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辛玉琛  张敬东  常义  辛星  金颖  李羚  范长玉 《水文》2017,37(4):68-73
土壤墒情监测迟迟不能实现自动化,主要原因是墒情监测仪器的监测精度始终停留在只能定性地监视旱情的变化趋势,无法用自动监测数据准确分析出不同的干旱等级和计算出对应的受旱耕地面积。结合吉林省墒情监测工作实际,开展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的研究,提出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的最佳形式,对于仪器厂家转变观念,改变仪器公式形式,提高仪器监测精度,早日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具有很好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根据我省墒情试验站的资料,并结合常设墒情测报站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增退墒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区编制“实用墒情预报方案”,并就如何利用墒情预报方案进行墒情预报和形民墒情服务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郝辉  靳锐 《辽宁地质》2013,(11):F0003-F0003
为转变政府职能与观念,促进朝阳市国土资源局政务公开工作,加强与群众交流沟通,经批准,朝阳市国土资源局在新浪网开通以“朝阳市国土资源局0421”命名的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4.
土壤墒情传统监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观测方式,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自动化采集技术逐步应用到土壤墒情的自动监测中。本文结合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数据和实测土含数据,建立两者多元自回归方程,对自动监测墒情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误差修正前,墒情自动监测点误差呈非正态分布,存在明显误差,而修正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数据的精度可提高20%~30%,满足测墒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徐州市土壤墒情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俐雅  冯德锃  许明家 《水文》2012,32(2):84-87
利用徐州市2008~2010年10个站点的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对该区域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徐州市土壤含水量西部和南部相对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土壤墒情受降水量和土壤质地影响较大,降水偏少是造成2010年徐州土壤墒情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墒情规律分析及实用墒情预报方案编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胜平  杨罗 《水文》1996,(3):24-30
对山东省6处墒情试验站的试验资料,结合全省150处常设墒情测报站近30年的实测墒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对全省不同地区的土壤墒情时程变化、垂线变化及土壤增墒、退墒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山东省实用墒情预报方案”,就今后开展墒情预报服务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熊孟琴 《地下水》2012,34(6):111-115
研究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典型作物,分析河北省平原区土壤墒情变化特点,研究三个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进行分区研究,创建代表山前平原区、中部平原区、滨海平原区的区域土壤墒情模型和高精度区域预报方案,揭示河北省平原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对类似地区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福一 《水文》2015,35(5):70-72
影响固定埋设式墒情自动监测数据准确度的因素较多,通过对固定埋设式墒情监测仪器特点和使用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正确操作与管理方法,经实践检验,按此操作可有效提高自动墒情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5)
土壤墒情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一种简单表述。其受到气象条件、土质本身、农业生产活动等的影响。结合墒情监测的实际情况,选取衡水市15处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十余年资料进行计算及研究,分析总结当地的土壤墒情在时程上的变化规律,希望对当地农业的科学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野外对比测试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抗旱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日益得到重视。鉴于目前我国土壤墒情自动监测工作起步较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建设的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准确性、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对目前在国内应用的国内外主要土壤水分传感器开展了两期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野外对比测试分析研究。根据两期比测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经验,提出了比测技术方法、评估技术指标,初步分析了不同产品性能,并进一步探讨提出了提高土壤水分监测仪器产品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时域反射和频域反射土壤水分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在安徽六安望城岗蒸发实验站土壤墒情仪器自动监测和人工对比观测的数据,分析了土壤墒情仪器自动监测数据的精度;探索了通过对比观测数据修正仪器的土壤水分计算公式参数,提高土壤墒情仪器自动监测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6年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土壤的湿度情况,了解了土壤的墒情,并提出土壤墒情监测的发展对策。通过这些墒情信息,可以指导有关部门进行定量灌溉、适时灌溉,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改善水环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在北京上庄试验站选择四种不同工作原理和型号的土壤墒情传感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对比分析测试,利用监测数据对土壤墒情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性、准确率三个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传感器在监测效果方面表现各有优缺点,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对降水反应也良好,准确率略有差别,监测数据基本在烘干法值附近上下波动。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对了解土壤墒情传感器性能和大范围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连续性、极端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对我国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土壤墒情是旱情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实时性强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土壤墒情监测。本文分析了土壤墒情与地表参数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LJST(地表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NDVI和LST、并考虑土壤类型的土壤墒情遥感监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墒情,对2010年10月到2011年5月山东省旱情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山东省的旱情经历了不断加重,再到逐渐缓解。然后又局部加重。最终全部缓解的过程,干旱核心区为鲁南地区,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5.
沧州市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建强  祝明  朱艳飞 《水文》2017,37(6):74-79
依据沧州市捷地旱情试验站2003~2014年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沧州地区土壤墒情特点,研究了捷地试验站所代表区域(滨海平原区)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土壤消退系数K值,并求出逐月平均K值,建立退墒预报方案。构建P-θ_0-△θ组合图,即建立降雨量、雨前土壤含水率、雨后增墒的相关关系,由此分析得到土壤墒情增加的相关公式,进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未来墒情增加进行预报。通过2015年实测资料验证,比较增退墒方案以及经全面评定,其精度可以满足本地区墒情预报的要求。该成果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指导农作生产,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刀称重法介电类土壤水分传感器公式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安  吕守贵  金福一 《水文》2018,38(5):71-74
传感器是墒情自动监测仪器设备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墒情监测数据精度的核心器件,科学合理进行传感器精度校准(率定)十分重要。从生产实际出发,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文献成果,利用被测介质中表观传感器输出电信号随着土壤含水量变化而改变这一原理,系统阐述了环刀称重法进行介电类土壤水分传感器公式率定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土壤水分传感器率定流程和技术要求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墒情实验和墒情监测与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在朝阳市组织召开了朝阳地区地质找矿突破研讨会。来自全省地质行业的有关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朝阳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有关领导等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退墒曲线在墒情数据过滤及预报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李华 《水文》2016,36(1):80-83
在对历史干旱年的墒情数据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土壤退墒曲线,滤除自动监测的异常值,使自动墒情站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保证。在满足生产精度,充分发挥自动监测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干旱期间人工加密监测的频次,节约了监测成本。同时利用退墒曲线可对连续无雨条件下,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墒情进行预测,从而为抗旱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文安  姜波  顾李华 《水文》2015,35(4):62-6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墒情监测工作相对薄弱,有关土壤水分常数研究起步较晚,土壤水分常数的测定方法不统一、不规范,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差别。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成果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土壤水分常数有关测定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土壤水分常数测定流程和技术要求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墒情实验和墒情监测与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为各级政府部门指挥抗旱减灾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6)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对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相关部门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本文主要对CGE模型在朝阳市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同时针对CGE模型尚存的不足进行分析,对CGE模型中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朝阳市基于CGE模型研究水资源过程中尚存的问题进行概括,以此对朝阳市未来水资源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从朝阳市水资源研究中CGE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研究视角更加切合现实,问题处理过程更加精细化。尽管在朝阳市水资源研究中,CGE模型受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模型本身缺陷等因素影响,但相信随着CGE模型的不断广泛应用与发展,其在区域水资源研究中将会更加深化,不断向标准化、系统化与完善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