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彦华  杨晓军  袁超 《江苏地质》2019,43(4):619-626
海洋物探方法是海洋调查的主要方法,在海上风电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勘察中,通过浅地层剖面结合单道地震,查明了场区覆盖层厚度,绘制了基岩埋深图;采用多波束测深和侧扫声呐,并结合浅地层剖面探测和钻探取样成果查明了海底障碍物分布;通过浅地层剖面,初步查明了研究区浅层气分布范围;将海洋磁法成果绘制成研究区磁场等值线图。根据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洋磁法、浅地层剖面和单道地震等海洋物探方法特点,通过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展示了应用海洋物探技术在海上风电勘察领域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1995年江苏省工程物理勘察院在国内物探地质市场上多处出击,广开服务门路,共完成30多个工程物探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 1.浙江象山港大桥可行性论证工程物理勘察,采用海域浅层地震、浅地层剖面测量和高精度磁测三种物探方法; 2.南京炼油厂江边滑坡地质调查,采用浅层地震、地质雷达及地质调查、钻探、静力触探、测绘等方法,该资料取得厂方好评,现已用到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3.
用于海域工程勘察的物探方法相对较少,地震反射波法是水域工程物探的首选方法,但当遇到海底沉积层中含浅层气时,声波信号受屏蔽导致地震探测失效;因此尝试采用直流高密度电法探测浅海工程海底沉积层厚度和基岩面起伏情况。结合电阻率测井资料建立模型并进行正反演计算分析,并通过广东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实例证实直流高密度电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在局部地震反射波法有效的区段进行两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解释,可以提高解释的可靠性及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情况直接影响桥梁设计方案。株洲湘江大桥桥区岩溶强烈发育,在综合研究该区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情况的基础上,为查明桥址区及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水上浅层地震和孔间弹性波CT进行探测。异常区钻孔验证结果显示,探测结果准确可靠,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应用于桥址勘察是准确、有效的。调整了桥梁跨径布置方案及桩基基础奠基高程,使布跨和桩长更合理,成功避开岩溶,实现了地质优先,择地建桥的桥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林厚龙 《福建地质》2010,29(1):29-33
简要介绍在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下,隧道工程建设中物探勘察方法的选择及浅层地震、电法、声波测井等物探方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今后隧道工程建设中的物探勘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研究结果认为上海周边海域浅部地层中的浅层气为生物成因气。在上述海域,已发现多处埋藏浅层气,并已在近岸海洋开发工程中诱发了数起地质灾害事故。提出了浅层气灾害诱发的3个原因及2种表现类型,认为防治浅层气地质灾害可从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地层对含气层进行预测,并采用物探技术调查测区浅层气埋藏深度,进行钻孔预放气是最根本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承灏 《地质与勘探》2017,53(1):133-140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查找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走向,然后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精确查明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及断距等地质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探测成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推断该隐伏断层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北向的正断层,断层落差约4.2m,其上断点埋深约17.9m。经钻孔验证表明,电成像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浅覆盖区隐伏断层探测中具有精确、可靠、经济的优势,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第四纪覆盖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近场工作中,浅层地震勘探是进行断层探测、断层活动性分析的重要物探手段,结合浅震在常德沅水桥地震安评中的应用实例,归纳分析了该方法在本领域应用的技术特点、技术路线,探讨了物探手段研究断层活动信息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三北浅滩浅层天然气地质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浅层天然气引发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工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浅层天然气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勘探施工过程中浅层气喷发的现场观察、测试,结合杭州湾、长江口区域全民采气调查结果,从区域角度对其成因、埋藏条件、分布特点以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区浅层气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的灾害性影响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并就工程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如何处理、避免浅层气灾害性影响提出了各种对策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浙江三北浅滩存在鸡窝状星散分布的浅层气。其气压、气量差异悬殊。受勘探点数量、精度的限制,对该区域浅层气分布情况掌握不尽详细。若缺乏充分估计,极易对正在施工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产生工程地质灾害,包括火灾,孔口喷砂。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尤其严重。若结合物探手段,对杭州湾大桥区域作进一步探测,以更好指导勘探、桩基施工,避免浅层气灾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勇 《福建地质》2010,29(2):128-134
在高速公路勘察前期,物探勘察能为高速公路线路的设计及其它勘察工作的布置提供基础资料。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勘察要求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几种物探方法在福建省境内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罗彩红  邢健  郭蕾  秦尚林 《岩土力学》2016,37(Z1):669-673
岩溶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之一,探明桥梁范围内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桥梁安全尤其重要。岩溶勘查目前多以钻探与物探方法相结合,但特定的岩溶勘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常用的地质雷达等方法由于受限于各自的适用范围,往往不能精确地确定局部范围内溶洞的边界。井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主要依据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吸收差异,重建井间介质吸收系数的分布图像,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地质体内部结构,具有分辨率高,勘探距离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探测桥墩等局部范围内的溶洞分布情况。以惠州S119线水西大桥主桥墩溶洞探测为例,介绍了电磁波法CT探测技术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井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可全面清晰地揭示场地岩溶的空间分布,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瑞雷波是分布在自由表面附近的P-SV面波,具有强振幅、低频、频散的特征,常用于工程物探,而在油气勘探及深部探测中常作为一种"干扰"波,会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将面波净化处理。为实现面波衰减,本文将工程物探方法和石油物探技术相结合,通过面波频散曲线反演获得高精度的近地表模型,在三维近地表横波速度模型基础上进行面波正演,利用面波模型自适应匹配相减的方法将其减去,在不伤及有效波的情况下将面波的影响降至最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规面波衰减方法伤及有效波、损失低频弱信息、导致资料有效频带变窄、对地震构造解释及反演造成负面影响等缺点。最后应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深部煤矿床就位机制和理清影响深部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将深部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为2类5型12亚类,讨论了不同勘查类型的地质保障任务、勘查方略与技术保障体系:新区和老矿区的深部煤炭资源勘查采取"快速扫面、筛选靶区、地面物探先行、深钻验证"方略;生产矿井深部资源勘查采取"物探先行、井下钻探验证";采区地质条件探测实施"物探先行、长钻验证";工作面地质条件探测实行"井下物探先行、长钻验证、短钻保证、巷探跟踪"。采取地面与井下结合的立体式勘查模式,优化配套勘查技术开展综合勘探,通过多手段相互补充与多成果互相验证,为深部矿井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是解决"有煤难采"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中的声波CT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景勤 《江苏地质》1997,21(2):111-114
CT技术在工程地质中主要用以解决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工程地质力学等地质问题。结合实际讨论了声波层析成像中设备的选择、观测系统的建立和资料处理等问题。工程地质中的实际使用证明了其效果良好。与工程地质中使用的其他物探方法比较,CT具有成图效果好、直观、不受文化层和地表障碍物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氡气所测量,特别是静电α卡法,找寻基岩地下水和地热,解决工程地质有关问题,在我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研究的静电α卡法是一种累积测氡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能在浮土覆盖厚,电磁干扰及噪声干扰严重,地形起伏大的山区、城镇工作,为开展水工物探、城市物探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自82年以来,应用静电α卡法曾在我国廿多个省市,上百个地点进行过找水、找矿、找石油、解决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地质填图、考古等试验.结果表明,静电α卡法等测氡技术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迎接新形势 将物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珂 《物探与化探》1984,8(5):257-266
近年来,随着整个地质工作任务和布局的调整,贯彻以地质一找矿为中心的方针,综合物探(指除专业石油物探队伍以外的所有物探)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工作领域和工作方面有所扩大,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增加,新研制的仪器陆续投入生产,地质效果也日益明显,方法技术有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务-正-道铝土矿成矿区位于黔北-渝南接壤地带,现已发现大型铝土矿床10余个,探明资源储量超7亿吨,是贵州重要的铝矿资源地。铝土矿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古侵蚀面之上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属古风化沉积型铝土矿床。基于前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与铝土矿形成的关系,结合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揭示了研究区铝土矿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依据1∶10万~1∶1万遥感影像特征的提取,总结了含矿岩系及相邻层位、主要构造的识别标志,论述了铁化、泥化异常与含矿岩系的空间展布关系,刻画出大比例尺度的遥感三维立体影像模型。通过多个铝土矿区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频率域三极测深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大功率激电测深法等物探方法的应用和对比研究,反演出“高、厚、凹、拐”物探异常找矿标志,建立了典型铝土矿床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找矿预测模型。在上述基础上,集成了铝土矿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找矿模型,示范指导找矿预测,经工程验证,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表明建立的找矿模型在该研究区探寻铝土矿适宜、有效。  相似文献   

18.
遥感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可用于普查找矿工作的各个阶段。遥感地质找矿要依据不同矿床成因模型及其地质-景观表现,综合分析遥感地质、物化探资料,即走概念模型勘查的途径。应该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潜在效益三个方面评价遥感地质方法的找矿效益。  相似文献   

19.
郑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58-1165
近年来,浅层取样(心)钻探技术与地表基岩水平钻探技术作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手段,受到越来越多地勘单位的关注与试用。本文通过对浅层取样(心)钻探技术与地表基岩水平钻探技术在槽(井)探工程上的应用分析,从设备工艺、布孔要求、产状测量、样品规划及测试成效上探讨这两种技术替代槽(井)探工程的可行性和特点。笔者认为浅层取样(心)钻探技术通过合理布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部分替代槽(井)探工程的功能,从而达到减少布设槽探工作量的目的;地表基岩水平钻探技术在异常查证及厘定标志层产状、矿(化)体深部延伸情况上成效显著,可较好替代槽(井)探工程。作为技术可行、经济可控、社会效益显著的新型矿产勘查方法,合理选用上述方法将势必成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行之有效的绿色山地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的质量对高速公路建设至关重要。在焦晋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中,为准确评价其治理质量和治理效果,应用钻探、岩土测试、综合物探和变形监测等方法对治理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各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在综合物探检测方法中,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地震利用反射波品质因数评价注浆效果的新思路,并推荐了各种检测方法评价采空区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工程特点的检测方法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