Cl在Sb的成矿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镍铳试金预处理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石和含矿围岩的铂族元素含量,探讨了岩浆演化和熔离作用过程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贵金属配合型式。结果表明,冷水箐矿床的铂族元素配分型式与玄武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相似,而明显不同于与科马提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认为冷水箐岩体镁铁-超镁铁岩的原始岩浆为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14.
湖南锡矿山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锑矿床,其硅化非常发育且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硅化蚀变程度的强弱,从围岩到矿石大致划分为4个带:灰岩→弱硅化灰岩→强硅化灰岩→矿石。为揭示锡矿山锑矿的成矿过程及成矿流体信息,利用Isocon标准化方法,以Al_2O_3为惰性组分,对各蚀变带围岩及矿石的主、微量元素进行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热液蚀变过程中,Si、Sb、Li和Bi等大量迁入,而Ca、Mg、N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Rb等大量迁出;成矿热液呈酸性并富硅,其中Hg、As、Au、Tl等元素含量极低,这可能是导致锡矿山锑矿床矿种单一的原因之一。稀土元素除Eu外,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的活化迁移,水岩反应并未影响原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蚀变岩及矿石中的Eu负异常可能表明成矿过程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分散元素富集矿床类型的成矿专属性特点。研究发现,不同的分散元素与特定类型的金属矿床有着对应关系,相应类型的矿床也就是目前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分散元素矿床类型。产生这种成矿专属性的原因之一是分散元素与对应的主成矿元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它们可一同活化、迁移和沉淀成矿。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提示其找矿的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与之对应矿床类型的发现和找寻。  相似文献   

17.
18.
19.
祖母绿是由微量Cr和/或V致色的绿色绿柱石。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大丫口祖母绿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祖母绿矿床,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与祖母绿相关的电气石的研究工作还未展开。本文以大丫口矿床含祖母绿矿脉和非矿脉中的电气石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电气石进行成分测试,旨在探讨电气石成因、查明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过程,进一步探究大丫口祖母绿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显示:含矿脉电气石单位分子中Na含量为0.62~0.79 apfu,Al含量为5.36~6.17 apfu,Fe/(Fe+Mg)值为0.31~0.41;非矿脉电气石单位分子中Na含量为0.64~0.76 apfu,Al含量为5.66~6.38 apfu,Fe/(Fe+Mg)值为0.14~0.34。大丫口电气石具有富Mg、Y位(Y-site)上呈低Al或无Al的特征,属于碱族镁电气石,但是含矿脉电气石则显示更高的Fe/(Fe+Mg)值。电气石成分的差异可能主要与形成环境有关,电气石的成分差异具有指示祖母绿是否富集的潜力。大丫口电气石具有成分分带且V2O3含量为0.65%~4.76%,其形成与持续的热液流体交代围岩有关。大丫口矿床是一个岩浆起源的动态热液体系,流体通过碱交代作用参与水岩反应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早期流体的物质组成以源于花岗质熔体的Si、Al、Be、F、P为主,而随着演化的进行,Ca、V等来自地层的成分逐渐增加。研究表明,铍的氟化物或氟铍络合物是大丫口成矿流体中Be的一种重要的迁移方式。萤石、氟磷灰石等含氟矿物的结晶促使铍的氟化物或氟铍络合物分解,流体中氟元素的减少可能是大丫口祖母绿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安徽马头钼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在空间上划分出了3个不同的蚀变分带,即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本文对该矿床不同蚀变带内的常量元素迁移规律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探讨:①常量元素的迁移规律明显,从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到青磐岩化带,均为带入的主要成分有K2O、CaO、Fe2O3、SiO2、H2O+,说明引起蚀变的流体中富含K2O、CaO等;而Na2O、FeO、MnO等成分的明显带出,说明矿化蚀变作用导致Na2O、FeO等成分向矿体迁移方向流失,其中Na2O的贫化最明显,与成矿元素Mo、Cu呈显著的负相关.②马头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图表现为左高右低的较平滑曲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计算结果同样证明了稀土元素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发生了分馏,且从钾长石化带到青磐岩化带,稀土元素带出量呈递增趋势.③该矿床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表明,较新鲜花岗闪长斑岩与蚀变围岩的曲线基本相同,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闪长岩熔体,并且可能有海水的混入.由δEu、δCe值及Fe2O3与FeO带出带入的关系可知,斑岩流体晚期氧逸度逐渐升高,表明成矿环境可能由相对还原过渡到氧化环境.④除Al2O3、TiO2保持惰性外,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在矿化蚀变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带入带出,富集贫化特征和迁移规律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