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辽平原区荒漠化形成与发展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数据,结合实地地质调查、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cence, OSL)测年及孢粉数据,从地层、新构造和沉积环境等角度阐述了松辽平原晚更新世晚期湖积环境的形成与变化,提出了松辽平原晚更新世晚期湖积环境或湖积物质是区内荒漠化形成与发展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演变的遥感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第四纪地质资料,对黄河银川平原段的河道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主要的河流改道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黄河银川平原段在早更新世初期形成,此后,自西向东不断迁移; 在中晚更新世发展壮大,到全新世形成了银川平原的主体,并留下了明显的古河道遗迹; 到了现代,河道逐步变窄,向东迁移的趋势未变且速度依然很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2003年以来,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验证工作在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我国现今内、外流流域分水岭在青藏高原中南部的位置形成于全新世初,即发生于晚更新世末(约0.01 Ma)的"那曲运动"是致使其形成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地壳运动。那曲运动前,内、外流流域分水岭位于当惹雍错一带,该次新构造运动使分水岭向东迁移约500 km,造成原属于怒江源区的色林错、纳木错等广大区域转化为内陆盆地。基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第四纪地质,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古河道空间展布特征的遥感调查结果,结合上更新统与全新统之间的高角度不整合面所显示出的那曲运动基本特征,对上述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覆盖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四景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的地质解译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地质考察所获取的地质资料以及盆地烃源岩的生烃、排烃模拟结果,对该区第二、三排构造带自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变形特征,背斜和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以及新构造运动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第二、三排构造带的新构造运动变形非常强烈,发育于这二排构造带上的背斜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构造变形始于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末期是新构造变形最强烈的时期,第二、三排背斜构造带在中更新世早期已基本形成。有利烃源岩---安集海河组的排烃高峰晚于背斜构造形成时期,其生成的油气很有可能聚集于这些背斜构造中。发育于背斜构造核部或北翼一侧的逆冲断裂构造,一方面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油气构造,为油气的逸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的最大城市。随着四化建设的需要,地壳稳定性的研究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武汉地区的多级地形形成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地壳运动状态中,新断层仅存在于中更新世地层中。相对邻区而言,武汉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但应注意邻区地震波及本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吉兰泰盐湖演变卫星雷达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飞跃 《国土资源遥感》2001,12(4):35-39,69
根据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1SAR)图像揭示的古湖堤信息,结合野外考察及前人资料,指出这些古湖堤是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变的遗迹,并据此分析了吉兰泰盐湖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盐湖一带气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宁夏北部卫星影像上发现,在宁夏石咀山至内蒙乌达之间,有一组古洪积扇被黄河所穿切,经野外考察认为,该段黄河两岸的Ⅲ级阶地属晚更新世洪积侵蚀阶地,宁夏北部黄河发育于晚更新世以后。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活动断裂构造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断裂构造的判读标志,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共存在NW,NE,SN和EW向四组断裂近200条,NW向断裂为区域性的断裂构造,控制工程区地貌、水系等的发育。其中,有22条断裂规模较大,对输水线路存在相对较大的影响。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区内有5条全新世时期的活动断裂和12条晚更新世时期的主干和区域性大断裂。通过综合分析发现,5条全新世时期的活动断裂因为离输水线路较远或未穿越输水线路,而12条晚更新世时期的断裂构造则因全新世以来没有活动,因而它们对工程区的影响总体上还是有限的,工程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而区域构造分析的结果也说明工程区位于一个相对的安全岛内。  相似文献   

9.
高原湖泊的演化研究是全球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藏过布错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以TM图像为遥感信息源,根据遥感图像上过布错湖泊演化过程中所留下的相关沉积物的影像特征,反演古湖泊在四个不同时期的水域范围,并进一步分析了演化原因以及相应解决对策。研究表明,从更新世晚期至今,湖泊面积缩小了258.2km2。水位下降了76m,其中,在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湖泊萎缩速度最快,其间分离出了一些小湖泊,此后湖泊退缩较慢。  相似文献   

10.
琼西北地区冰川地貌陆地卫星TM图像解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门江流域更新世沉积广布、厚度巨大。在对区内的建筑砂矿进行成矿背景条件研中,利用了陆地卫星TM图像并与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了区内的冰蚀台面、冰洼、冰斗、冰川槽谷和冰碛堤、冰碛裙和冰水扇等冰川作用遗迹。通过对冰蚀、冰碛地貌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内在的成生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ETM,ASTER卫星遥感数据和DEM资料对西藏嘎拉错地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和地质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和运动的差异隆升使藏南多庆错—嘎拉错区中更新世湖相地层发生了强烈变形,而角度不整合面的存在则显示共和运动的存在;嘎拉错的急剧干涸可能是在全球性气候转暖的背景下,玛不错一线近东西向断隆成为盆地新的分水岭之后,入湖河流的断流所致;嘎拉错干枯导致该区大面积土地荒漠化,加剧了区域自然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云南中甸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适量的野外调查,综合常规地质资料分析,认为云南中甸地区的含煤目的层为新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并对该区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机制及煤层聚集、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圈定了5个含煤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进行煤炭资源勘探提供了靶区和基础资料,对解决滇西北严重缺煤的现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艳红  何建春 《测绘学报》2012,41(6):910-917
针对地质勘察中地质体采样数据离散且不完备,基于这些数据难于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的问题,一种基于Marching Cubes算法的地质体三维空间形态隐式模拟方法被提出。此方法首先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推断和预测地质体的分布趋势,构建地质体三维空间规则数据场;在此基础上,采用Marching Cubes算法实现由网格离散点到三维等值面的模拟,提取出三维地质体的光滑等值曲面;最后结合OpenGL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微小三角面逼近来实现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形态的可视化。通过实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基于钻孔勘探数据的矿体三维空间形态模拟,快速构建了矿体三维模型,模拟结果接近于传统的手工圈定边界和进行矿体推断而建立的三维模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志一  郭学飞  余洋  王娜 《测绘通报》2022,(1):89-95,104
地质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单一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多地貌类型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为了研究适用于多地貌类型的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获取了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平原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突出,山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活动断裂、地形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影响明显。可见,多重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能够降低不同地貌类型地质环境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体现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党亚民  杨强  王伟 《测绘学报》2017,46(10):1336-1345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环渤海区域和川滇区域为例,分别针对地面沉降显著、地震多发等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介绍了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成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基于各类大地测量监测数据,结合地质、地震、水文等资料,可有效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和评价,拓展了大地测量地球变化监测的应用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技术编测我国新一代地质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更新我国旧有地质图的必要性,系统提出了遥感技术在编制我国新一代地质图中(提高地理底图的现势性,厘定地质单位分类系统,提供地层、构造、岩体信息和常规方法所不能发现的某些重要的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重要作用,概要介绍了编测新一代地质图时遥感资料的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